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茭首

鎖定
茭首(學名:Zizania latifolia)茭白,又名茭白筍、腳白筍、加白筍、交白筍、加澤筍、葩白筍、菰、菰蔣、菰蔣草、美人腿、籧蔬‘爾雅’、菰菜、菰筍、茭筍、茭粑、茭瓜、高筍、茭草、茭耳菜、茭兒菜、古稱為菰或菰芛。屬禾本科菰屬。 [1] 
古人稱茭白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當作糧食作物栽培,它的種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穀”(稌、黍、稷、粱、麥、菰)之一. [1] 
禾本科菰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為雙季茭白和單季茭白(或分為一熟茭和兩熟茭),雙季茭白(兩熟茭)產量較高,品質也好。世界上把茭白作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國越南。茭白在山東新泰白莊子被譽為三好之一(三好即 茭白、春芽、野鴨蛋),自古流傳。多生長於長江湖地一帶,適合淡水裏生長。 [1] 
拉丁學名
Zizania latifolia
別    名
茭白,又名茭白筍
別    名
腳白筍等
植物界
中文學名
茭首

茭首形態特徵

茭首 茭首
茭白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水生蔬菜,為禾本科植物菰的嫩莖杆被菰黑粉菌刺激而形成的紡錘形肥大部分。 茭白食用部分是其花莖基部膨大而成的地下嫩莖。原產我國,生於湖沼水中,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於秋季上市。茭白外披綠色葉鞘,內呈三節圓柱狀,色黃白或青黃,肉質肥嫩,纖維少,蛋白質含量高。茭白是我國的特產蔬菜,是“江南三大名菜”之一。其質地鮮嫩,味甘實,被視為蔬菜中的佳品。株高1.6~2米。根為鬚根,在分櫱節匍匐莖的各節上環生,長20-70cm ,粗2-3mm,主要分佈在地下30cm土層中,根數多。

茭首

莖有地上莖地下莖之分,地上莖呈短縮狀,部分埋入土裏,有多節。節上發生多數分櫱,形成株叢。主莖和分櫱進入生殖生長後,短縮節拔節伸長,前端數節畸形膨大,
茭首莖 茭首莖
形成肥嫩的肉質莖,長25-35cm,橫徑3-5cm,橫斷面橢圓或近圓形。地下莖為匍匐莖。

茭首

葉片葉鞘兩部分而成。葉鞘長25-45cm,相互抱合,形成假莖。葉長披針形,長1.0-1.6m,寬3-4cm,草綠色。葉片與葉鞘相接處有三角形的葉枕,稱“茭白眼”。
茭首葉 茭首葉
葉鞘自地面向上層層左右互相抱合,形成假莖。葉鞘肥厚,長於節間,基部者常有橫脈紋;葉舌膜質,略成三角形,長達15mm;葉片扁平而寬廣,表面粗糙,背面較光滑,分枝多簇生。

茭首花、種子

雄小穗長0~15mm兩側多少壓扁,常帶紫色,常着生於花序下部開展或上繁榮昌盛的分枝上,脱節於小穗柄上,惟其柄較細弱;穎退化不見;外稃先端漸尖或有短尖頭,
茭首花 茭首花
並有5脈,厚紙質;花葯6~9mm;雌小穗長15~25mm,外稃有芒長15~30mm,內稃與外稃同質,常均有3脈,為外稃所緊抱;雄花中有6枚發育雄蕊。穎果圓柱形,長約10mm。花期、果期秋季。

茭首雄茭

指少數植株,抗病力特別強,黑穗菌的菌絲不能侵入,不能形成茭白,至夏秋花莖伸長抽苔薹開花的植株。灰茭是指部分植株過熟後或菌絲體生長迅速,致茭白內部已充滿黑褐色的孢子,致使品質惡劣,不能食用。雄茭中心抽薹高出雌茭之上,較易識別,宜及時連根拔除,不可留根株於土中。

茭首生長環境

茭首 茭首
茭白屬喜温性植物,生長適温10~25℃,不耐寒冷和高温乾旱。平原 地區種植雙季茭為多,雙季茭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對水肥條件要求高,而温度是影響孕茭的重要因素。茭白根系發達,需水量多,適宜水源充足、灌水方便、土層深厚鬆軟、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的黏壤土壤土。茭白有秋產單季茭和秋夏雙季茭兩類。這兩者均用分株繁殖,長江流域單季茭在清明至穀雨分墩定植,夏秋雙季茭可分春秋兩季,春栽在穀雨前後,秋栽在立秋前後。茭白可分為四個階段: 萌芽期 入春後3、4月開始發芽,最低温度5℃以上,以10~20℃為宜。分櫱階段 自4月下旬至8月底,每一株可分櫱10~20個以上,適温為20~30℃。孕茭階段 雙季茭6月上旬至下旬孕茭一次,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又孕茭一次。單季茭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才孕茭,適温為15~25℃,低於10℃或高於30℃,都不會孕茭。生長停滯和 孕茭後温度低於15℃以下分櫱和地上都生長停止,5℃以下地上部枯死,地下都在土中越休眠階段 冬。

