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蒙古第一次西征

鎖定
蒙古第一次西征又稱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戰爭,爆發在1219年,它標示著蒙古與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貿易失敗的結果,也是“蒙古西征”的開始。
蒙軍長驅直入中亞後,於1220年攻佔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馬爾幹(Samarkand),其國王西逃,成吉思汗令速不台、哲別等窮追之。因此蒙軍便西越裏海、黑海間的高加索,深入俄羅斯(Russ),於1223年大敗欽察(Kipchak)和俄羅斯的聯軍。
另成吉思汗又揮軍追擊花剌子模的太子札蘭丁,在印度河流域打敗之。1225年,成吉思汗凱旋東歸,將本土及新徵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給四個兒子 [1]  。 蒙古軍隊的第一次西征使蒙古勢力深入到中亞、東歐等地,為後來的欽察汗國伊利汗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2] 
名    稱
蒙古第一次西征
發生時間
1219年 至 1225年
地    點
中亞、東歐等地
參戰方
蒙古帝國花剌子模
結    果
蒙古大勝,吞併花剌子模
參戰方兵力
蒙:10-12萬
花:20萬人
傷亡情況
蒙:10000人戰歿
花:150000人
主要指揮官
成吉思汗,拖雷,哲別(蒙古)
摩訶末,札蘭丁(花拉子模)

蒙古第一次西征背景

宣佈發動西征的孛兒只斤·鐵木真 宣佈發動西征的孛兒只斤·鐵木真
13世紀初,在鐵木真的統治下,蒙古部族的勢力逐漸強大起來,先後攻滅了草原上的多個部落。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稱成吉思汗。1211年,蒙古南下伐金,並於1215年攻克中都。成吉思汗伐金在採消耗戰略的同時積極納降,到1217年,實力已很可觀。此時,鑑於西方蔑兒乞人及西遼的顧慮,成吉思汗決心大舉西征。他先是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率領一部蒙古軍,指揮所有降將繼續伐金;又命朵兒伯鎮壓禿馬惕部,長子朮赤攻打吉利吉思諸部,速不台追討蔑兒乞人。
花剌子模是突厥人在花剌子模綠洲上建立的國家,創建之時,國家很小,只佔有阿姆河下游三角洲地區,先後臣屬於中亞伽色尼王朝塞爾柱帝國和西遼的統治。等到摩訶末於1200年繼位後,在西遼幫助下,他打敗阿富汗新興的國家古爾王朝,迫使古爾王朝臣服,並奪取塞爾柱的重鎮呼羅珊等地。1209年,摩訶末與西遼決裂,發兵攻入河中地區,佔領了不花剌(Bukhara,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1210年在塔剌思河擊敗西遼軍,佔領訛答剌等城,1212年佔領撒麻耳幹(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並於不久後遷都於此,1215年滅古爾王朝,1217年攻巴格達,結果因風雪退卻。13世紀初,當蒙古人在向西擴張之時,花剌子模發展成為一個地域廣闊的大帝國,統治着河中地區、阿富汗大部和伊朗高原的一部分。
然而這個大國建立時間不久,而且居民成分複雜,尤其在定居的伊朗人和遊牧的突厥人之間,時常發生衝突。封建主階級中的矛盾也使花剌子模大為削弱。在封建割據的情況下,摩訶末有限地推行了中央集權政策,但他所依賴的力量中,有的是摩訶末的擁護者(以突厥蠻諸部為主力),有的卻是與他不和的禿兒罕太后的擁護者(以欽察和康裏的突厥諸部為主力)。對外方面,摩訶末同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及西遼的屈出律保持敵對關係,使國內局勢更加複雜化。
在蒙古人滅西遼以前,花剌子模就與蒙古人有過幾次交往。為了解蒙古人的真正實力,1215年,摩訶末派以巴哈·阿丁·吉剌為首的使團出使大蒙古國,1216年,使團到達蒙古草原。當時,成吉思汗希望與花剌子模建立友好的商貿關係,在接見使團成員之時,成吉思汗表示,大蒙古國和花剌子模相隔甚遠,兩國之間應該和平共處,共同促進彼此之間的貿易往來。後來,成吉思汗從居住在蒙古草原的中亞人中挑選了三位使者回訪花剌子模,他們帶着金條、玉石、象牙以及若干貴重的白駝毛織品,作為成吉思汗送給摩訶末的禮物。
1218年春,蒙古使團來到花剌子模,並轉達成吉思汗的話説:“我知君勢之強,君國之大。我知君統治大地之一廣土,我深願與君修好。我之視君,猶愛子也。君當知我已征服中國,服屬此國北方之諸突厥民族。君應知我國戰士如蟻之眾,財富如銀礦之豐,實無須覬覦他人領土。所冀彼此臣民之間,得以互市,則為利想正同也。” [12]  成吉思汗的這番話語引起了摩訶末的不快和不安。他認為成吉思汗稱他為兒子,是把他當附庸看待。
此後,摩訶末單獨召見了使者馬哈木,想進一步瞭解大蒙古國的情況。他將自己佩帶的寶石賞給馬哈木,希望他講實話,並充當花剌子模的間細。他問馬哈木道:“成吉思汗征服桃花石(即中國北部)。信否?……兵力幾何?” [13]  馬哈木為了照顧摩訶末的情緒,回答説,與花剌子模算端的軍隊相比,成吉思汗的軍隊只是九牛一毛而已。這樣,摩訶末稍微平靜下來,同意與蒙古人簽訂和約。馬哈木不辱使命。後來,他以“牙老瓦赤”為名替蒙古帝國管理財政。

蒙古第一次西征起因

1216年,花剌子模軍與蒙古軍發生了一次小規模的衝突。速不台、脱忽察兒率軍越過也兒的石河(額爾齊斯河)向西追殺蔑兒乞人,當蔑兒乞人逃到垂河(楚河)流域時,蒙古軍前鋒尾隨而至。在速不台的一路追殺下,蔑兒乞人再逃到康里人居地。摩訶末在獲悉這一消息以後,率軍取道不花剌,進向氈的,準備趁火打劫。途中得知有一支蒙古軍正在追擊蔑兒乞人,於是返回撒麻耳幹,再集結60000人馬返回氈的城北,追隨蒙古軍與蔑兒乞人的蹤跡。
這支蒙古軍正是速不台追擊蔑兒乞的那支,朮赤在征服吉利吉思後,與速不台合兵,成為這支為數僅20000餘的軍隊統帥而讓速不台輔佐。摩訶末得知蒙古軍在外尚未返回,便去偷襲蒙古軍營地的婦孺,帶走了一切戰利品。朮赤在回師的途中得知此事,快馬加鞭回到營地。朮赤向摩訶末解釋來意,希望不要因誤解引起雙方的衝突,但摩訶末不聽解釋,他率軍襲擊了蒙古軍。在此衝突中,摩訶末本人險些被俘,幸虧其子札蘭丁的救援才得以脱險,當晚無心作戰的蒙古軍點燃營火,藉此為掩護安然東返,此戰中花剌子模軍損失20000餘人。1218年,在蒙古大將哲別滅亡西遼,殺死屈出律之時,花剌子模又搶先佔領了西遼屬地上的一些據點。初期的這些衝突為兩國之間的戰爭埋下了隱患。
戰爭的導火線是蒙古商隊被劫事件。1218年,成吉思汗根據蒙古和花剌子模兩國達成的通商協議,派出由450人組成的大商隊,用500峯駱駝馱着金、銀、絲綢、駝毛織品、海狸皮、貂皮等貴重商品,帶着成吉思汗給花剌子模沙的信前往花剌子模。成吉思汗在信中寫道:“吾人應使常行的和荒廢的道路平安開放,因之商人們可以安全地和無約束地來往” [3] 
商隊行至錫爾河上游的訛答剌城後,因守將亦納勒出黑(號海兒汗)貪財,將商隊扣留,並派人報摩訶末説,商隊中有成吉思汗的密探。摩訶末在沒有弄清事情真相的情況下,便下令處決商隊成員,並沒收其全部財物。亦納勒出黑遵照摩訶末的命令,殺害蒙古商隊成員,其中只有一人從牢裏逃出,得以倖免,向成吉思汗報告了商隊被害經過 [3] 
成吉思汗發誓要為死者報仇。據傳説,成吉思汗聞報,“驚怒而泣,登一山巔,免冠,解帶置項後,跪地求天,助其復仇,斷食祈禱三日夜始下山”。 [14]  但他還是希望雙方能夠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於是,派以巴合剌為首的3名使者前往花剌子模索取肇事者。使者向摩訶末國王轉達了成吉思汗的原話:君前與我約,保不虐待此國任何商人。今遽違約,枉為一國之主。若訛答剌虐殺商人之事,果非君命,則請以守將付我,聽我懲罰,否則即備戰 [3]  摩訶末對此置若罔聞,不僅殺害了巴合剌,而且將兩名副使的鬍子剃光趕回。這些不足取的作法是產生事端,引起惡感及仇報、猛襲的原因,使和平安寧遭到破壞 [3] 

