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克魯倫河

(黑龍江上源額爾古納河水系呼倫湖的支流)

鎖定
克魯倫河(新蒙文:Хэрлэн гол),發源於蒙古國肯特山東麓,注入呼倫湖(達賚湖),因呼倫湖通過達蘭鄂羅木河海拉爾河相連而流入黑龍江,所以克魯倫河屬於黑龍江水系。在中游烏蘭恩格爾西端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流經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東流注入呼倫湖。全長1264公里,在中國境內206公里。 [1]  流域面積7153平方公里,兩岸低山圍繞處河谷寬約35公里,河寬60一70米。兩岸沼澤濕地多,較高的階地上生長着優良牧草,牧業發達。洪水期水深193釐米,枯水期70釐米。11月到次年4月結冰。上游用於灌溉,流送木材。沿岸牧草豐富,自古為重要農牧業地帶。
成吉思汗所出的蒙古乞顏部以及塔塔兒部、弘吉剌部的原始駐牧地就在克魯倫河流域,故它又有“蒙古人母親河”之稱。
中文名
克魯倫河
外文名
Kherlen River
所屬水系
黑龍江水系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蒙古國
流經地區
蒙古國烏蘭恩格爾,中國呼倫貝爾盟新巴爾虎右旗等
發源地
蒙古國肯特山東麓
河    長
1264 km
流域面積
7153 km²

克魯倫河河流簡介

克魯倫河 克魯倫河
克魯倫河曾稱弓盧水、盧朐河、廬朐河、臚朐河、飲馬河怯綠連河,清朝至今,稱為克魯倫河。 [2]  “克魯倫”在蒙古語中譯為“光潤”之意,取其轉意“發揚光大”而命此河名。克魯倫河是亞洲中部河流,發源於蒙古人民共和國肯特山東麓。在中游烏蘭恩格爾西端進人中國境內。流經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右旗,東流注入呼倫湖,全長1264公里,在我國境內206公里。流域面積7153平方公里,兩岸為半荒漠低山圍繞,地表徑流不發育,河谷寬約35公里,河寬40一90米,水深2米左右。兩岸沼澤濕地多,較高的階地上生長着優良牧草,牧業發達。克魯倫河(Хэрулэнгол)發源於蒙古國的肯特山中部,克魯倫河從肯特山向南流出後折向東,經過肯特省東方省的廣闊草原地帶進入中國境內內蒙古的呼倫貝爾盟,注入呼倫湖,成為額爾古納河-黑龍江水系最西的源頭。 [1] 
克魯倫河是典型的草原河流,河水流量不大,一年中偶有斷流。
克魯倫河流域是蒙古草原歷史上眾多遊牧民族的活動區域,包括匈奴鮮卑和蒙古等民族。成吉思汗早期活動的地域基本上在克魯倫河兩岸,稱汗在克魯倫河,傳説中的埋葬地之一也在克魯倫河,克魯倫河成為蒙古民族形成的核心地帶。 [1] 
克魯倫河地圖 克魯倫河地圖
克魯倫河流域有着悠久的歷史與文化。這裏最早見諸史籍的民族為東胡。公元前209年,這裏為匈奴左賢王轄地。漢代,鮮卑人從大興安嶺的深山密林中走出,這裏又成為鮮卑族龍興之地。南北朝,這裏分佈有室韋諸部。隋唐,達姤室韋部、黃頭室韋部、烏素固
部、黑車子室韋部、蒙兀室韋部等室韋各部由唐朝設置的室韋都統府進行管轄。9—10世紀,這裏成為塔塔爾部的駐地。遼朝,這裏是契丹人的轄地。金朝,這裏又歸東北路招討司所轄。
1206年,鐵木真統一草原諸部,建立了大蒙古國,稱成吉思汗。將呼倫貝爾草原封給其長弟哈撒爾、幼弟斡赤斤家族為世襲領地。
14—17世紀,在呼倫貝爾草原駐牧着蒙古四子、烏拉特、茂明安部落。清朝建立後,於1732年從布特哈八旗調鄂温克、達斡爾、鄂倫春、巴爾虎兵丁約3700人,遷駐呼倫貝爾草原,編為索倫左、右兩翼八旗。此外,另有額魯特蒙古一部,自成一翼,編為一旗。1734年,清廷從喀爾喀蒙古車臣汗部選出2400人,按索倫兵制編為兩翼八旗;新巴爾虎左翼四旗駐牧於哈拉哈河烏爾遜河呼倫湖東岸及海拉爾河下游兩岸,右翼四旗駐牧于貝爾湖北岸、烏爾遜河、呼倫湖西岸及克魯倫河下游兩岸。 [2] 

