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

鎖定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西班牙文:José Francisco de San Martín Matorras,1778年2月25日-1850年8月17日),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領袖之一、傑出的軍事統帥,阿根廷民族英雄 [1-2] 
聖馬丁生於拉普拉塔總督轄區亞佩尤,父親是西班牙皇家陸軍軍官。1789年參加西班牙軍隊,任士官生。1808年至1811年參加抗擊拿破崙軍入侵的法西戰爭。西屬美洲獨立戰爭爆發後,於1812年返回阿根廷參戰,1813年率部在巴拉那河畔的聖洛倫索擊敗西班牙船隊。同年底赴圖庫曼接任北方軍司令。1814年提出由阿根廷西部翻越安第斯山,先收復智利,再由海路解放秘魯的計劃。1817年2月率部翻越安第斯山,進軍智利,在查卡布科戰役獲勝後解放聖地亞哥。1818年在邁普戰役中取得決定性勝利。1820年率阿根廷、智利愛國聯軍經海路北上進攻秘魯,至翌年解放利馬,宣告秘魯獨立,任“護國公” [2]  。1822年在瓜亞基爾與玻利瓦爾會晤,因意見分歧,悄然引退 [1]  。1824年聖馬丁赴歐洲,一度返回南美洲,最終定居法國布洛涅城,1850年病逝,享年72歲 [3] 
聖馬丁為拉丁美洲的獨立事業奮鬥十年 [47]  ,在實現阿根廷、智利和秘魯等國獨立和解放的過程中建立了不朽功勳 [46]  ,在南美洲享有崇高的聲譽。他與西蒙·玻利瓦爾一道被譽為美洲的解放者,也有學者稱其為“西班牙美洲的華盛頓 [3]  。智利和秘魯稱他為“自由的締造者”。1878年,阿根廷、智利和秘魯三國共同尊其為“祖國之父” [46] 
概述內圖片來源 [29] 
所處時代
18至19世紀
民族族羣
克里奧爾人 [4] 
出生地
拉普拉塔總督轄區-亞佩尤
出生日期
1778年2月25日
逝世日期
1850年8月17日
主要成就
將南美洲南部從西班牙殖民統治中解放
主要成就
在秘魯推行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本    名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José Francisco de San Martín Matorras)
畢業院校
馬德里貴族學校
馬德里皇家學院
信    仰
天主教
榮    譽
祖國之父、自由的締造者、佩劍聖人 等 [10]  [46]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人物生平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少年時代

何塞·德·聖馬丁在1778年2月25日生於西班牙殖民地拉普拉塔總督轄區(包括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和烏拉圭)烏拉圭河畔的小鎮亞佩尤,他是土生白人胡安·德·聖馬丁(Huan de San Martín)的第五個孩子(也是第四個兒子)。胡安·德·聖馬丁是一名軍官,曾任亞佩尤副都督,在任內頗有治績。 [3]  [5] 
後來,聖馬丁舉家遷居布宜諾斯艾利斯,入小學就讀。聖馬丁8歲時(一稱6歲),隨家人前往西班牙,就讀於馬德里的一所貴族學校兩年 [3]  [5]  。年輕時的聖馬丁博覽羣書,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及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霍爾巴赫等啓蒙思想家的著作對他的影響很大。
在貴族學校畢業後,聖馬丁進入皇家學院進修。1789年7月成為西班牙穆爾西亞自治區步兵團的士官生,從一名槍手成為了輕騎兵。拉開了他的軍事生涯的序幕。1791,聖馬丁年隨西班牙軍隊在非洲同摩爾人作戰。1793年至1795年以尉官身份轉入阿拉貢方面軍,參與對法國的作戰。1796年回到穆爾西亞步兵團,並隨部進入西班牙地中海艦隊,轉而對英國開戰。1801年,參與西班牙對葡萄牙的“橘子戰爭”。因屢建功勳,被授予陸軍少校軍銜。 [3]  [4]  [30] 
1808年,拿破崙·波拿巴率10萬法軍入侵西班牙(參見法西戰爭)。在西班牙人民抗擊法國的戰爭中,聖馬丁參加了一系列重要戰役。6月,聖馬丁指揮一支騎兵分隊進行伏擊戰,擊潰了一支佔絕對優勢的法軍。7月,作為聯絡軍官參加貝倫戰役,為西軍取勝作出了貢獻,晉升為中校,榮獲金質獎章。 [3]  1811年,升為薩貢託龍騎兵司令。 [4] 
正是在這種戎馬倥傯的戰場生涯中,使聖馬丁在實戰中積累了陸戰、海戰、騎兵戰術的豐富經驗,他的軍事才幹不斷得到提高。 [3]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投身革命

