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興安乳菀

鎖定
興安乳菀(Galatella dahurica DC.)是菊科、紫菀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較細長,被褐色鱗片,全株被密乳頭狀短毛和微剛毛;莖直立,單生,黃綠色,基部紫紅色。葉密集,斜上或稍開展,下部葉在花期常枯萎,中部葉線狀披針形或線形,上部和枝上的葉漸小,線形。頭狀花序較少數,在莖和枝端排列成疏傘房花序,花序梗細弱,稍彎曲;頭狀花序較大,具30-60個花,總苞近半球形,總苞片3-4層,黃綠色。外圍有10-20個舌狀花,舌片淡紫紅或紫藍色;中央的兩性花多數,花冠管狀,黃色,或有時帶淡紫紅色。瘦果長圓形,被白色長柔毛;冠毛白色或污黃色,糙毛狀。 [1] 
分佈於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等;在中國,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 [1]  [7]  生長於海拔500-1400米的山坡草地,鹼地和草原。 [1] 
興安乳菀莖較脆,葉量豐富,秋霜後駱駝、馬、羊採食,冬季駱駝、馬、羊、驢等樂食。 [5] 
中文名
興安乳菀
拉丁學名
Galatella dahurica DC. [2] 
別    名
乳菀、新疆乳菀、寬葉新疆乳菀、盤花新疆乳菀、窄葉新疆乳菀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紫菀屬
興安乳菀
命名者及年代
DC.,1836

興安乳菀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較細長,徑2-2.5毫米,平卧或斜升,被褐色鱗片,全株被密乳頭狀短毛和微剛毛,下部近無毛;莖直立,單生,堅硬,徑2-3.5毫米,黃綠色,基部紫紅色,具明顯的條紋,上部分枝,枝較細弱,直立或稍內彎。葉密集,斜上或稍開展,下部葉在花期常枯萎,中部葉線狀披針形或線形,稀長圓狀披針形,長4-8釐米,寬3-8毫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漸狹,邊緣稍粗糙,具3條脈,兩面,或稀僅上面有腺點,上部和枝上的葉漸小,線形。 [1] 
頭狀花序較少數,在莖和枝端排列成疏傘房花序,花序梗細弱,稍彎曲,具1-2個線形的苞片;頭狀花序較大,長10-15毫米,寬15-25毫米,具30-60個花,總苞近半球形,長3.5-6毫米,寬8-10毫米,總苞片3-4層,黃綠色,背面被短毛,或少有近無毛,外層小,狹披針形或披針形,葉質,頂端急尖,具1條脈,內層大,長圓狀披針形,近膜質,頂端鈍或稍尖,有時紫紅色,具3條脈,具白色狹膜質邊緣。外圍有10-20個舌狀花,舌片淡紫紅或紫藍色,長15-16毫米,寬2-2.5毫米;中央的兩性花多數,花冠管狀,黃色,或有時帶淡紫紅色,長6-8毫米,檐部有5個長圓狀披針形的裂片;花柱分枝頂端有卵狀三角形的附器。瘦果長圓形,長3-4毫米,被白色長柔毛;冠毛白色或污黃色,糙毛狀,長6-8毫米。 [1]  [3] 

興安乳菀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1400米的山坡草地,鹼地和草原。 [1] 
興安乳菀是一種適中温旱中生雜類草,山地草甸草原和山地灌木草原的伴生種,有時也可成為優勢種,在中國新疆北疆各大山地多有分佈,並常出現於戈壁灘和農田邊緣,海拔500-2000米。喜温、較耐旱,在沙壤質、沙礫質或礫質微濕潤的山地慄鈣土及草甸土上生長髮育良好。在伊犁地區海拔1300-2000米的山地,它常以伴生種或主要伴生種參與由新疆亞菊草原糙蘇準噶爾矢車菊Centanrea dschunganica)、線葉野豌豆Vicia tenuifolia)、蓬子菜Galium verum)、龍蒿、萬年蒿、西伯利亞驢食豆、牛至假梯牧草、溝羊茅、金絲桃葉繡線菊、薔薇(Rosa spp.)、新疆忍冬Lonicera tatarica)、黑果小檗Berberis heteropode)等植物組成多種山地草甸草原草地型;並常以伴生種參與山地灌叢草原的多種草地型。 [5] 

興安乳菀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布里亞特、哈巴羅夫斯克)、聖誕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圖瓦盧、烏茲別克斯坦;在中國,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洛古河、安達、嫩江、齊克特、青崗、松江、饒河、乾安、洮南、經棚)、內蒙古(額爾古納旗、額河)、新疆。 [1]  [7] 

興安乳菀生長習性

興安乳菀通常於4月底、5月初開始返青,花果期7-9月。 [5] 

興安乳菀主要價值

興安乳菀莖較脆,葉量豐富,青綠前期適口性較差,秋霜後駱駝、馬、羊採食,冬季駱駝、馬、羊、驢等樂食。屬低等牧草。 [5] 

興安乳菀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