茭首分佈範圍

分佈於河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灣、香港、河南、湖南、湖北、海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黑龍江等。

茭首主要價值

茭首營養價值

茭白含有豐富的有解酒作用的維生素,有解酒醉的功用。嫩茭白的有機氮素以氨基酸狀態存在,並能提供硫元素,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較高,容易為人體所吸收。但由於茭白含有較多的草酸,其鈣質不容易被人體所吸收
1. 利尿止渴、解酒毒: [1] 
茭白甘寒,性滑而利,既能利尿祛水,輔助治療四肢浮腫、小便不利等症,又能清暑解煩而止渴,夏季食用尤為適宜,可清熱通便,除煩解酒,還能解除酒毒,治酒醉不醒。
茭首 茭首
2. 補虛健體:
[1]   茭白含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能補充人體的營養物質,具有健壯機體的作用。
3. 茭白能退黃疸,對於黃疸型肝炎有益。用於催乳:茭白30克,通草10克,燉豬腳吃。 [1] 
4. 茭白味甘、微寒;具有祛熱、生津、止渴、利尿、除濕、通利的功效;主治暑濕腹痛、中焦痼熱、煩渴,二便不利以及酒毒、乳少等症. [1-2] 
茭首田間管理
茭首田間管理(19張)
5.減肥美容: 由於茭白熱量低、水分高,食後易有飽足感,成為人們喜愛的減肥佳品,茭白中含有豆醇能清除體內的活性氧,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從而可阻止黑色素生成,它還能軟化皮膚表面的角質層,使皮膚潤滑細膩。

茭首營養分析

每100.0克營養成份含量如下:
成分名稱含量成分名稱含量成分名稱含量
可食部74水分(克)92.2能量(千卡)23
能量(千焦)96蛋白質(克)1.2脂肪(克)0.2
碳水化合物(克)5.9膳食纖維(克)1.9膽固醇(毫克)0
灰份(克)0.5維生素A(毫克)5胡蘿蔔素(毫克)30
視黃醇(毫克)0硫胺素(微克)0.02核黃素(毫克)0.03
尼克酸(毫克)0.5維生素C(毫克)5維生素E(T)(毫克)0.99
a-E0.99(β-γ)-E0δ-E0
鈣(毫克)4磷(毫克)36鉀(毫克)209
鈉(毫克)5.8鎂(毫克)8鐵(毫克)0.4
鋅(毫克)0.33硒(微克)0.45銅(毫克)0.06
錳(毫克)0.49碘(毫克)0
成分名稱含量(毫克)成分名稱含量(毫克)成分名稱含量(毫克)
異亮氨酸39亮氨酸66賴氨酸61
含硫氨基酸(T)16蛋氨酸0胱氨酸16
芳香族氨基酸(T)80苯丙氨酸48酪氨酸32
蘇氨酸39色氨酸16纈氨酸49
精氨酸51組氨酸18丙氨酸54
天冬氨酸93穀氨酸89甘氨酸39
脯氨酸37絲氨酸44

茭首相關人羣

1、一般人羣均可食用。
2、更適宜高血壓病人、黃膽肝炎患者、產後乳汁缺少的婦女、飲酒過量、酒精中毒的患者。
3、由於茭白含有較多的難溶性草酸鈣,其鈣質不容易被人體所吸收,不適宜陽痿、遺精者、脾虛胃寒、腎臟疾病、尿路結石或尿中草酸鹽類結晶較多者、腹瀉者。
4、茭白性寒能發舊病,凡腸胃虛寒及瘡瘍化膿者勿食。
5、茭白這酸性食物,服用磺胺藥時禁食茭白。

