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脊獸

(古代建築構件)

鎖定
脊獸是中國古代漢族建築屋頂的屋脊上所安放的獸件。它們按類別分為跑獸、垂獸、“仙人”及鴟吻,合稱“脊獸”。其中正脊上安放吻獸望獸垂脊上安放垂獸,戧脊上安放戧獸,另在屋脊邊緣處安放仙人走獸。漢族古建築上的跑獸最多有十個,分佈在房屋兩端的分散戧脊上,由下至上的順序依次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 、鬥牛、行什
太和殿作為故宮裏等級最高的宮殿,脊獸的數量達到了10個。 [5] 
中文名
脊獸
分    類
建築裝飾
地    區
中國

脊獸基本信息

脊獸 脊獸
脊獸由瓦製成,高級的漢族建築多用琉璃瓦,其功能最初是為了保護木栓鐵釘,防止漏水和生鏽,對脊的連接部起固定和支撐作用。後來脊獸發展出了裝飾功能,並有嚴格的等級意義,不同等級的漢族建築所安放的脊獸數量和形式都有嚴格限制。
中國古建大都為土木結構,屋脊是由木材上覆蓋瓦片構成的。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因處於最前沿的位置,要承受上端整條垂脊的瓦片向下的一個“推力”;同時,如毫無保護措施也易被大風吹落。因此,人們用瓦釘來固定住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在對釘帽的美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種動物形象,在實用功能之外進一步被賦予了裝飾和標示等級的作用。
脊獸 脊獸
古代的漢族宮殿建築多為木質結構,易燃,因此檐角上使用了傳説能避火的小動物。這些美觀實用的小獸端坐檐角,為漢族古建築增添了美感,使漢族古建築更加雄偉壯觀,富麗堂皇,充滿藝術魅力梁思成評價道:“使本來極無趣笨拙的實際部分,成為整個建築物美麗的冠冕”。 唐宋時,還只有一枚脊獸,以後逐漸增加了數目不等的蹲獸,到了清代形成了今天常見的“仙人騎鳳”領頭的小動物隊列形態。宮殿垂脊獸的裝飾,是有嚴格等級區別的,只有“金鑾殿”頂上垂脊獸十樣俱全。“中和殿”及“保和殿”才只有九樣,其它宮殿的垂脊上雖然亦有走獸,但是都要按級遞減。 [1] 

脊獸古建構件

脊獸 脊獸
古建的殿頂多為廡殿頂,還有歇山頂懸山頂、攢尖頂等。而廡殿頂是漢族古建屋頂中的高級建築形式。其屋頂前後左右四面都有斜坡,前後兩坡相交成為正脊,左右兩坡與前後兩坡相交形成四垂脊,合為五脊。重檐廡殿頂則是在其下又有短垂脊,共九脊。
再説吻,正脊兩頭安放面朝裏的龍首形瓦件稱“正吻”、“螭吻”,因傳説此獸好吞,故在正脊兩端作張嘴吞脊狀,又稱“吞脊獸”。一説其為海獸,喜登高眺望,噴水如雨不怕火,於是將之裝飾於此,取噴水鎮火保平安意。其背後各有雙角小獸頭,稱脊獸。而在殿頂各條垂脊端部的龍首稱“鴟吻”,即鷂鷹,因喜四方眺望,故置於此。在殿頂岔脊的下端,又有一龍首,稱“嘲風”,傳説其膽大、好險,便置此。這屋脊、角獸合稱 “五脊六獸”。
 脊獸 脊獸
再説小獸,在殿頂翹起的戧脊上安放着仙人和各種小獸,稱“戧獸”,其數目與種類有着嚴格的等級區別,小獸越多,建築級別越高,常見為9、7、5、3不等,均為奇數。雍和宮各大殿上的小獸以法輪殿和萬福閣為最,均為7個,因此二殿系寺院的中心建築,小獸的數量是隨着宮殿等級的抬升而逐漸增加的。
仙人騎鳳 仙人騎鳳
小獸的排列是有寓意的。 先看這些小獸的最前面有一個領頭的,那是騎鳳的仙人。民間也叫做“仙人騎雞”。關於“仙人”和鳳凰,民間對此有着各種各樣的傳説。
脊獸 脊獸
一種傳説他是姜子牙小舅子,想利用姜子牙的關係往上爬。姜子牙看出小舅子的居心,但深知道他才能有限,因此對他説:“你的官已升到頂了,如果再往上爬就會摔下來。”古代的漢族建築師們根據這個傳説,把他放在了檐角的最前端,如果再往上爬一步就會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另一種傳説他是齊泯王,在位期間不務正業,昏庸無道,所以遭到羣眾的憎恨,珍禽異獸窮追猛打,把他追到走投無路的地步,再往前邁一步,就會掉下來摔得粉身碎骨。
至於為什麼用仙人騎着鳳凰,傳説齊國的國君在一次作戰中失敗,被敵人追到一條大河邊,眼看就要走投無路了。突然,一隻大鳥飛到眼前,國君急忙騎上大鳥,化險為夷。因此人們把他放在建築脊端,寓意着逢凶化吉。 [2] 