蒙古第一次西征過程

戰前部署
過往的史書大都説摩訶末在這次戰役中膽小如鼠,但實際上他的錯誤更多在於不明敵情。摩訶末判斷蒙古軍遠涉數千裏而來,跋涉於叢山峻嶺與荒漠地區,一定人馬疲乏,因此分別加強錫爾河沿岸各城的防禦,使這些城市能夠持久抵抗,以阻擋敵人前進:因為不清楚蒙古軍會從何處攻入,就避免與蒙古人決戰以分散他們的力量;他自己則在撒麻耳幹徵集軍隊,打算待敵人攻城頓挫,兵力耗竭的時候,找時機轉取攻勢。依照正規戰法,他的構想是不錯的,可惜他對於蒙古軍的裝備及成吉思汗的慣用戰法毫無所知。成吉思汗在金朝作戰近十年,將擄掠的工匠編成幾個工兵集團,擁有較強的架橋修路與攻城能力。而成吉思汗的慣用戰法,則是以一部兵力,圍攻或監視當面敵人的城塞,主力則迂迴深入敵人後方,迫使敵人於不預期的時間與地點,在不利的態勢之下,倉皇應戰,從而一舉殲滅敵人的主力。
而且為了瓦解花剌子模的力量,成吉思汗還採取了其它反間措施:先是採納突厥地區投降者的計謀,假託花剌子模太后禿兒罕親戚之名向成吉思汗聯名寫信表示要按其意願行事。而後,這封偽造信件通過投奔蒙古的一名近人呈給摩訶末。後是在1219年與1220年之交,派信使到花剌子模舊都玉龍傑赤(今土庫曼斯坦烏爾根奇)告訴禿兒罕太后自己不是同她打仗,而是同她的兒子打仗,建議她締結和約,並許諾將花剌子模和呼羅珊交由她統治,禿兒罕雖然置之不答,但玉龍傑赤方面,亦未曾出兵,自背後攻擊成吉思汗。
在主力部隊出征之前,成吉思汗派一支部隊在費爾干納一帶進行佯攻,以轉移摩訶末的注意力。1218年冬季,這支25000騎兵組成的部隊由成吉思汗長子朮赤和大將哲別率領,從喀什噶爾出發,從克基爾阿爾多和鐵列古達坂兩條山路翻越海拔4000米—7000米的冰山雪嶺,進入阿賴嶺北麓。1219年夏,抵達費爾干納。摩訶末在得知朮赤和哲別部隊的動向以後,將錫爾河沿岸防線的主力部隊調往費爾干納方向,造成了主力分散的戰略失誤,成吉思汗聲東擊西的戰略部署獲得成功。
正當摩訶末在撒麻耳干城加固城牆、修築堡壘時,在費爾干納佯攻的蒙古軍兵分兩路,一路由朮赤率領趕往訛答剌城與成吉思汗大軍會合;一路由哲別率領5000騎兵,從錫爾河上游南下襲擾阿姆河上游地區。摩訶末認為,蒙古軍如果佔領了阿姆河流域諸城,將切斷河中地區與阿富汗和呼羅珊的聯繫,於是,他派出主力部隊前往阿姆河流域諸城增援。
1219年6月,成吉思汗帶着次子察合台、三子窩闊台、四子拖雷,以及大將速不台、大斷事官失吉忽禿忽等人率主力出征。他們從蒙古高原的克魯倫河畔出發,越過阿爾泰山,到達也兒的石河畔,在這裏休養兵馬,直到秋高馬肥之時,大軍才繼續西行到巴爾喀什湖的七河流域,再往西抵達錫爾河右岸。
蒙古遠征軍與花剌子模軍的激戰 蒙古遠征軍與花剌子模軍的激戰 [3]
1219年秋,大軍經別失八里、不剌(今新疆博樂),通過鐵木兒懺察(亦稱松關,今新疆賽里木湖以南果子溝)至阿力麻裏,然後,渡伊犁河,經海押立向花剌子模挺進。當時,鐵木兒懺察是非常難行的隘口。1222年丘處機去西域見成吉思汗時也通過該隘口,他的隨徒李志常在《長春真人西遊記》裏寫道:千巖萬壑攢深溪,溪邊亂石當道卧,古今不許通輪蹄。蒙古大軍通過時,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理石開道,並且砍木修橋,共修築48座。橋的寬度,可容兩輛車並行 [3]  。途中,原來歸順蒙古人的畏兀兒亦都護巴爾術、海押立統治者阿兒思蘭汗和阿力麻裏統治者昔格納黑的斤也率部加入了蒙古軍。蒙古大軍總人數到達10—15萬 [3]  。蒙古軍於1219年秋末,在訛答剌城下屯兵。
蒙古軍在訛答剌城下會合之時,成吉思汗兵分四路攻打中亞的一些主要城市:
1.由察合台(8000人)、窩闊台(5000人)率領的第一路軍留在訛答剌城下攻城;
2.由朮赤率領10000畏兀兒人組成第二路軍北上攻錫爾河下游的氈的和養吉幹 [15] 
3.由阿剌黑、速格禿、脱海三將領率領第三路軍5000人南下攻錫爾河上游的費納客忒(又稱別納客忒)和忽氈城(Khujand);
4.成吉思汗與幼子拖雷率50000主力軍渡錫爾河,直逼不花剌城。
成吉思汗不直接進攻離錫爾河較近的撒麻耳幹,而是進攻在撒麻耳干城以西的不花剌,一是為了避重就輕,當成吉思汗抵達訛答剌之時,撒麻耳幹已經加固,並有重兵守衞;二是在撒麻耳幹守軍固守城池、不敢出城迎戰的情況下,蒙古軍可以乘機長驅直入,攻入腹地,然後,發揮蒙古人擅長迂迴包抄、聚而殲之的戰術優勢。
訛答剌之戰
第一路蒙古軍於1219年9月開始攻打訛答剌,他們奉命要活捉訛答剌血案的肇事者海兒汗。摩訶末曾給海兒汗50000人,後又派哈剌察領兵10000增援。海兒汗認為該城堅固,守軍糧食充足,所以拼死守城。訛答剌被圍5個月,軍民士氣受挫,城內發生矛盾,增援部隊首領哈剌察認為投降為上策,而海兒汗堅持抵抗。於是,哈剌察率部出城逃亡,蒙古軍順勢入城,佔領了訛答剌外城,俘殺了哈剌察及其部下。蒙古軍將訛答剌外城居民驅趕出城,縱兵劫掠。海兒汗率20000士兵退保子城(內城),又堅持抵抗了一個月,戰到只剩下他和兩個部下,最終被俘。訛答剌子城和城池被夷為平地,蒙古軍擄掠居民和工匠充當“哈沙兒”(阿拉伯語,即籤軍。蒙古人將被征服地區的俘虜或居民組織成軍隊,作為先頭部隊掩護蒙古軍),驅趕他們到撒麻耳幹去作戰。成吉思汗在奪取撒麻耳幹以後,海兒汗被帶到撒麻耳干城。為了給蒙古商人和使者報仇,成吉思汗命令將熔化的銀液灌入他的耳朵和眼睛。
進軍錫爾河下游
