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耶,漢語二級字 [2]  讀作耶(yē或yé)。
1.yē ,用於譯音,如”耶穌“”耶路撒冷“。
2.yé ,語氣助詞,如“是耶非耶”,也可以表示一個人非常激動的語氣。
3.姓氏
中文名
拼    音
yē , yé
部    首
鄭    碼
CEY
注    音
ㄧㄝˉ,ㄧㄝˊ
範    疇
語氣詞,助詞,名詞
筆畫數
8
筆順編號
12211152
詞    性
名詞,助詞
U
8036
GBK
D2AE

目錄

讀音

yē 或yé

解釋

(1)耶穌或耶穌教的簡稱[Jesus or protestantism]
佛生最先,孔次之,耶又次之。——譚嗣同仁學
(2)譯音用字[translating.word]。如:耶和瓦(耶和華)
(1)語氣助詞。用於句末或句中,表示疑問、提頓、反問、選擇、測度、判斷、感嘆等。如:耶樂(嘆詞。如説啊呀);耶耶(嘆詞。表示驚訝);耶許(象聲詞本為勞動時眾人齊發的聲音。引申為有齊聲共嘆之義);耶禹(如耶許);耶耶乎(方言。有隨便、馬虎、不負責、不高明等意);耶揄(揶揄。耍笑、嘲弄);是耶(幹什麼)
説文》:”耶,會意。字從耳,從邑。“耳”指耳朵。“邑”指有常住居民的城鎮。“耳”與“邑”聯合起來表示“具有監聽外界風聲功能的城鎮”。
本義:(古代)大國的邊邑。大國的“門户”或“傳達室”。
舉例:湘西山區白河上游的水碼頭裏耶古城。東周時代裏耶巴楚交界處,楚國在此建築有軍事城堡。該古城名稱即是由它有“耳朵”的作用而來的。
引申義:用為語氣詞,表示打聽消息或等待證實的語氣,相當於“嗎”或“呢”。耶的這個語法作用也是由它的本義而來的,即它有“打探”的意思。
為一郎僮耶。——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史公果死耶。——清·全祖望梅花嶺記
抑未死耶。
豈可近耶。——清·紀昀閲微草堂筆記
不久死耶。
捋虎鬚耶。
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王安石傷仲永
過實耶。——清·周容芋老人傳
獵蟲所耶。——《聊齋志異·促織》
人詬詈耶。——《明史
(2)同“爺”。父親。後作“爺”[father]。(此為文言通假用法)
今人不以貴賤呼父皆為耶,蓋傳襲已久矣。——宋·程大昌演繁露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耶名。——《古文苑·木蘭詩》
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杜甫兵車行
耶耶(父親;祖父);耶孃(父母。後多作“爺孃”)
(3)句末語氣詞,同“也”。
“也”字在發展過程中,在語氣上、運用上都有變化。它的語氣,強烈果斷,用在句尾,當作肯定語氣詞,主要用於陳述句中,比其他同類詞意義明顯。《史記·孫子傳》:“願勿斬也。”《史記·淮陰侯列傳》:“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語氣強烈,都表示肯定之義。由於也字讀音和邪耶同,有時把它當作疑問語氣詞的乎、耶(邪)用……《莊子》:“然則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晏子》:“景公曰:此君子之服也?小人之服也?”《晉書·魏舒傳》:“主人妻夜產,俄而聞車馬之聲,相問曰:‘男也?女也?’”《魏書·崔浩傳》:“……先攻城也?先略地也?”《魏書·劉芳傳》:“(王)肅曰:‘此非劉石經耶?’”故郭忠恕《佩+集序》有邪也弗殊之説,《顏氏家訓》曰:“邪者未定之辭……北人即呼為也字。”(《唐韻》正卷九“也”字條)可見古音耶(邪)、也為異字同音通用。這裏也、耶(邪)雖同作疑問語氣詞用,但並不意味着它們是同義詞。“耶”的本義屬疑問語氣詞,而“也”的本義則屬肯定語氣詞。所以,也字不能隨便當耶字用,只有在句中豈、焉、安、何等字為之先,它才能當作耶字用,如“何為者耶”,可以作“何為者也”,而“是耶”、“非耶”不能作“是也”、“非也”。(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12-413頁)

詞組

耶和華Yēhéhuá
[Jehovah] 上帝——希伯來語“上帝”一詞的基督教的按字母直譯,這個譯名過去很長時間被許多基督新教信徒認為是希伯來語中以四個字母“YHWH”組成的上帝的神聖名稱的真實轉譯,但後來認識到它只是一個後期的混合詞,從未由猶太人使用過,也沒有得到歐美傳統基督信仰國家的普遍認可。
耶穌 Yēsū
[Jesus] 基督教所信奉的救世主,稱為基督。據《新約全書》記載:是上帝(或稱天主)的兒子,為救贖人類,降世成人。生於猶太伯利恆,召十二門徒,任教於猶太各地。後為猶太教當權者所仇視,被捕送交羅馬帝國駐猶太總督彼拉多,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後復活昇天。
耶穌教 Yēsū jiào
[Protestantism] 中國對基督教新派的稱呼。即新教。耶穌教於十九世紀初年傳入中國。

古籍解釋

【未集中】【耳字部】耶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3
廣韻》以遮切《韻會》餘遮切《正韻》於遮切,𠀤音邪。《玉篇》俗邪字。《正韻》語助。
疑辭。
《增韻》俗謂父曰耶。《古木蘭詩》卷卷有耶名。《杜甫詩》見耶背面啼。
《荀子·議兵篇》莫耶長刃利鋒。《正字通》吳大夫莫耶作寶劒,因謂劒為莫耶。或曰干將莫耶,當時鑄劒者夫婦之名,故雄劒名干將,雌劒名莫耶。
《史記·淳于髠傳》污耶下地。《説苑》作污邪。
《正韻》徐嗟切,音邪。《荀子·成相篇》耶枉僻囬失道途。
韻補》葉餘嗟切,音近倭。《韓愈·施先生墓誌銘》縣曰萬年,原曰神禾。高四尺者,先生墓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