主詞條:五月革命
聖馬丁肖像 聖馬丁肖像 [30]
聖馬丁早年駐紮在加的斯港時,經常與留學西班牙的拉丁美洲進步人士交往,接觸到了一些法國資產階級啓蒙學者的著作(如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並瞭解到許多關於美洲殖民地和祖國的情況。在同愛國志士的接觸中,他轉向了獨立革命,加入了在西班牙的美洲愛國者秘密組織“勞塔羅”。 [3] 
1810年5月,拉普拉塔發生“五月革命”,開始了獨立戰爭。此事在美洲愛國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聖馬丁也決定儘快回到祖國去。1811年,他以去利馬處理私事為藉口,離開西班牙,秘密前往倫敦,聯絡了薩皮奧拉、阿爾維亞爾等幾位“勞塔羅”成員,於1812年初返回阿根廷,投身革命。 [3] 
在回到阿根廷後,聖馬丁建立了獨立革命的核心組織—“勞塔羅”支部,並確定了組織的宗旨:“有組織有計劃地為美洲的獨立和幸福而鬥爭,以榮譽和正義為行動之準則。”他受拉普拉塔臨時政府的委託,組織了一支騎兵團,親自擬訂訓練計劃,負責訓練新兵,將該軍訓練為阿根廷獨立戰爭中最出色的部隊。 [3] 
1812年10月,在聖馬丁和“勞塔羅”的支持下,臨時政府成功改組,成立第二屆三人執政(執政者均為“勞塔羅”成員),並頒佈關於選舉制憲大會代表的法令。1813年1月,制憲大會(“一三年大會”)召開,結束了此前以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七世的名義治理國家的狀況。大會通過了一系列關於社會改革、政治及經濟方面的法令,廢除了西班牙的國徽,代之以拉普拉塔聯合省(西班牙語:United Provinces of the Río de la Plata)的國徽;通過了國旗和國歌;確定5月25日(五月革命的紀念日)為國慶節。 [3] 
聖洛倫索之戰 聖洛倫索之戰 [6]
當時,西班牙殖民軍勢力強大,相繼在墨西哥和委內瑞拉鎮壓了獨立革命,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帶力量防守薄弱。1813年1月,西班牙王家軍分遣隊從水路進犯拉普拉塔,聖馬丁帶領騎兵前往阻擊,在巴拉那河畔重創殖民軍(聖羅倫索之戰)。此役是拉丁美洲愛國力量反抗西班牙殖民勢力的第一次重大勝利,也使聖馬丁本人聲威大振。12月,聖馬丁接任阿根廷北方軍司令,在薩爾塔擊敗殖民軍主力,保衞了蒙得維的亞的補給線。 [3]  [4]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奇襲智利

聖馬丁率軍翻越安第斯山,於查卡布科襲擊西班牙軍
聖馬丁率軍翻越安第斯山,於查卡布科襲擊西班牙軍(3張)
1814年,已升為將軍的聖馬丁被派去攻打上秘魯地區(今玻利維亞)。但聖馬丁認為,想要脱離西班牙殖民者的控制,保證拉普拉塔乃至南美洲整個地區的獨立運動取得勝利,就必須在秘魯總督轄區消滅殖民軍主力 [4]  。他提出變北上為西進的戰略方案,即放棄從上秘魯進攻秘魯的計劃,改由阿根廷西部翻越安第斯山,首先奇襲秘魯總督區南部的智利,然後由海路解放秘魯。為此,他稱病辭去北方軍司令職務,於1814年任安第斯山脈附近的庫約省省長。聖馬丁還是以門多薩城為練兵基地,花費兩年多的時間,精心訓練了一支約有5000人的“安第斯軍” [4]  。他採取解放黑奴、與印第安人結成同盟等措施以發動廣大羣眾。在這支軍隊裏,被解放的黑奴佔很大比例。 [8]  1816年阿根廷共和國成立以後,聖馬丁得到了阿根廷胡安·普埃雷東政府的支持,被任命為安第斯軍總司令。 [9] 
1817年1月,聖馬丁和秘魯的起義軍將領貝爾納多·奧希金斯率領3000步兵、7000騎兵,攜帶21門大炮翻越2萬多英尺高的安第斯山,向智利進軍,完成了“使漢尼拔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的行動相形見絀的軍事壯舉”。 [10]  [32]  2月14日聖馬丁在聖地亞哥附近的查卡布科襲擊西班牙軍,取得勝利,成功解放聖地亞哥。當地人希望聖馬丁成為智利的最高軍政長官,但被他回絕,並推薦奧希金斯就職。 [1]  [4]  [12]  [9] 
邁普之戰
邁普之戰(2張)
1818年2月12日,智利宣告獨立。3月19日,聖馬丁與奧希金斯在坎查-拉亞達被西班牙人擊敗。聖地亞哥傳言二人戰死,城中人心浮動,奧希金斯與聖馬丁相繼返回之後,才使局勢平靜。4月5日,聖馬丁與奧索里奧指揮的西班牙殖民軍在聖地亞哥西南7英里的邁普河谷展開決戰,經過6小時的激戰,聖馬丁大獲全勝,西班牙軍陣亡約2000人,被俘約3000人。此戰得勝使智利全部獲得解放 [11]  [1]  [4]  [12]  [9] 
以上兩個圖冊參考資料 [7]  [13]  [30]  [43]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解放秘魯

智利解放以後,聖馬丁着手進行解放秘魯的組織工作。他前往阿根廷尋求援助,但此時普埃雷東下台,新的隆德奧政府要他率領在智利的遠征軍返回阿根廷,幫助鎮壓反對派。聖馬丁拒絕,向新政府辭職,返回智利。在此期間,他曾派人去美國購得了2艘船。聖馬丁解放秘魯的計劃,在奧希金斯的全力支持下,順利推行。他在智利海岸外徵集了一支由阿根廷和智利船隻組成的艦隊,艦隊主要由英國和美國的水手配備。到1820年8月,已組成了一支約4500人的“解放秘魯軍”(包括一支擁有24艘艦船、1600名水手的智利海軍,這是拉丁美洲國家史上的第一支艦隊,聖馬丁自任艦隊總司令),以開展他進攻秘魯的計劃。同月,在受僱而來的英國海軍軍官托馬斯·柯克倫的指揮下,艦隊自瓦爾帕萊索出發,從海上進軍秘魯。9月7日,解放軍從利馬以南的帕拉卡斯灣登陸,很快便攻佔鄰近的城市皮斯科,後又移師瓦喬,直指利馬。面對堅固的利馬城,他並未強攻,而是選擇了堅壁清野、靜待良機的策略。 [4]  [12]  [14]  [10] 
1821年7月28日,聖馬丁在利馬宣佈秘魯獨立 1821年7月28日,聖馬丁在利馬宣佈秘魯獨立
1821年1月29日,新任殖民總督拉塞爾上台。拉塞爾力圖打破解放軍對利馬的包圍,但數月的軍事行動均告失敗。4月9日,拉塞爾致函聖馬丁,建議和談。5月4日,雙方全權代表在利馬城北20公里處的彭喬卡正式會談。聖馬丁的代表要求在承認秘魯獨立的前提下實現和平;對方則提出在遵守1812年憲法的基礎上實現和平。雙方意見大相徑庭,最後只達成了停火20天的協議,安排聖馬丁與拉塞爾納親自會晤。6月2日,兩人會面。聖馬丁要求承認秘魯的獨立,建議組成“三人攝政委員會”,聖馬丁和拉塞爾納各選派一名委員,另一名委員由民選產生;並提議委派兩名代表到西班牙請求國王選派一名王室成員任秘魯國王,實行君主立憲制。他的建議遭到斷然拒絕。聖馬丁遂指揮解放軍繼續進攻,加緊對利馬的包圍。此時,解放軍控制了沿海地區,切斷了利馬同內地的聯繫。拉塞爾納無法得到補給與增援,遂於7月6日率4000殖民軍逃離利馬城,向山區潛進。7月12日晚,聖馬丁在一小隊人員的陪同下悄然進入利馬。15日,他召開市政會公開會議。與會者在廣大人民羣眾的強烈要求下,決定立即宣佈秘魯獨立。28日上午,聖馬丁在中央廣場宣告∶“按照人民一致的意願,秘魯從此時此刻起自由了, 獨立了!”接着高呼“祖國萬歲!”“自由萬歲!”“獨立萬歲!”利馬全民歡慶三天,祝賀祖國獨立。8月3日,利馬人民成立執政委員會“洪達”,聖馬丁被推舉為秘魯“護國公”,成為秘魯最高軍政首腦。 [4]  [12]  [14]  [10]  [41]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悄然隱退

