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神蹟帖

鎖定
學者黃錦祥發現的“宋拓懷素《千字文》帖本”,又稱為《神蹟帖》,是懷素創作於768年的作品,展現了懷素早年(31歲)草書的原始風貌。通篇瘦勁飄逸、精妙絕倫,與懷素晚年《小草千字文》紙本真跡的用筆相同,草書中有明顯的楷書點畫痕跡。現存20頁,共97行,每頁縱29釐米,橫15.8釐米。落款為“右唐大曆三年三月既望,沙門懷素書”,古稱“神蹟難得”,是學習草書的絕佳範本,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收藏價值。 [1] 
《神蹟帖》是黃錦祥第三次發現的懷素手跡,也是其2017年發現唐代懷素《小草千字文》紙本真跡之後的又一重要發現,對研究懷素的草書發展意義深遠。 [1]  [3] 
中文名
神蹟帖
作    者
懷素
創作年代
唐大曆三年(公元768年) [1] 
書法類型
草書
發現日期
2023年7月 [1] 

神蹟帖作品簡介

懷素《神蹟帖》為宋刻、宋拓版本,彌足珍貴。帖上鈐有米芾(元章)和明末詩人吳嘉紀(唐石齋)等鑑賞印,2023年7月又被學者黃錦祥發現購藏。據史料記載,該帖原作為宋人王詵收藏,五百年後入季重王思任之手。因二人同出太原王氏,故有“延平之劍,離而複合”及“衣缽自有真傳”之説。此帖刻工精良,墨色醇古,線條圓轉流暢變幻莫測,細節纖毫畢現神完氣足,與懷素墨跡無異。其原石已毀,此帖為海內外存世孤本。 [1] 
為了妥善保護最新發現的懷素《神蹟帖》千字文手跡,將古帖改裝為冊頁,頁數和尺寸有所變化,把原來的兩小頁合拼為一大頁,更利於保護作品的原件。即是原舊版本20頁,改為現版本10頁,內頁變為每頁縱28.2釐米,橫29.1釐米,共97行,計1000多字。 [1] 
懷素《神蹟帖》千字文 懷素《神蹟帖》千字文

神蹟帖書法特點

懷素《神蹟帖》通篇間架精密,如其晚年《千金帖》真跡有楷書骨骼,用筆雄渾蒼勁,點畫精到暢達,筆筆見勢,妙趣橫生,兼具行草韻味。幾乎字字獨立,筆斷意連變化萬千,參差錯落靈動飄逸,形成奔放的動態美感,一氣呵成不離法度,達其從容衍裕、氣象超然的藝術境界,堪稱“草書圭臬”。 [1] 

神蹟帖創作背景

懷素《神蹟帖》與《千金帖》紙本真跡 懷素《神蹟帖》與《千金帖》紙本真跡
唐大曆三年(768年)春,懷素創作了《神蹟帖》千字文,隨即陪同調任京官的潭州刺史張謂一同進京,“遂擔笈杖錫,西遊上國,謁見當代名公”。懷素拜會了張旭的弟子鄔彤,並引以為師,鄔彤把張芝臨池之妙、張旭草書的神鬼莫測,以及王獻之的書法,一一講解給懷素,離別之時又將作字之法——“悟”字教給懷素。因此,這件《神蹟帖》千字文是懷素當時拜訪名儒的攜身之作,曾受到張謂、鄔彤等人的高度讚賞。 [1] 

神蹟帖名家點評

範允臨:“餘所見素師《自敍》、《聖母》諸帖,狂怪怒張,以為學芝、旭而過者也。今觀此《千文》帖本,又規矩準繩,藏鋒斂鍔,真是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得烏衣家法,乃知世所石本,悉優孟衣冠耳。”
黃錦祥:“素僧神蹟,遺世孤存,千載奇珍,見之幸矣!” [1] 