由朮赤率領的第二路軍首先來到錫爾河畔的昔格納黑(Sïgnak)。朮赤派穆斯林哈散哈只為使者,前去勸降。哈散哈只還沒來得及勸降,就被一夥狂熱的穆斯林殺死。於是蒙古軍晝夜不停地攻打七天破城,為了給哈散哈只報仇,在城內進行了大屠殺。之後,朮赤留下哈散哈只之子統治該城,大軍繼續沿河攻取錫爾河下游沿岸城市,直逼氈的。氈的守將渡錫爾河逃到花剌子模綠洲。朮赤派使者成帖木兒到氈的城去勸降,成帖木兒以昔格納黑的教訓勸説居民。1220年4月,朮赤領兵至氈的城,居民們沒有做任何戰鬥準備,蒙古軍“樹梯環登”爬入城內,打開城門,由於沒有遭到抵抗,只是殺死了幾個辱罵成帖木兒的人,赦免了該城居民。他們把居民趕到野外,然後掠城九天。朮赤將原來出使過花剌子模的不花剌人阿里火者留在氈的城統治。然後,朮赤攻取了養吉幹(卡扎林斯克南部),在此也派駐了蒙古官員。此後,朮赤准許10000多從軍西征的畏兀兒人返回故地,另外招募了10000突厥遊牧民補充兵源。這些突厥人在攻打花剌子模的途中兵變,一些人遭到鎮壓,一些人逃往阿姆河以西的馬魯和阿母牙兩城,在此集結以對抗蒙古軍。朮赤在佔領錫爾河下游之後進軍欽察草原,以後,他參加了蒙古軍奪取花剌子模綠洲的戰爭。
攻克錫爾河上游
由阿剌黑、速格禿、脱海三人率領的第三路軍按指示奪取錫爾河上游的費納客忒,城主亦列惕古滅裏帶着他手下的突厥族康里人與蒙古軍大戰三日,第四天乞降,蒙古軍將該城軍民驅趕出城,士兵全部被屠殺,居民被分配給蒙古人做奴隸,工匠隨軍征戰,壯丁被編入哈沙兒,參與攻打中亞的其他城市。此後,這支蒙古軍回到了當時正在攻打撒麻耳乾的成吉思汗處,並與從訛答剌前來的第一路蒙古軍以及從不花剌、撒馬耳乾等各地抽調的隊伍一起被派去忽氈。忽氈守將帖木兒滅裏是花剌子模大將,驍勇善戰,但他所部只有精兵數千,便退守錫爾河河洲上的己設堡壘,兩岸矢石不能及。於是,蒙古軍將從各城俘虜的50000哈沙兒集中,和20000蒙古軍一起從山上運石頭填河。帖木兒滅裏知不能久守,率領着70艘船帶着將士及其輜重在夜裏順流而下,向北逃走。中途被阻於蒙古軍所架浮橋,在巴耳赤邗棄船登陸。蒙古軍跟蹤而至,緊追不捨,帖木兒滅裏士卒死亡殆盡,僅單騎逃走,手中只剩下三支箭,這時被三個蒙古人追上,便射瞎了一個蒙古人的眼睛,嚇跑了另外兩個,他抵達了花剌子模,組織軍隊突襲養吉幹,殺死了一位蒙古長官。後來成為一位蘇菲教徒,多年之後回到忽氈時被當初射瞎一隻眼的蒙古人認出,不屈被殺。
奇襲不花剌
成吉思汗及拖雷率領的第四路軍從訛答剌城向不花剌進軍,來到匝兒訥黑城時,城民躲進城堡中。成吉思汗派使者答石蠻哈只不前去勸降。一些居民想殺死他,他高聲喊:“我奉成吉思汗令出必行的詔命,出使見你們,把你們從毀滅的深淵和血河中拯救出來。……若你們有絲毫反抗,一個時刻內,你們的城池將被夷為平地,原野將成血海。可是,若你們用明智、持重之耳,聽從忠言和勸告,而且恭順地服從他的指令,那麼,你們的生命財產將固若金湯。” [16]  於是,城民派代表帶着禮物來到成吉思汗營地,得到了赦免和善待。蒙古人進城以後,命令居民出城,將壯丁編為哈沙兒,與蒙古人一道前往攻打不花剌城,其他居民被遣回。蒙古人將匝兒訥黑城命名為忽都魯八里,意為“幸福之城”。
在進軍不花剌城的途中,當地一位突厥人建議走捷徑,穿越被認為難以逾越的克孜勒庫姆沙漠,經訥兒鎮到不花剌,這條捷徑以後被稱為“汗路”。先到訥兒鎮的前鋒傳達了成吉思汗大軍到來的消息,訥兒鎮居民派代表向成吉思汗表示降服並獻上禮物。速不台進入訥兒鎮以後,下令居民出城,然後縱兵劫掠了該城。訥兒鎮居民派出60名壯士隨該城長官之子亦勒火者前往不花剌和撒麻耳幹兩城之間的答不思協助蒙古軍攻城。
1220年2月,成吉思汗大軍抵達不花剌,在城下紮營。城內有守軍突厥騎兵20000人,守城將領闊克汗在第三天拂曉之時帶着守軍和大多數城民棄城而逃,蒙古軍在阿姆河畔追上並將他們全部殺掉。第二天早上,城內教長、士紳出城請降。成吉思汗騎馬進入不花剌外城。他在經過禮拜五清真寺時,騎馬進入清真寺。成吉思汗問道:“這裏是算端的宮院嗎?”有人回答説:“這是主的廟宇!”成吉思汗在祭壇前下馬,登上祭壇,大聲説:“原野上沒有草了,將我們的馬餵飽吧!” [17] 
蒙古軍打開城內的所有糧倉,搬出穀物,把裝《古蘭經》的箱子作馬槽餵馬,《古蘭經》散落地上任馬踐踏。蒙古軍在清真寺裏飲酒,強迫城中的歌姬給他們唱歌跳舞。城中的教長、貴族、法師和學者像奴隸一樣為蒙古軍照看馬匹。成吉思汗把全城居民叫到城外公共祈禱的廣場上,對他們做了演講。他講到了摩訶末背信棄義的行為,他説:“人們啊,須知你們犯了大罪,而且你們當中的大人物犯下這些罪行。如果你們問我,我説這話有何證明,那我説,這因我是上帝之鞭的緣故。你們如不曾犯下大罪,上帝就不會把我作為懲罰施降給你們。” [18]  講話結束以後,他命令該城的富人交出他們的藏金。然後,成吉思汗下令焚燒城內的大部分房屋,只剩下禮拜五清真寺和幾座宮殿。
在外城被攻破時,有一部分花剌子模兵退守內城,蒙古軍逼不花剌人攻打內城。《多桑蒙古史》説內城守軍只有400騎,殊不合理。內城很大,在蒙古炮兵集中射擊之下,400騎決不能抵抗十二日之久。蒙古軍使用投石器和弓箭,內城守軍用弩炮和火油桶,廝殺十二天之後,蒙古軍攻破內城,殺了30000多人。壯丁被徵為哈沙兒,隨蒙古人出征撒麻耳乾和答不思。在攻陷撒麻耳干城以後,成吉思汗派塔兀沙擔任不花剌的鎮守官。不花剌的淪陷完全切斷了花剌子模新都撒麻耳乾和舊都玉龍傑赤之間的交通,意味着花剌子模的錫爾河防線變得毫無意義,整個河中腹地都暴露在蒙古大軍的鐵蹄之下。
撒麻耳乾的陷落
