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血統論

鎖定
血統論是一種主張以祖先長輩的血統和身份決定個人的前途命運和發展方向的政治思想。這種思想在各個國家的封建社會和集權社會時期都存在過,從封建制度下的官員貴族世襲制即可看出。
中文名
血統論
類    別
理論 説法
依    據
血統
代    表
天子、文曲星、武曲星

血統論血統論簡介

這種思想在各個國家的封建社會時期都存在過,從封建制度下的官員貴族世襲制即可看出。著名的印度電影《流浪者》中就明顯地表達了一個關於血統論的主題:片中主人公的父親是一位法官,他固執地認為: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壞人的孩子一定是壞人。

血統論血統論內容

古代盛行血統論,血統論的作用一是把帝王聖人神化,賦予一種神秘色彩,烘托出一種既高大、神聖、迷離、模糊而又平近、合乎想象這樣一種效果,從而達到使臣民敬畏的目的。在讖緯裏,古代帝王如伏羲、神農,以至孔子等形狀性格均被刻意描繪得與凡夫俗子迥然不同。以孔子為例,《孝經鈎命決》言:仲尼海口,牛唇,舌理七重,虎掌,龜脊,輔喉,駢齒。《春秋演孔圖》又説:孔子頭像尼丘山,長十尺,大九圍,胸有文,日製作定世符運弦(《春秋緯·演孔圖》)。
孔子聖蹟圖》雲:“天感生聖子。降以和樂之音。”孔子秉天地之清氣降生,天地之間懸繞和美喜樂之音。孔子降生後。黃河水由濁變清。古人説:“聖人出,黃河清。”
《春秋緯演孔圖》上還説:“女乳必於空桑之中”,故曰“玄聖”。孔子的母親將孔子生在了坤靈洞,深奧絕妙,非常人所理解,稱為“玄聖”。
後漢書》載:“孔子母徵在,夢感黑帝而生。故日玄聖”。因為孔子是他的母親有感黑帝而生,玄又代表黑色,故稱“玄聖”。
論語撰考讖》記載:“叔梁紇與徵在禱尼丘山。感黑龍之精。以生仲尼。”
禮記·檀弓》同樣言孔子的神奇孕育,乃感黑龍之靈所生。由堯舜至於湯。五百有餘歲:……由湯至於文王,五百有餘歲……由文王至於孔子。五百有餘歲……。(《孟子·盡心章句下》)
從堯舜到湯王,經歷了五百多年;從商湯周文王又有五百多年,從文王到孔子也是五百多年。
亞聖孟子概括了中國歷史上從堯祖、舜祖再到商湯王、文王、武王、周公,再到孔子。這就是古人説的:“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炎黃子孫就是這樣一條血脈流淌至今啊!
《易》之成,流行的説法是,源於伏羲,成於周文王。緯書的作者還嫌不神秘,又製造了更古老的神話,《周易乾坤鑿度》稱,最初,由聖人“章流立文,以詁息孫”,以後相繼傳授於天老氏、混沌氏、天英氏、無懷氏神農氏烈山氏、鰲釐氏、老孫氏、軒轅氏……所以稱“乾坤鑿度”,就是開鑿通向天門和大地的道路。《春秋説題辭》雲:“《易》者,氣之節,含五精,宣律歷,《上經》象天,《下經》計歷,《文言》立符,《彖》出期節,《象》言變化,《系》設類跡。”《禮》“所以設容,明天地之體也”(《春秋説題辭》)。《春秋》是孔子接受天命之作,在製作過程中充滿了神氣。
“五經”不僅是聖人之作,同時又是天意的體現或天授。“五經”神聖化的直接後果,就是至上性,它不再是認識的階梯,而只能是被崇拜的最後真理。漢代的這類神話後來雖不再張揚,但儒家經典神話已成為社會的定勢。雖然有異見人士對儒家經典不時地發出疑問,但由於統治者一直尊儒,由神話而形成的至上性和最後真理的格局沒有大的改變。
《易》有君人五號也:帝者,天稱也;王者,美行也;天子者,爵號也;大君者,與士行異也;大人者,聖明德備也。①《尚書·璇璣鈐》曰:帝者天號,王者人稱。天有五帝以立名,人有三王以正度。②帝王郊祀活動中,頻繁使用的是“天子”這一稱號:天子者,繼天理物,改一統,各得其宜,父天母地,以養萬民,至尊之號也。 [1-4] 
參考資料
  • 1.    《春秋演孔圖》
  • 2.    《孟子》
  • 3.    《大唐六典》
  • 4.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