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菜葫蘆

鎖定
菜葫蘆又名肉葫蘆、夜來花,日本叫幹瓢,屬葫蘆科瓢瓜的一種,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糖類、抗壞血酸及、磷等營養成分,倍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 [1] 
遼寧省蓋州市高屯鎮洛水寨村農民邊立昌把菜葫蘆作為上茬作物的當家品種。每年一開春,邊立昌就像甜瓜、西瓜育苗一樣用塑料袋育菜葫蘆苗:“袋裏裝土,土裏下籽,上面蓋草簾,這種方法能讓菜葫蘆提前一個月下地栽種,也就能提前採摘銷售。”4月20日後,菜葫蘆苗就能栽到地裏,一畝地栽種240~250棵。
中文名
菜葫蘆
拉丁學名
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別    名
俗名長瓠
扁蒲
別    名
瓠瓜
植物界
葫蘆科
葫蘆屬
菜葫蘆

菜葫蘆栽培技術

菜葫蘆生長勢強,抗病蟲害,結瓜時間長,產量高,且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深受羣眾的喜愛。

菜葫蘆選擇良種

選擇抗病、優質、高產、商品性好、耐貯運、適合市場需求的品種。最好採用青雜一號、青雜二號或日本下野一號等品種。要求種子發芽率90%以上,淨度98%以上,純度95%以上 [2] 

菜葫蘆培育壯苗

菜葫蘆
菜葫蘆(6張)
在山東省一般適於4月上中旬進行陽畦育苗。育苗前將菜葫蘆種子放在20℃水中浸泡一夜或將種子頭開一小口再浸泡,然後種在陽畦棚中。菜葫蘆出苗前棚內地温應保持在25℃左右,出苗後保持在20℃左右為宜,不要偏差太多。當苗牀出現乾旱時,應選晴天中午噴水。幼苗長到4片葉時,隨氣温升高,應逐漸進行通氣放風壯苗,以備移栽。若苗子瘦弱發黃,可結合噴水,噴施濃度為0.3%的尿素液。若有草時,應在草未長成之前及時拔除,以免危及菜葫蘆幼苗。移栽前5~7天揭開棚膜煉苗。若採用營養缽育苗更好。也可以於5月中下旬直接催芽直播。

菜葫蘆挖坑施肥

菜葫蘆基地 菜葫蘆基地
一般在育苗後35~40天、菜葫蘆幼苗長出5~6片葉時進行定植。667平方米用土雜肥3000千克,碳酸氫銨25千克,磷酸二銨10千克或生物磷1千克,硫酸鉀20千克或生物鉀1千克,有條件的應增施鎂肥,後期如缺肥可進行追施。按行距3~4米、株距1.1米,在菜葫蘆栽植點挖坑曬土,坑的直徑一般為30~40釐米,深40釐米為宜。將化肥拌入農家肥中,填於坑底,再將坑填平壓實。如果用生物磷肥或生物鉀肥,要與化肥隔開,單獨與坑土混合。

菜葫蘆科學定植

移栽時,將菜葫蘆幼苗栽於坑的中央,在其四周適當鋪一層麥草或稻草,以免在下雨時泥土打在幼苗葉子和莖上造成生鏽和老苗,影響生長髮育。為防霜凍,可用地膜起拱進行覆蓋,促苗早發。揭膜後,要在苗周圍蓋上潔淨的雜草,以防風雨傷苗。也可麥田套作,在“小滿”前移栽;純種小麥3米留2米套種行,第二年春季在行間套種2壟菜葫蘆。

