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藥王菩薩

鎖定
藥王菩薩,與藥上菩薩,有時取代文殊、普賢菩薩被作為佛陀的左右脅侍。藥王、藥上本為兄弟,兄名星宿光,弟名電光明。因供養比丘僧眾,並施藥救人,得眾人讚賞,被尊稱為藥王和藥上。後兄弟施醫行善,雙雙修成菩薩。佛陀曾對彌勒預言,這兩兄弟將在未來世成佛,號淨眼如來和淨藏如來
中文名
藥王菩薩
外文名
Bhaişajya-rāja(鞞逝舍羅惹)
別    名
星宿光
神話體系
佛教
司    掌
施與眾生種種重病的良藥,使眾生身心安康。
兄弟姐妹
弟弟藥上菩薩
生    日
農曆四月二十八日

藥王菩薩人物生平

藥王菩薩 藥王菩薩
藥王,梵名 Bhaişajya-rāja,音譯鞞逝舍羅惹。為施與良藥,救治眾生身、心兩種病苦之菩薩。為阿彌陀佛二十五菩薩之一。隋代嘉祥大師疏《法華經》時説:“藥王者,過去世以藥救病,因以為名。”,藥王菩薩亦與藥上菩薩一起出現在經典中。《妙法蓮華經》的《妙莊嚴王本事品》,亦有藥王菩薩與藥上菩薩的本生傳記,《陀羅尼品》中,記載有藥王菩薩為守護説法者而説的六十二億恆河沙等諸佛所説陀羅尼。藥王菩薩“燃身供佛”故事,出自《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藥王菩薩的前身叫作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因為樂修苦行,而得現一切色身三昧。得到這種三昧,生起大歡喜心,就進入三昧中。藥王菩薩以身供佛,使十方諸佛讚歎為真法供養如來。 示現全心全意奉獻眾生的決心,以其獨特的方式使其施藥精神發揮無盡。 [1] 

藥王菩薩塑化形象

藥王和藥上菩薩 藥王和藥上菩薩
藥王菩薩之形像,一般為頂戴寶冠,左手握拳,置於腰部,右手屈臂,置放胸前,而以拇指、中指、無名指執持藥樹。三昧耶形為阿迦陀藥,或為蓮花。真言為‘唵( Om)鞞逝舍羅惹耶(Bhaişajya-rājāya,藥王)莎訶(svāhā)’,或‘曩莫三曼多部馱囊 (Namas samantabuddhānām)。訖叉拏多羅閻劍 (Kşaņa tarayam kam)。莎訶。(svāhā)’《佛説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中,初觀藥王菩薩功德相貌部分雲:“藥王菩薩身長十二由旬。隨應眾生或十八丈或現八尺。身紫金色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如佛無異。頂上肉髻有十四摩尼珠。其一一珠有十四稜。一一稜間有十四花。以嚴天冠。其天冠內有十方佛及諸菩薩。皆悉影現如眾寶窴。眉間毫相白琉璃色。繞身七匝如白寶帳。身諸毛孔流出光明。如摩尼珠數滿八萬四千。其一一珠宛轉右旋。如七寶城優缽羅花。一一花上有一化佛。方身丈六如釋迦牟尼。一一如來有五百菩薩以為侍者。是藥王菩薩其兩修臂如百寶色。手十指端雨諸七寶。若有眾生觀此菩薩十指端者。四百四病自然除滅。身諸煩惱皆悉不起。其兩足下雨金剛寶。一一珠化成雲台。其雲台中有化菩薩。無數諸天以為侍者。時化菩薩演説四諦。苦、空、無常、無我。亦説甚深諸菩薩行。”