克魯倫河文化故事

克魯倫河成吉思汗故鄉

克魯倫河 克魯倫河
克魯倫河流域是中國古代遊牧民族優良的牧場,許多遊牧民族在這一流域放牧。古時的蒙古塔塔兒部在這裏遊牧過,蒙古乞顏部也在這裏放牧,乞顏部的首領也速該在克魯倫河畔被塔塔兒人毒死,也速該的兒子鐵木真在這裏艱難的成長,開始了“一代天驕”的漫漫長路。
據《成吉思汗》(日·小林高四郎著)書中記載:在克魯倫河的中島上,有一座“達翰爾朵”(漢意為行宮)是成吉思汗的大皇后孛兒帖住的地方。關於這座“達翰爾朵”有着這樣一個故事。
公元十二世紀,弘吉拉部落生活在克魯倫河下游至呼倫湖一帶。這裏水草豐茂,是得天獨厚的天然牧場。據説,弘吉拉部是一個十分奇特的部落,部落沒有勇士,但有數不盡的美人和智者。在戰亂紛飛的草原上,弘吉拉部不斷將美若天仙的女子嫁給有實力部落的首領,密切的聯姻關係,使得弘吉拉氏族保持着一種不可思議的超然態度。就在鐵木真9歲的時候,在其父也速該的帶領下到弘吉拉部與德薛禪的女兒孛兒帖定下了婚約。
公元1179年,17歲的鐵木真備上了一峯佩戴銀鼻圈兒和繫有整套纓穗的白駝做領頭,9匹配上玉轡和嵌有寶石鞍子的寶馬,還有閒馬(途中備換乘的馬)二九,牛羊三九,這些禮品稱為九九彩禮。順怯綠漣河而下,經3天3夜來到了弘吉拉部德薛禪家與孛兒帖完婚。德薛禪當即就在克魯倫特地為新婚燕爾的鐵木真夫婦修建了一座達翰爾朵。
克魯倫河 克魯倫河
每當鐵木真要有一次大的行動,他都要帶上孛兒帖順怯綠漣河而下,到草肥水美的克魯倫,在達翰爾朵住上一段時間,在孛兒帖的精心服侍下,靜下心來思謀良策。這裏不但是他們的行宮,而且成了籌謀劃策的風水寶地
公元1201年,曾與鐵木真三次結為安達札木合的札答蘭部,為爭奪草原霸主地位,不惜與鐵木真鬧翻,聯合了12個部落,組成了有5萬人馬的聯軍,順額爾古納河南下,穿過呼倫湖朝鐵木真殺奔而來。
關於鐵木真與札木合在呼倫湖東南的這場戰鬥,史料中曾這樣記載:“十二部聯軍中乃蠻部多有擅長‘札答術’(巫術)之人,可呼風喚雨。”兩軍交戰確實是在風雨中展開的。就在孛兒帖摯誠祈禱時,兩軍鏖戰正急。鐵木真憑着他的軍事才能,巧妙地利用了地利人和諸因素,在不利的條件下以少勝多,一舉擊敗札木合的聯軍。在鐵木真其後“以戰止殺”的征戰中,孛兒帖成了他時刻不離的賢內助。清代將怯綠漣河改為克魯倫河。 [3] 

克魯倫河元朝帝陵

克魯倫河 克魯倫河
中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託項目“蒙古族源與元朝帝陵綜合研究”項目組專家、遼寧師範大學教授田廣林帶領團隊,歷時3年,蒐集了近百年來、約400萬字的中外考古文獻和研究論著,通過系統性的整理、勘誤,澄清了圍繞在蒙元帝陵的眾多爭議,特別是“起輦谷”之謎。“起輦谷”是今本《元史》記載安葬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及元朝諸帝的地方。由於秘葬習俗,“起輦谷”具體在哪裏,中外文獻共有克魯倫河、不兒罕合勒敦山阿爾泰山三種説法。此次研究成果將其位置“鎖定”在克魯倫河。受“歸葬祖塋”之俗的影響,蒙元王朝歷代帝王的陵墓應在克魯倫河流域
田廣林説,“起輦谷”很可能位於克魯倫河上游地區,而不在傳説的中國甘肅、新疆和四川。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成吉思汗陵園,也不是真正的陵寢,而是其“靈廟”。
但他也指出,日本、美國等考古學家曾對蒙古國境內的三河源地區,以及克魯倫河中上游一帶進行過“拉網式”調查,但一無所獲。這意味着,中國境內的克魯倫河下游至呼倫湖一帶,“也有進一步排查的必要”。
項目首席專家、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説,比起找到蒙元帝陵的所在,理解“秘葬”文化背後蒙古民族文化的產生、變化及內涵更為重要。
蒙古族的母親河——克魯倫河 蒙古族的母親河——克魯倫河
著名蒙古學家齊木德道爾吉記得,他的家鄉有祖先留下的葬地,在大沙窩中,但平時少有人至。族人風葬、遙祭,以保持那裏的安寧。他認為,蒙古人薄葬,但對其英靈的祭祀非常看重。帝王與平民等級不同,但是對其靈魂的尊重及崇拜,是傳至今天的習俗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