攻克不花剌之後,成吉思汗率軍向花剌子模都城撒麻耳幹出發,沿途村落,只要不抵抗的都沒有遭到洗劫。撒麻耳幹守將為禿兒罕太后之兄弟禿海汗。早在成吉思汗到達訛答剌之時,撒麻耳幹就已經整頓防務,加固城牆。
花剌子模故都 花剌子模故都 [5]
1220年5月,成吉思汗兵臨撒麻耳幹。發現大事不妙的摩訶末率領自己的古拉姆奴隸出逃。一連兩天蒙古軍沒有攻城,成吉思汗親自在城周圍察看地形。在得知摩訶末已經南逃後,成吉思汗派哲別、速不台與脱忽察兒各將萬騎(共30000人)南下追擊,途中不擾和平軍民也不圍攻城鎮,全力追捕摩訶末;同時還派遣阿剌黑那顏和牙撒兀兒進向瓦黑失(鑊沙)和塔裏寒。 [19]  此時,攻打訛答剌的察合台、窩闊台也率軍趕來與主力會合,隨軍還帶來了許多哈沙兒。成吉思汗大軍屯於城周圍。蒙古軍將哈沙兒每10人組成一隊,各執一旗,城中守軍誤以為蒙古軍隊人數眾多。
第三天蒙古軍開始攻城,城內守軍出動5000名塔吉克步騎兵配合,背靠城牆向成吉思汗發起挑戰。蒙古騎兵則如同自己的西夏和金國所做的那樣,以邊打邊撤的方式離開原地,將塔吉克人吸引到郊外。隨着大量伏兵從四周策馬環攻,這支出城的守軍被屠殺殆盡。
第四天,成吉思汗親自上陣,守軍驅使大象出城作戰,蒙古軍打亂了他們的步兵陣容,負傷的大象在掉頭返回之時踩死了自己的一些士兵,守軍敗回城中,士氣大減,30000突厥—康裏將士出城投降。
第五天,當成吉思汗正準備與守軍進行決戰之時,撒麻耳干城法官、教長等人前來乞降,他們打開城門,蒙古軍進城後毀掉城牆和堡壘,並把城內居民驅趕到城外。蒙古軍在城內進行了搶掠,城中藏匿之人盡被殺戮。成吉思汗下令放掉大象,讓它們自己去找食,結果大象全被餓死。
第六天早晨,蒙古軍攻入內堡,雙方均使用火油桶激戰,禮拜五清真寺被大火燒成灰燼,撒麻耳干城受到很大破壞。成吉思汗把該城的30000工匠分給他的兒子和族人,又將30000壯丁編入哈沙兒,其他居民在繳納了20萬迪納爾的贖金以後被釋放。契丹人耶律阿海和其他幾個人被委任為該城的監國。期間出逃的摩訶末曾幾次率軍反撲,先後派出為數10000和20000騎的援軍,皆遭失敗。
佔領玉龍傑赤
撒麻耳幹被攻陷之後,1220年夏天,成吉思汗與拖雷移師至撒麻耳幹西南的那黑沙不(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卡爾施)附近草原休整。1220年秋,成吉思汗帶着拖雷離開撒麻耳幹,經過碣石、鐵門關進抵忒耳迷,成吉思汗派拖雷率精鋭部隊進軍呼羅珊;派察合台、窩闊台率大軍向花剌子模綠洲進軍,與從欽察草原南下的朮赤一起攻打玉龍傑赤。
玉龍傑赤是花剌子模國舊都,城內居民很多。摩訶末退守南部以後,該城由禿兒罕太后管轄。在獲悉蒙古軍攻陷不花剌等城之後,她帶着摩訶末的嬪妃和年幼的兒子們棄城向西逃到禡桚答而(今伊朗馬贊達蘭省)的一座位於高地的堡壘。於是,玉龍傑赤城民推舉忽馬兒的斤暫時為該城主。
1220年7月,蒙古人屯兵於玉龍傑赤城周圍。他們先派小股蒙古騎兵逼近城門,驅掠牲畜。守軍輕率地出城追擊蒙古騎兵,蒙古騎兵將守軍誘入埋伏圈,在離城不遠名叫巴黑亦忽剌木的地方廝殺至黃昏,殺死1000多人。第二天,蒙古大軍將城團團圍住,由於城外沒有石頭,投石機只能向城內投擲桑木。蒙古軍強攻入城,用火油桶焚燒房屋。在城內,雙方短兵相接,在奪取阿姆河河上的一座橋樑時,3000名蒙古軍被圍殲,城內守軍士氣大振。由於朮赤、察合台性格各異,素來不和,再加上成吉思汗已經將花剌子模封給了朮赤,朮赤不願意破壞這座城市。在這種情況下,蒙古軍號令不一、各執己見,造成軍隊紀律鬆散,傷亡巨大,攻城受阻,歷時七個月還沒能奪取該城。
成吉思汗在得知此事後非常生氣,改命窩闊台統領攻城之事。窩闊台使兩位兄長和解,並嚴整軍紀,恢復了軍隊的戰鬥力。蒙古軍與守城軍民展開巷戰,七日之後終於奪取該城。蒙古軍將居民驅趕出城,將10萬多名工匠送往蒙古,掠其婦女和幼童當作奴婢,其他人分配給蒙古軍屠殺。屠城之後,蒙古軍又掘開阿姆河堤壩,引水灌城,玉龍傑赤城淹沒在一片汪洋之中,城中藏匿的人全部被淹死。 [20] 
躲藏到禡桚答而堡壘裏的禿兒罕隨即被蒙古人圍困長達四個月,最終因為缺水於1220年夏季投降,摩訶末諸幼子全被殺死,禿兒罕被帶往蒙古,1233年病死。
玉龍傑赤城的陷落標誌着中亞河中地區被蒙古人征服,稱霸一時的花剌子模經過兩年的較量,最終被蒙古人滅亡。
毀滅呼羅珊
當蒙古人滅西遼和花剌子模時,中亞西部的呼羅珊和南部的阿富汗部分地區還是花剌子模的屬地,由帝國的地方官員統治着,其中,呼羅珊馬魯城的都督阿明滅裏是禿兒罕的侄兒。在花剌子模統治中心河中地區還未陷落之時,摩訶末帶着幾個兒子向中亞西部逃亡。於是,兩批蒙古軍在大將哲別和王子拖雷的率領下,先後追到呼羅珊,征服了馬魯、你沙不兒(今伊朗尼沙普爾)和也裏(今阿富汗赫拉特)。
摩訶末一行來到馬魯城,在對該城軍民下達的命令中説在蒙古人來到之時,官員們可以退守馬兒哈堡,城民們可以投降。馬魯城長官巴哈木勒克在蒙古人來到之前,就領着馬魯城貴族退守馬兒哈堡,以後又退到塔黑亦牙即兒堡。當時,城內除了本地居民外,還有被蒙古人打敗之後逃難至此的氈的城民,以及因兵變從蒙古軍叛逃的突厥人。他們由馬魯前任長官抹智兒木勒克率領,在馬魯城組織抵抗。1220年5月,追擊摩訶末的第一批蒙古軍在哲別和脱忽察兒的率領下來到呼羅珊,巴哈木勒克從塔黑亦牙即兒堡又逃到禡桚答而,他向蒙古人表示,願作為蒙古軍的使者前往馬魯城勸降,7名蒙古人隨他來到馬魯城,抹智兒木勒克將他們全部殺死。
