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耽改劇

鎖定
耽改劇指影視公司購買原創耽美小説版權之後,進行劇本改編和拍攝的一種網絡劇 [2]  這一概念和“耽美劇”既有聯繫又有顯著的差異。
截至2020年4月 [3]  ,耽改劇一般都是用不太出名的新人演員出演,用小投入、輕資本的方式進入市場,試圖以小博大,這樣的話,即使失敗也不會承擔太重的損失 [1-2] 
耽改劇販賣“腐文化”,進入大眾文娛領域需要謹防其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帶來不良影響。 [2]  [4] 
中文名
耽改劇
流行時間
2018年
典型作品
山河令》《陳情令》、《鎮魂

耽改劇發展歷史

耽美小説或動漫本來只是小眾文化裏的一支,而經過互聯網的傳播,許多耽美文化大熱,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捧,為影視劇的發展作了一定的鋪墊
從2015年的一部《逆襲之愛上情敵》開始,耽改劇就有了發展的“雛形”。2016年接連上映了七部耽改劇,其中《上癮》引起了一定的爭議。2018年,《鎮魂》的大熱讓耽改劇不斷出圈。2019年《陳情令》再次證明耽改劇有着潛在的市場效益。
當前(2020年4月) [3]  環境下,所有耽改劇都要處理男主之間的感情線,比較容易被觀眾接受的是把“愛情”改成類似“親情”或者“兄弟情”。其實有些耽美小説本身感情就摻雜了很多因素,或許用“羈絆”形容更加準確。
近來(2021年3月21日)耽改劇扎堆立項、投拍。半月談記者梳理發現,晉江原創網上有名的耽美小説IP幾乎全部售出,單個IP最高售價達4000萬元,有超過60部耽美小説正在或已完成影視化籌備。
如今(2021年3月21日)的耽改劇彙集了名演員、大製作。行業研究者認為,頭部公司、頭部藝人紛紛入局,標誌着耽美文化正在從亞文化走入大眾視野,這些信號是國內耽美文化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2] 

耽改劇耽改劇扎堆現象

耽改劇成因

業內人士分析,耽改劇扎堆現象的背後有兩大原因。
一是迎合崛起的女性消費羣體,耽改劇核心之一是對“美”的追求,耽改劇中“雙男主”顏值夠高,成了被定義、被凝視、被消費的一方,是對長期以來男性主導視角的反擊。且“雙男主”間關係平等,彼此欣賞、並肩作戰,也投射了女性對感情關係的理想期望。
二是依賴原著粉絲羣體自帶流量。耽美網絡小説原本擁有自己穩定的用户羣,並在影視化後吸引眾多用户參與,而粉絲的二次創作,更擴大了其出圈程度。即便是原著書粉反對耽改劇“魔改”,也會化為影視劇宣發過程中的“黑流量”增加話題性。 [2] 

耽改劇背景

影視寒冬是資本蜂擁而至的的更深層次原因。天眼查數據顯示, 2020年上半年從事與影視相關的公司中,有13170家公司註銷或吊銷。寒冬之際,行業更加需要噱頭、話題內容吸引粉絲羣體消費。而依託晉江文學城紅袖添香小説網站和“寫手太太”的創作,耽美小説長久以來已積累大量粉絲。
近年來(2021年3月21日),屢次傳言主管部門要封殺耽改劇。 [2] 

耽改劇社會影響

“男男CP(配對)”“男色經濟”,圍繞這一文娛市場的新主題,如今“賣腐”已成了一個見怪不怪的行業現象。這種亞文化在自己的圈子裏“圈地自萌”,或許無傷大雅,但如果大規模改編為電視劇,突破亞文化圈層,進入大眾文娛領域,則需要謹防其帶來不良影響,尤其是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帶來不良影響。
近年來(2021年3月21日),學界已經關注並研究耽美文化對青少年羣體性別認知、婚戀觀等影響。例如,《湖南省部分青少年性身份認同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一文,對該省1260名青少年性身份認同情況進行調查發現,男生有2.9%自認為同性戀,4.9%自認為雙性戀,12.4%不確定自身性身份;女生該比例分別為 2.4%、12.4%、14.3%。37.5%的人知道“耽美”或“同人”,其中表示“喜歡”的佔32.3%,11.9%表示憧憬文學作品中描述的同性愛戀。文章作者分析,知道“耽美”或“同人”的學生更容易報告為雙性戀或不確定性身份,對文學作品中的同性摯愛憧憬的學生,更容易報告為同性戀、雙性戀或不確定自身性身份。這説明此類文化對青少年的性身份認同產生了影響。 [2] 

耽改劇管理政策

2021年9月16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京召開會議要求,堅決抵制“耽改”之風等泛娛樂化現象。 [4] 
2022年1月6日,2022年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指出,在關於網絡治理方面,深入開展專項調研,全面叫停偶像養成類網綜、“耽改”題材網絡影視劇。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