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老子的智慧

(林語堂編譯哲學著作)

鎖定
《老子的智慧》是林語堂編譯的哲學著作,原版為英文版本,於1948年首次出版。 [1] 
《老子的智慧》除了序論、序文外,設有七章,即道的性質、道的教訓、道的描摹、力量的源泉、生活的準則、統治的理論和箴言。每章的具體內容,則是《道德經》的一部分和《莊子》的有關文字,並附有譯文。林語堂闡釋了老子思想所具有的某些重要特點,並主張結合莊子來研究老子。在《老子的智慧》中,經過林語堂的重新整合,老子看似散亂的箴言成為一套連貫一致、主題集中、條理清晰的哲學思想,既完成了對道家思想的梳理與現代重構,同時又契合西方讀者的閲讀習慣。 [1-3] 
作品名稱
老子的智慧
外文名
The Wisdom of Lao Tse [4] 
作    者
林語堂
類    別
哲學理論
字    數
250千字
首版時間
1948年

老子的智慧內容簡介

《老子的智慧》中,林語堂不拘泥於原文的形式,將《道德經》的八十一章內容重新整合成七篇,並提煉主題作為篇名,包括道的性質(The Character of Tao)、道的教訓(The Lesson of Tao)、道的描摹(The Imitation of Tao)、力量的源泉(The Source of Power)、生活的準則(The Conduct of Life)、統治的理論(The Theory of Government)、和箴言(Aphorisms)。為了幫助西方讀者把握每一章的主要思想,林語堂還為每一章都添加了小標題。這些凝練的篇章標題概括了各篇章的主要內容,使得能拯救工業社會中被工具理性和邏輯極端所奴役的人類靈魂的中國人文精神呼之欲出,體現了道家思想對整個人類的指導意義,即譯本的普世價值。另外,林語堂還在序言中向讀者説明《老子的智慧》前四篇(共四十章)為哲學原理,後三篇(共四十一章)為這些原理在人類問題中的應用。 [3] 

老子的智慧作品目錄

緒論
第一篇 道的性質
第二篇 道的教訓
第三篇 道的描摹
序文
第一章 論常道
第七章 無私
第十四章 太初之道

第二章 相對論
第八章 水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

第三章 無為而治
第九章 自滿的危險
第十六章 知常道

第四章 道之德
第十章 抱
第十七章 太上

第五章 天地
第十一章 “無”的用處
第十八章 道廢

第六章 穀神
第十二章 感官
第十九章 知所屬


第十三章 榮辱
第二十章 人與我



第二十一章 道的顯現



第二十二章 爭之無益



第二十三章 同於道



第二十四章 餘食贅形



第二十五章 四大法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五篇 生活的準則
第六篇 統治的理論
第七篇 箴言
第二十六章 輕與重
第四十一章 道家的特性
第五十七章 治術
第七十六章 強弱
第二十七章 襲明
第四十二章 強梁者
第五十八章 政悶
第七十七章 張弓
第二十八章 守其雌
第四十三章 至柔
第五十九章 如嗇
第七十八章 莫柔於水
第二十九章 戒干涉
第四十四章 知足
第六十章 治大國
第七十九章 平治
第三十章 戒用兵
第四十五章 清正
第六十一章 大國和小國
第八十章 理想國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
第四十六章 走馬
第六十二章 善人之寶
第八十一章 天之道
第三十二章 道似海
第四十七章 求知
第六十三章 難易
想象的孔老會談 [2] 
第三十三章 自知
第四十八章 以無為取天下
第六十四 終始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濫
第四十九章 民心
第六十五章 大順

第三十五章 道之平
第五十章 養生
第六十六章 百谷王

第三十六章 生命的步驟
第五十一章 玄德
第六十七章 三寶

第三十七章 天下自正
第五十二章 襲常道
第六十八章 不爭之德

第三十八章 墮落
第五十三章 盜誇
第六十九章 掩飾

第三十九章 全道
第五十四章 身與邦
第七十章不 我知

第四十章 反的原則
第五十五章 赤子之德
第七十一章 病


第五十六章 無榮辱
第七十二章 論罰(一)



第七十三章 論罰(二)



第七十四章 論罰(三)



第七十五章 論罰(四)