藥王菩薩史料記載

藥王菩薩 藥王菩薩
據《佛説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中,藥王菩薩與藥上菩薩本是一對兄弟,一名星宿光,一名電光明,星宿光長者在過去世琉璃光照如來像法時期,因聽聞日藏比丘廣贊大乘菩薩本緣,演説如來無上清淨平等大慧,心生歡喜如聞甘露藥,因此而以各種雪山良藥供養諸比丘眾,發菩提心,作菩薩願,電光明長者亦心生隨喜,效學兄長,眾僧服良藥已得聞妙法,以藥力故除去四大增損及煩惱嗔恚二種病,因此藥故大眾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未來世悉當成佛。釋迦牟尼佛知道以後,還告訴彌勒菩薩説:“這位藥王菩薩久修梵行,諸願已滿,將在未來世成佛,號淨眼如來;藥上菩薩也將在藥王之後成佛,號淨藏如來。”。《觀藥王藥上兩菩薩經》詳細記載了藥王和藥上菩薩的觀修功德,陀羅尼、本生傳記,及著名的稱説過去五十三佛名懺悔滅罪法。 另據《妙法蓮華經》(姚秦鳩摩羅什譯)的《藥王菩薩本事品》和《正法華經》(西晉竺法護譯)的《藥王菩薩品》亦記載了藥王菩薩捨身佈施無量,得聞、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故事。法華經中記載如果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供養於佛及大菩薩、辟支佛阿羅漢,此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一四句偈法華經為多。《妙法蓮華經》的《法師品》中,如來向藥王菩薩詳細講述了聽聞、讀誦、受持、供養、演説妙法蓮華經的功德:“藥王,其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則為如來肩所荷擔。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餚饌,作諸伎樂,人中上供而供養之,應持天寶而以散之,天上寶聚應以奉獻。所以者何?是人歡喜説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南無藥王菩薩照片集錦
南無藥王菩薩照片集錦(7張)
又法華經卷六藥王菩薩本事品載,過去無量恆河沙劫,有日月淨明德如來,其佛壽命為四萬二千劫。時有一菩薩,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修習苦行,精進經行,一心求佛,經一萬二千歲,證得‘現一切身色三昧’,乃服諸香,飲香油,燃自身供養佛一千二百年。命終後復化生於淨德王之家,受日月淨明德如來之付囑,於彼佛滅度後造八萬四千塔。其自身亦於七萬二千年間,燃臂供養其塔。彼‘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即今之藥王菩薩。
另據法華經卷七妙莊嚴王本事品載,於過去無數劫,有雲雷音宿王華智佛,説法華經。時有國王名妙莊嚴(梵Śubha -vyūha ),夫人名淨德(梵Vimala -datta ),二子名淨藏、淨眼。其王邪見熾盛,信外道之法。夫人與二子乃共設種種方便,使王至宿王華智佛所,聽聞法華經,共得利益。淨藏、淨眼二人即今藥王、藥上二菩薩。
另據《楞嚴經》載,藥王、藥上兩位菩薩是從味塵而開悟:“藥王、藥上二法王子,並在會中五百梵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無始劫,為世良醫,口中嘗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數凡有十萬八千。如是悉知,苦酢鹹淡甘辛等味,並諸和合俱生變異,是冷是熱,有毒無毒,悉能遍知。承事如來,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離身心,分別味因,從是開悟。蒙佛如來印我昆季藥王、藥上二菩薩名,今於會中為法王子。因味覺明,位登菩薩。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味因為上。”

藥王菩薩藥王菩薩大願

我得菩提清淨力時。雖未成佛若有眾生聞我名者。願得除滅眾生三種病苦。
一者眾生身中四百四病。但稱我名即得除愈。
二者邪見愚痴及惡道苦願永不受。我作佛時生我國土諸眾生等。悉皆悟解平等大乘更無異趣。
三者閻浮提中及餘他方有三惡趣名。聞我名者永更不受三惡趣身。設墮惡趣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有禮拜繫念觀我身相者。願此眾生消除三障。如淨琉璃內外映徹。見佛色身亦復如是。
若有眾生見佛清淨色身者。願此眾生於平等慧永不退失。 [2] 
藥上菩薩與藥王菩薩同願。

藥王菩薩施藥精神

藥王菩薩的施藥精神
藥王者,一切眾生遠離病苦、貧苦、逆苦、業苦之良藥。藥王菩薩就是要施與眾生種種重病的良藥,使眾生身心安康。
眾生由於過去造種種惡業,四大假合生死之身必定痛苦無常。《圓覺經》説: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知道此身是假,但必須借假修真,證得常住真心才能遠離病痛,這是菩薩的教育。
藥王菩薩
藥王菩薩(6張)
所以,藥王菩薩指示我們不但要醫好現病,也要醫好歷劫之病。故此我們要施藥、施妙法於百千大眾,令其徹底離開病苦、痛苦,這才是藥王菩薩真正的施藥精神。(方海權著)

