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蔣方良

(蔣經國妻子)

鎖定
蔣方良(1916年5月15日—2004年12月15日),原名芬娜·伊巴提娃·瓦哈瑞娃(一譯菲伊娜·伊巴傑夫娜·瓦赫列娃,白俄羅斯語:Фаіна Іпацьеўна Вахрава;俄語:Фаина Ипатьевна Вахрева),白俄羅斯族,台灣地區前領導人蔣經國的夫人。
全    名
蔣方良
所處時代
20至21世紀初
民族族羣
白俄羅斯族
出生地
俄羅斯帝國-白俄羅斯-奧爾沙
出生日期
1916年5月15日
逝世日期
2004年12月15日
逝世地
中國-台北-台北榮民總醫院
本    名
芬娜·伊巴提娃·瓦哈瑞娃(一譯菲伊娜·伊巴傑夫娜·瓦赫列娃,白俄羅斯語:Фаіна Іпацьеўна Вахрава;俄語:)
丈    夫
蔣經國
國    籍
白俄羅斯

蔣方良人物生平

蔣方良早年生活

1916年5月15日,芬娜·伊巴提娃·瓦哈瑞娃出生於沙皇俄國治下白俄羅斯東部城市奧爾沙附近。她的父親名叫伊帕蒂(Ипатий),原為白俄羅斯族農民,原籍奧爾沙,後來成為鐵路工人,曾在白俄羅斯的明斯克工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沙俄軍隊一路向東潰退。作為鐵路工人,伊帕蒂被當局向俄羅斯境內疏散。後來沙皇倒台,蘇俄國內戰爭爆發,為躲避戰亂,伊帕蒂攜妻子和兩個女兒繼續向東遷徙。在芬娜四歲時,他們一家來到葉卡捷琳娜堡(1924年改稱“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一帶定居。
安娜(左一)與芬娜(右一) 安娜(左一)與芬娜(右一)
芬娜的家庭並不富裕,她的父親攜妻女來到烏拉爾山脈是為了躲避戰亂,並非被流放。根據白俄羅斯人的説法,她父親沒有熬過烏拉爾山脈寒冷的冬天,死於肺氣腫。幾年後,芬娜的母親也去世了。父母死後,芬娜由姐姐安娜撫養長大。為節約生活成本,姐妹倆最初住在該市附近的一個村莊,後來搬到了市裏,在烏拉爾馬什扎沃德(Уралмашзавода)職業學校學習。後來,姐姐安娜結婚後和丈夫前往另一個城市,芬娜則留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在烏拉爾機械廠(Уралмашзаводе)工作。當時,她的職業是車工,相當繁重,並不適合女性。 [6] 

