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羽狀短柄草

鎖定
羽狀短柄草(Brachypodium pinnatum (L.) P. Beauv.)是禾本科、短柄草屬多年生植物。稈直立,具4-5節,節生柔毛或粗糙;葉舌被微毛;葉鞘短於其節間,生倒向柔毛;葉片扁平或內卷,質地較硬,散生柔毛或無毛。穗形總狀花序,直立;小穗圓筒形,含8-18小花;穎披針形,常被柔毛,先端漸尖;外稃,具9脈,無毛或背面與邊緣生柔毛;內稃短於外稃,沿脊具長纖毛。
分佈於中國新疆、青海、西藏、山西、河北;印度、伊拉克、伊朗、歐洲、亞洲山地也有分佈。生於海拔2800-4300米的雲杉林、落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緣。
羽狀短柄草是天然割草場的主要牧草之一,可做為建立人工飼草基地和天然草場改良的草種栽培馴化。葉量較多,抽穗前草質柔軟,各類家畜均喜食,抽穗後稍粗糙,適口性下降,但馬、驢仍喜食,山羊、綿羊樂食其葉;牛採食較差。營養價值在禾草中屬中等。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羽狀短柄草
拉丁學名
Brachypodium pinnatum (L.) P. Beauv.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5] 
禾本目
禾本科
短柄草屬
羽狀短柄草
命名者及年代
(L.) P. Beauv.,1812
保護級別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羽狀短柄草形態特徵

羽狀短柄草
羽狀短柄草(5張)
多年生。根狀莖匍匐橫走;被有光澤的革質苞片。稈直立,高40-80 (-120)釐米,具4-5節,節生柔毛或粗糙;葉舌長約2毫米,被微毛;葉鞘短於其節間,生倒向柔毛;葉片扁平或內卷,長20-30(-40)釐米,寬4-8(-12)毫米,質地較硬,散生柔毛或無毛。 [1] 
穗形總狀花序,直立,長5-20釐米;小穗圓筒形,長20-30毫米,含8-18小花;穎披針形,常被柔毛,先端漸尖,第一穎長5-7毫米,具3-5脈,第二穎長7-9毫米,具7脈;外稃長8-10毫米,具9脈,無毛或背面與邊緣生柔毛,頂端具長1-3(-5)毫米之短芒;內稃短於外稃,沿脊具長纖毛;花葯長3-4毫米。花果期6-7月。 [1] 

羽狀短柄草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新疆(鞏留、尼拉克、昭蘇)、青海(昂欠)、西藏(察隅)、山西、河北;印度、伊拉克、伊朗、歐洲、亞洲山地也有分佈。生於海拔2800-4300米的雲杉林、落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緣。 [1] 
羽狀短柄草為中生根莖型上繁禾草,適宜涼爽半濕潤的山地氣候,分佈於海拔1100-2500米的中山帶,習生於山地黑鈣土、山地草甸土和山地暗慄鈣土上,在中國新疆伊犁地區普遍分佈,是高禾草、雜類草山地草甸類草地的建羣種,也散生於山地草甸草原草地中。據調查在尼勒克、新源、鞏留等地的中山帶均分佈有羽狀短柄草+無芒雀麥+雜類草草地型,羣落的主要伴生種有:鴨茅細葉早熟禾假梯牧草新疆披鹼草曲芒異芒草草地老鸛草草原糙蘇牛至短尖藁本紫苞鳶尾等,植被蓋度65-100%,草層高35-80(100)釐米。該型草地是山地草甸中發育較好的草地型。 [4] 

羽狀短柄草生長習性

羽狀短柄草通常於5月初返青,6月上旬抽穗,7月中旬開花,8月初結實,9月下旬枯黃。 [4] 

羽狀短柄草主要價值

羽狀短柄草屬刈割型牧草,是天然割草場的主要牧草之一,而且再生力較強,較耐牧,是一種優良的野生牧草種質資源,可做為建立人工飼草基地和天然草場改良的草種栽培馴化。葉量較多,據測定莖、葉、穗比為45.8:40:14.1,抽穗前草質柔軟,各類家畜均喜食,抽穗後稍粗糙,適口性下降,但馬、驢仍喜食,山羊、綿羊樂食其葉;牛採食較差。冬系殘留好,各類家畜樂食,適時刈割後調製的乾草各類家畜均喜食。營養價值在禾草中屬中等。 [4] 

羽狀短柄草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