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耀眼底燈魚

鎖定
耀眼底燈魚,學名Benthosema suborbitale (Gilbert,1913),為燈籠魚科底燈魚屬的魚類,俗名下眶底燈魚。
中文名
耀眼底燈魚
拉丁學名
Benthosema suborbitale (Gilbert,1913)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燈籠魚目
燈籠魚科
底燈魚屬
耀眼底燈魚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燈籠魚亞目
亞    綱
輻鰭亞綱

耀眼底燈魚分佈

耀眼底燈魚 耀眼底燈魚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一般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

耀眼底燈魚物種簡介

耀眼底燈魚(學名:Benthosema suborbitale),又名眶底燈魚、小鰭深海燈籠魚,燈籠魚科底燈魚屬、海洋暖水性深海小型發光魚類。體較延長,側扁。 [1]  體長約30mm。夜間向海面附近作垂直移動。分佈於中國東海、南海,日本,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裏。
中文學名:耀眼底燈魚
中文別名:燈籠魚、七星魚、光魚
英文名:Myctophidae
二名法:Benthosema suborbitale
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目:燈籠魚目 Myctophiformes
屬:底燈魚屬 Benthosema
種:耀眼底燈魚 B. suborbitale
分佈:分佈於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
目錄
文獻信息:Gilbert 1913
命名人:Gilbert
命名年代:1913年
別名:肖底燈魚(楊家駒等,1980),下眶底燈魚(陳真然,1983)。
測量標本:6尾,體長10.8—27.1mm。採自南海北緯13°32′,東經111°01′,水深500 m和北緯13°30′,東經113°07′,水深3 000 m;以及北緯14°57′,東經114°58′,水深3122 m處。
Myctophum suborbital Gilbert,1913,Mem.Carneg.Mus.,6(2):82(日本駿河灣)。
Myctophum simile Taning,1928,Vidensk.Meddr dansk naturh.Foren.,86:56(北大西洋);楊家駒,陳素芝等,1980,南海海洋科學集刊,1:98,圖17(南海)。
Benthosema suborbitale Fraser-Brunner,1949,Proc.Zoo1.Soc.London,118(4):1051,fig(日本); Nafpaktitis et a1.,1969,Bull Los Ang.Co.Mus.Nat.Hist.Sci.,5:11—12,figs.9—10 (印度洋);Wisner,1976,(U.S.)Navy Ocean Res.Dev.Act.Ret.,3:34-35,fig.34(東中太平洋);Nafpaktitis et a1.,1977,Mem.Sears Fdn Mar.Res.,1(7):53—56,figs.20—21(北 大西洋);陳真然,1983,南海海洋生物研究論文集,1:203,圖4(南海);陳素芝,1987,中國 魚類系統檢索(成慶泰等主編)(上冊):89,(下冊):圖316(南海);楊家駒等,1996,大洋性深海魚類:75,圖52(南海)。

耀眼底燈魚形態特徵

體長形,側扁,以背鰭的前方為體的最高處。體長為體高的3.87—4.34倍;為頭長的2.85—3.61倍。頭長為吻長的5.00—6.36倍;為眼徑的2.86—3.88倍;為眼間距的4.57—5.00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86—2.28倍。體、頭背後部、鰓蓋部和頰部均被鱗。側線鱗34—36。側線完全。脊椎骨33—35。肛門位於臀鰭前方,圓形。
頭中等大,側扁。吻短,前端圓鈍。眼大,側上位,眼徑約為吻長的2倍。眼間隔較窄,寬度約等於吻長。口大,口裂略斜,口角超過眼後方。下頜稍長於上頜;上頜骨狹長,末端擴大,達前鰓蓋下緣。兩頜具細小齒,犁骨、齶骨具絨毛狀小齒帶。中翼骨具小齒叢。鰓耙3+1+10。鰓蓋後緣光滑。鰓孔大。假鰓發達。鰓耙細長、側扁。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
背鰭12—14;臀鰭16—19;胸鰭13—15;腹鰭8;尾鰭6—19—6。背鰭起點約在身體中部,位於腹鰭基後端的上方。脂鰭位於臀鰭基後端的上方。臀鰭起點位於背鰭基底的後下方,其基底長於背鰭基底長。胸鰭細長,末端超過腹鰭基後方。腹鰭短,腹位。尾鰭叉形。尾鰭副鰭條柔軟。
發光器
(AO)發光器6+5。鼻部背側發光器(Dn),圓形,位於眶前上方與鼻器間。眶下發光器(So),位於眼的後上方。鰓蓋發光器(Op)2個,兩者均位於前鰓蓋骨後下緣,Op1較OP2小。鰓膜條發光器(Br)3個,位於口的腹面。胸鰭下方發光器(PVO)2個,兩者近水平狀。胸鰭上方發光器(PL0),位於胸鰭和側線間,而接近胸鰭基。胸部發光器(PO)5個,五者位於胸部腹緣呈一水平狀。腹部發光器(VO)4個,V02位置升高並位於V01的後上方。腹鰭上方發光器(VLO),位於腹鰭與側線之間,而很接近側線。肛門上方發光器(SAO)3個,排列成鈍角,SAO1在V03的後上方,SAO2在VO4的後上方,SA03緊鄰側線下緣。體後側發光器(Pol)1個,位於脂鰭基前下方,於側線下緣。臀前部發光器(AOa)6個,沿臀鰭基底呈一縱行。臀後部發光器(AOp)5個,位尾柄腹側,前2個在臀鰭基底上方。尾前部發光器(Prc)2個,兩者距離遠,Prc2位置升高,於側線上。成體雄魚的尾上腺(SUGL)為一不分節的長橢圓形發光腺,可佔尾柄背緣的後大半部。雌魚的尾下腺(INGL)為2—3個發光鱗,較雄魚小。[1]

耀眼底燈魚棲息環境

深海、近海沿岸。

耀眼底燈魚棲息深度

50-2500米

耀眼底燈魚分佈地帶

分佈於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一般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台灣則發現於西南部、東部及東沙羣島等周邊水域。

耀眼底燈魚漁業方法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

耀眼底燈魚燈籠魚目

燈籠魚目 Myctophiformes, 硬骨魚綱的1目,許多種類體上具各種形狀的發光器,在夜間或幽暗的深水中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的光澤,鮮豔奪目,因形似燈籠而得名。
仙魚
尾明角燈魚
參考資料:[1]^中國動物信息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