神蹟帖歷史傳承

神蹟帖新聞刊載

2022年8月6日,《文匯報》曾刊載其原作訊息:1828年2月,僧人達受在杭州湖墅的古董肆中購得一幅落款為“大曆三年三月既望,沙門懷素書”的絹本《小草千字文》,號稱“神蹟難得”。帖後附有自宋迄明跋者十餘家,皆是名家手筆。此帖原屬宋人王詵所藏,五百年後,入季重王思任之手。因二人同出太原王氏,故有“延平之劍,離而複合”、“衣缽自有真傳”之説……文中談及字帖的流傳脈絡,當中所記載的懷素作品和落款時間,正好與黃錦祥最新發現購回的這件懷素帖本吻合,實在是難能可貴。 [1] 

神蹟帖帖本命名

學者黃錦祥題字手跡 學者黃錦祥題字手跡
為了便於區分懷素不同時期的大小草《千字文》手跡,學者黃錦祥把最新發現的這件懷素中年手跡《千字文》帖本,命名為《神蹟帖》。它的出處是根據古稱“神蹟難得”之譽而擇取其中“神蹟”二字來命名的。
除此之外,學者黃錦祥還按照古帖原有稱號,為這件懷素《千字文》珍本重題“神蹟難得”四字,使這件歷史悠久的名帖更臻完美。黃錦祥特意把“神”字寫得較大,寓意此帖是神采飛揚的“神品”,而且“神奇”般被發現。 [1] 

神蹟帖藝術鑑賞

重現人間的《神蹟帖》不單是懷素31歲的精品力作,而且是“草法標準”的《千字文》珍品,更是懷素早年極其罕見的真跡版本,它的發現對傳承懷素草書有着深遠意義,為日後研究懷素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資料。經專業人士鑑定,懷素這件草書創作於大曆三年(768年),比他在大曆元年(766年)和大曆二年(767年)寫的作品更為嫺熟和靈動,已形成懷素用筆“瘦勁”的個性特徵。 [1] 
懷素《神蹟帖》千字文草書
懷素《神蹟帖》千字文草書(20張)
《神蹟帖》體現了懷素學習張芝及王羲之王獻之的痕跡,全卷強調連綿草勢,線條勁健挺拔,奔放流暢,法度嚴謹而不亂。與其晚年的傳世作品“天下第一小草”——《千金帖》紙本真跡一脈相承,可以説沒有早期的《神蹟帖》千字文作品,就沒有後來《自敍帖》的輝煌。《神蹟帖》和《千金帖》的筆跡明顯有懷素的用筆特徵。可以説《神蹟帖》的發現,更加證實了“紙本”的《小草千字文》是懷素真跡。 [1] 
最可貴之處,《神蹟帖》彌補了《大草千字文》刻工不良、線條粗拙等缺點,有助於讀者瞭解懷素流美飄逸的“魏晉筆法”。與《聖母帖》一樣精彩絕倫,無論是用筆或者草法技巧,《神蹟帖》都令人耳目一新,比《大草千字文》拓本質量更佳,是學習懷素草書的標準範本。初看《神蹟帖》,有點像《大草千字文》而又勝於《大草千文》,比“剝落過半”的“綠天庵《千字文》碑”(瑞石帖)版本更清晰、更完整。通篇揮灑自如、草法嚴謹,介乎於大草與小草之間,是難得一見的藝術瑰寶! [1] 
學者黃錦祥説:“隋唐至今所見草書《千字文》真跡,書寫最好的始終是懷素,從中年到晚年,懷素依然保持着超高的水平!”也有網友稱道:“這幅《神蹟帖》真是讓人歎為觀止,每個字都散發着獨特的藝術魅力,堪稱書法界的珍寶。” [2] 

神蹟帖作者簡介

懷素(737~799),唐代傑出書法家,史稱“草聖”。字藏真,僧名懷素,俗姓錢,漢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考功郎中錢起的外甥。懷素草書,瘦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張旭齊名。後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可以説,懷素是古典的浪漫主義藝術家,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
他能做詩,與李白、杜甫、錢起、陸羽顏真卿、徐浩、戴叔倫、盧象等詩人都有交往。好飲酒,每當飲酒興起,不分牆壁、衣物、器皿,任意揮寫,時人謂之“醉僧”。傳世作品有《自敍帖》、《小草千字文》紙本、《神蹟帖》、《聖母帖》、《苦筍帖》和《論書帖》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