茭首精選妙藏

1、以嫩莖肥大,多肉,新鮮柔嫩,肉色潔白,帶甜味者為最好。
2、如發生茭白黑心,是品質粗老的表現,不堪食用。

茭首小貼士

茭白裏含有很多草酸,豆腐裏含有較多氯化鎂、硫酸鈣,兩者若同時進入人體,會生成不溶性的草酸鈣,不但會造成鈣質流失,還可能沉積成結石。

茭首栽培技術

茭首時間

南方地區雙季茭白一般在11~4月底前栽植或6~8月種植但只能收秋茭了,最遲在4月底或8月栽植完畢。單季茭白一般春季栽培,在秋季短日照孕茭,農曆8月採收。

茭首種株

茭白是用分株方法進行繁殖,種株的好壞直接影響茭白的結茭率、產量和品質。由於黑粉菌侵入的時間、數量和栽培管理水平的差異,常引起種性退化,導致雄茭、灰茭的出現,所以每年應嚴格優選種株。優良母株的選擇要求:當年株形整齊,孕茭早,結茭多,茭肉肥大,茭形好看;結茭部位低,且成熟一致;無雄茭、灰茭,無殼裏青、畸形茭的茭墩留種。每年雙季茭種苗應嚴格精選3次;
茭首田間 茭首田間
第1次選在當年種植的茭白夏茭採收時進行,根據選種標準選擇優良單株做種並做好標記;第2次在春茭採收時對第1次選擇的種株進行復選,除去不符合標準的茭株;第3次結合冬季茭田管理及時挖去雄株、雜株、灰株及殼裏青、畸形茭等茭墩。一般栽植1畝大田需250個種墩左右。栽前留10cm,割去選留好的優良種墩的地上枯葉,挖出種墩,劈取健壯老莖苗,以一根帶根的老莖為一苗。栽植密度寬行1m,窄行0.8m,株距0.6m,每畝栽1400墩左右。栽植深度以老莖的白色部分入泥為宜(即原來的深度)。

茭首茭田

南方地區栽培雙季茭白結茭的早遲與土層、水層深淺、水温控制等有關。一茭白(圖1)般水田海拔高的要比海拔低的早結茭,迎風的山背田比避風的低窪田早結茭,
茭首田間管理 茭首田間管理
土層淺(最好20~27cm)的比土層深的田早結茭。所以,南方地區種植茭白應力求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通風、土層淺的水田種植。水稻田栽種一般在水稻收穫後及時翻耕,老茭田一般在秋茭採收結束後及時翻耕,充分曬田,築好田埂,確保田間能灌水15~20cm。整田時每畝施腐熟的豬、牛欄糞100擔或雞糞1000kg、磷肥50kg作基肥,並耙平,灌水2~3cm,達到田平、泥爛、肥足。

茭首灌水

茭白在整個生長期間不能斷水,水位要隨着不同的生育階段進行調節。

茭首追肥

南方地區雙季茭白追肥宜早不宜遲,以促苗早發,早孕茭。結合水層管理,促進前期有效分櫱,控制後期無效分櫱,促進孕茭,提高產量和品質。茭白生長期長,植株高大,需肥量也大,除施足基肥外,必須適時追肥。

茭首耘田除草

茭白耘田可在茭白株行間用鐵耙或人工用手翻動土壤,
茭首田間管理 茭首田間管理
達到中耕、鬆土、除草的目的,並可提高土温、加速肥料的分解。一般耘田進行2~3次,第一次在植株開始返青時進行,以後隔15天進行一次。
清除雄茭、灰茭雄
茭和灰茭不能結茭,應隨時加以去除。去除的空位,可用分櫱多的正常茭墩上的苗補上。
剝枯葉、拉黃葉
剝枯葉、拉黃葉清除枯老的葉片、改善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條件。一般在春茭採收後期開始,根據植株生長情況,把枯老的葉片剝清拉光,要求是拉清不拉傷,把拉下的黃葉踩入田間作為肥料。

茭首疏苗補苗

南方地區種植的雙季茭白每墩莖櫱達15根以上時,應進行疏苗,撥除過密的小分櫱,每墩留有效分櫱15~20根左右,疏苗後茭墩中間壓一塊泥,使植株分佈均勻,通風透光。 [3] 

茭首病蟲草害防治

茭白主要病蟲害主要有4病3蟲,即鏽病、細菌性鞘腐病、葉枯病、紋枯病、二化螟、長綠飛蝨、薊馬。無公害生產茭白應以農業和物理防治為基礎,在“大暑”至“處署”期間,將茭株基部老、黃、病葉及無效分櫱及時剝去,改善株間透光條件,抑制病害發生。每50畝安裝一盞誘蟲燈,可有效控制二化螟和長綠飛蝨為害。此外還應因病蟲發生實際及時做好科學防治..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