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鎖定
華中科技大學是理工學科為主的高校中最早開設中文專業並設立中文系的高校,也是建國後最早向綜合性大學轉型的理工科高校。華中科技大學在原華中工學院院長朱九思等的領導下, 頂住各方面的壓力,開拓創新,率先在全國理工科大學創辦文科,向綜合性大學進行戰略發展。如今,經過三十多年的跨越式發展,華中大文科整體綜合實力位居國內前列,超過絕大多數文科強校,同類院校中僅次於清華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是全國少數具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以理工門類為主的高校,此外還有清華大學(2006)、西南交通大學(2010)、上海交通大學(2019)。
中國語言文學系簡稱中文系,其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中國語言研究所(首任所長為著名語言學家嚴學宭先生),1985年正式建系。
中文系現設有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兩個本科專業,具有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含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等8個博士點)、“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和湖北省“中國語言文學”重點學科,並建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點。 [1]  中文系綜合實力雄厚,在同類高校中居前列。 [2] 
中文名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外文名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簡    稱
華中大中文系
創辦時間
1980年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校    訓
明德厚學 求是創新
主要獎項
中國語言文學省級重點學科
所屬地區
湖北武漢
類    型
綜合
屬    性
綜合性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辦學歷史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中國語言文學系簡稱中文系,其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中國語言研究所(首任所長為著名語言學家嚴學宭先生),1985年正式建系。
中文系現設有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兩個本科專業,具有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含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等8個博士點)、“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和湖北省“中國語言文學”重點學科,並建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點。現有教師3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餘為講師與助教;教師中有博士學位者32人。教師裏有1人次擔任全國中文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次任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次為湖北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12人次先後分別擔任了全國、省級相關學會的副會長、會長、常務理事、理事、秘書長、副秘書長等學術職務。
在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中心的學科排行中,本系2016-2017年研究生教育分學科排行榜——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排名33位,居全國前列,星級四星。 [2]  所屬二級學科文藝學全國排名18 [3]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全國排名19 [4]  。在教育部學位中心2012年全國學科排名中,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得分72,位居全國第12位(依得分排名),2018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評級B—,位居全國30%-40%區間。 [5]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學術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三十多年來,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和全體教師的團結奮鬥下,在學術研究和教書育人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培養造就了一支具有相當高的學術聲望、教學效果好、奉獻精神強的師資隊伍,形成了踏實與創新相結合的優良傳統。現有在職教師中,蔣濟永教授的文學閲讀與批評研究、程邦雄教授的文字學研究、何洪峯教授的現代漢語語法研究、黃仁瑄教授的音韻學、嶽珍教授的詞學研究、王乾坤教授的魯迅研究、何錫章教授的現代文學思潮與魯迅研究、李俊國教授的都市文學研究、王毅教授的新詩研究、劉久明教授的郁達夫與外國作家關係研究,在學術界皆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學術地位。 [1]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辦學條件

中文系(東五樓) 中文系(東五樓)
近年來,中文系教師先後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一般項目10餘項,教育部重點項目與規劃項目10餘項,其它省級科研課題10餘項,8項成果獲省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出版學術著作40多部,在國家級等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0餘篇。
自建系以來,中文系就十分注重與海外學校、學術機關的學術交流,近五年來,先後由10餘人次到美國、日本、德國、韓國、俄羅斯、新加坡等國以及港、台等地講學、進行學術交流,並與美國偉恩州立大學、韓國慶尚大學、安東大學、國立新加坡大學等建立了穩定的系際交流與合作關係。
中文系現主辦有在海內外影響甚大的學術季刊《語言研究》(CSSCI來源)。中文系資料室藏書較豐富,有圖書9萬餘冊並訂有大量國內外主要學術期刊。 [1]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學生培養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自1987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90年獲得第一個碩士點以來,已培養出各類學生千餘人,其中本科生1500餘人,碩士生700餘人,博士生60餘人。畢業生大都在黨政機關、各級新聞媒體和各類學校等單位工作,有數十人分別考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及本校等單位的碩士、博士。在校本科生400餘人,碩士生160餘人,博士生30餘人 [1]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中文系現任領導

主 任:路成文 [6] 
副主任:王均江 駱 琳 [6] 
支部書記:劉根輝 [7]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中文系部分師資

何錫章教授,1953年出生在四川雲陽,1978年考入西北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獲文學學士;1982年入四川大學中文系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1985年畢業,獲文學碩士;1985年至今在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工作,現為教授,博士生導師,並任人文學院院長、中文系系主任;1997年被選為湖北省省級學科帶頭人。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湖北省魯迅學會會長,湖北省美學學會常務理事,南京大學兼職教授,南京大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所中心(國家重點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江漢大學語言文學研究所學術委員,中國圖書館學會閲讀文化研究委員會委員。