脊獸歷史規定

大清會典》上説這些琉璃釉面小獸的排列順序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其中天馬與海馬、狻猊與押魚之位可置換。如若數目達不到9個時,則依先後順序。故宮太和殿為等級最高的漢族古建築,角脊之上排列着10個小獸,其順序為:“一龍二鳳三獅子,海馬天馬六押魚,狻猊獬豸九鬥牛,最後行什像個猴”,象徵着皇權的至高無上。
這些小獸各有寓意,並均賦予了神奇的本領,有的能鎮水避火,有的能降魔除障,有的能帶來吉祥好運:
龍與鳳代表至高無上的尊貴,龍的角似鹿、鱗似魚、爪似鷹。唐宋兩朝視為祥瑞的象徵。明清將之象徵帝王,皇帝稱自己為真龍天子,由此這龍是皇權的象徵。鳳是傳説中的百鳥之王。雄為鳳,雌稱凰,通稱為鳳凰,是祥瑞的象徵,在舊時還比喻有聖德的人。
脊獸 脊獸
獅子作吼,羣獸懾服,乃鎮山之王,寓意勇猛威嚴,在寺院中又有護法意,寓示佛法威力無窮。唐虞世南《獅子賦》描繪其:“筋骨纖維,殊恣異制,闊臆修尾,勁豪柔毛。釵爪鋸牙,藏鋒蓄鋭,彌耳宛足,伺間借勢……遂感德以仁。”在這裏,獅子是“猛”、“仁”兼具的瑞獸。天馬意為神馬,與海馬均為古代神話中吉祥的化身,漢朝時,對西域良馬稱為天馬,天馬又是尊貴的象徵。“天馬行空,獨往獨來”,將其形象用於殿脊之上,有種傲視羣雄,開拓疆土的氣勢。
海馬亦稱落龍子,象徵忠勇吉祥,智慧與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
狻猊在古籍記載中是接近獅子的猛獸,能食虎豹,亦是威武百獸的率從。一説它日行五百里,性好焰火,故香爐上面的龍首形裝飾為狻猊,有護佑平安意。
押魚是海中的異獸,説它能噴出水柱,寓其興風作雨,滅火防火。
脊獸 脊獸
獬豸有神羊之稱,為獨角,又稱一角羊。《神異經》雲:“東北荒中有獸如羊,一角,毛青,四足,性忠直。見人鬥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因善於辨別是非曲直,力大無比,古時的法官曾戴獬豸冠,以示善斷邪正。將它用在殿脊上裝飾,象徵公正無私,又有壓邪之意。鬥牛為傳説中的虯龍,無角,與押魚作用相同,一説其為鎮水獸,古時曾在發生水患之地。多以牛鎮之。《宸垣識略》中説:“西內海子中有鬥牛,即虯螭之類,遇陰雨作雲霧,常蜿蜒道旁及金鰲玉蝀坊之上。”故它是祥瑞的動物。立於殿脊之上意有鎮邪、護宅之功用。
行什因排行第十,故得此名。是一種帶翅膀猴面孔的壓尾獸。 [3] 
脊獸 脊獸
小獸的遞減是從後面的行什開始的。後來我發現在古建中多有不塗釉面的瓦件,稱“黑活”。黑活不用仙人,領頭的為獅,後面均為馬。雍和宮的配殿即是,無論琉璃還是黑活做法。小獸設置一般多為單數,其大小、數目是根據柱高、等級、角脊長短諸多因素而定的。
這些小獸具有極強的裝飾作用,使漢族古建築更加宏偉莊重。同時,在結構上穩固了屋脊和瓦壟,吻是固定正脊、岔脊的構件,其他小獸均具有防止屋脊滑動的作用,是漢族古代建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經風吹日曬數百年,一直牢牢地屹立在殿脊上。
脊獸 脊獸
晨鐘暮鼓,歲月悠悠。殿頂上的脊獸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遐想……