主詞條:瓜亞基爾會晤
利馬雖告解放,但秘魯的獨立事業並未完成。西班牙殖民軍仍盤踞在秘魯境內;許多秘魯人也擔憂聖馬丁將成為獨裁者;負責艦隊運輸的柯克倫又自行把許多船隻和水手撤回智利,斷絕了聖馬丁與智利之間的聯繫。為了徹底消滅殖民軍,聖馬丁決定與南美洲北部的“解放者”、已經解放厄瓜多爾的西蒙·玻利瓦爾聯手。 [4]  [14] 
描述聖馬丁與玻利瓦爾會面的繪畫 描述聖馬丁與玻利瓦爾會面的繪畫
1822年7月25日,聖馬丁抵達瓜亞基爾,與西蒙·玻利瓦爾會面。當聖馬丁到達港口時,玻利瓦爾的兩位助手去迎接,玻利瓦爾在他將居住的賓館親自歡迎,二人緊緊地擁抱到了一起。關於這次會見,聖馬丁曾向玻利瓦爾説:“美洲將不會忘記我們倆人相互擁抱的這一天。”26日至27日,二人進行兩次秘密會談,共商重大的軍政問題。對此次會談的內容,普遍被認為涉及玻利瓦爾和聖馬丁協同作戰、二人的軍事指揮關係、瓜亞基爾的歸屬、獨立後拉美政體的形式、秘魯建立何種形式的政府以及如何確定秘魯北方疆界等問題。由於雙方存在着較大的分歧意見,並沒有達成協議,但也未公開爭吵。會晤的最後一個晚上,兩人出席了為歡迎他們而舉行的宴會。玻利瓦爾首先祝酒,提議“為南美洲兩位最偉大的人物——聖馬丁將軍和本人乾杯”,聖馬丁則很謙虛,他的回答是:“為迅速結束戰爭,為本大陸各共和國的成立,為哥倫比亞解放者的健康,乾杯。”宴會後,聖馬丁決定返回秘魯。 [1]  [8]  [15]  [14] 
返回秘魯不久,聖馬丁在秘魯“第一屆國會”上,宣佈辭去國家首腦和軍隊統帥的職務,並取下了他身上象徵權力與最高榮譽的兩色綬帶,真誠地對議會成員們説:“而今桂冠佈滿了整個南美洲戰場,我的頭顱卻要躲避最後勝利的桂冠!我的心靈從來沒有被甜蜜的感情激動過,然而今天卻激動了我的心!對一個為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戰的鬥士來説,勝利的喜悦只能使他更加誠心誠意地成為使人民享有權利的工具……我異常高興地見到了國會的成立,在這屆國會上,我辭去我所擁有的一切最高權力!我今天講話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請所有議員先生都不要投我繼續執政的選票!”在場所有人都非常吃驚,紛紛勸他收回辭呈。但聖馬丁意志堅決,悄然離開利馬。 [8]  [15]  [14] 
1824年2月10日,聖馬丁攜女兒梅賽德斯搭乘一艘法國商船前往歐洲。 [15]  4月20日,抵達法國勒阿弗爾港,遭到法國政府甚至阿根廷駐巴黎代表的敵視。5月初,到達英國南安普敦,後前往倫敦,在朋友幫助下安身。此時,秘魯國內傳來了聖馬丁要回秘魯同玻利瓦爾開戰的謠言,這使得他的精神受到巨大打擊。聖馬丁將資產捐出後,投資也收效甚微,只能維持清貧的生活。後來又移居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3]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客死異鄉