蔣方良與蔣經國成婚

1925年,國民黨黨魁蔣介石的長子、15歲的蔣經國來到莫斯科學習。為了在蘇聯“上進”,他選擇了尼古拉·弗拉基米羅維奇·埃利扎羅夫(Никола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Елизаров)作為自己的俄語名字;父稱是為了紀念列寧的原名“弗拉基米爾”,名字也是為了紀念列寧(尼古拉是列寧的化名之一),最後一個名字是為了紀念列寧的姐姐——安娜·烏里揚諾娃-埃利扎羅娃(Анна ЕлизароваУльянова),她庇護了很多中國人。
蔣經國早年對社會主義理論感興趣,且與蔣介石父子關係不睦。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與蘇聯交惡。消息傳回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羣情譁然。據烏蘭夫回憶,蔣經國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的集會上登台演講,公開指責蔣介石 [2]  。幾天後,蔣經國更是在塔斯社發表公開聲明,與蔣介石斷絕父子關係 [3]  。於是,蘇聯希望對蔣經國進行同化教育,以制衡蔣介石。蔣經國曾多次申請入黨,多次被拒,終於在1929年加入蘇聯共產黨。有説法認為,蔣經國被分配到西伯利亞,在烏拉爾機械廠進行了大量的重體力勞動,起先背鐵條、修馬路、抬機器,後來由技工升技師 [4]  。根據蔣經國自己的説法,在往後幾年裏,他都待在此工廠內,遠離政治活動,工作一年後就升為工廠助理廠長,同時是地區《重工業日報》總編輯 [5]  。然而,根據蘇聯的説法,蔣經國(尼古拉)並未做過苦力,也並未擔任過重要職務。在斯維爾德洛夫市,他首先擔任社會統計部門的助理(參與住房分配、食品卡和稀缺商品的分配),後來被分配到烏拉爾機械廠,負責編輯廠報 [6]  。蘇聯考慮到要拉攏蔣經國,制衡其父,並未故意虐待他,而是以收買、利用為主,令其遠離重要政治活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將他同化成一個“新蘇聯人”。
在中央的安排下,廠內對他採取了“特殊關照”政策。在那裏,他對女工芬娜·瓦赫列娃一見鍾情。芬娜被公認為全廠最漂亮的女孩,當時只有17歲,而蔣經國已經23歲。當時,芬娜是一個孤女,父母雙亡,姐姐另行成家,自己則在車牀上從事重體力勞動,可能對生活現狀有所不滿。廠內以升職和分配公寓為條件,説服她接受了蔣經國的追求。1935年,認識一年後,這對年輕人結婚了。工廠為這對新婚夫婦分配了一間單獨的公寓,還安排他們公費去索契度假,作為蜜月旅行。舉行婚禮後,芬娜就獲得了升職,不必從事體力工作,而是成為一名秘書。1935年3月15日,兩人結婚;同年12月,長子蔣孝文誕生。 [6]  蘇聯安排將芬娜許配給蔣經國,這是一個典型的俄國做法,自沙俄時期早已有之。為了控制新徵服的領土或為少數民族首領/幹部娶一個斯拉夫妻子,以家庭籠絡他,使之習慣俄式生活,進而在政治上服從。後來,有傳言認為芬娜是蘇聯訓練的女特務,但芬娜對政治不感興趣,蔣經國也未曾允許她染指政治。