尉遲治平教授,男,漢族, 1944 年 4 月 25 日生,文學碩士,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語言學會理事。中國語言學會、全國方言學會、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員。兼任2001-2005年教育部高等學校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華中科技大學聯合研究院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兼職研究員,上海師範大學兼職研究員,湖南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大語言文化學報》評審委員,韓國慶尚大學校客座教授及語言信息處理協調中心召集人。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王乾坤教授,一九五二年生。一九八二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在湖北省政府機關工作。一九八三年調入武漢市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從事學術研究。先後任哲學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曾擔任哲學所所長、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武漢市哲學學會副會長等職。2001年調入華中科技大學,現為中文系教授、文藝學專業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藝術哲學、文學本體研究。著作有《文學的承諾》等。
劉久明教授,1964年10月生,籍貫湖南省桃源縣,武漢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南開大學中文系博士後,現任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黨總支書記,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
嶽珍教授,女,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博士生導師,1971年生 文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詞學,文獻學。在研項目:《詞體起源研究》: 湖北省教育廳十五規劃項目。《古代文學作品欣賞與大學生人格培養》:華中科技大學教學改革項目。
程邦雄教授:男,生於1957年。1984年,華東師範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96年,華中理工大學獲得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華東師範大學獲得文學博士學位。1998年出席“98國際語文教育學術研討會(香港)”,2003年赴韓國講學一年。現為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人文學院對外漢語系主任,《語言研究》編委。主要從事文字學、語用學、修辭學的研究,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著作多部。
蔣濟永,1966年生,廣西全州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四川大學博士後,現任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現象學美學閲讀理論》、《過程詩學》、《文本解讀與意義的生成》,在《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中國比較文學》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四十餘篇。
校園分解 校園分解
何洪峯, 何洪峯,男,1956年11月生,漢族,湖北黃岡人。1982年在華中師範大學本科畢業;1985—1986年在北京大學專修語言學;2001年在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課程結業;2006年在華中師範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博士,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代漢語教研室主任。2005年任韓國國立安東大學外藉教授;2008年下學期任韓國國立安東大學研究教授主要研究興趣:漢語語法。研究生指導方向:漢語言文字學、對外漢語。主持科研課題:湖北省教育廳2項,教育部1項;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著作2部:《漢語語法的多維探究》(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中學語法修辭手冊》(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收入台灣《國文教學主題書目舉要》 [8] 
李俊國,男,1956.。湖北武漢人。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兼任中國現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新文學學會理事,湖北省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湖北省作協理事,湖北省文學評論委員會副主任。
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先後涉及“京派”與“海派”文學比較研究,中國現當代都市文學研究,中國現代文學思潮研究,當代文學個案及流變研究,湖北文學研究。撰寫專著:《在絕望中涅槃——方方創作論》,《中國現代都市小説研究》,《都市文學:藝術形態與審美方式》等。
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魯迅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叢刊》 發表現當代文學研究論文150餘篇,當代文化研究論文和湖北文學評論50餘篇。 承擔課題:中國現代都市文學研究(教育部)。
正大門 正大門
湖北文化發展戰略研究(湖北省教委)。 湖北文學研究(湖北省教委)。近期研究方向; 都市話語與中國都市文學研究。 中國現代話語形態的生成與現當代文學研究。主講課程; 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現代都市文學研究。20世紀中國文學思潮 20世紀中國文學類型與文學敍事研究。
王毅教授,男,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講授課程: 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學批評;中國現代詩歌;中國語文。1994-97武漢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1990-93西南師範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文學碩士;1983-87西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
科研成果:《中國現代主義詩歌史論》(著作)、《艾蕪傳》(著作)、《艾蕪畫傳》(著作)、《西方現代文學名著選讀》(著作)、《文本的秘密》(著作)、《細讀穆旦》(論文)、《細讀伊沙》(論文)、《1960年代出生的詩人:命名與言説》(論文)、《“山峽”內外:一個左翼作家的行走、書寫與筆名》(論文) [9] 
路成文,文學博士(南京大學,2001)、教授(2007)。現任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與傳統文化研究,已出版著作4部,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多篇刊於《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學遺產》、《文獻》等重要學術期刊);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2項,其他項目多項;先後榮獲廣東省社科成果一等獎(2015)、湖北省社科成果二等獎(2011)、武漢市社科成果二等獎(2007)和夏承燾詞學獎(2011);曾入選廣東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級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2008)。系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學地理學會理事,中國李清照辛棄疾研究會理事。 [10] 
周新民,教授,博士生導師。1972年生。現任職於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二級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斯坦福大學東亞研究中心訪問學者(2017年11月——2018年11月)。200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專業為中國現當代文學,2003年進入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獲“中國博士後”證書。主要從事中國當代文學史、文學批評、小説理論研究。先後發表學術研究論文學評論200多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摘錄,有20多篇論文被選入各種文選。有學術論文被翻譯為英文。