老子的智慧創作背景

1947年春,經陳源提名,林語堂前往巴黎出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組主任。他上班後,忙得疲倦至極。每天下午回到家裏,他總是躺在沙發上,動也不能動。於是,他不久便提出辭職,並從巴黎搬到法國南部的坎城,繼續以寫作為業。在坎城,林語堂於1948年應藍登書屋約請編寫了《老子的智慧》。 [1]  [3] 

老子的智慧作品鑑賞

老子的智慧主題思想

在序論中,林語堂闡述了有關道家哲學諸問題的看法。
其一,道家哲學與儒家哲學有很大不同。林語堂的關於道家哲學與儒家哲學的論述,是他首次對道家學説和儒家學説作較系統的比較,並具有較高的概括性。這表明他當時對這兩派學説有了進一步的總體把握。
其二,闡釋了老子思想所具有的某些重要特點。林語堂認為,老子《道德經》雖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如《莊子》,但是它蓄藏着“更為精煉的俏皮智慧之精髓”。它是世界文壇上光輝燦爛的自保的陰謀哲學。它不只是教人以放任自然,消極抵抗,而且教人守愚之為智,處弱以為強。它所説的“不敢為天下先”,就是不受人注目,不受人攻擊,因而便能立於不敗之地。對於老子哲學最高範疇的“道”,他認為是宇宙的神智,萬物的根源,是賦予生命的原理;公正無私,含蓄無形,看不見摸不着。它創造了萬物,改變了萬物;它是不朽的本體。而對老子為什麼總是強調以柔克剛,他則認為“答案是:宇宙週而復始的學説——所謂生命,乃是一種不斷地變遷,交互興旺和腐敗的現象,當一個人的生命力達到頂峯時,也正要開始走下坡路了,猶如潮水的消長,潮水退盡,接着漲潮”。類似這樣一些問題的闡釋,都説明了老子哲學具有樸素的唯物辯證法思想。
其三,主張結合莊子來研究老子。林語堂認為,莊子是老子的弟子,是偉大的道學家代表人物,而且“老、莊思想的基礎和性質是相同的”,“他們的觀點幾近完全一致”。如果有什麼不同的話,只是表達方法不同而已。如:老子以箴言表達,莊子以散文描述;老子憑直覺感受,莊子靠聰穎領章悟;老子微笑待人,莊子狂笑處世;老子教人,莊子嘲人;老子説給心聽,莊子直指心靈。因而,他在該書中除了收入老子《道德經》全部內容外,還選擇了《莊子》的許多篇什,以便讀者更好地把握道家思想。 [1] 