1220年秋,成吉思汗又派拖雷率精鋭部隊協助哲別。拖雷軍在逼近時先派400名騎兵為先鋒於夜晚抵達城外的河岸,襲擊了駐守河岸的12000名突厥騎兵,繳獲了6萬頭牲畜和其他財物。1221年2月5日,拖雷率軍抵達馬魯城下,在六天中,觀察了馬魯所處的地形,研究了對策。第七天,蒙古軍把馬魯城團團圍住。第八天,抹智兒木勒克派使者到拖雷軍營乞降。拖雷率軍入城,將城內富豪大户的錢財全部沒收,留下400名工匠和一些童男童女為奴,其餘的人全部殺掉。藏匿在城內的人出來以後,也被殿後的蒙古軍以送穀物到郊外為名集中殺死。
與哲別一起來到呼羅珊的蒙古將領脱忽察兒因違令侵擾已經歸順的馬魯城都督阿明滅裏,被成吉思汗調到拖雷軍中。拖雷在攻馬魯城期間,派脱忽察兒為前鋒繞過馬魯城向西北去攻打奈撒。脱忽察兒到奈撒城下架炮攻城,半個月以後破城,因攻城時部將別勒忽失被射死而進行了大屠殺。1220年11月,脱忽察兒在圍攻你沙不兒時被流矢射死。得知這一消息之後,拖雷從馬魯城趕往你沙不兒,於1221年春兵臨城下。當時,摩訶末之子札蘭丁也在你沙不兒城,在獲悉蒙古軍逼近之後,他向也裏城逃去。你沙不兒城民派使者到拖雷營中乞降遭拒。經過四天的激戰,1221年4月10日,你沙不兒城陷,脱忽察兒的妻子主持了屠城,城市被夷為平地,全城居民被殺死,首級割下來按男、女、小孩分別堆成金字塔形。
此後,拖雷追逐札蘭丁來到了也裏城,札蘭丁逃向哥疾寧(今阿富汗加茲尼),把也裏留給部下鎮守。鎮守官兵們堅守拒降,拖雷一連攻打了八天,直到守城長官戰死,城民才開城乞降。拖雷殺了12000名花剌子模士兵,其餘的全部赦免。此時,拖雷接到成吉思汗的命令,要他率軍返回,協助攻打塔裏寒。 [21]  於是,他離開了也裏城前往塔裏寒。
征服阿富汗
在派拖雷攻打呼羅珊後,成吉思汗本人於1220年秋開始圍攻阿姆河北岸的忒耳迷(今烏茲別克斯坦帖爾穆茲)。居民拒不投降,成吉思汗圍攻11天攻克該城。城陷之後,蒙古軍把居民趕到城外,全部殺死。接着,成吉思汗從忒耳迷朝東北方向進軍,在康格兒忒(今塔吉克斯坦庫良布省康古爾特村)和薛蠻(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別)兩地過冬。在此,一支蒙古軍在巴達哈傷劫掠。1221年初,成吉思汗率軍南渡阿姆河,來到呼羅珊的重要城市巴里黑。巴里黑城民派使者帶着貢品和禮物乞降,蒙古軍以清點人口為藉口,將居民驅逐到城郊後全部殺死,蒙古軍入城縱掠,然後放火燒燬了這座城市。此後,成吉思汗西進至塔裏寒的訥思來忒忽堡。此處海拔高,投射物難以達到,加上城堡堅固,守軍勇猛,一時間難以攻下。蒙古軍派使者前去誘降,未果。成吉思汗此時得知了札蘭丁復興的信息,留下一部兵力攻城,自己向東南前往哥疾寧,途中,由於古兒疾汪(今阿富汗古爾吉萬縣)城民的抵抗,蒙古軍花了一個月時間攻下該城。然後,蒙古軍越過興都庫什山抵達範延(今阿富汗巴米揚),在此,蒙古人也遭到了當地居民的抵抗,雙方都使用弓矢弩炮,成吉思汗寵愛的孫子(察合台之子)木阿禿幹中箭身亡。成吉思汗在攻下範延城將其夷為平地,改名為“卯危八里”,波斯語意為“歹城”。
此時在訥思來忒忽堡的蒙古軍圍困了六個月仍一無所獲,因此成吉思汗返回塔裏寒,並把派往呼羅珊的拖雷軍調回。 [22]  在拖雷還未趕到塔裏寒之時,成吉思汗命令蒙古軍在城外建木架、運土石,建造了一個與訥思來忒忽堡一樣高的土丘。蒙古軍在土丘上架設大炮向城堡內炮轟,守城軍士在炮轟下突圍,一小部分得以逃生。在拖雷到達之時,訥思來忒忽堡已被攻下,此地抵抗蒙古軍長達七個月。與此同時,攻下玉龍傑赤的察合台和窩闊台也趕來,全軍在塔裏寒山間度過了1221年的夏天。長子朮赤在攻克玉龍傑赤以後,則回到了額爾齊斯河其輜重所在的營地了 [4] 
負責追擊摩訶末的蒙古軍在哲別和速不台後來進行了一次空前的大遠征。他們越過高加索山脈進入南俄,在迦勒迦河打敗80000俄羅斯聯軍。然後向東渡過伏爾加河,經哈薩克斯坦返回,於1224年與成吉思汗大軍相會。
此後,蒙古軍與花剌子模軍的戰爭主要發生在中亞南部的阿富汗。在塔裏寒休整期間,成吉思汗獲悉摩訶末之子札蘭丁已經逃到哥疾寧城的消息,於是在自己率軍經古兒疾汪南下的同時,派失吉忽禿忽、帖客扯克、木勒閤兒等人為先鋒,率軍30000火速前往哥疾寧。
札蘭丁是摩訶末的長子,也是諸子中最英勇者。1215年,摩訶末攻下哥疾寧城以後,曾任命札蘭丁駐守,可以説,哥疾寧是札蘭丁的封地。蒙古軍兵臨撒麻耳干時,札蘭丁與父親退到巴里黑,最後與其父一起西逃到裏海的一個島上。1220年末,摩訶末病逝,臨死之前指定札蘭丁為王位繼承人。札蘭丁及兄弟兀思剌黑和阿黑在島上安葬了父親,然後取道曼吉什拉克返回玉龍傑赤。該城的統治者們不希望札蘭丁回來,陰謀殺害他,於是,札蘭丁於1221年2月10日逃離玉龍傑赤城,來到你沙不兒城,以後又逃到也裏,在拖雷攻也裏之時,他輾轉來到哥疾寧,在此開始招集散亡的舊部。突厥蠻首領賽甫丁·阿格剌黑率40000軍隊前來投奔,烏古思首領也率部來投,一時間,札蘭丁在哥疾寧城集結了數萬軍隊。
當札蘭丁在哥疾寧城集結軍隊之時,馬魯城都督阿明滅裏與之聯繫,兩人約定在八魯灣集結。1221年春,札蘭丁的軍隊前往八魯灣,途中,札蘭丁襲擊了圍攻瓦里延堡的蒙古軍,殺死1000多人。襲擊成功之後,札蘭丁的軍隊繼續前往八魯灣與阿明滅裏的軍隊會合,人數達到60000之眾。蒙古軍在失吉忽禿忽等人的率領下也朝八魯灣進發,雙方在此進行了一場大戰。
戰爭當天,雙方一直廝殺到黃昏還難分勝負,暫時停戰。第二天黎明,蒙古軍在自己備用的馬匹上設置假人,札蘭丁的士兵們以為蒙古援軍已到,軍中一片恐慌,有人建議逃走,札蘭丁卻堅持戰鬥,最終擊潰了蒙古軍。由於原野上有許多坑洞,蒙古馬跑不快,在札蘭丁騎兵的追殺下,蒙古軍死傷15000人。