藥王菩薩歷史故事

藥王菩薩
藥王菩薩(5張)
藥王菩薩,醫術很高明,沒有治不好的病,有一次,他孃的眼睛疼,吃了好多藥不見好轉,兄弟兩人只好乾着急。這一天,“藥王菩薩”跟人家治病去了。弟弟在家對娘説:“娘,哥哥能治千病百瘡,沒得治不好的病,怎麼就唯獨你老的病治不好呢?”娘説:“這不能怪你哥哥,法都想盡了,我只想讓你揹我到後山上去看一看。”“那要得。”母子收拾了一下,子背起母就上山了。
背到半山腰,娘説口乾了,要水喝。兒就滿山遍嶺找,一丁點兒水都沒找到。後來只看到一個骷髏腦殼裏裝有一殼水,裏面還有一條小黃蛇兒游上遊下,他就端到孃的面前説:“娘呀,到處都沒找到水,只看到這個骷髏腦殼裏有一殼水,裏面還有一條黃蛇兒在洗澡。”這時娘口乾了,就講:“管它枯腦殼瘦腦殼,快點端來給娘喝。”她接着就咕嚕咕嚕喝光了。
這一喝下去,娘感覺眼睛比先前要亮多了,心裏也比先前好多了。歇了一會兒,又背起往山頂上走。到了山頂,娘説肚子餓了,想東西吃。兒又滿山找,找到一户人家,屋裏沒有其它好吃的。只有一隻黑母雞,白天夜晚都歇在屋旁邊的樹上,主人又不願意賣。一想屋裏還有幾個蛋,就拿給了他娘倆,一數正好九個。就借主人的鍋灶煮蛋,一打開,裏面還有個雙黃蛋。兒自己就吃紅薯,看到孃的胃口好,把九個蛋全部給娘吃了。娘一吃下去,病全好了。眼睛比好人的眼睛還要清亮,不用背,娘倆就走下山去了。
回到屋裏,弟弟對哥哥説:“哥哥,虧你還是藥王菩薩呢,連孃的眼睛都治不好,我只背娘到後山玩一玩就好了。”“兄弟有所不知,孃的眼睛並不是我治不好,是找不到那幾種藥啊。”“那你説説看,要用哪幾種藥?”弟弟想考考哥哥。“藥書上寫着,象俺孃的這種病,要千年骷髏水,黃蛇洗澡湯,烏雞桃樹歇,九蛋一雙黃。看你在哪裏找得到。”弟弟一聽,“哎呀,哥哥還真是個藥王菩薩呢。”

藥王菩薩藥王菩薩咒

藥王菩薩 藥王菩薩
阿目佉。摩訶目佉。痤隸。摩訶痤隸。
柁翅。摩訶柁翅。
嘗求利。摩訶嘗求利。
烏摩致。摩訶烏摩致。
柁翅柁翅。摩訶柁翅。
兜帝兜帝。摩訶兜帝。
阿偷阿偷。摩訶阿偷。
樓遮迦。摩訶樓遮迦。
陀賒寐。摩訶陀賒寐。
多兜多兜。摩訶多兜。
迦留尼迦。陀奢羅。莎呵。
阿竹丘阿竹丘。摩瞪只。波登雌。
遮挮。遮樓迦挮。
佛馱遮犁。迦留尼迦。莎呵。 [2] 

藥王菩薩聞咒誦咒持咒

佛滅度後,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聞此咒者,誦此咒者,持此咒者,淨諸業障、報障、煩惱障,速得除滅,於現在身,修諸三昧,念念之中,見佛色身,終不忘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夜叉,若富單那,若羅剎,若鳩槃茶,若吉遮,若毗舍闍,啖人精氣一切惡鬼,能侵害者,無有是處。
命欲終時,十方諸佛,皆悉來迎,隨意往生他方淨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