1828年11月,思鄉情切的聖馬丁搭船重新返回南美洲,於1829年1月15日到達巴西里約熱內盧港。在獲悉阿根廷拉瓦列發動軍事政變後,便打消了回國的念頭。2月6日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後,準備轉經蒙得維的亞返回歐洲。離開前,聖馬丁與戰友奧拉薩瓦爾會面,談到了自己的看法:“我的戰刀,永遠不會在內戰中出鞘。”2月12日,聖馬丁到達蒙得維的亞,受到烏拉圭政府的歡迎。在此期間,因政見不同且不願捲入內戰,他拒絕了拉瓦列回國共事的邀請,於4月底返回布魯塞爾。1830年,法國、比利時接連爆發起義,聖馬丁移居巴黎,在好友阿瓜多的幫助下,定居在巴黎附近的布爾日 [3] 
1838年,阿根廷與法國發生矛盾,關係一度緊張,法軍艦隊封鎖了布宜諾斯艾利斯港口,斷絕了阿根廷的對外貿易。聖馬丁得知消息後,立即寫信給阿根廷政府首腦羅薩斯,請求回國效力。但羅薩斯依靠英國斡旋,而非希望發動戰爭,所以只是去信慰勉聖馬丁一番而已。1839年7月17日,羅薩斯任命聖馬丁為阿根廷駐秘魯共和國全權公使,被他謝絕。 [3] 
羅薩斯對阿根廷實行了近二十年的獨裁,聖馬丁對其暴行深感悲憤,曾在朋友及家人面前痛哭,憤慨道:“野蠻的傢伙!他們還不滿足對好人進行了十五年之久的迫害!”但他也不認同一些流亡者企圖借法國的力量推翻羅薩斯政權的想法,甚至考慮在遺囑中表達自己的立場,支持羅薩斯“保衞國家的榮譽和獨立”的口號。 [3] 
1848年的聖馬丁 1848年的聖馬丁 [17]
1846年初,聖馬丁不幸中風,一度赴那不勒斯療養。1848年,巴黎爆發“二月革命”,聖馬丁舉家前往法國濱海城鎮布洛涅 [3] 
1849年11月,阿根廷同英國締約停戰,隨後又與法國談判。聖馬丁得知這一消息後,在他逝世前不久的1850年5月寫信祝賀阿根廷政府,向祖國表示了他最後的敬意。他説,他作為一個阿根廷人,充滿了真正的自豪。 [3] 
聖馬丁晚年深受心臟病、胃病及白內障等疾病困擾,最終在1850年8月17日凌晨3時於布洛涅逝世,終年72歲。 [3]  [35] 
1880年初,阿根廷政府派軍艦將聖馬丁的遺骨從法國接回,5月28日安放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主教座堂,實現了聖馬丁生前“死在祖國的懷抱裏”的遺願。 [3]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主要影響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解放南美

聖馬丁於1812年返回阿根廷,參與西屬美洲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1813年2月,他率部在聖洛倫索擊敗西班牙船隊。1814年提出變北上為西進的戰略方案,即由阿根廷西部翻越安第斯山,首先收復智利,然後由海路解放秘魯。1817年2月率部翻越安第斯山,進軍智利,解放聖地亞哥。1818年4月5日在邁波之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1820年8月率阿根廷、智利愛國聯軍經海路北上進攻秘魯。1821年7月解放利馬,宣告秘魯獨立。 [8]  [1]  [2]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推行改革

聖馬丁在秘魯擔任護國公的一年多時間內,頒佈了一系列的法令,有利於打破地方封建割據局面,統一國內市場,促進秘魯資本主義的發展。 [18] 
  • 確立國家政體
1821年10月8日,聖馬丁頒佈一項“臨時法規”。這一“法規”被視為秘魯的第一部憲法草案。“法規”宣告秘魯為主權國家,是實行“三權分立”的民主國家。具體內容大致如下:
  1. 護國公執掌行政權 [18]  ,新政府由三個部組成:外交、國務部,部長鬍安·加西亞·德爾·里奧;海軍、作戰部,部長貝納爾多·蒙特亞古多;財政部,部長伊波利托·烏納努埃。 [41] 
  2. 成立“高等法院”,掌管司法大權 [18]  。聖馬丁表示:“我將永不干預神聖的司法工作,因為司法獨立是人民自由的唯一的、真正的保證。” [41] 
  3. 全國解放後即行召開立法會議。 [18] 
  • 民族政策
1821年8月12日,聖馬丁政府頒佈解放黑奴的法令規定:1、根據“生來自由”的原則,凡是獨立後出生的奴隸的子女一律均為自由人;2、凡是參加了愛國軍的奴隸均為自由人;3、從外國來的奴隸,一踏上秘魯的國土即為自由人;4、嚴禁奴隸的主人鞭打奴隸;5、奴隸的主人必須負擔奴隸子女的供養和教育費用。 [18] 
與此同時,聖馬丁政府下令取消印第安人交納的人頭税,廢除奴役印第安人或土著的“委託監護制“、米達制(強制性的勞役制)、債務奴隸制;取消印第安人的人頭税和私人徭役。對印第安人實行“和睦”政策,尊重其語言、習俗,“任何人不得強制秘魯人幹他們不願乾的事”。 [18]  [41] 
  • 經濟改革
1821年9月28日,聖馬丁政府頒佈新的“貿易條例”,取消了秘魯國內各地區的關税,規定“所有來自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友好國家和中立國家的商船均可自由駛入卡亞俄港和萬查科港”,還規定∶“撤除國境內的所有關卡。所有的秘魯人均可運輸任何種類的貨物(金銀除外),在境內自由往來,暢通無阻。”此外,嚴禁走私販運;公務人員行賄、受賄或瀆職者將被處死。10月,成立“貿易法庭”,徹底變革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的貿易體制。 [18]  [41] 
  • 鼓勵發展文教,維持社會秩序
聖馬丁特別重視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他説:“無知是專制政治最牢靠的支柱”,因此“文化教育是打開富裕之門、促使人民幸福的金鑰匙。我希望人人都從構成自由人的要素的書本中接受教育”。他指出“為人民提供增長知識的一切手段,通過有效的機構發展人民的文化,是所有開明政府的職責”,“公共教育乃國家之第一需要”。據此,秘魯新政府於1821年7月創辦了一所師範學校,8月28日設立國家圖書館。此外還開辦國立博物館,興辦中、小學校。 [18]  [41] 
聖馬丁下令成立“利馬愛國協會”,其宗旨是“研討一切對公共利益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問題,諸如政治、經濟、科學等問題。各抒己見,但不得攻擊國家法令,不得詆譭任何一位公民的聲譽”。他還頒佈法令,實行“出版自由”,“任何個人均可不經預先審查、批准或刪改, 自由發表關於任何一個問題的看法和見解”。同時申明:“對濫用這一自由權利攻評天主教教義、褻瀆道德準則、破壞公共秩序和詆譭公民聲譽的任何書刊,我將視其犯罪事實量情給以處罰。”為此成立了“秘魯警備軍團”,任命託雷·塔格萊為司令。 [41] 
  • 設計國旗、國徽
1820年10月,聖馬丁在皮斯科遠征軍司令部頒佈的法令中,提出由自己設計的秘魯國旗和國徽的樣式。在聖馬丁的方案中,國旗長8英尺,寬6英尺,兩條對角線把旗面分成四部分,上下兩部分為白色,左右兩部分為紅色,旗面中央是他設計的秘魯國徽,由橢圓形綠色月桂冠包圍,月桂冠的下面被一金色飄帶繫住。秘魯獨立後,正式採用該旗幟為國旗。 [31]  這是秘魯共和國曆史上第一面國旗。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政治理論