1221年夏秋的八魯灣之戰是蒙古西征以來,花剌子模軍隊取得的一次最大勝利。受這一勝利的鼓舞,那些曾被蒙古軍征服地區的居民開始起義反蒙,城市統治者起來殺死蒙古長官,恢復自己的統治。其中,也裏、馬魯等城的反抗最為激烈,宴只吉帶率領的蒙古軍在圍攻也裏城數月之後,於1222年6月攻破該城,全城居民遭到屠殺,城市被焚燬。馬魯城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
成吉思汗得知八魯灣戰敗的消息以後,“怒而不形於色,僅語忽禿忽,謂其狃於常勝,未受挫折,今遭此敗,當以為戒” [23]  。此後,他親自率軍50000火速南下,等趕到八魯灣時,札蘭丁的軍隊已經返回哥疾寧。八魯灣勝利之後,札蘭丁部隊內部發生了衝突。阿明滅裏和賽甫丁·阿格剌黑為一匹馬發生爭執,阿明滅裏用鞭子打了阿格剌黑的頭,札蘭丁沒有懲治阿明滅裏,阿格剌黑一氣之下率領自己的部隊離開了札蘭丁,前往白沙瓦
成吉思汗在八魯灣向部將們分析了失吉忽禿忽失敗原因是沒有選擇有利地形,希望部將們引以為戒,然後率大軍向哥疾寧進發,於1221年8—9月趕到 [24]  ,獲得情報稱札蘭丁已經於兩週前離開該地。札蘭丁在獲悉成吉思汗大軍來臨的消息以後,與阿明滅裏的部隊一起向申河(印度河)方向逃走。成吉思汗委任禡禡·牙老瓦赤統治哥疾寧,接着追趕札蘭丁剩餘的30000軍隊來到申河河畔,阿明滅裏被殺,札蘭丁被包圍,全軍覆沒。在蒙古軍步步緊逼,逐漸縮小包圍圈之時,札蘭丁躍馬跳入申河,泅水而逃。成吉思汗沒有射殺他,也沒有繼續追擊,札蘭丁英勇無畏的精神感動了成吉思汗,他讚歎道:“為父者應有這樣的兒子!” [25] 
雖然札蘭丁日後還在南方的旁遮普聚攏殘部,並感召德里蘇丹國派兵支援,卻已經無法對大局產生撼動。
此後,成吉思汗率軍沿申河北上,派窩闊台順河南下,繼續征服未歸順的地區。窩闊台率軍來到哥疾寧城下,命令將居民趕出城外,除工匠外一律殺死,並摧毀了這個城市,撤離前留失吉忽禿忽在此城監管俘虜和工匠。據《史集》記載,窩闊台請求成吉思汗允許他去攻打阿富汗西面的昔思田(今伊朗東部錫斯坦省),後因天氣炎熱,成吉思汗命他回師,於是,窩闊台經阿富汗南部的該兒母西兒(在阿富汗南部希裏明德河中游)返回。
當成吉思汗到達迦兒漫和桑忽蘭之時,有消息説札蘭丁重渡申河返回。1222年春,成吉思汗派八剌、朵兒拜二將搜索札蘭丁。1222年夏,成吉思汗沿河而上避暑於八魯灣草原,並在此等候八剌軍的消息。八剌軍在申河未見札蘭丁的蹤跡,他們就攻必牙堡(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傑盧姆縣),在此搶掠之後向木勒壇(今巴基斯坦木爾坦)進軍,兵臨木勒壇城下,由於天氣炎熱,士兵們中暑,蒙古人撤軍。沿途對剌火兒(今巴基斯坦拉合爾)、富樓沙、滅裏蒲兒等地進行了掠奪,然後渡過申河,經哥疾寧到八魯灣草原與大軍會師。沿申河征戰的窩闊台也率軍前來與大軍會合。
由於出征四年多,加之西夏叛亂,1223年春,成吉思汗決定經印度、吐蕃回蒙古,後因山麓起伏,道路艱險,大軍只得返回富樓沙,經原路返回。
1223年夏,大軍越過範延山,駐紮在巴格蘭。1223年秋,蒙古軍經巴里黑渡阿姆河,北上不花剌城,東行至撒麻耳幹。成吉思汗認為是上帝幫助他戰勝了摩訶末,所以命令撒麻耳幹穆斯林用他的名字祈禱,並豁免該城法官、教長的賦税。蒙古軍在撒麻耳幹度過了1223年的冬天。在此,成吉思汗命朮赤從欽察草原帶着獵物前來會面,朮赤沒有來 [26]  ,而是派人將獵物趕到豁蘭八失(位於阿雷斯河和塔剌思河之間,從奇姆肯特到江布爾的中途),以供射獵之娛,並獻馬兩萬匹。1224年春天,成吉思汗召集諸子在錫爾河畔召開了忽裏勒台。1224年夏,成吉思汗在豁蘭八失度過。
蒙古帝國對中亞的初期治理
1225年2月,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土拉河行宮 [5]  。成吉思汗佔領花剌子模國後,命長子朮赤鎮守,並在各城設置達魯花赤。達魯花赤為蒙古帝國在佔領區及重要城鎮所設置的最大軍政監治長官,負責監臨佔領區被委任的當地官員,位於佔領區當地統治者之上,握有最終裁定權。烏爾根奇城的牙老瓦赤、馬裏忽惕(屬忽魯木石氏)父子二人向成吉思汗提出了管理城邑的辦法,得到允准,遂派馬思忽惕同達魯花赤共同管理布哈拉、撒馬爾罕、烏爾根奇等中亞城市,派牙老瓦赤管理中都(今北京) [5] 
可以説,從1223年開始,蒙古人在河中與花剌子模的統治權已無人挑戰。伊本·阿昔兒與志費尼都證明了如此事實:因為蒙古統治權的建立,河中地城邑較之呼羅珊、伊拉克諸城從蒙古人的破壞中恢復得更快、更多。
達魯花赤的設置,既説明蒙古帝國對中亞地區的主權行使,也表明蒙古貴族在被征服的廣袤土地上開始了一種新型的統治方式。這種統治方式以蒙古習慣法《札撒》為根本,結合佔領地原有的統治慣例實行蒙古帝國對征服地的統治權,從而保障了蒙古大汗及貴族們的既得利益,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被征服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蒙古帝國在西亞的統治提供了一個施政藍本。
成吉思汗的一生是在戎馬征戰中度過的,在短短十幾年中,蒙古人征服了中亞大部分地區,大蒙古國發展成為地域廣大的大帝國。