脊獸放置方向

脊獸 脊獸
脊獸按其口的朝向,可分為兩類:一類,口向下,呈含脊狀,稱為螭吻;另一類,口向上,或張嘴或閉嘴,叫做垂獸望獸、蹲獸。

脊獸建築定製

最前面的領隊是一個騎鶴仙人,其後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而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乾清宮。地位僅次於太和殿,檐角的小獸為9個。坤寧宮原是皇后的寢宮,小獸為7個。妃嬪居住的東西六宮,小獸又減為5個。有些配殿,僅有1個。古代的宮殿多為木質結構,易燃。傳説這些脊獸能避火。由於神化動物的裝飾,使帝王的宮殿成為一座仙閣神宮。
漢族古建築上的跑獸最多有十個,分佈在房屋兩端的垂脊上,由下至上的順序依次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 、鬥牛、行什,這些跑獸的設置有不同的寓意。龍,是傳説中一種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是皇權的象徵;鳳,古代傳説中的鳥中之王,是吉瑞之象,比喻有聖德之人;獅子,代表勇猛威嚴,羣獸懾服;天馬、海馬是吉祥的化身,象徵着皇家的威德能通天入海,暢達四方;狡猊是傳説中能食虎豹的猛獸;狎魚是海中異獸,傳説是駕雲降雨,滅火防災的能手;獬豸是傳説中能辨別是非曲直的一種獨角猛獸,是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的象徵;鬥牛也稱蚪牛,是龍的一種,可除禍滅災;行什是帶着翅膀的猴麪人像,是壓尾獸。垂獸單指蠻吻,也叫嚌吻,傳説它性格好高騖遠,喜歡登高眺望,所以把它放在跑獸的上端。
由於在佛教裏,奇數表示清白,所以在屋脊上裝飾的跑獸大多是奇數。明清兩代有明確規定,全國除皇宮太和殿(金鑾殿)的跑獸用十個外,其他建築上都要用奇數,數目因建築的等級而相應增減。在州縣的建築中,帶有龍、鳳的很少,數目一般都在五個以下。寧遠在清代是州級建制,古城城樓垂脊上有天馬、海馬、獅子三個跑獸,薊遼督師府、城隍廟中也是如此,只有供奉孔子的文廟中主要建築是五個跑獸。而北京天安門、曲阜孔廟大成殿、承德外八廟大雄寶殿等建築因其地位的神聖而有九個跑獸。 [4] 