集權思想
聖馬丁在政治思想上主張“集權”。他曾就獨立後的阿根廷應採用的政府體制,有三種看法:1815年前,主張建立中央集權的共和制政府;1816年後,聖馬丁同意建立“君主立憲制”政府;1830年羅薩斯上台執政後,他支持“強有力的人物”建立“強有力的政府”。 [18] 
拉美聯盟
聖馬丁提出過整個南美國家形成緊密的聯盟,來實現獨立自由的理想,他認為有必要“組成一個拉丁美洲聯盟,以捍衞政治上的和國民的自由”。這與拉美獨立運動的“先驅者”弗朗西斯科·德·米蘭達的“西班牙美洲”理想及大美洲聯盟計劃不謀而合。而最終,玻利瓦爾系統地提出美洲一體化理論,並有計劃有步驟地採取行動。 [19]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歷史評價

聖馬丁在南美洲享有崇高的聲譽,南美人民尊稱他為“解放者”“祖國之父”“美洲歷史上無雙的英雄”,讚揚他是“美洲天空中一顆燦爛的明星”。 [3] 
  • 有位詩人寫過這樣一首詩讚頌聖馬丁:
聖馬丁無私、善良的手,輕輕揩乾美洲母親的淚水,給母親帶來自由與民主、獨立與歡樂,消除了母親300餘年的痛苦與傷悲!勝利誰能比配?豐功偉績如激動人心的春雷。何等值得自豪啊,祖國純潔高尚的兒子!南美永遠盛開的蓓蕾——聖馬丁,最能使你萬古不朽的,還是你激流勇退! [20] 
  • 有人這樣認為:
如果搖籃是祖國的話,聖馬丁是阿根廷人,因為他降生在烏拉圭河畔;如果榮譽是祖國的話,聖馬丁是智利人,因為在邁普平原上,他贏得了南美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勝利之一;如果自由、法律和文明組織也都是祖國的話,聖馬丁是秘魯人,因為他是秘魯的第一個統治者。(引自《國家議會關於解放者聖馬丁將軍歷史的紀錄》 [21]  [3] 
聖馬丁持彎刀像 聖馬丁持彎刀像 [39]
在聖馬丁離開秘魯時,利馬市政會贈送了給他第一代殖民者皮薩羅從西班牙帶到美洲來征服秘魯的旗幟,向自己的解放者表達了崇高的感情:在您的保護下,利馬所代表着的人民,從西班牙的鎖鏈中獲得了自由。 [3] 
在聖馬丁身後多年,他被稱為“最偉大的英雄,最有道德的公僕,最無私的愛國者”,史學界認為“聖馬丁沒有損害過任何人,卻以基督的容忍,承受了他不該受到的攻擊,而這竟是他退回到謙恭的個人生活中以後。從他的嘴裏沒有流露出損壞他人尊嚴的話,從他的筆下也不曾滑出過有害於名譽的誹謗。在所有這些方面,他是比玻利瓦爾和華盛頓更為偉大的”。(引自《國家議會關於解放者聖馬丁將軍歷史的紀錄》 [21]  [3] 
還有學者評價道:在愛國自我獻身的美德上,聖馬丁是唯一能與喬治·華盛頓相比的;而在戰略和戰術的天才上,即在引導軍隊經歷自然的和人為的、最為艱險的險阻上,又只有聖馬丁可以同拿破崙漢尼拔相比。(引自《國家議會關於解放者聖馬丁將軍歷史的紀錄》 [21]  [3] 
聖馬丁的聲望在中美洲、甚至北美洲都有一定的影響。和聖馬丁同時代的、尤其是以後的年代裏,北美各國的政界、軍界、學術界對聖馬丁都有着高度的評價。人們把聖馬丁譽為“安第斯山的騎士”“南美洲的華盛頓”、“新世界最偉大的締造者之一”。英、美學者在他們關於南美洲的專著中,高度讚揚聖馬丁,並且公認,沒有人象聖馬丁那樣更“值得被稱作西班牙美洲的華盛頓”。(引自《國家議會關於解放者聖馬丁將軍歷史的紀錄》 [21]  [3] 
美國政治家威廉·澤布朗·福斯特(William Z. Foster)在《美洲政治史綱》中認為聖馬丁“可以放在世界最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領袖之列”,因為“西班牙美洲的每一個國家都有它自己民族革命的英雄”,而聖馬丁卻同玻利瓦爾等人一樣,作為“總的民族解放鬥爭特出的象徵,在整個拉丁美洲,……享有巨大的威望”。 [3] 
美國學者卡爾頓·海斯等所著《全球通史》認為:“南部的革命領袖中,最能幹的大概是何塞·德·聖馬丁。” [12] 
秘魯學者歐亨尼奧·陳-羅德里格斯(Chang-Rodriguez,E.)《拉丁美洲的文明與文化》:“聖馬丁曾經為了使別人獲得自由而忘我犧牲。但他在臨終之時卻幾乎被這些人忘記了。在西班牙美洲獨立之父中,他是精神最高尚、最沒有野心的人之一,因此人們稱之為‘佩劍聖人’,可謂名符其實。” [10] 
美國學者鮑勃(Bob)、揚(J.Young)《拉丁美洲的解放者》:“何塞·德·聖馬丁作為阿根廷的民族英雄,深為人們所懷念。但是,同另一位南美偉人西蒙·玻利瓦爾一樣,他的豐功偉績又不僅僅限於阿根廷一個國家,智利和秘魯也稱他為她們的民族英雄。拉丁美洲革命產生過幾十位偉大的領袖,但玻利瓦爾和聖馬丁的地位遠遠在其他人之上。這兩位南美最偉大的解放者,博利瓦爾在北部,聖馬丁在南部,分別領導了殖民地人民爭取自由的鬥爭。” [33] 
西班牙歷史學家貝雷·弗伊克斯在《胡亞雷斯傳》中飽含深情地陳述:“華盛頓和傑斐遜,林肯和聖馬丁,阿蒂加斯和玻利瓦爾,伊達爾戈和莫雷洛斯,馬塞奧和馬蒂,都是象胡亞雷斯那樣為美洲人民贏得自由與光榮的偉人,他們因其豐功偉績得到全人類的尊敬。” [48] 
中國學者李春輝《拉丁美洲史稿》:“聖馬丁為南美洲的獨立和解放奮戰十年,在戰鬥中曾多次建立奇勳。……他被譽為阿根廷的國父。拉丁美洲人民至今還緬懷和敬仰他。” [14] 
美國曆史學家赫頓·韋伯斯特《拉丁美洲史》:“如果西蒙·玻利瓦爾是南美洲北方革命的英雄,那麼何塞·德·聖馬丁就是南美洲南方革命的英雄。” [34] 
美國軍事題材作家邁克爾·李·蘭寧《軍事家100人》:“被人們描述為高度自制又缺乏幽默感的聖馬丁在戰術戰略運用、軍隊管理和軍事領導方面都具有十分傑出的才華,他能夠以微小的傷亡來取得最大的勝利,戰鬥中通常避免代價沉重的正面攻擊,而是以佯攻敵人主力為假象,繼而轉攻敵人的側翼來包圍敵方的軍事力量。聖馬丁的無私奉獻,與他在金錢和政治上的從無個人野心,使他在這些最具影響力的軍事領導家當中始終成為獨一無二的人物。” [32]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軼事典故

