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聖母帖

(唐代懷素創作的草書)

鎖定
《聖母帖》是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
《聖母帖》寫於公元793年(唐貞元九年),懷素晚年自家鄉湖南出遊途經今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宜陵鎮(古稱東陵)時所作。內容記述的是晉代杜、康二仙女躡靈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
《聖母帖》為懷素晚年的通會之作,絢爛至極,復歸平淡,沉着頓挫,盡脱火所,筆法圓融,應規入矩。
《聖母帖》既吸收了王獻之的神采、張旭的肥筆,又兼容了漢代草隸之筆於一爐,是懷素的里程碑之作。
中文名
聖母帖
作    者
懷素
年    代
唐代
書    體
草書

聖母帖背景介紹

《聖母帖》墨拓
《聖母帖》墨拓(12張)
【名稱】聖母帖
【作者】懷素
【年代】唐代
【書體】草書
【材質】刻石
【規格】縱70釐米,橫139釐米
【字數】55行,409字
【收藏】西安碑林第二室
《聖母帖》又名《東陵聖母帖》。懷素草書,書於793年(唐貞元九年),碑石刻於1088年(宋元祐三年)。 [1] 

聖母帖法帖內容

宋刻唐懷素東陵聖母帖 宋刻唐懷素東陵聖母帖

聖母帖釋文

(闕)聖母心命至言①,世(闕)疾冰釋。遂奉上清之教,旋登列聖之位。仙階崇者靈感遠,豐功邁者神應速②。乃有真人劉君,擁節乘麟,降於庭內。劉君名綱,貴真也。以聖母道應寶籙,才合上仙,授之秘符,餌以珍藥,遂神儀爽變,膚骼纖妍;脱異俗流,鄙遠塵愛。杜氏初忿③,責我婦禮,聖母翛然,不經聽慮。久之生訟,至於幽圄,拘同羑里。倏(忽)霓裳,仙駕降空,卿雲臨户。顧召二女,躡虛同升,旭日初照,聳身直上。旌幢彩煥,輝耀莫倫;異樂殊香,沒空方息。康帝④以為中興之瑞,詔於其所置仙宮觀,慶殊祥也。因號曰:“東陵聖母。”家本廣陵,仙於東土,曰:“東陵”焉;二女俱升,曰:“聖母”焉。邃宇既崇,真儀麗設。遠近歸赴,傾吊江淮。水旱札瘥,無不禱請。神貺昭茲,人用大康;奸盜之徒,或未引咎。則有青禽,翔其廬上。靈徵既降,罪必斯獲。閭井之間,無隱慝焉。自晉暨隋,年將三百,都鄙精奉,車徒奔屬。及煬帝東遷,運終多忌,苛禁道侶,(闕)玄元九聖⑤,丕承慕揚至道,真宮秘府,罔不擇建⑥;況靈蹤可訊,道化在人,雖蕪翳荒頹⑦,而奠禱雲集。棟宇未復,耆艾銜悲,誰其興之?粵因碩德⑧。從叔父淮南節度觀察使禮部尚書、監軍使太原郭公,道冠方隅,勳崇南服淮河⑨,既蒸(烝)氓作而不朽,存乎頌聲⑩。 [2] 
貞元九年歲在癸酉五月。 [3] 

聖母帖其他信息

①(闕)聖母心命至言:命,一釋作“俞”。字釋文中凡“闕”處,均為原碑缺失或脱落。
②豐功邁者神應速:神,一釋作“祥”字。
③杜氏初忿:氏,一釋作“願”字。
④康帝:即晉康帝司馬嶽。
⑤玄元九聖:玄元,一釋為“元元”。
⑥罔不擇建:擇,一釋作“旌”字。
⑦雖蕪翳荒頹:頹,一釋作“郊”字。
⑧粵因碩德:粵,一釋作“具”字。
⑨淮沂:一釋作“淮河”。
⑩存乎頌聲:存,一釋作“孛”字。 [4] 

聖母帖賞析評價

聖母帖法帖賞析

《聖母帖》局部 《聖母帖》局部 [5]
《聖母帖》與懷素其他作品相比,是較為規範的一種草書。小草《聖母帖》點畫簡約凝鍊,較少牽絲連綿。《聖母帖》為懷素晚年的通會之作,絢爛之極,復歸平淡,沉著頓挫,盡脱火氣,筆法圓融,應規入矩。而懷素的大草《自敍帖》,是以迅疾的連筆,轉折縈帶,急轉取勢,縱橫迴旋,雷驚電繞而自立筆法。兩相對照,《自敍帖》以情得真趣,通篇猶如奔騰而下的長河,一瀉千里,直率、激越;而《聖母帖》是以心立法度,通篇猶如一瓣心香,充滿着肅穆與尊崇。清人梁巘在《承晉齋積聞錄》中曾謂:“懷素《聖母帖》圓渾古茂,多帶章草,是其晚年筆,較《自敍》更佳,蓋《自敍》猶極力縱橫,而此則渾古自然矣。懷素《聖母》乃其諸帖中之最佳者。”《聖母帖》線條的遒勁圓轉,温潤古健,可以看出懷素與“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傳承淵源。 [6] 

