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聖凱瑟琳修道院

鎖定
聖凱瑟琳修道院(希臘語:Μονὴ τῆς Ἁγίας Αἰκατερίνης)(St.Catherine Monastery)建於聖經舊約中提到的“燃燒荊棘”的原址,坐落在埃及西奈半島西奈山(又名何烈山,摩西山)山腳,即聖經中的“米甸”之地,海拔約為1570 米。自修道院向西奈山山頂攀登,便到達聖峯(Holy peak),也就是上帝向摩西親授“十誡”的地方。
修道院從初建已歷時十七個世紀,自六世紀以來,雖經歷了阿拉伯人入侵、十字軍東征奧斯曼帝國統治、拿破崙統治以及埃以戰爭,但卻毫髮未傷,仍保存完好,而且院內修士還延續着從六世紀遺傳下來的古老傳統。
聖凱瑟琳修道院是現存全世界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2年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文名
聖凱瑟琳修道院
外文名
Μονὴ τῆς Ἁγίας Αἰκατερίνης
所屬國家
埃及
位    置
西奈半島
修建時間
公元4世紀
建造者
查士丁尼一世

聖凱瑟琳修道院歷史記載

埃及聖凱瑟琳修道院坐落在西奈半島腹地、摩西山麓。由於西奈半島西臨蘇伊士運河,北臨地中海,東北與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相鄰,南瀕紅海,是通向埃及領土非洲部分的走廊,聯結歐亞非大陸的通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並且摩西山相傳又是《聖經》裏所寫的摩西第一次同上帝談話並在叢林烈火中接受“十誡”的聖地。
君士坦丁大帝羅馬第一位信仰基督的君主,結束了基督教遭受欺壓迫害的地位。在米爾維安大橋戰役的前夕,君士坦丁在天上看到十字架與這樣的話:“這是你克敵的跡象。”他最終贏得了勝利並篤信基督。他讓母親聖海倫娜(St.Helena)在基督被釘死以及三天後復活之聖地修建帝國有史以來最恢宏雄偉的教堂。公元327年,聖海倫娜前往耶路撒冷,西奈的修士們懇求她在“燃燒荊棘”的原址修建教堂。這座聖海倫娜小教堂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330年。
修道院的大肆修建是在查士丁尼大帝(統治時期是公元527-565年)時期,他下令修建教堂和用來保護修士的堡壘。
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穆德曾拜訪這所修道院。在公元626年,穆罕穆德為修道院親頒了一道印有其手形的保護令,這使得修道院在阿拉伯人入侵埃及時免於戰亂和迫害。而當時西奈半島的居民或改信伊斯蘭教或被迫離開,就連西奈地區的修士人數也愈漸減少,以至於在公元9世紀時,僅存不到三十人。然而,正是在這種艱苦困頓和孤立無援的環境下,修士們發現了聖凱瑟琳的聖骨並因此而備得安慰。
聖凱瑟琳(Saint Catherine)也被稱為亞歷山大的聖加大肋納(Catherine of Alexandria),出生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其父親是亞歷山大的異教統治者。聖凱瑟琳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精通哲學、天文學、醫學、數學、樂理等,並且能繡出精美絕倫的織品。除此之外,聖凱瑟琳還擁有超凡的美貌,許多羅馬帝國的貴族都希望娶她為妻。但她向父母宣稱她所嫁的丈夫應當比她更有天賦、更有財富、社會地位更高。這被視為她信仰基督的前兆。她説,“他的美貌比太陽的光芒更加燦爛,他的智慧統御世間萬物,他的財富遍及整個世界。”
聖凱瑟琳的母親是一位隱秘的基督徒,她常讓女兒去見一位聖潔的基督徒長者以聆聽真理及聽取建議。這位敬虔的長者在離城市不遠的一個山洞中隱修。當長者聽説聖凱瑟琳對於未來丈夫的要求後,告訴她這世上真的有一位符合她全部要求的年輕人。他送給聖凱瑟琳一幅聖母瑪利亞懷抱聖嬰的聖像並要求她憑信心向天國新郎的母親——聖母瑪利亞禱告,以得見新郎的榮面。
聖凱瑟琳徹夜禱告並最終見到了懷抱着聖嬰耶穌的聖母瑪利亞,但聖嬰卻扭頭不願看她,因她是異教徒而且尚未接受聖洗。聖凱瑟琳憂傷地再次拜訪那位基督徒長者並告知所發生的一切。長者熱情地接待了她,教導她要完全信任基督,保持聖潔並且持續不斷地禱告,接着便為她施洗。後來,聖凱瑟琳再次見到聖母瑪利亞和聖嬰。這次,耶穌温柔地望着她,並將一枚戒指戴在她的手指上,於是,聖凱瑟琳成為了主耶穌——這位天國新郎的新娘。
當時的統治者,羅馬皇帝馬克西米努斯(Maximinus)因一個異教節日而來到亞歷山大。已經成為基督徒的聖凱瑟琳聽説公共廣場上正在進行異端偶像的祭拜活動後,便飛奔至廣場,並在祭祀的廟宇前大聲地對馬克西米努斯説:“您從哪裏得來的愚蠢想法,要造這樣的廟宇、在這裏崇拜天、崇拜地、崇拜星辰,您要知道,這些都不過是天堂的裝飾品,所謂天地星辰、宇宙萬物都是全能的上帝所造,只有他才是萬物之主,是我們唯一應信仰的主。”聖凱瑟琳的美貌和智慧給馬克西米努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立即找來50位頗有學識的哲人與學者,要求他們用淵博的知識使這個女孩子能夠“迷途知返”,改信異教。學者們認為説服一個少女簡直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在隨後的辯論中,聖凱瑟琳引經據典,一一解答了所有人對她的信仰、耶穌基督以及對上帝的質疑。最終,學者們反被聖凱瑟琳所説服,並認定她是在傳達上帝的意志,上帝才應是他們不容質疑的主。於是,他們願意投入耶穌基督的懷抱。當馬克西米努斯得知學者們竟然被聖凱瑟琳征服後勃然大怒,遂將他們全部燒死。
後來,皇帝又想以財富和地位勸服聖徒,在遭到嚴詞拒絕後,就對她施以酷刑並將其投入監牢。馬克西米努斯的皇后聽説了許多關於聖凱瑟琳的事,在軍隊總長波菲力(Porphyrius)和一隊士兵的陪伴下來到監牢探望她。皇后被聖徒臉上所綻放的聖潔光彩和無上美麗所深深感染、震撼。聖徒向他們傳講了天國的真諦,一行人遂相信了耶穌。
次日,聖徒被再次提審,皇帝威脅要用帶有尖利鐵刺的輪子來折磨她至死,但是,聖徒毫不畏懼。當她被帶到尖輪旁邊時,一位天使從天而降,並將那要置聖徒於死地的刑具一舉搗碎,四處飛濺的尖刺輪殘片反而擊中那些行刑者和經過的異教徒,令他們當場喪命。看到這一神蹟,皇后、軍隊總長波菲力和200名士兵向在場的人們宣稱了他們的信仰並堅稱耶穌是唯一真神。暴怒的皇帝將他們全部斬首。
馬克西米努斯最後一次試圖勸説聖凱瑟琳,並許諾只要她拋棄信仰就封她為皇后。聖徒一口回絕了他的請求,在公元305年為主殉道。上帝命天使將其聖體運至海拔2646米的西奈半島至高頂。
大約在公元九或十世紀時,修道院的修士因神的啓示而尋到聖徒的聖體並將其保存在修道院中,至此,修道院的名稱也從西奈聖修道院改為聖凱瑟琳修道院。