聖馬丁全身像 聖馬丁全身像 [34]
聖馬丁為人公而忘私、淡泊名利,具有高尚的品格。1812年,聖馬丁隻身到達阿根廷。儘管生活十分清貧,卻把微薄薪水的三分之一交給國家。他在庫約省省長任期內只肯領取工資的一半。市議會設法增加他的收入,他卻寫信鄭重聲明他“用一半工資生活得十分滿意”,拒絕市議會的請求。當聖馬丁的妻子從首都到門多薩來看望他時,他寧願變賣傢俱償還川資。市議會發覺後,要補發他的另一半工資,又被斷然拒絕。聖馬丁和女兒移居布魯塞爾時,生活日益艱辛,不得不遷到偏遠的郊區,住在一所簡陋的小房子裏。他還自營木工小作坊,以維持生活。當時,智利和秘魯政府一再邀請他到曾經為之戰鬥的地方頤養天年,都被他婉言謝絕了。 [47] 
聖馬丁在阿根廷庫約省組建、訓練“安第斯軍”期間,費用完全自籌,沒有依賴國家。阿根廷宣佈獨立時,全國議會推舉他擔任最高執政官,他堅決辭謝,並指令所轄地區的代表不要選舉自己。智利解放三天後,各界人士集會,一致選舉聖馬丁執政,但他説:“一個僥倖的外國人在場,不管他多麼無私,總是令人不安的。”他建議由深孚眾望的奧希金斯出任執政。 [47] 
後來,聖馬丁在一封信中表明瞭他的崇高理想∶“我為這些國家的獨立征戰十年,唯一的熱望就是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法律管理自己的國家,不受外國的影響,建立自己選定的政治制度。” [47]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人際關係

父親:胡安·聖馬丁(1728-1796),曾任亞佩尤副都督,參加法西戰爭。 [3] 
母親:Gregoria Matorras del Ser(1738-1813) [37] 
妻子:瑪麗亞·德洛斯·雷梅迪奧斯(1797-1823) [3] 
女兒:梅賽德斯(1816-1875),嫁給巴爾卡爾塞將軍之子馬里亞諾·巴爾卡爾塞。 [3]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主要作品

聖馬丁現存45封信件,主要為1814年至1821年其參與拉丁美洲獨立戰爭期間在阿根廷、智利和秘魯撰寫的,其中大部分是寫給智利獨立後第一任最高執政長官貝爾納多·奧希金斯的。在這些信件中,有2封的複製品展示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聖馬丁檔案館,其餘信件均未出版。 [42] 
聖馬丁的一些演説詞在中國譯著中廣泛流傳,如1822年在秘魯第一屆國民大會上的辭職演説(《在國民大會上的辭職演説》 [45]  [44]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人物爭議

