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職業決策

鎖定
職業決策(Career decision making) 是個體在職業選擇和發展過程中抉擇的活動。職業決策是職業心理學、職業指導和職業輔導領域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職業決策理論模式的研究對職業決策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職業決策理論的研究主 [1]  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 決策過程的研究、決策模式的研究以及影響決策因素的研究。
中文名
職業決策
外文名
career decision-making
制訂方法
結合自己的性格、特長和興趣
職業決策風格
理性型

職業決策定義

職業決策(career decision-making)又稱職業生涯決策或職業決定,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職業決策是指一個完整職業規劃的過程,狹義的職業決策是指職業規劃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中國職業規劃師(CCDM)認證培訓教程》,P52) [2] 

職業決策制訂方法

一、制訂職業決策需要結合自己的性格、特長和興趣。
職業生涯能夠成功發展的核心,就在於所從事的工作要求正是自己所擅長的。如果一個人性格內向、不善與人溝通,沒有很好的交際意識,那麼這個人就很難成為一名成功的管理人員。制定職業規劃一定要認真分析出來自己的優缺點。
從事一項自己擅長的、並喜歡的工作,工作會很愉快,也容易脱穎而出。這正是成功的職業規劃核心所在。
二、要考慮到實際情況,並具有可執行性。
很多大學生剛開始時雄心壯志,一心想着出人頭地。但是實際社會里的工作,有時確實會存在一定跨越,但是更多的時候卻是一種積累的過程——資歷的積累、經驗的積累、知識的積累,所以職業規劃不能太過好高騖遠,而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和社會情況,一步一個腳印,層層晉升,最終方才能就夢想。
三、職業決策必須有可持續發展性
職業決策不能夠制訂一個階段性的目標,應該是是一連串的、可以貫穿自己整個職業發展生涯的遠景展望。如果職業決策定的過短淺,後面又沒有後續職業決策點支撐,肯定會使人喪失奮鬥的熱情,且不利於自己長遠發展。
相對應的,影響一個人理性決策的因素也就是這幾點。
在經驗借鑑方面。
影響一個人理性職業決策的因素,有上面提到的自己的性格、特長和興趣等內部環境情況,還有一些具體的外部環境情況,比如説我們的專業、我們所從事的行業,該專業行業在市場上的發展情況和前景;事實上,一個人的耐心度與細心度對一個人的職業決策影響是最大的,一個沒有足夠耐心和細心的人,不管制訂什麼樣的職業決策都是無效的。
我們的父母、我們的鄰居、我們的老師、社會里你知道的知名人士,不管是誰,是成功還是失敗,其實都是可借鑑的,對於我們的職業決策的制訂,對於我們職業規劃的制訂。
比如説林肯,比如説海爾公司張瑞敏,比如説你的父親,比如説張海迪。我們瞭解他們成長的歷史,去看看他們為什麼成功,去了解他們為什麼失敗,這對我們的職業決策的制訂是有着極大的幫助的。
某種程度上,他們走過的路的軌跡理性型,就是我們將來的軌跡。只是,我們應該借鑑他們軌跡中最好的,並把我們的喜好興趣特長組合起來,制訂出最適合我們的職業軌跡。
不管什麼人,制訂什麼樣的職業決策,都不能夠照搬照套,哪怕你所選擇的人所選擇的模型跟你幾乎完全一模一樣,都不可以完全照搬使用。事實上也是,世界上本身就不存在相同的兩個人,自然也不存在相同的職業決策。 [3] 

