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果小檗

(小檗科小檗屬植物)

鎖定
黑果小檗(學名:Berberis atrocarpa Schneid.)是小檗科小檗屬的常綠灌木植物。枝棕灰色或棕黑色,具條稜或槽,散生黑色疣點;葉厚紙質,披針形或長圓狀橢圓形;花梗長,光滑無毛,帶紅色;花黃色;漿果黑色,卵狀,頂端具明顯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4月,果期5-8月; [3]  因其果實成熟後呈紫黑色,故名“黑果小檗”。 [4] 
黑果小檗產於中國四川、雲南、湖南。生於山坡灌叢中、馬尾松林下、雲南松林下、常綠闊葉林緣或岩石上。 [1-2] 
黑果小檗的根皮可入藥,可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5]  其葉豐富、柔嫩,枝條細脆,可供羊、駱駝飼用。 [6] 
中文名
黑果小檗
拉丁學名
Berberis atrocarpa Schneid. [7]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毛茛目
小檗科
小檗屬
黑果小檗
命名者及年代
Schneid.,1917

黑果小檗形態特徵

黑果小檗
黑果小檗(2張)
小檗科小檗屬的常綠灌木植物 [3]  。高1-2米。枝棕灰色或棕黑色,具條稜或槽,散生黑色疣點;莖刺三分叉,長1-4釐米,淡黃色,腹面扁平。葉厚紙質,披針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3-7釐米,寬7-14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中脈凹陷,背面淡綠色,中脈明顯隆起,兩面側脈和網脈微顯,不被白粉;葉緣平展或微向背面反捲,每邊具5-10刺齒,偶有近全緣;具短柄。
花3-10朵簇生;花梗長5-10毫米,光滑無毛,帶紅色;花黃色;萼片2輪,外萼片長圓狀倒卵形,長約4毫米,寬約2毫米,內萼片倒卵形,長約7毫米,寬約4毫米;花瓣倒卵形,長約6毫米,寬約4.5毫米,先端圓形,深鋭裂,基部楔形,具2枚分離腺體;雄蕊長約4毫米;胚珠2枚,無柄或具短柄。漿果黑色,卵狀,長約5毫米,直徑約4毫米,頂端具明顯宿存花柱,不被白粉。 [1]  花期4月,果期5-8月; [3]  因其果實成熟後呈紫黑色,故名“黑果小檗”。 [4] 

黑果小檗產地生境

黑果小檗產於中國四川、雲南、湖南。生長於海拔600-2800米的山坡灌叢中、馬尾松林下、雲南松林下、常綠闊葉林緣或岩石上。 [1] 

黑果小檗主要價值

黑果小檗藥用價值

黑果小檗的根皮可入藥,味苦,性寒,無毒。肺、大腸二經。可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5]  可治痢疾,腸炎,咽炎,口腔炎,濕疹,癤腫等症。
用法用量:煎湯內服,3-5錢。外用時煎水漱口或研末調敷。
考證:出自《新疆中草藥手冊》;新疆農村、牧區用黑果小檗的果(山李子),治療高血壓。每用一兩煎湯,加糖適量,內服。

黑果小檗飼用價值

黑果小檗其葉豐富、柔嫩,枝條細脆,可供羊、駱駝飼用。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