  • 轉變陣營原因
關於聖馬丁在五月革命後為何放棄西班牙軍官身份,投身革命,學界有不同的觀點:一種説法認為他可能被一名意圖對西班牙不利的英國特工蠱惑,另一種説法則認為聖馬丁作為非西班牙本土出生的克里奧爾人,受盡歧視,故而不願再為西班牙人效力。 [4] 
  • 隱退原因
對於聖馬丁的隱退的原因,一般認為與1822年7月的瓜亞基爾會談有直接關聯。中國學者董延壽總結為以下數點:
  1. 在會談中,有關瓜亞基爾的歸屬、軍隊指揮權、獨立後的政體等問題,二人存在嚴重分歧;
  2. 秘魯國內政局不穩,對君主政體不滿,聖馬丁的威信下降;
  3. 聖馬丁身體狀況較差,早有退隱之意;
  4. 聖馬丁個人品質高尚,不願在無謂的爭執中給革命造成損失。 [22] 
此外,有觀點認為,聖馬丁的隱退,標誌着瓜亞基爾會談的失敗。而會談之所以失敗,則是因為玻利瓦爾沒有接受聖馬丁提出的建議。中國學者於兆興則認為“瓜亞基爾會談並沒有失敗,而是達成了諒解,取得了積極的結果”,“對於聖馬丁的隱退,玻利瓦爾沒有責任;玻利瓦爾是無可指責的”。 [23]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後世紀念

  • 陵墓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教堂的聖馬丁陵墓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教堂的聖馬丁陵墓
聖馬丁陵墓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主教座堂,1880年聖馬丁的遺骨自法國被接回阿根廷,5月28日安放於此 [3]  。阿根廷政府在墓頂上安放了他的卧姿銅像,並安排了身著獨立戰爭年代紅、藍戎裝的武士執槍守靈。 [24]  該墓三面均有護衞女神,分別代表阿根廷、智利和秘魯三國。
  • 紀念建築、塑像
在阿根廷、智利和秘魯,甚至在其他拉丁美洲國家,如墨西哥、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烏拉圭等國,有大量紀念他的紀念碑、雕像,以及以聖馬丁的名字命名的廣場、街道、公園、建築物、博物館、學術研究機構、文化和福利設施等。如秘魯首都利馬北部的瓦烏臘有聖馬丁的巨石雕像,以及聖馬丁博物館。 [40]  阿根廷外交部所在的大廈便被稱為“聖馬丁宮”。 [3] 
1862年,為紀念聖馬丁獻身南美洲獨立革命50週年,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政當局矗起了聖馬丁騎在馬上,抬起右臂,遙指安第斯山的雕像。時任阿根廷總統巴託洛梅·米特雷説:“在忘恩負義和忘卻的昏暗長夜之後,聖馬丁的榮譽終於如同美洲天空中的明星一般樹立起來了。”許多參加過獨立革命的戰士出席了這個儀式。此地後來被命名為聖馬丁廣場 [3] 
1899年10月,聖馬丁的故鄉亞佩尤建立了一尊置於三角形石柱上的聖馬丁半身銅像。三角石柱高六米,用一塊整石鑿成,石柱三面分別雕刻着阿根廷、智利和秘魯的國徽。柱頂的銅像是用獨立戰爭中繳獲的殖民軍大炮熔鑄的。 [3]  此外,智利的聖地亞哥、法國的布洛涅也有聖馬丁的騎馬塑像。
世界各地的聖馬丁塑像
智利聖地亞哥 智利聖地亞哥
秘魯利馬聖馬丁廣場 秘魯利馬聖馬丁廣場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Valo3上傳)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Valo3上傳)
秘魯利馬Panteón de los Próceres 秘魯利馬Panteón de los Próceres [38]
阿根廷胡寧(Germanramos上傳) 阿根廷胡寧(Germanramos上傳)
法國布洛涅(Bateloupreaut上傳) 法國布洛涅(Bateloupreaut上傳)
美國華盛頓特區(AgnosticPreachersKid傳) 美國華盛頓特區(AgnosticPreachersKid傳)
西班牙馬德里聖馬丁廣場(Carlos Delgado上傳) 西班牙馬德里聖馬丁廣場(Carlos Delgado上傳) [16]
  • 其他
1878年,阿根廷、智利和秘魯三個南美洲國家共同紀念了聖馬丁的100週年誕辰,並尊他為三國共同的“祖國之父”。 [46]  每年的8月17日,都是阿根廷設立的聖馬丁逝世紀念日。這一天是阿根廷法定的假日,全國各地都舉行紀念活動。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紀念儀式在總統府前的五月廣場舉行。紀念活動之隆重、規模之盛大,不亞於阿根廷的國慶節日。 [47]  聖馬丁親自指揮的一些著名戰役的日期,是部分南美國家每年的紀念日。 [3] 
聖馬丁生前使用過的弧形軍刀現藏於阿根廷國家歷史博物館 [39] 
1950年,在聖馬丁逝世100週年的時候,為了紀念他,人們點燃了被稱為“阿根廷火焰”的火炬。這把火炬一直燃燒着。他的墓誌銘“這裏安放着聖馬丁將軍和獨立戰爭中其他無名英雄的遺體,向他們致敬吧”則被刻在火焰下的銅碑上。 [24] 
阿根廷5比索上的聖馬丁頭像
阿根廷5比索上的聖馬丁頭像(2張)
聖馬丁的形象被使用於阿根廷流通的各種紙幣中,如現行的5阿根廷比索紙幣上便印有其頭像。1978年,為紀念聖馬丁誕辰200週年,阿根廷國家銀行發行一枚鑄有聖馬丁頭像的流通幣。 [25] 
阿根廷政府於2017年擬改造並擴建從門多薩省至布宜諾斯艾利斯和羅薩里奧的鐵路線,將其命名為“聖馬丁鐵路”。 [26] 
阿根廷政府還設有“解放者聖馬丁大項鍊級勳章”,是阿根廷授予外國公民的最高榮譽。 [27]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影視形象

