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蒸碗

鎖定
蒸碗是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的一種做法,在不同地區融合了當地的特色,常見於北方。蒸碗的構成主要有蒸肉、蒸雞、蒸魚、蒸肉丸、蒸燜子等多種花樣,一般為蒸碗和扣碗兩種表現形式。
蒸碗一般都是先將各色菜餚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蒸熟即可食用,部分因蒸制時間長,湯汁收幹,也可帶碗存放。一般講究肥而不膩和入口即化兩種。
蒸碗擁有非常多的品類的做法,成品也是南轅北轍,並不具有總體的代表性,應以當地特色為準,代表的有臨清蒸碗、陽穀蒸碗、濟南蒸碗、北京蒸碗、曲阜蒸碗、太原蒸碗等,各具特色,並不一致。
中文名
蒸碗
做    法
大火、長時蒸制
特    點
爛、滑、香氣濃郁

蒸碗陽穀蒸碗

陽穀蒸碗是魯西陽穀縣的一種特色食物做法,一般只有三種,分別是蒸碗雞、蒸碗魚、蒸碗扣肉。蒸之前,雞、魚先切塊,醃製後裹麪糊炸至金黃。蒸制時通常採用黑釉瓷小碗,碗大如手掌,釉黑光滑有色澤,一般要蒸制6個小時以上,燜制一晚,食用時淋上調製的湯汁即可享用美味。成品滑、爛,口齒留香。雞與魚的麪糊吸飽湯汁,綿軟順滑,蒸肉雖選五花,卻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瘦肉勁而不柴,鮮嫩多汁

蒸碗簡單介紹

蒸碗的構成主要有扣肉小酥肉四喜丸子等幾種花樣,在這裏簡單評價下這四種蒸碗的特點。
扣肉一般講究肥而不膩——若你見蒸碗裏梅菜扣肉是瘦肉多肥的少,那這家做的就有問題。但這個肥肉吃起來幾乎沒啥油膩的口感,這也仰仗梅菜吸油。另外肉片要片的夠薄,但又不能散了。梅菜也不能嚼不動,更不能真的有黴味。
小酥肉則講究不柴不膩,要後腿肉一條,切為中指長寬的粗條,裹蛋清醬油澱粉掛糊下鍋炸兩道,頭道將表面炸硬後出鍋,控會兒油後再入鍋炸至金黃,裝碗後蓋幹辣椒、花椒、葱、姜、八角、桂皮,澆高湯墊底,進蒸鍋。入嘴時鮮香與鹹香並存,下飯亦是一絕。
四喜丸子則更是淮揚菜,俗稱獅子頭,入鄉隨俗,到了陝西且將白燒換紅燒。肉用肋條肉,細細切成小丁後略剁幾刀,此為細切粗斬,是獅子頭的不二法門,剁好後用芡粉搓成肉圓,入姜、葱、糖、酒與醬油,蒸制即可。此道菜全看火候,不能太爛,雖然要入口即化,還要有嚼頭。

蒸碗品種介紹

3.1 幹筍小酥肉蒸碗
用料:
五花肉400g 澱粉130g 雞蛋2枚 老抽3湯匙(45ml) 大葱一段 姜 1塊 大蒜3瓣 花椒1茶匙(5g)鹽1茶匙(5g)香菜1棵 幹木耳20 g 水發冬筍50g 紹酒1湯匙(15ml) 油500ml(實耗30ml)
做法:
五花肉切成1cm寬、4cm長的小片。大葱切斜片。姜和大蒜一同切薄片。
香菜洗淨切碎。幹木耳用清水泡發、再擇小朵。水發冬筍切成梳子片。
將澱粉倒入蒸碗中,磕入雞蛋混合均勻,再將五花肉片放入裹上一層雞蛋糊、醃製10分鐘。
中火燒熱鍋中的油,待燒至五成熱時將五花肉片逐一放入鍋中(要防止相互黏連),用中火慢慢炸製成金黃色,再撈出瀝乾油分。
鍋中留底油,燒熱後將大葱片、薑片、蒜片和花椒放入爆香,隨後放入木耳小朵和水發冬筍片翻炒片刻,再調入適量清水(80ml)、鹽、紹酒和老抽翻炒均勻。
將炒好的木耳及冬筍片倒入五花肉片中混合均勻
3.2 黃燜雞塊蒸碗
特點:雞塊酥嫩、口味鮮汁濃,色澤黃亮。
原料:
雞肉350克。 筍肉75克、水發木耳75克。葱段10克、白湯250克、味精15克、濕澱粉25克,紹酒、熟豬油各35克、醬油30克、白糖10克。
製作過程
雞入沸水汆2分鐘,撈出,冷卻後切成5釐米長、2釐米寬的小塊。將炒鍋置旺火上燒熱,下豬油25克放入葱段煸至有香味時,即可下入雞塊加紹酒、醬油、白糖及白湯,煮沸後移至微火上,炆至湯汁稠濃時,把雞塊撈出,皮朝下排放在蒸碗。鮮筍切成滾料塊,同水發木耳一起放入雞汁鍋內,略煮沸。撈出,鋪在雞塊碗內,然後將剩下的湯汁潷入鍋內,雞塊覆蓋在盤中曠鍋中湯汁加入味精,用濕澱粉勾薄芡,淋入熟豬油10克,均勻地澆在雞塊上即成。
3.3 八寶飯蒸碗
原料:糯米250g,提前先泡幾個小時
準備:枸杞、紅棗、蓮子、蜜棗、葡萄乾、栗子之類的
1、提前先用水泡好,紅棗去核,蓮子去蓮心,先在水裏煮半個小時
2、把泡好的糯米水分瀝乾,放在籠屜裏墊上蒸布,蒸半個小時
3、將蒸好的糯米飯稍微放涼加適量糖和豬油(或色拉油)
4、準備蒸碗先抹上油,把蓮子、葡萄乾、紅棗等先在碗底擺好。
5、蓋上適量糯米飯,壓實,擠上層紅豆沙,再蓋層糯米飯。
6、然後把蜜棗,葡萄乾等鋪好,再蓋上糯米飯壓實,上籠屜蒸40分鐘。
7、蒸好後稍微涼了後,用一個碟子蓋住敞口碗,將碟子和碗反轉過來。
8、將八寶飯倒扣在碟子裏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