聖凱瑟琳修道院院內設施

聖凱瑟琳修道院
聖凱瑟琳修道院 (11張)
聖凱瑟琳修道院的外觀像一座古城堡,周圍是用石頭砌成的高大城牆,古老斑駁,院內的教堂則修葺得金光奪目。主教堂的牆壁、柱子、屋頂、大門都有栩栩如生的古代帝王、聖賢、鳥獸魚蟲、花草水果雕刻。教堂內黃金鑲嵌的祭壇,仰卧着耶穌和聖女凱瑟琳的銅像。
聖凱瑟琳修道院歷史上曾分別被古羅馬人、阿拉伯人十字軍奧斯曼帝國拿破崙所佔領。

聖凱瑟琳修道院真跡

歷代帝王和歐洲的王宮貴族曾捐贈了2000多幅古畫、彩繪,現在修道院內展出了150幅真跡。這些古畫大都是公元6世紀到15世紀的作品,反映了歐洲歷代的宗教、歷史和生活,都是珍品。其中一幅薩爾裘斯和巴赫斯兩位聖賢身披拜占庭戎裝,騎着戰馬並轡而行的彩繪是研究拜占庭的藝術瑰寶。包括希臘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波斯文、拉丁文、亞美尼亞文、科普特文等12種文字的近3000份手稿,其中還有世所罕見的最古老的《聖經》譯本——公元5世紀古敍利亞文的《摩西五經》、古代哈里發蘇丹向修道院頒發的詔書、法令等。

聖凱瑟琳修道院城牆

修道院高大密閉的圍牆由查士丁尼大帝下令修建。設計者是埃拉特以色列南部濱臨阿卡巴灣的港市,該國唯一通向紅海的港口)的斯特凡努斯(Stephanus)。它用石頭砌成,十分堅固,主旨是為了保護院內的修士不受到侵略和騷擾。圍牆高度不等,最高12米,最低10米,厚度則是2-3米。修道院的北牆在1798年遭到嚴重毀壞,後在拿破崙時期得到修葺。
修道院的西牆仍保留着數世紀前修建的入口。在入口上方有一扇小窗,方便修道院內的人反擊試圖入侵者。在入口上方刻有詩篇中的一句話“這是耶和華的門,義人要進去。”(118:20)不過,如今已經有些模糊,僅在強光下可見。

聖凱瑟琳修道院摩西之井

修道院內有一眼井,就是摩西遇到妻子,米甸祭司葉忒羅(又名流珥)的女兒西坡拉之處。歷經千年,此井仍為修道院的主要供水來源。只不過,如今,是通過一個現代化的水泵取水。

聖凱瑟琳修道院圖書館

內景
內景(5張)
聖凱瑟琳修道院內的圖書館是僅次於梵蒂岡圖書館的第二大基督教真本圖書館,收藏了3000多冊手抄善本書。在所有藏書之中,最為珍貴的是一本寫於公元四世紀的希臘文羊皮聖經手抄本“西奈抄本”(Codex Sinaiticus),修道院現僅存有原稿中的十二頁以及四十份殘片,其餘則在俄國、英國和德國。1865年,俄國聖經學者蒂松德洛夫以俄國沙皇的名義借閲了一部分,一直未歸還。1933年大英博物館出資10萬英鎊購買了這本書,此書現在仍收藏在大英博物館內。另一重要典籍是一本公元778年的古敍利亞文手抄本聖經(Codex Syriacus)重寫本,而其最初的編寫年代可上溯至公元五世紀,現今世上僅存兩本年代最久遠的被譯成古敍利亞語的聖經手抄本。修道院還藏有一些撰寫在紙莎草紙上的古老手抄本,以及阿拉伯文土耳其文的古卷。所有這些手稿和書籍都是上帝賜給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它們也如實見證了修道院歷經十七個世紀仍經久不衰並將繼續秉承的隱修生活和堅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