1970年阿根廷電影《聖馬丁將軍傳》:Alfredo Alcón飾演聖馬丁; [36] 
2010年阿根廷電影《聖馬丁:穿越安第斯山脈》:羅德里戈·德拉·塞爾納飾演聖馬丁。 [28] 
參考資料
  • 1.    金重遠 等.大辭海·世界歷史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472
  • 2.    鄭申俠 等.大辭海·軍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2007-07-01:640
  • 3.    郭偉成著.南美“安第斯山的騎士”聖馬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06:13-28,119,123-138
  • 4.    [美]弗蘭克·薩克雷,約翰·芬德林 著;嚴匡正 譯.世界大歷史 1799-1900(“聖馬丁”條目編者為 ABC-CLIO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2014-12:56-58
  • 5.    [阿根廷]米特雷著;仇新年編譯.聖馬丁傳.北京:新華出版社,1991-12:3
  • 6.    Julio Fernánez Villanueva (1858 - 1890) - Instituto Nacional Sanmartiniano.
  • 7.    El paso del Ejército Libertador por la cordillera de los Andes. Museo Histórico y Militar de Chile.
  • 8.    蔡踐 編著.世界名人大傳 卷1:京華出版社,2011-05:94-95
  • 9.    [美]鮑勃,揚 著;黃士康,湯柏生 譯.拉丁美洲的解放者:商務印書館,1979-09:55-63
  • 10.    [秘魯]陳-羅德里格斯 著;白鳳森等 譯.拉丁美洲的文明與文化:商務印書館,1990-08:119-121
  • 11.    陳顯泗 主編.中外戰爭戰役大辭典:湖南出版社,1992-12:628
  • 12.    [美]海斯,穆恩,韋蘭著;吳文藻譯.全球通史 下: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09:396-397
  • 13.    en:Battle of Maipú, painted in en:1837 by Juan Mauricio Rugendas (died 1858). The painting is today in the Moneda building in Santiago de Chile.
  • 14.    李春輝 著.拉丁美洲史稿:商務印書館,1983-04:183-185
  • 15.    王秋詩 主編.中外歷史懸案:南海出版公司,2015-04:179-181
  • 16.    Monumento a José de San Martín, Parque del Oeste, Madrid.
  • 17.    Unidentified photographer.Retrato de José de San Martín tomado en París. Se trata de la única imagen fotográfica de José de San Martín.
  • 18.    郝名瑋.聖馬丁與他的“集權”思想.拉丁美洲研究,1995.第4期:56-58+55
  • 19.    李明德,宋曉平 主編.一體化 西半球區域經濟合作: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07:136
  • 20.    張戈 編著.世界戰爭:汕頭大學出版社,2015-10:264
  • 21.    《國家議會關於解放者聖馬丁將軍歷史的紀錄》,門多薩1955年版,第4卷,第448~476,991頁
  • 22.    董延壽.聖馬丁引退原因探微[J].南都學壇,2000(5):22-24
  • 23.    於兆興.論聖馬丁引退原因與玻利瓦爾的責任問題[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98-100
  • 24.    徐汝宗 編著.名人的墓誌銘:中國青年出版社,1995-06:158
  • 25.    王宗舜著.錢幣上的軍事文化 上:中國商業出版社,2015-08:291
  • 26.    阿根廷高度評價中阿聖馬丁鐵路改造協議  .多彩貴州網.2017-05-23[引用日期2020-08-27]
  • 27.    習近平接受阿根廷“解放者聖馬丁大項鍊級勳章”  .中國政府網.2018-12-03[引用日期2020-06-16]
  • 28.    聖馬丁:穿越安第斯山脈 (2010)  .時光網[引用日期2020-06-17]
  • 29.    [美]維吉爾·M.希利爾 著.希利爾兒童世界歷史 全綵高清 權威修訂定本 圖解珍藏版:東方出版社,2015-02:298
  • 30.    Jose de San Martin | Biography & Facts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2-01-25]
  • 31.    焦震衡.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象徵標誌手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03:99-100
  • 32.    [美]邁克爾·李·蘭寧 著;耿丹、蘇文君 譯.軍事家100人: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軍事統帥排行榜:當代世界出版社,2006-01:158-160
  • 33.    [美]鮑勃,揚 著;黃士康,湯柏生 譯.拉丁美洲的解放者:商務印書館,1979-09:36
  • 34.    [美]赫頓·韋伯斯特 著;夏曉敏 譯.拉丁美洲史:華文出版社,2019-07:181-182
  • 35.    Galasso, Norberto (2000). Seamos libres y lo demás no importa nada [Let us be free and nothing else matters] (in Spanish). Buenos Aires: Colihue, pp.559–570.
  • 36.    El santo de la espada (1970)  .IMDb[引用日期2022-01-25]
  • 37.    Galasso, Norberto (2000). Seamos libres y lo demás no importa nada: vida de San Martín. Ediciones Colihue SRL, p. 13.
  • 38.    注:聖馬丁位於秘魯利馬Panteón de los Próceres的塑像由Fmurillo26攝製上傳。
  • 39.    Descubren una fotografía inédita del sable corvo del general San Martín  .Infobae[引用日期2022-01-25]
  • 40.    黎先耀,張秋英 編著.世界博物館大觀:旅遊教育出版社,1991-02:252
  • 41.    陸國俊,郝名瑋 主編.新世界的震盪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07:137-139
  • 42.    José de San Martín (1778-1850)  .Rare Books & Special Collections[引用日期2022-06-13]
  • 43.    邁普的擁抱  .阿根廷國家歷史博物館[引用日期2022-06-13]
  • 44.    向弓 主編.名家經典演説辭選:四川文藝出版社,1995:124
  • 45.    黃明麗 選編.震撼人心的精彩演講: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361
  • 46.    王輝.何塞·德聖馬丁[J].拉丁美洲叢刊,1983(3):10
  • 47.    仇新年.阿根廷民族英雄——何塞·德·聖馬丁.世界知識,1982(16):22-23
  • 48.    [西班牙]貝雷·弗伊克斯(P.Foix) 著;江禾,李卞 譯.胡亞雷斯傳:商務印書館,1983-02:287-29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