蔣方良前往中國

年輕時的蔣方良 年輕時的蔣方良 [1]
1935年11月,蔣經國提交了《蔣經國致母親的公開信》,信中嚴厲指責蔣介石,並宣稱“蘇聯是我的祖國”。晚年回憶時,他宣稱此信是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王明偽造的,自己是迫於政治壓力才署名的 [5]  。1936年2月9日,《列寧格勒真理報》(Ленинградская правда)刊載了這封長信。11月16日,蔣經國申請成為聯共(布)的正式黨員。1936年12月17日,蔣經國成為聯共(布)的正式黨員 [3]  。他與芬娜的女兒蔣孝章也誕生了。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並得到和平解決,蘇聯與國民黨的關係隨之緩和。由於日本在遠東與蘇聯發生衝突,蘇聯高層也希望拉攏國民黨制衡日本。但是,當時蘇聯正值大清洗的高峯期,政治身份敏感的蔣經國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成為針對對象。1937年2月,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聯共(布)黨員大會期間,蔣經國被人指控是日本間諜並且支持托洛茨基主義,在經過黨委書記米哈依爾·庫茲涅佐夫出面保證後才得以過關 [7]  。早在1936年,蔣經國就萌生退意,向斯大林寫信請求回到中國。3月,他得到莫斯科方面的答覆,允許他回到中國 [8] 
1937年3月,在莫斯科見過斯大林,並由中華民國駐蘇聯大使蔣廷黻餞行後,蔣經國攜芬娜和兒女由陸路經西伯利亞到海參崴,改乘郵輪去香港,再轉乘去上海。4月中旬,蔣經國一行抵達上海。 [4] 
蔣方良與蔣經國及其母毛福梅
蔣方良與蔣經國及其母毛福梅(2張)
蔣介石為芬娜改名“蔣芳娘”,而蔣經國的母親毛福梅認為“娘”字不好,又改名為“蔣方良”。在蔣家的安排下,蔣經國與蔣方良按照中國的傳統又舉行一次婚禮。儀式上,她身穿紅色喜服,戴鳳冠霞帔。婚後,她留在蔣經國的老家——浙江奉化縣溪口老家,蔣經國則被蔣介石派往外地公幹。
蔣方良性格淳樸,與婆婆相處融洽,學會了做中國菜,還向其學習中文,特別是毛福梅常説的寧波方言。她很快就成為了舉止得體的中國妻子的典範。儘管如此,她還是設法保留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傳統中的一些東西。她繼續用俄語與丈夫和孩子交流。孩子們還用白俄羅斯語稱法伊娜為“мацi”(媽媽)。白俄羅斯人的特點是愛乾淨,勤勞。她經常自己清潔屋內的窗户,而不是委託給僕人。蔣方良還喜歡園藝,她甚至種了土豆和捲心菜。此外,令中國人驚訝的是,蔣介石的兒媳婦親自騎着自行車去市場,車把上還掛着一個網兜,而不是派僕人去買食物。 [6] 
可惜好景不長,1939年12月12日,毛福梅在奉化溪口死於日軍轟炸,由於戰局吃緊,蔣方良也被轉移到江西后方。蔣方良曾在江西參與經營孤兒院,照顧戰爭孤兒。但自從蔣方良來到中國,她是“蘇聯女間諜”的傳言就甚囂塵上,蔣家索性將她軟禁起來。軟禁期間,由於孤獨和不習慣中國的環境,蔣方良出現了精神問題,在天氣炎熱的夏季,她曾脱光衣服在室內走來走去,自言自語,僕人因此受到驚嚇,慌忙給她披上衣服。 [9]  在此期間,蔣經國也在感情上背叛了她,在1940年至1942年間出軌章亞若,誕下一對私生子。1942年,章亞若因不明原因死亡。此後,蔣方良與蔣經國夫妻感情緩和,1945年誕下次子蔣孝武,1948年誕下幼子蔣孝勇

蔣方良孤寂晚年

蔣經國與蔣方良
蔣經國與蔣方良(7張)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蔣經國於1978年接替蔣介石的政治地位,成為台灣地區的領導人。他與蔣方良的子女均前往歐美留學,女兒和許多孫輩在國外定居。台灣媒體曾經宣稱,這位所謂的“第一夫人”從不誇耀丈夫的地位,而是一直生活在他的陰影之下。儘管地位很高,但她卻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很少出現在公共活動中,也迴避記者和攝影記者,人們對她知之甚少。蔣方良從未返回過俄羅斯或白俄羅斯,在她生命的最後50年裏只出國旅行過3次,都是為了看望她的孩子和他們的家人。1992年,白俄羅斯明斯克的代表團來台,蔣方良自述來自奧爾沙,曾居住在明斯克。但是,她的白俄羅斯同胞被告誡不要問私人問題,因此他們並未交談過多。 [10] 
晚年的蔣方良
晚年的蔣方良(3張)
1988年,蔣經國去世,蔣方良在葬禮上一言不發,只問了一句:“可不可以把我和我的先生埋在一起?”她的三個兒子蔣孝文、蔣孝武、蔣孝勇先後在1989年、1991年、1996年病逝。芬娜作為政治工具來到中國,晚年生活十分孤獨,經常獨自在家,看着許多遺像發呆。20世紀90年代,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的親屬和朋友們擔憂她的處境,曾邀請她回國生活,但是她並未作出迴應。 [6] 
據媒體報道,當蔣經國的私生子章孝嚴爭取改回蔣姓時候,蔣方良還非常驚訝地詢問身邊的人“怎麼會有人要認祖歸宗?”
蔣方良跟她的婆婆蔣宋美齡比較起來,有人説蔣方良是一位永遠沒有聲音的“第一夫人”,尤其在蔣經國去世之後,蔣方良深居七海官邸,除了每年到慈湖為蔣經國“謁陵”,幾乎看不見她的身影。 [12]  當年跟隨在她身邊的老隨扈逐漸凋零,更讓蔣方良備感唏噓,數十年來她從來沒有回過家鄉。據説有一年,她去美國見婆婆,依然謹慎小心。宋美齡嘆息道:“女人應當要強,你何苦還要這樣束縛自己?”蔣方良回答説:“我已經習慣了。” [12] 
2004年,蔣方良在台北榮民總醫院病逝。 [11] 

