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危不懼

(漢語成語)

鎖定
臨危不懼是一則成語,最早出自於《三國志・魏書・陳留王傳》。 [1] 
臨危不懼意思是面臨着危險從容不迫,毫不畏懼;該成語的結構為連動式;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2] 
中文名
臨危不懼
拼    音
lín wēi bù jù
近義詞
無私無畏視死如歸
反義詞
驚慌失措臨陣脱逃
出    處
《三國志・魏書・陳留王傳》
注音字母
ㄌㄧㄣˊ ㄨㄟˊ ㄅㄨˋ ㄐㄩˋ
語法結構
連動式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狀語

臨危不懼成語出處

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陳留王傳》:“皆抗節不撓,拒會兇言,臨危不顧,詞指正烈。” [1] 
“臨危不懼”由句中的“臨危不顧”演變而來。 [1] 

臨危不懼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魏國派三路大軍進攻蜀國,分別由鄧艾諸葛恪鍾會率領。蜀國後主劉禪發現形勢危急,趕緊派大將軍姜維迎敵。姜維退守形勢險要的劍閣,鍾會見攻打不下,打算退兵。 [1] 
就在這時候,鄧艾率軍繞過劍閣,直取成都,劉禪見無法抵抗,便向鄧艾投降,並派人命令姜維也投降。姜維沒有辦法,只好到鍾會陣前投降。 [1] 
鄧艾滅蜀後,在成都驕傲專橫,獨斷獨行,引起晉公司馬昭的疑忌,鍾會乘機誣告鄧艾謀反,司馬昭便下令將他逮捕,鍾會帶着姜維趕到成都,派兵將鄧艾押送到洛陽去。 [1] 
鄧艾被捕後,鍾會大權獨攬。他想利用手握的重兵奪取天下。姜維發現了他的意圖,也打算利用他的叛亂來恢復蜀國的統治,因此竭力慫恿鍾會叛亂。 [1] 
但是,鍾會發現司馬昭已有防備,決定馬上動手,姜維想借鍾會的手消滅從魏國來到蜀地的文武官員,然後再殺死鍾會,為此對鍾會説,這些官員不可靠,要趕緊將他們殺掉。鍾會也知道,他們會反對自己叛亂,因此把他們召集起來,假傳太后遺詔,説太后要他討伐司馬昭,希望大家遵遺詔辦事,同時拔出劍威脅説,違令者斬。 [1] 
眾官員懾於鍾會的威脅,只好勉強依從,只有夏侯和羊琇、朱撫三人毫不畏懼身處危境,拒不聽從鍾會的話。鍾會一時間也奈何不得他們,便將他們關押起來。 [1] 
魏國文武官員被關的消息很快傳開,士兵們不願叛亂,組織起來攻打鐘會。被關押的官員乘機逃出去,和部下一起攻打鐘會。 [1] 
鍾會見大批魏軍來攻,慌了手腳,問姜維怎麼辦。姜維要他反擊,並帶領鍾會的親信迎擊魏軍。由於寡不敵眾,鍾會被亂箭射死,姜維也被殺死。 [1] 
叛亂平定後,魏元帝下詔書表彰夏侯和、羊琇和朱撫,説他們堅持氣節,反對叛亂,不屈不撓,拒絕鍾會的威脅,臨危不懼,言辭中充滿了正氣和忠烈。 [1] 

臨危不懼成語寓意

危難恰似猛獸、一個翻卷而來的狂潮,當它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的時候,只要自己沉着冷靜、臨危不懼,勇於頂住它頭幾個回合的撲騰,能夠擋住第一個浪頭的衝擊,危難就猶如一隻被擠破的氣球,頓然內氣泄漏、乾癟無力。這時,勝利就將屬於你。保持鎮定的心態可以使人臨危不懼,在面對危難時保持頭腦冷靜,進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危機來臨時,要保持頭腦清晰、理智地思考問題,以便快速找出最佳的解決辦法。 [3-4] 

臨危不懼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臨危不懼”意思是面臨着危險從容不迫,毫不畏懼。 [2] 
“臨危不懼”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2] 
運用示例
·陸贄《李澄贈司空制》:“天授將材,勇而多智,臨危不懼,見義必為。” [1] 
元末明初·羅貫中《三國演義》:“披堅持鋭,臨危不懼,身先士卒;賞必行,罰必信。” [1] 
近代·俞林《國際悲歌》:“她身材瘦小,沉默寡言,但是勇敢沉着,臨危不顧,經常在炮火紛飛的戰場上搶救傷員。” [1] 
當代·袁鷹《囚室內外》:“他們的臨危不顧,臨難不屈的英雄氣概,真正是光耀曰月,浩氣長存!” [1] 
參考資料
  • 1.    王俊.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進取篇 2[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7:1-4
  • 2.    臨危不懼  .漢典[引用日期2022-02-18]
  • 3.    河流.將來的你 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8.09:218
  • 4.    張世平.從0到1學做公司[M].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18.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