先後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過“中國當代文學史”、“最新作品研讀”、“20世紀中國小説研究”、“文學前沿問題研究”、“當代文學批評”等課程。主講的課程“中國當代文學史”系校級精品課程,“中國近三十年小説”系校級精品視頻公開課,併入選大學素質教育國家級精品通選課,“文學前沿問題研究”為校級研究生精品課程。獲得過校級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指導的學士學位論文先後兩次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 [11] 
梅蘭,文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學一年。出版專著兩部,合著一部,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揚子江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30多篇。研究方向:文學批評、西方文論。 [12] 
劉根輝,男,江西豐城人,現任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教授,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文系黨支部書記。韓國國立安東大學訪問學者(2004-2005),美國偉恩州立大學訪問學者、孔子學院教師(2010-2013)。湖北省語言學會理事,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
1989年宜春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1999年華中科技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漢語音韻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先後被聘為講師(2000)、副教授(2005)、教授(2017);2005年華中科技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專業(計算語言學)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研究興趣廣泛,涉及漢語史、計算機輔助語言研究、語用學、計算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漢語國際教育等領域。主持或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國家985創新基地項目等項目1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參編教材2部,在《語言研究》《古漢語研究》《現代外語》《中文信息學報》《計算機工程與應用》《ASSA》等專業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13]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當代寫作中心

人文學院 人文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中國當代寫作研究中心”成立於2012年3月。由華中科技大學和湖北省作家協會共同組建。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教授、省作協主席方方出任主任,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教授劉久明、蔣濟永、省作協副主席高曉暉出任副主任(華科大中文系教授李俊國曾於2012-2013年擔任副主任,後因身體緣故退出。)。中心現有成員十餘位,主要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和湖北省作家協會。多為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美學、中外比較文學、語言學專業的教師和研究人員。中心特聘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王先霈教授、王又平教授,武漢大學文學院陳美蘭教授、於可訓教授,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何錫章教授為中心顧問,負責學術指導。
中心宗旨在於搭建高水平的文學活動與學術交流、研究的平台;聘請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和文學評論家進駐高校,與高校師生、湖北學術界研討文學創作前沿話題,構建文學與當代社會互動交流的新型文化模式;聚集高水平的國內外文學研究資源,開展“中國當代文學經典化研究”。中心的核心活動為“春秋講學”,每年兩季,即“春講”與“秋講”。具體內容有:作家和評論家為本科生、研究生授課;在華中科技大學及武漢其他高校做專題演講;舉辦“喻家山文學論壇”;與中文系教師面對面就文學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參與湖北省圖書館“長江講壇”或武漢市圖書館“名家論壇”講座,參與省作協“我們愛讀書會”主辦的文學作品朗誦與無主題對話會等社會團體的公益活動。
中心還在同步建立知名作家和評論家演講音像資料庫,出版“中國當代文學經典化研究叢書”,已經出版有:《經驗與原創·2012春講卷》(張煒、張新穎)、《革命與遊戲·2012秋講卷》(韓少功、格非)、《邊緣與頹廢·2013春講卷》(蘇童、謝有順)、《故事與經典·2013秋講卷》(畢飛宇、吳義勤)、《日常與荒誕·2014春講卷》(劉震雲、李敬澤)、《紀實與虛構·2014年秋講卷》(王安憶、陳思和)、《秘聞與想象·2015年春講卷》(阿來、陳曉明)、《存在與發現·2015秋講卷》(勒克萊齊奧、許鈞)、《浮躁與虛無·2016年春講卷》(賈平凹、丁帆)。
中心已運作5年,按既定的發展規劃,中心文學交流範圍已逐步擴展到海外。2015年秋講活動,我們榮幸地邀請了法國作家、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勒克萊齊奧和南京大學著名翻譯家許鈞教授駐校講學,國內著名作家韓少功、張煒、畢飛宇等也應邀共襄對話與交流活動;與此同時,中心還聯合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武漢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省圖書館、長江文藝出版社等機構成功舉辦“法國文學周”活動。
2015年秋講活動的成功經驗,拓展中國當代文學與世界文學交流的視野,為我們繼續邀請海外著名作家或海外華文作家駐校講學,加強與兄弟院校的合作,共同搭建世界文學的交流平台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同時,希望社會各界繼續對本研究中心予以關注與支持! [14]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校園環境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於2000年5月26日合併成立,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國家“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
學校校園佔地7000餘畝,園內樹木葱蘢,碧草如茵,環境優雅,景色秀麗,綠化覆蓋率72%,被譽為“森林式大學”。學校教學科研支撐體系完備,各項公共服務設施齊全。
學校學科齊全、結構合理,基本構建起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學科體系。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設有97個本科專業,21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8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7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內科學、外科學按三級),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在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3個一級學科國內排名第一,5個一級學科國內排名前三,8個一級學科國內排名前五,17個一級學科國內排名前十。 [15]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學校擁有一流的工科和一流的醫科,正在建設高水平有特色的文科、理科和管理學科。華中科技大學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以兩院院士、博士生導師為中堅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近13000人(其中附屬醫院職工5000餘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及中國工程院院士17人,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7人,博士生導師700餘人,教授1000餘人,副教授1300餘人。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