老子的智慧編譯策略

宏觀策略
林語堂從目的語讀者的接受視域出發,通過編譯的方式,使中國哲學典籍《道德經》成為主題突出、邏輯嚴密、可讀性強的通俗文學讀本,將老子謎一般的智慧寶石傳播到英語世界,其編譯時採取的宏觀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以篇章重組實現道家思想的現代重構與體系化
在編譯《老子的智慧》時,林語堂針對不同的時代語境,通過對《道德經》進行篇章重組,實現了道家思想的現代重構與體系化。
2、用《莊子》精選解讀老子思想的意藴
“以莊解老”是林語堂《老子的智慧》的主要特色。林語堂選擇“以莊解老”除了因為老莊思想的基礎和性質基本相同,還因為老子以箴言表達自己的人生觀和宇宙觀,而莊子則以散文描述其哲學思想。莊子散文的語言如行雲流水,有着生動貼切的比喻和細緻傳神的描寫,因而更加貼近大眾的生活、易於為西方讀者理解與接受。
因此林語堂幾乎每譯完一章,都從確定的篇章主題入手,從《莊子》中精選相關段落進行“文本重組”,形成對相關問題的深入、系統的詮釋,從而條理清晰地闡釋了老子思想的意藴。
3、以副文本揭示老莊思想的重點及關聯
作為一種導讀性質的材料,副文本是對讀者接受異質文本的引導和提示,包括序言、緒論、評論和附錄等。在編譯《老子的智慧》過程中,林語堂充分發揮了其作為編輯的主體性,通過增加副文本,讓其譯本走近西方讀者的同時,更吸引讀者走進他的世界。
林語堂在序言部分陳述了自己對老莊思想的研究體會與心得,並通過儒道哲學的對比,全面介紹了道家思想的特性、主要觀點以及全書的選材與結構,讓讀者首先對老莊思想有一個全面的理解與整體的認識。此外,在譯文後,林語堂採用評論的方式對道家思想進行梳理,並對同一主題的章節進行解讀,既闡明瞭老莊哲學思想的重點及兩者間的聯繫,也有益於讀者理解和接受老莊思想。在文後附錄部分,林語堂附上了莊子虛構的故事“想象的孔老會談”、中文人名的發音説明、莊子章節轉換表等。這些副文本看似累贅拖沓,其實是對正文的必要補充,有助於當時西方讀者客觀、全面地理解和接受中國文化。 [3] 
微觀策略
林語堂在編譯《老子的智慧》時,力圖確保中西文化溝通的順暢,在保證兩種文化的可通約性的同時強調異質性,從而促進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其採取的微觀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1、適時補充
為了幫助西方讀者更好地理解老子思想,林語堂在編譯時會注意適當地補充説明,主要形式是在文中用括號標出。
2、以西喻中
林語堂在序言中提到“若説老子像惠特曼,有最寬大慷慨的胸懷,那麼,莊子就像梭羅,有個人主義粗魯、無情、急躁的一面。再以啓蒙時期的人物作比,老子像那順應自然的盧梭,莊子卻似精明狡猾的伏爾泰”。林語堂指出另外一種研究老子之法是從愛默生的短文《循環論》着手,因為《循環論》和道家的主張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愛默生從循環論發展了與老子同樣的思想體系。他還將老子的雋語和愛默生的“直覺談”進行類比,認為兩者都對後人有着很大的影響。
3、強調異質
林語堂以傳播中國文化為目的,在編譯中注重強調中國文化,具體做法為將道家哲學術語的首字母大寫,中國文化特色詞的音譯加註,中文特有表述的直譯加註。這種做法,使得作為異質文化的中國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強調,更有利於西方讀者對中國文化的全面瞭解。 [3] 

老子的智慧作品影響

《老子的智慧》先後在美國(1948)、德國(1948)、西班牙(1953)及韓國(1998)出版,並分別於1949年、1976年和1983年在美國再版,在德國再版的次數更是多達9次。根據能提供全球圖書館收藏數據的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簡稱OCLC)的數據統計,全球共有1026家圖書館收藏此書,其中美國圖書館達964家。 [3] 

老子的智慧出版信息

《老子的智慧》於1948年在紐約首次出版。 [1]  [4] 
譯本信息
出版年
譯者
ISBN
出版社
1986年
金蘭文化出版社編輯部
——
金蘭文化出版社 [5] 
2004年
黃嘉德
7-5613-2827-3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6] 
2006年
黃嘉德
7-5613-3735-3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7] 
2007年
張振玉
978-988-211-770-9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8] 
2009年
——
978-7-5600-8140-3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9] 
2009年
黃嘉德
978-7-5399-3246-0
江蘇文藝出版社 [10] 
2009年
黃嘉德
978-7-5090-0455-5
當代世界出版社 [11] 
2009年
——
978-7-80256-050-5
羣言出版社 [12] 
2011年
——
978-7-5404-5193-6
湖南文藝出版社 [13] 
2013年
——
978-7-5470-2401-0
萬卷出版公司 [14] 
2013年
蔡為熞
978-957-36-0096-1
國家出版社 [15] 
2013年
——
978-7-5502-1700-3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羣言出版社 [16] 
2014年
——
978-7-214-12938-3
江蘇人民出版社 [17] 
2015年
——
978-7-5104-5369-4, 978-7-5104-3530-0
新世界出版社 [18] 
2015年
——
978-7-5354-7596-1
長江文藝出版社 [19] 
2016年
黃嘉德
978-7-5404-7716-5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 

老子的智慧作者簡介

林語堂 林語堂
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龍溪(今漳州)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景星學社社員,新道家代表人物。早年留學美國、德國,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回國後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林語堂於1940年和1950年先後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曾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説《京華煙雲》《啼笑皆非》。散文和雜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以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主持編撰《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歲。 [21-2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