蒙古第一次西征影響

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其結果是消滅了花剌子模,征服了整個河中地區,同時襲擾了波斯東部、北部和西部等許多地方,無疑給中亞、西亞各族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許多維繫地區生產的水利設施被摧毀。但是,蒙古大軍也消除了妨礙東西方交往的屏障,打通了業已閉塞的亞歐大陸通道,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往,對世界歷史的發展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如李思純所説:“蒙古西侵,乃將昔日阻塞未通之道途,盡開闢之,而使一切民族種姓,聚首相見。” [27]  蒙古第一次西征開始了遊牧民族對農耕世界的第三次大沖擊。
這次西征涉及範圍之廣、影響之大在世界歷史上都實屬罕見 [4]  。在人類歷史上意義非凡。西征的最後勝利證明了成吉思汗這一戰略抉擇的正確性 [6] 
蒙古第一次西征將中亞一切具有使用價值的人口作為“馬背稍將來的人口”擄到中國。這些人口到中國後,就開始了一個新的民族過 程。經過蒙古帝國和元朝一百多年的統治,其中一部分散居於中國各地的中亞民族逐漸同化於中國各民族當中;另一部分聚居在中國西北的中亞民族形成了回族的主體 [7] 
在整個戰爭期間,極大的充實了蒙古國家和個人的財富,以及對蒙古軍事技術、生產技術、社會管理和文化知識等方面的提高起了巨大的作用,為新的征服準備了雄厚的基礎 [8]  。元朝統治者尊重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尤其對伊斯蘭教徒施行寬容政策。經過20餘年的治理,到13世紀60年代,中亞的州縣社會經濟恢復繁榮景象 [5]  。但掠奪政策給中亞各國留下了無法彌補的巨創 [8] 

蒙古第一次西征軍事特點

  • 恩威並施:區別對待投降者與抵抗者、軍人、平民,達到分化瓦解,迅速征服的目的。對不抵抗的城市不進行屠殺。拆毀城市的城防建築,委以蒙古人統治。不投降的反抗者則殺害,包括親人。軍人一律處死,平民一部分被屠殺,一部分被擄走,餘者付贖金方能赦免 [8] 
  • 焦土政策:1220年秋,蒙古軍隊攻陷忒耳迷城、康格爾忒和薛蠻地區時,用屠殺、襲擊、破壞和焚燒,將該地掃蕩一空。為了給陣亡的孫子報仇。鐵木真的恩威並施政策被替代,即使是投降的城市也被殺光所有居民 [8] 
  • 掠奪:蒙古軍隊轉戰時,所需糧草、軍械、牲畜和衣物全靠對政征服地區的強徵和搶掠。為減少兵員損失,還抓當地壯丁充當攻城的炮灰。有技術專長的工匠和知識分子都被挑選出來分賜諸皇子和后妃為奴,或隨軍服役,或押送回蒙古 [8] 
  • 速戰速決:西征中亞與南伐金國的戰爭性質大不相同,蒙古西征懸師萬里,決不能在西域曠日持久,否則就會不勝內顧之憂。從客觀條件來看,摩訶末的統治區,除花剌子模故國外,實際能夠有效控制的,只有河中與呼羅珊,其他地區,如阿富汗及波斯的南部及西部,都是最近才被征服,統治基礎不鞏固。與女真人的百年金國比較,花剌子模的勢力脆弱得多。因此,成吉思汗基於本身的要求,及敵情的許可,其西征戰爭指導講究速戰速決,一舉殲滅敵人。

蒙古第一次西征統計

蒙古第一次西征兵力

蒙古大軍的準確人數爭議較大,各記載中的數字各不相同,有時甚至帶有幻想色彩,術茲札尼的《納昔兒史話》説有80萬人。這是因為蒙古軍行軍作戰總是分成數個縱隊廣正面前進,每一縱隊的活動地區也很廣大;一次大軍作戰往往涵蓋數百里之地 [28]  。西方戰敗國家一聽説處處受兵,紛紛告急,所以誤以為蒙古軍人數很多。到1219年時,成吉思汗擁有的軍隊已包括附庸的畏兀兒、哈剌魯等軍隊在內,西征時畏兀兒軍10000人,哈剌魯6000人,以及由郭寶玉率領的一部分漢軍。不過,相當一部分軍隊正在隨着木華黎伐金,還有一部分一般説來當留在蒙古保護家園和畜羣。考慮到這些情況,那麼可以設想,進攻中亞的蒙古軍隊及其附庸軍(包括畏兀兒、突厥、漢人軍隊)不會超過12萬人,其中蒙古騎兵部隊只有7萬人。雖然如此,蒙古軍每破一城,或每打一次勝仗,就擄民補充,到這次戰役後期的人數,則無法估計。
整個花剌子模帝國理論上擁有40萬大軍。除了算端的直屬部隊,也包括各級封建制度下的地方武裝。至於花剌子模算端分駐在各個城市的軍隊,僅撒麻耳幹一城就大約有守軍11萬人,其中突厥人6萬,波斯人5萬,還有20頭大象。 [29]  但考慮到1217年冬摩訶末曾進軍巴格達,因為冬季寒冷損失了40000軍隊,又在與朮赤的交鋒時損失了20000之眾。再加上為了維持絕對控制而難以調動的地方軍,估計花剌子模在河中作戰的實有兵力不會超過20萬。