脊獸作用

脊獸 脊獸
一、螭吻所安放的位置,恰是房頂前後兩坡壟與山牆的交匯點,換句話就是屋頂和山牆交匯的樞紐所在。如果不加以嚴密封堵,雨水很容易滲入建築物主體,而破壞整棟建築物。運用整體構件安於此薄弱環節處,是封堵雨水滲透的最好辦法,建築物長期安全使用才成為可能。這些,可説是吻的實用價值。
二、古代木構建築最大的威脅是火災。信奉神靈的古人急切需要一種靈物能滅火消災,保佑平安。傳説螭吻能噴水降雨,遂將其像安於屋頂正脊兩端。祈求這種雨神座物能為人們消除火禍,帶來幸福。
三、螭吻的安放,給山西的曲線屋頂增添了更豐富的曲線。使屋頂起伏錯落,層次感強。在藍天的襯托下,使整座建築物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了莊重與生動的巧妙結合,宏偉和明快的完整統一。
脊獸 脊獸
千百年來隨着歷史變遷,人們賦予螭吻的作用越來越多。如象徵着吉祥、美麗和威嚴;承載着震攝、去穢與消災。因此,它的存在使高大的漢族古建築平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脊獸歷史發展

中國古建的檐角屋脊上常常排列着一些數目不等的小動物作為裝飾,這些美麗的裝飾品是漢族建築裝飾的一大特點。這些小動物一般叫做屋脊走獸、檐角走獸、仙人走獸垂脊吻等,古建行內部也稱為小跑或“走投無路”。它們已經“走”到了檐角的最前端,再向前一步就會掉下去,真的是走投無路的。
唐宋時,還只有一枚獸頭,以後逐漸增加了各種數目不等的蹲獸,到了清代形成了今天的形態。
在小仙人之後,坐姿排列着一隊小動物,根據漢族建築規模和等級不同而數目有所不同,多為一、三、五、七、九等單數。北京故宮太和殿用到了十個,除了象徵着皇權的至高無上外,大概也意味着只有皇帝才配享受到“十全十美”的待遇。在不同的建築物上小動物的數目不等,用九個來舉例,它們依次是:鴟吻(龍的九子之一)、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故宮太和殿在最後增加了一個行什。數目越多,表示級別越高。拿故宮來説,太和殿用了十個,天下無二;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乾清宮,地位僅次於太和殿,用九個;坤寧宮原是皇后的寢宮,用七個;妃嬪居住的東西六宮,用五個;某些配殿,用三個甚至一個。

脊獸寓意

跑獸前面裝飾着一個“仙人”造型,它也稱“騎鳳仙人”,固定着垂脊下數第一塊瓦件。傳説仙人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閔王,一次兵敗後被追兵緊逼,逃至河邊為水所阻,正在危急之中,忽見一隻鳳凰飛至面前,閔王騎上鳳渡江而去,終於逢凶化吉。“騎鳳仙人”除表示鵬程萬里之外,還有祈求吉祥之意。在有的漢族古建築中,“騎鳳仙人”被省略了,如興城古城城樓上就沒有設置。其實,將仙人和跑獸、垂獸設置在垂脊上,是古人考慮到建築力學的需要,還帶有樸素的漢族建築美學思想
封建社會,神獸們是吉祥的象徵,今天看來,它們為漢族古建築增添了一分神奇色彩。
漢族古建築正脊兩端的獸頭,稱為鴟吻,因其位置和形態又稱正吻龍吻、大吻。傳説龍生九子,是龍與九樣靈獸繁衍的混血兒,每個都不是龍,鴟吻和前面提到的狻猊、蠻吻都在其中。據説,鴟吻住在南海,能噴水成雨。漢武帝時,因宮殿經常發生火災,依據“術士”們的説法,在宮殿的正脊兩端裝飾鴟吻寓意鎮火,後來沿襲成制。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在鴟吻的背上插有一把短劍,相傳這把寶劍是晉代名道士許遜之物,插在鴟吻背上以防鴟吻逃跑,使其永遠噴水鎮火;另外,傳説那些妖魔鬼怪最怕許遜這把扇形劍,放在鴟吻上還有避邪之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