菜葫蘆田間管理

菜葫蘆移栽成活後,要及時劃鋤鬆土,利於保墒和提高地温。小苗長到!#$片葉子時,進行定苗。將每個窩的兩棵苗子去一棵,留一棵肥壯苗 [3]  。當菜葫蘆的蔓長到5~7片葉時打頂,促使長出次生蔓,每株留2~3個次生蔓。次生蔓應任其生長不要打頂,當次生蔓長到10片葉時,就會陸續長出孫蔓。孫蔓每節間一朵雌花,一般一根孫蔓留3個瓜,在瓜外3~4片葉處打頂。每根留幾個孫蔓,可根據水肥條件而定。這時因蝶蛾比較少,自然授粉率很低,需要每天下午5時或早晨7時左右進行人工授粉,以增加坐果率。謝花後要將幼瓜整理成與地面垂直,以免形成畸形。

菜葫蘆施肥澆水

在第1個葫蘆坐住之前,土壤保持見幹見濕,此期一般不需追肥,若需追肥可追施少量的腐熟有機肥。當大部分蔓坐葫蘆後,要及時澆水追肥,6月上旬澆二銨水,用硫酸鉀250~300g/株灌根,磷酸二氫鉀300倍液噴霧。整個結葫蘆期要保持地皮不幹,雨天要注意排水防澇,防止土壤積水而發生爛根。禁止施用含有亞硝酸鹽的化肥。 [2] 
菜葫蘆坐果期,是澆水追肥的關鍵時期。應結合澆水667平方米追施碳酸氫銨35千克,磷酸二氫鉀16千克;第二次追肥在菜葫蘆採收1~2次後,667平方米追施碳酸氫銨30千克,磷酸二氫鉀12千克。麥收前後,遇上乾旱,要及時澆水鬆土,促進莖葉和根系生長。從坐果到采采收完期間,若遇旱應澆水防旱,以促菜葫蘆高產穩產。

菜葫蘆防治病蟲

菜葫蘆抗病力強,一般沒有病蟲害,但在個別地區或連年種植可能有炭疽病和白粉病。如有炭疽病,可在發病初期噴50%代森錳鋅500~700倍液。防治菜葫蘆白粉病,可噴7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並及時將發病嚴重的病株拔除。如有害蟲,可用速滅殺丁、敵百蟲乳劑、氧化樂果、滅百可乳劑等藥劑防除。

菜葫蘆按時採收

菜葫蘆坐瓜15天左右即可收穫,太晚或太早的話會影響出條率和後茬瓜生長。因此,要按花期用石子或木棍將坐瓜期記好,以便按時收穫,上市。

菜葫蘆菜葫蘆的產出

七畝菜葫蘆將賺一萬四。在邊立昌的精心管理下,他栽種的6畝多地菜葫蘆產量着實不低,每棵苗都能結三四個菜葫蘆,每個平均重量在8公斤以上,畝產達到8000多公斤。邊立昌將菜葫蘆加工成葫蘆條,曬乾後以每公斤9~9.2元的價格被出口商收購,一畝地的純收入有2000多元。如今,邊立昌看準了出,葫蘆條這條道,又栽種了7畝地的菜葫蘆。看着快長大的菜葫蘆,邊立昌説:“如今幹葫蘆條的價格肯定還在每公斤8元以上,摘葫蘆後還能趕上種下茬秋菜,一畝地還能增加二三百元的收入。”

菜葫蘆植物特徵

菜葫蘆
菜葫蘆(7張)
菜葫蘆,為本屬植物葫蘆的變種。學名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var.hispisa (Thund.) Hara。常見的菜葫蘆表皮青白色沒有花紋,瓤似冬瓜,在南方是一種夏天常見的蔬菜。菜葫蘆喜歡温暖濕潤的氣候,要求在良好的灌溉條件下栽培,春栽全生育期160d,坐果率高,品質優。其果實經加工後遠銷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菜葫蘆生長勢強,抗病蟲害,結瓜時間長,產量高,且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深受羣眾的喜愛 [2] 
參考資料
  • 1.    張永津,周洪喜. 菜葫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 山東蔬菜,1998,(04):16-17.
  • 2.    張紅. 露地菜葫蘆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12,(24):91+94.
  • 3.    王有明. 菜葫蘆栽培管理技術[J]. 現代農業,200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