蒙古第一次西征屠殺記錄

波斯編年史敍述,在你沙不兒戰役中,蒙古人屠殺的準確數字是一百七十四萬七千人(174萬7千人)。這一數字超過了也裏城被殺的一百六十萬(160萬)。蒙古史學家術茲札尼聲稱也裏城的死亡總數達到兩百四十萬(240萬)。後來更多學者估計成吉思汗入侵中亞的五年中,死亡人數大約為一千五百萬。然而,即便是這個比較適中的總數,也要求每個蒙古人要殺死一百多人;其他城市誇大的記錄,則要求每位蒙古士兵要屠殺三百五十人。
1220 年3月,不花刺居民則開城投降,而在內堡,成吉思汗則遭到算端守軍的頑強抵抗,成吉思汗最終還是攻下了內堡,康里人全部被殺,他們的子女淪為奴婢。城內的居民被免死,而青壯年被強徵入伍,隨成吉思汗進兵撒麻耳幹。戰爭三天,城裏的居民打開了投降之門,而駐守在內堡的軍隊則繼續戰。成吉思汗攻克內堡,大約有三萬多康里人和突厥人被殺,在花刺子模舊都玉龍赤傑他們同樣遭到了當地居民的頑強抵抗。當蒙古人攻下該城後,進行了大屠殺,除了工匠和淪為奴婢的孩童和婦孺外,其餘的人 則分給軍隊,讓每名軍士屠殺二十四人。最後引水淹城,一座聞名中亞的繁盛都城從此淪為沼澤 [2] 
1220年秋成吉思汗在巴里黑,因為不相信當地人的投降,而又進行了一次屠殺,塔裏寒、古兒疾汪也遭受了同樣的命運,只不過是當地居民對蒙古人進行了頑強的抵抗。而在範延,成吉思汗的愛孫察合台之子木阿禿幹不幸身中流矢而亡,“成吉思汗下令把所有動物、從人類到牲口,殺 個精光;不許留下俘虜,哪怕孕婦腹內的胎兒也不得饒過;今後不許動物居住這個地方 [9-10] 
蒙古軍隊在1221年4月對尼沙普爾城的屠殺,使此城徹底被摧毀,“屍體被砍頭,將首級按男、女、小孩分別堆成金字塔形 [2]  。又處死城內的貓、狗以及其他一切有生命的動物。
1221年春,拖雷攻下馬魯城後,除了工匠和一部分淪為奴婢的人外,其餘所有居民不論男女老少統統被殺掉,城池則被夷平。而隨後趕來的蒙古人又把這次刀下餘生的居民殘殺殆盡。在奈撒,脱察哈兒部將別勒忽失中流矢而死,脱察哈兒猛攻該城15日,攻下該城後“蒙古兵不分男女老幼,攢射屠之。死者或為奈撒居民,或為他處人民來此避難者,計共有七萬人 [4]  。”
《史集》載呼羅珊和阿只迷兩地倖存者不足千分之一,昔日十萬人口地方倖存者不滿百人 [8] 
蒙古軍入撒馬爾幹,屠殺三萬投降將士 [8] 
成吉思汗西征採取了恐怖政策,屠殺與宣傳並用。但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記載時有誇大之處。據《世界征服者史》記載,在蒙古人的治理下,到了1260年,不花剌和撒麻耳乾等州縣在某些方面已達到原來繁榮昌盛的水平,而在另一方面很接近原來的水平。 [30] 

蒙古第一次西征評價

成吉思汗從動身西征起,便採用中原的交通制度,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開闢“驛路”,設置“驛騎”、“鋪牛”和“郵人”把中原舊有驛站系統延伸到西域。這一艱鉅事業一直到他的子孫時代還繼續進行改善和發展。西征時帶去大批漢族技術人員,沿途闢山開路,修築橋樑,改善東西交通條件,為了維持道路上的安全,他還特別在交通大道上設置護路衞士,頒佈保護來往商人安全的扎撒(法令)。《突厥世系》著者花剌子模的阿不勒·噶齊(1606——1646)説:“在伊朗和突蘭(今中亞)之間的一切地方享有這樣一種安寧,頭頂金盤,自東徂西,不會遭受任何人的侵犯”。這樣東西暢通無阻的時代,古代史上曾出現過幾次?成吉思汗把東西交通大道上的此疆彼界掃除了,把阻礙經濟文化交流的堡壘削平了,於是東西方的交往開始頻繁,距離開始縮短了。中國的創造發明如火藥、紙幣、驛站制度等輸出到西方,西方的藥物、織造品、天文曆法等也輸入了中國(韓儒林) [31] 
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戰爭在中國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特點為軍事、政治、外交綜合運用。成吉思汗的戰略基本原則是: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在政治上,爭取對方貴族、官吏、宗教領袖、軍事首領等代表人物降服,在軍事上,針對花剌子模分軍防守要點的特點,採用迂迴及突然襲擊等戰術,逐次佔領對方戰略要點,從而取得了第一次西征的勝利戰略網 [11] 
參考資料
  • 1.    蒙古西征  .中華網[引用日期2014-10-31]
  • 2.    《試析蒙古西征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 楊峻嶺 - 《銅仁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綜合版》,2005年06期
  • 3.    成吉思汗西征中亞大國花剌子模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4-10-31]
  • 4.    《蒙古帝國第一次西征及其影響》 沈洋 - 《蘭州大學》,2009年
  • 5.    成吉思汗西征中亞大國花剌子模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4-10-31]
  • 6.    《論成吉思汗西征——戰略重心再抉擇》 張龍海,田明 -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 第4期
  • 7.    《蒙元時期中亞諸民族在中國的民族過程》 徐黎麗 -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
  • 8.    《史學月刊》 1988年04期 《略論成吉思汗在西征花剌子模戰爭中的政策》龔紹方
  • 9.    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冊商務印書館,2004:第145-195頁
  • 10.    多桑《多桑蒙古史》上冊;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第:114頁
  • 11.    史上蒙古帝國的三次西征  .戰略網[引用日期2014-11-01]
  • 12.    [瑞典]多桑 著;馮承鈞 譯.多桑蒙古史(上):中華書局,1962:92
  • 13.    [瑞典]多桑 著;馮承鈞 譯.多桑蒙古史(上):中華書局,1962:93
  • 14.    [瑞典]多桑 著;馮承鈞 譯.多桑蒙古史(上):中華書局,1962:94
  • 15.    注:該城在氈的和昔格納黑兩城之間。此處有爭議:《史集》記載是向氈的和養吉幹進軍,《多桑蒙古史》只記載進軍氈的。
  • 16.    [波斯]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商務印書館,2004:110
  • 17.    [波斯]拉施特.史集 第1卷 第2分冊:商務印書館,1983:282
  • 18.    [波斯]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商務印書館,2004:121
  • 19.    [波斯]拉施特.史集 第1卷 第2分冊:商務印書館,1983:285
  • 20.    [瑞典]多桑 著;馮承鈞 譯.多桑蒙古史(上):中華書局,1962:114
  • 21.    [波斯]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商務印書館,2004:133
  • 22.    [波斯]拉施特.史集 第1卷 第2分冊:商務印書館,1983:302
  • 23.    [瑞典]多桑 著;馮承鈞 譯.多桑蒙古史(上):中華書局,1962:125
  • 24.    注: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提到成吉思汗於農歷七月二十日追擊札蘭丁至印度河,與《世界征服者史》記載的剌扎卜月(8至9月)一致。
  • 25.    [波斯]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商務印書館,2004:453
  • 26.    注:《世界征服者史》認為朮赤前來與成吉思汗會師;《多桑蒙古史》認為朮赤未前往;《史集》認為在錫爾河畔開會時,朮赤就沒有參加。
  • 27.    李思純 著.元史學:上海中華書局,1926:8
  • 28.    彭大雅《黑韃事略》:“其行軍常恐衝伏,雖偏師亦必先發精騎,四散而出,登高眺遠,深哨一二百里。”
  • 29.    [波斯]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商務印書館,,2004:135-136
  • 30.    [波斯]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商務印書館,2004:114
  • 31.    韓儒林.論成吉思汗.歷史研究,1962.03:1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