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莫於川

鎖定
莫於川教授,男,漢族,1956年4月出生於四川重慶。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兼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國行政法治的理論與實踐問題。
曾插隊務農、參軍服役,1984年從中國人民解放軍56006部隊轉業到重慶市從事社會科學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曾從事社會學、政治學、經濟管理學行政管理學、法學等領域的科研工作。主持和參與完成各級各類社科研究課題30餘項,出版(含獨著、合著、主編、參編、編譯)專著、教材30餘種,發表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理論文章200餘篇,獲各級各類科研成果獎30餘項。承擔過多項國家立法和地方立法的研究起草工作,曾參與起草《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突發事件應對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重要法律文件。現從事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門教學科研工作。 [1] 
中文名
莫於川
民    族
出生地
四川重慶
出生日期
1956年4月
性    別
職    稱
教授

莫於川社會兼職

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市行政法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憲法行政法研究中心、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培訓中心、中國政法大學軍事法研究中心、國家行政學院、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重慶郵電學院等教學科研機構的兼職教授、研究員,重慶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莫於川工作經歷

1975.07-1976.12 在四川省合川縣插隊務農
1976.12-1984.03 在56006部隊服役
1984.03-2001.09 在重慶社科院從事社科研究與管理工作,其間曾到黨政機關掛職鍛鍊
2001.09-今 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任教

莫於川學習經歷

1980.02-1980.08 成都陸軍學院40大隊學習
1983.09-1986.07 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文秘專業大專班學習
1984.09-1986.07 重慶市委黨校理論部政治教育專業大專班學習
1985.09-1987.07 中國社會學函授大學社會學專業大專班學習
1987.02-1988.01 四川外國語學院日語系日語口語強化班學習
1988.09-1991.07 西南師範大學政治系經濟與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班(專科起點函授)學習
1992.09-1995.01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二系行政法專業碩士生

莫於川主講課程

《法學前沿專題研究》、《憲法學》、《行政法學》、《行政訴訟法學》、《行政法專題研究》、《行政法案例分析》等多門課程。

莫於川教學獎勵

2003年11月評為中國人民大學校級標兵班主任、優秀班主任,院級優秀班主任;
2004年12月獲華為獎教金一等獎;
擔任班主任的人大法學院法學專業本科2002級2班先後於2003年11月、2004年12月獲得中國人民大學先進集體獎,2005年1月獲得北京市高校先進集體獎

莫於川科研情況

曾主持和參與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部委、省市、教學科研機構的各類社科研究課題數十項,參與承擔國家、地方立法的起草和論證工作數十項,出版(含獨著、合著、主編、參編)專著、教材二十餘種,發表學術論文、研究報告一百餘篇,獲各類科研成果獎三十餘項。

莫於川科研獎勵

1.專著《行政指導論綱》,重慶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系國內最早的行政指導研究專著之一,2001年獲重慶市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2.論文《論新技術革命與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制度創新》,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和《知識產權研究》1999年第2期,獲'99中國青年科技論壇北京總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該論壇由團中央、全國青聯、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社科院主辦並頒獎)。
3.論文《完善監督機制是實現依法行政的關鍵-監督行政法制論綱》,載《現代法學》1998年增刊和《法治研究》1998年卷,獲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1997-1998年度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4.論文《行政指導法治化問題研究》,載《行政法論叢》2001年第4期,2003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莫於川學術論著

●專著《行政指導要論——以行政指導法治化為中心》(獨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系國內第一篇專題研究行政指導的博士學位論文。
●教材《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概論》(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
●教材《行政法學》(副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教材《法律基礎(第2版)》(撰寫第五章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出版
●教材《行政法治文苑(2):行政法學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目錄索引總彙(1983-2004)》(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專著《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撰寫第十八章行政主體的行政規劃、行政指導、行政事實行為),法律出版社2005年出版
●專著《法治視野中的行政指導》(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莫於川學術交流

