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以為是

(漢語成語)

鎖定
自以為是(拼音:zì yǐ wéi shì)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盡心下》。 [1] 
自以為是指自己認為自己正確,形容主觀不虛心的態度。主謂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5] 
中文名
自以為是
拼    音
zì yǐ wéi shì
近義詞
一意孤行剛愎自用
反義詞
妄自菲薄自慚形穢
出    處
孟子·盡心下》
注音字母
ㄗˋ ㄧˇ ㄨㄟˊ ㄕˋ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自以為是成語出處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盡心下》:“眾皆悦之,自以為是。”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自以為是”。 [1] 

自以為是成語典故

一次,萬章在同老師孟子閒聊孔子周遊列國,到陳國後想回魯國的事時,談論了三種人:狂放之人,狷介之士和好好先生。 [2] 
孟子對這三種人都是持否定態度。萬章問孟子道:對好好先生,孔子竟然認為他是賊害道德的人,這是為什麼呢?孟子答道:這種人,你否定他,卻舉不出他什麼具體過錯來,要批評他,也無什可批評的;他同流合污,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大家還都喜歡他,他也自以為是。但是,他所有這些,與堯舜之道都是相違背的。所以説他是賊害道德的人。孔子説過:他厭惡那種似是而非者,厭惡芳草,因為怕它把禾苗搞亂了,厭惡好邪小人,因為怕他把仁義搞亂了,厭惡花言巧語者,因為擔心他把信義搞亂了,厭惡鄭國音樂,因為怕它把雅樂搞亂了,厭惡紫色,因為怕它把紅色搞亂了,厭惡好好先生,因為擔心他把道德搞亂了,君子使一切事物返回到正道上來就可以了。而孟子所説的“眾皆悦之,自以為是”則被後人用於形容人主觀固執不虛心。 [2] 

自以為是成語寓意

自以為是的人,往往盲目驕傲自滿,滿足於已有成績,不認真學習新理論,不吸收新知識,不去研究新情況和深入思考問題,不接受新事物,最後害人害己,使自己陷入自危的境地,不能脱身。孔子曾説:“三人行必有我師”,即便一個人再博學多識,他所掌握的知識也是有限的,都不可能認識事物的全部。所以,一個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不斷適應變化的局勢,才能根據局勢採取最恰當的舉措,才能不斷與時俱進。 [3-4] 

自以為是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自以為是”指自己認為自己正確,形容主觀不虛心的態度。主謂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5] 
  • 運用示例
宋·朱熹《答汪尚書》:“又自以為是,而大為穿鑿附會以文之,此其所以重得罪於聖人之門也。” [1]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荊公自以為是,復倡為三不足之説:“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1] 
清·李汝珍鏡花緣》八四回:“世人往往自以為是,自誇其能,別人看着,口裏雖然稱讚,心裏卻是厭煩。” [1] 

自以為是逸聞趣事

  •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北宋宋神宗時期有個文學家叫蘇軾(號東坡),他年輕時就很聰慧,不僅過目成誦,而且能出口成章,宰相王安石對他十分器重。蘇軾自恃聰明,經常在人前賣弄自己。 [6] 
有一次,他看了王安石《詠菊》詩中的“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兩句後,認為這兩句詩的內容不符合事實。在他看來,黃花(即菊花)敢與秋霜挑戰,因為它的花凋落得晚,所以花落時只是焦乾枯爛,而不會落瓣。如此一來,那句“吹落黃花滿地金”就與實不符了。 [6] 
想到這裏,蘇軾就在這兩句詩之下又寫了“秋花不比春花落,説與詩人仔細吟”兩句,意在諷譏王安石。王安石看了蘇軾的兩句詩後,覺得他太狂妄自大了,於是便將他貶到黃州,當了個小小的團練副使。 [6] 
轉眼間,秋天到了。蘇軾看到了黃州菊花凋落時滿地鋪金的情景,心裏頗有感慨地對朋友説:“我當初被謫黃州,還以為是王安石恨我揭他的短處,公報私仇。誰知他並沒有錯,倒是我自以為是了。 [6] 
參考資料
  • 1.    王濤等編著. 中國成語大辭典 新一版·辭海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03:1512
  • 2.    周金樺著. 成語故事五百篇續編[M]. 北京:新華出版社, 1984.12:93
  • 3.    吳黎宏編. 領導幹部情商管理課[M].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0.05:41
  • 4.    劉剛主編;阮祖國編著. 世界五百強企業的合作法則[M]. 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2013.08:54
  • 5.    自以為是的解釋|自以為是的意思|漢典“自以為是”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1-24]
  • 6.    彭朝丞,王秀芬著. 中華成語故事 2[M]. 北京:線裝書局, 2016.08: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