職業決策職業決策風格

1、職業決策風格“三分法”
著名職業生涯學者哈瑞恩(Harren)的研究,大部分人的職業決定方式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類:
(1)理性型
這種類型崇尚邏輯分析,往往在系統收集足夠的自我和環境信息基礎上,權衡各個選項的利弊得失,按部就班的做出最佳的決定。
(2)直覺型
這種類型是以自己在特定的情景中的感受或者情緒反應,直接做出決定。這種風格的人作決定全憑感覺,比較衝動,很少能系統地收集相關信息,但他們能為自己作出的抉擇負責。
(3)依賴型
這種類型的人常常是等待或者依賴他人為自己收集信息作出決定,比較被動和順從,做選擇時十分注重他人的意見和期望。他們以社會讚許社會評價社會規範作為做決定的標準。
2、職業決策風格“五分法
美國職業生涯專家斯科特(Scott)和布魯斯(Bruce)認為決策風格是在後天的學習經驗中逐漸形成的,將決策風格劃分為五種類型:
(1)理智型
以周全的探求,對選擇的邏輯性評估為特徵。理智型的決策者具備深思熟慮、分析、邏輯的特性。這類決策者會評估決策的長期效用並以事實為基礎做出決策。理智型決策風格是比較受到推崇的決策方式,強調綜合全面的收集信息、理智的思考和冷靜的分析判斷,是其他決策風格的個體需要培養的一種良好的思考習慣。但理智型的決策風格也並不是理想的、完美的決策方式,即使採用系統的、邏輯的方式,也會出現因為害怕承擔決策的後果而不能整合自己和重要他人觀點的困擾。
(2)直覺型
以依賴直覺和感覺為特徵,比較關注內心的感受。直覺型的決策風格以自我判斷為導向,在信息有限時能夠快速做出決策。當發現錯誤時能迅速改變決策。由於以個人直覺而不是理性分析為基礎,這類決策發生錯誤的可能性較大,因此,易造成決策不確定性,容易喪失對直覺型決策者的信心。
(3)依賴型
以尋求他人的指導和建議為特徵。依賴型的決策者往往不能夠承擔自己做決策的責任,允許他人參與決策並共同分享決策成果,會受到他人的正面評價,但也可能因為簡單地模仿他人的行為導致負面的反應。依賴型的決策者需要理解生活中重要他人對自己的影響程度。
(4)迴避型
以試圖迴避做出決策為特徵。迴避型的決策風格是一種拖延、不果斷的方式。面對決策問題會產生焦慮的決策者,往往因為害怕做出錯誤決策而採取這樣的反應。往往是由於決策者不能夠承擔做決策的責任,而傾向於不考慮未來的方向,不去做準備,不知道自己的目標,也不思考,更不尋求幫助。這樣的決策者更容易受到學校等支持系統的忽略。所以,這些學生需要意識到自身的決策風格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努力調整,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和動機,才能從根本上得到幫助。
(5)自發型
以渴望即刻、儘快完成決策為特徵。自發型的個體往往不能夠容忍決策的不確定性以及由此帶來的焦慮情緒,是一種具有強烈即時性,並對快速做決策的過程有興趣的決策風格。自發型決策者常會基於一時的衝動,在缺乏深思熟慮的情況下做出決策,此類決策者通常會給人果斷或過於衝動的感覺。
3、職業決策風格“八分法
著名學者丁克賴吉(Dinklage)根據人做決策的不同行為特徵,把職業決策分為八種類型:
(1)延遲型
這種類型的人知道問題所在,但是經常遲遲不做決定,或者到最後一刻才做決定。
(2)宿命型
這種類型的人自己不願做決定,把決定的權利交給別人或者命運,認為做什麼選擇都是一樣的。
(3)順從型
這種類型的人自己想做決定,但是無法自己堅持己見,常會屈從權威的決定。
(4)麻痹型
這種類型的人害怕做決定的結果,也不願意負責,選擇麻痹自己來逃避做決定。
(5)直覺型
這種類型的人根據感覺作決定,大多數情況下只考慮自己想要的不在乎外在的因素。
(6)衝動型
這種類型的人不願意思考太多,往往基於第一想法做出決定。
(7)猶豫型
這種類型的人考慮過多,在諸多選擇中無法下決定,常常處在痛苦的掙扎狀態中。
(8)計劃型
這種類型的人作決定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也考慮外在的環境要求,以作出適當的決策。 [4] 
參考資料
  • 1.    王天哲.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西北大學出版社,2014年
  • 2.    《中國職業規劃師(CCDM)認證培訓教程》
  • 3.    概述、制訂方法資料來源 
  • 4.    金樹人.《生涯諮詢與輔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