政府信息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
莫於川教授出席國際信息專員大會暨政府信息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
由新西蘭議會監察專員公署主辦,世界銀行、開放組織、新西蘭國際援助與發展協會、美國律師協會、聯合國促進和平協會太平洋中心等機構協辦的國際信息專員大會暨政府信息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07年11月26-29日在惠靈頓新西蘭議會大廈召開,來自近50個國家的監察專員、信息專員、官方代表和專家學者160多人出席了會議。正在主持《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準備及其推動》課題研究工作的莫於川教授受邀出席了會議。中方出席此次會議的還有清華大學、國家環保總局、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的專家學者以及香港特區的信息專員和申訴專員公署的官員。
莫於川教授作為中國專家代表在大會上作了《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中國大陸的政府信息公開法制創新實踐》的專題報告。他在報告中從信息自由理念在中國的引入與推行及其原因,政府信息公開實踐與相關立法建制的創新經驗,政府信息公開法制發展的挑戰、條件和前景等三個方面,進行了精彩的分析闡述,受到與會者高度關注。莫教授提出,推動政府信息公開和陽光政府建設是當今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廣大民眾的共同努力方向,但各個國家和地區可從實際出發探索選擇有效實現信息公開法治的不同路徑、模式和步驟,方向的一致性和路徑的多樣化是最可靠有效的信息公開方法論,政府信息公開領域的中國經驗、亞太經驗需要總結、需要交流、值得分享,更需要得到世界各國的幫助,通過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廣大民眾共同努力,一定能逐步建設起陽光政府、陽光世界、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其觀點引起亞太地區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與會代表的廣泛共鳴。
講解《突發事件應對法》
莫於川教授受邀為政府機關幹部講解《突發事件應對法》。
我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於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該法比較系統地規定了危機應對工作和應急法制的基本方面,是我國應急法律體系中起着總體指導作用的重要法律,成為我國應急法制快速發展、趨向完備的一個里程碑,它與其他的應急法律規範一道,會在我國社會生活中發揮重要的制度規範作用
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行政法研究所所長莫於川教授作為該法起草專家,日前受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等機構邀請,分別為來自國務院有關部委和地方政府部門的機關幹部作了多場專題輔導報告。莫教授在學術報告中分析了我國應急法制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保健因素,近年來獲得快速發展的背景、特點和經驗,就突發事件應對法的立法目的、適用範圍和應急體制、應急主體,我國應急立法的基本原則,以及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後恢復與重建等應對活動,進行了系統的分析闡述,並對如何實施好這部重要法律提出一系列具體建議,受到聽講的機關幹部歡迎。
此前,由莫教授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釋義》已由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被有關政府機關作為專門培訓學習教材。
講授法制課
莫於川教授應邀為廣州市公安機關講授法制課。
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莫於川教授應邀於2007年8月8日專程到廣州,為廣州公安系統各級領導幹部講授法制課。莫教授作為廣州市公安局的法律顧問,他在題為《戴什麼眼鏡看世界——樹立行政法治觀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學術報告中,通過對近年來發生的大量典型行政案例的討論,分析了我國社會轉型發展進程中的行政法制改革創新趨勢,強調指出依法執政的前提之一是必須依法行政,推進依法行政必須提高行政公務人員的依法行政能力,而樹立現代行政法治觀念是提高行政公務人員依法行政能力的關鍵環節,也是依法行政和促進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行政公務人員應當着重樹立的現代行政法治觀念是:憲法至上、尊重人權、行政權限、行政民主、行政服務、政府誠信、程序法治、接受監督、權利救濟、法治必成、法治漸進等觀念。
由於莫教授參與了我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草案的起草工作,他還應廣州市公安局的要求,專門介紹了即將出台的該法基本情況和立法過程,分析了我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制的主要理論與實務問題。莫教授的學術報告切合實際、生動有趣,受到來自公安法制工作第一線的400多位領導幹部的歡迎。
《法律責任設定情況分析》通過驗收
莫於川教授主持的國務院法制辦委託項目《法律責任設定情況分析》通過驗收。
由中國人民大學憲法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中國行政法研究所承擔、莫於川教授主持的國務院法制辦委託項目《法律責任設定情況分析》近日已通過驗收。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各級國家機關頒佈了效力層次不同的眾多法律文件,這些法律文件為維護社會基本秩序和價值,推動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有關法律責任的規定對於調控各種組織和個人的行為具有關鍵性的意義。但是,我國現有的各種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頒佈的。由於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家對於組織和個人有着不同的要求,表現在法律文件中對於法律責任的規定差別很大。多年來,這些法律文件有的經過了修改甚至多次修改,有的施行多年卻從未進行修改;有些在行政執法和社會生活中經常使用,而有些法律規範則束之高閣在法律實務中很少涉及。由此造成在理論上人們對法律責任的內涵、形式、種類、特點、作用、效力有着不同的認識,在實踐中立法、行政和司法也對於如何規定和適用法律責任多有歧見,例如常常不能很好地區分法律責任與道德責任、團體內部責任等等的界限,從而在執行法律規範時發生困難甚至混亂,影響到法律的權威性,影響到我國法治水平的提高。
為了高質量地按時完成該研究項目,保證所獲數據的全面性、科學性和準確性,去年10月接受項目委託以後,中國行政法研究所組織了法學院二十多位法律基礎紮實、專業能力突出的博士生和碩士生組成課題組,聘請專家選擇設計了專門的法律責任設定情況分析數據庫。經過課題組全體成員3個多月的數據庫設計、數據錄入、統計、分析和撰寫工作,由莫於川教授最後修改定稿,該項目於2007年初順利結束,具有120多個統計分析圖表和專門分析報告的最終研究成果,已通過委託單位國務院法制辦驗收並受到充分肯定。
該委託項目共統計了301部法律、640部行政法規、142部地方性法規(以江西省為例)、105部地方政府規章(以江西省為例)和155部部門規章(以交通部為例),總計1343部現行法律文件。
通過對這些法律、法規、規章所規定的法律責任的統計分析,課題組掌握了我國法律規範性文件規定法律責任的基本情況及其規律,發現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中的不足之處,總結出若干經驗教訓。
該項目最終形成的具體數據和研究報告,為今後我國立法和行政立法中更加科學、合理和規範地設定法律責任提供了重要參考,具有深遠的意義。

莫於川新書推介

由突發事件應對法草案起草工作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莫於川教授主編,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袁曙宏教授作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釋義》,日前已由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
28萬字篇幅的這本釋義書,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闡釋,介紹了應急法制的基本理念、基本範疇與立法模式以及國外經驗,分析了本法的立法背景、立法目的、調整對象與適用效力,簡述了應急體制、應急領導機關、應急工作機構及其他應急主體,闡述了信息公開與信息真實、社會動員與公眾參與、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徵用補償、符合比例等原則,分析了應急預案和各種預防措施,分析了人員與物質準備、思想與技能準備以及其他應急準備,介紹了突發事件信息系統與監測預警制度,介紹了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衞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重大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分析了應急救援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分析了應急狀態的結束以及事後恢復與重建、事後總結與報告,還討論了行政機關的責任、有關單位的責任及其它法律責任。
本書對於應急法制作了比較系統的梳理闡釋,適合公務人員、教學科研人員、大學生、研究生和所有關注應急法制建設的人士學習使用參考,適合作為專題培訓教材。(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行政法研究所供稿)
參考資料
  • 1.    1  .1[引用日期2017-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