聖母帖法帖評價

明曹昭《格古要論·聖母帖》:“懷素草書,頗難識,貞元九年歲在癸丑五月刻石。宋元祐三年戊辰模刻上石在陝西西安府學。”王世貞《藝苑卮言》評曰:“藏真書雖從二張草聖中來,而結法極謹密……晚年書圓熟豐美,又自具一種姿態,大要從山陰派中來……素師諸帖皆遒瘦而露骨,《聖母帖》獨勻穩清熟,妙不可言。” [7] 
《聖母帖》既吸收了王獻之的神采、張旭的肥筆,又兼容了漢代草隸之筆於一爐,是懷素的里程碑之作。 [8] 
《聖母帖》是狂僧懷素代表作之一。刻石左角有唐代裴休等的題名。懷素在其中運用了篆書技巧,多用渾圓的中鋒,少用筆尖運轉,故有氣勢浩大之處,線條遒勁,富有彈性感覺。其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筆勢狂怪怒張,神采飛揚,如驟雨旋風,聲勢滿堂。 [9] 
清代梁巘在《承晉齋積聞錄》中曾謂:“懷素《聖母帖》圓渾古茂,多帶章草,是其晚年筆,較《自敍帖》更佳,蓋《自敍》猶極力縱橫,而此則渾古自然矣。懷素《聖母》乃帖中之最佳者。”
《聖母帖》線條的遒勁圓轉,温潤古健,可以看出懷素與二王的傳承淵源。
《聖母帖》,既不似《論書帖》的圓穩古雅的平暢之筆,又不似《自敍帖》驟雨狂風似的飛舞之筆。放縱飄逸,兼而有之,寫來墨潤筆健,神采飛舞,精神照人。且其字態,大小參差,肥瘦筆調,隨意揮灑,均不逾字行的排列,與前兩帖相比,又別具風神。由此可見,懷素書法的風格並非千篇一律。 [10] 

聖母帖作者簡介

懷素像(翁同龢繪) 懷素像(翁同龢繪) [11]
懷素(737~799),唐代傑出書法家,史稱“草聖”。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考功郎中錢起的外甥。自幼出家,經禪之餘,從事藝文,尤好草書。曾將棄筆堆積埋之於山下,號稱“筆冢”。又廣種芭蕉,用蕉葉加以揮灑,即顏其居曰“綠天庵”。好飲酒,及其酒酣興發,寺壁屏幛、衣裳器具,靡不書之,時人謂之“醉僧”。自言得草書三昧,有“狂僧”之稱。懷素書法初學歐陽詢,後師從鄔彤(懷素姨表兄弟)學草書。鄔彤是張旭的學生,乃告以筆法。762年(寶應初年)自零陵出遊,歷衡陽,走廣州,客居潭州,然後經嶽州,進入長安。772年,懷素回鄉,途經洛陽,適逢顏真卿,曾趨謁拜訪,僧儒論書,遂為書壇盛事。唐代名士如李白、盧象戴叔倫、錢起等人,皆有歌行稱頌之。傳世墨跡有《論書帖》《小草千字文》紙本、《神蹟帖》《自敍帖》《苦筍帖》等帖。 [12-13]  [15] 

聖母帖相關閲讀

《聖母帖》碑石 《聖母帖》碑石
關於東陵聖母,《後漢書·郡國志》載,漢廣陵有東陵亭,注引《博物記》曰:“女子杜姜,通神變形,上因以其處為祠廟,號曰東陵聖母。”又葛洪《神仙傳》:“東陵聖母,廣陵人。適杜氏,師劉綱。”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載:“揚州東陵聖母,廟主女道士康紫霞侍奉聖母多年,一旦白日飛昇,化為白龍而去”,“揚州東陵聖母廟主女道士康紫霞,少時夢受天符,遠行南嶽,自是生須數十基。”
清代雷以誠所撰《仙女廟碑記》仙女廟祠宇內供有二像,道家女裝。前有小柱,題曰杜、康二女像。《碑記》還載文:“東陵,即今之宜陵,又曰東原,在漢景帝時則為東陵。向有東陵聖母祠。”
由上述記載,仙女廟供奉的是女道士杜姜和她的徒弟康紫霞。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