蔣方良人物評價

蔣孝勇生前曾説過,他的母親蔣方良是一個苦命的女人;而蔣方良的長媳蔣徐乃錦在外界詢問蔣方良屢遭打擊後的心境時,亦曾有過一段令人動容的解説:“她內心的痛苦到什麼程度,那你要再多40歲才能明白。” [12] 

蔣方良人際關係

蔣家的女人大多長壽,宋美齡過世時已年逾百歲,蔣方良也年近九十高齡;但蔣家的男人卻相反,蔣介石和他的兩個兒子蔣經國、蔣緯國都早已先後過世。而他的4個孫子蔣孝文蔣孝慈蔣孝武蔣孝勇,蔣家第三代的4個男人都已先後去世。如今蔣家的男人,只有蔣經國次子蔣孝嚴(蔣經國與秘書章亞若子)和蔣緯國的兒子蔣孝剛,以及作為蔣家第四代的蔣孝嚴的一個兒子、蔣孝慈的一個兒子、蔣孝武的一個兒子、蔣孝勇的三個兒子了。在女眷中,除了蔣方良外,蔣緯國夫人丘如雪也已80有餘;第三代還有蔣孝章(蔣經國獨女)、徐乃錦(蔣孝文夫人)、黃美倫(蔣孝嚴夫人)、趙申德(蔣孝慈夫人)、蔡惠媚(蔣孝武夫人)、方智怡(蔣孝勇夫人)。也就是説,蔣家第二和第三代的八位女人仍都在世,不過其中六位寡居。
蔣方良雖是一位沒有聲音的蔣家遺孀,但她面對人生逆境表現出的堅強和毅力,卻是蔣家的兒孫們的表率,更是蔣家六位遺孀的精神支柱。
參考資料
  • 1.    竇應泰 著.美麗與哀愁 蔣經國夫人蔣方良畫傳:團結出版社,2005-01:7
  • 2.    烏蘭夫革命史料編研室 編.烏蘭夫回憶錄.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9:80-92
  • 3.    張澤宇.蔣經國留學蘇聯述論[J].史學月刊,2006(04):67-71.
  • 4.    王成斌等 主編.民國高級將領列傳 4.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495,497
  • 5.    漆高儒.蔣經國的一生(摘取自蔣經國《在蘇俄的日子》).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19
  • 6.    Необыкно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 Фаины с Уралмаша: как простая станочница стала первой леди Китай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74.ru[引用日期2023-12-23]
  • 7.    姚華飛. 克格勃檔案中的蔣經國卷宗[J].檔案春秋,2012(08):12-15.
  • 8.    李新 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剋夫 主編.中華民國史大事記.北京:中華書局,2011:5390
  • 9.    馬克·奧尼爾 著;程翰 譯.蔣經國的俄國妻子──蔣方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20
  • 10.    Wang, Jaifeng; Hughes, Christopher (January 1998). "Cover Story — Love to Fang-Liang – the Chiang Family Album". Taiwan Panorama. Taipei, Taiwan.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August 8, 2014. Retrieved November 3, 2014.
  • 11.    陶涵 著;林添貴 譯.蔣經國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482
  • 12.    屠麗美 執行編輯.巔峯人物 世界百位名流背後的故事: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08:241-24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