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紫苞鳶尾

鎖定
紫苞鳶尾(Iris ruthenica Ker Gawl.)是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6]  該植物的植株基部圍有短的鞘狀葉;根狀莖斜伸,二歧分枝,節明顯;鬚根粗,暗褐色;葉條形,灰綠色,有3-5條縱脈;花莖纖細,略短於葉,有2-3枚莖生葉;苞片2枚,膜質,內包含有1朵花;花藍紫色,蒴果球形或卵圓形, 6條肋明顯,頂端無喙;種子球形或梨形,有乳白色的附屬物,遇潮濕易變粘;花期5-6月,果期7-8月。 [1] 
紫苞鳶尾分佈於俄羅斯和中國新疆,其生長在向陽草地或石質山坡; [1]  繁殖方式為分株繁殖。 [7] 
紫苞鳶尾花形優美,花色豔麗,可栽培供人們觀賞。 [8] 
中文名
紫苞鳶尾
拉丁學名
Iris ruthenica Ker Gawl. [6] 
別    名
俄羅斯鳶尾
紫石蒲
蘇聯鳶尾
細莖鳶尾
矮紫苞鳶尾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天門冬目
鳶尾科
鳶尾屬
命名者及年代
Ker.-Gawl.,1808

紫苞鳶尾形態特徵

紫苞鳶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基部圍有短的鞘狀葉。根狀莖斜伸,二歧分枝,節明顯,外包以棕褐色老葉殘留的纖維,直徑3-5毫米;鬚根粗,暗褐色。葉條形,灰綠色,長20-25釐米,寬3-6毫米,頂端長漸尖,基部鞘狀,有3-5條縱脈。 [9] 
花莖纖細,略短於葉,高15-20釐米,有2-3枚莖生葉;苞片2枚,膜質,綠色,邊緣帶紅紫色,披針形或寬披針形,長約3釐米,寬0.8-1釐米,中脈明顯,內包含有1朵花;花藍紫色,直徑5-5.5釐米;花梗長0.6-1釐米;花被管長1-1.2釐米,外花被裂片倒披針形,長約4釐米,寬0.8-1釐米,有白色及深紫色的斑紋,內花被裂片直立,狹倒披針形,長3.2-3.5釐米,寬約6毫米;雄蕊長約2.5釐米,花葯乳白色;花柱分枝扁平,長3.5-4釐米,頂端裂片狹三角形,子房狹紡錘形,長約1釐米。蒴果球形或卵圓形,直徑1.2-1.5釐米,6條肋明顯,頂端無喙,成熟時自頂端向下開裂至1/2處;種子球形或梨形,有乳白色的附屬物,遇潮濕易變粘。花期5-6月,果期7-8月。 [1] 

紫苞鳶尾產地生境

分佈於俄羅斯和中國(新疆)。生於向陽草地或石質山坡。 [1]  喜陽,耐寒,耐旱。 [4] 
紫苞鳶尾
分佈
北京:
海淀、門頭溝、房山、昌平、懷柔、密雲、延慶
天津:
河北
河北:
元氏、遷西、涉縣、蔚縣、涿鹿、承德、興隆、平泉
山西:
婁煩、沁縣、沁源、陽城、垣曲、五台、繁峙、中陽
內蒙古:
克什克騰旗、寧城
遼寧:
瀋陽、大連、丹東、錦州、北鎮、建平、綏中、建昌
吉林:
柳河、安圖
黑龍江:
哈爾濱、賓縣、甘南、饒河、伊春、嘉蔭
山東:
煙台、泰安
河南:
三門峽
四川:
平武、金川、馬爾康、康定、雅江、鄉城、稻城
雲南:
麗江、永勝、德欽、維西
西藏:
察隅
陝西:
鳳縣、華陰、鎮安
甘肅

青海:
玉樹
寧夏:
涇源
新疆:
烏魯木齊、頭屯河、阜康、阿克蘇、温宿、察布查爾、鞏留、新源、昭蘇、特克斯、烏蘇、沙灣、石河子
[10] 

紫苞鳶尾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為分株繁殖。 [7] 
選種:4-8月份從野外挖取墩狀野生紫苞鳶尾,根據墩狀的大小,剪斷根狀莖,分成小墩,每小墩留10-15個芽,進行大田栽植,株距20-30釐米、行距30釐米適時進行水肥管理,促其生長,培養成健壯的苗墩,作為營養繁殖母株備用。 [4] 
繁殖材料的選取、處理:6月中、下旬,用作營養繁殖的母株新萌孽芽生出新根3-5釐米長時進行分株繁殖。將用作營養繁殖的母株整墩挖出,把每一個生根的新萌孽芽,從連接的老根狀莖上剪斷分離,作為一株繁殖芽苗,剪取時不要傷、斷新生根,合併成30-50株一捆捆好,將根部浸到水裏,水深以沒至根部為宜,以便保濕保鮮,備栽植用。由於萌孽芽新生根沒有木質化,比較脆嫩,移植過程中,新生根易被損傷,可將採集好的芽苗放在塑料盆等適合的容器裏水培,水培時芽苗放置在水培容器裏的密度不要過大,以芽苗之間相互支撐不歪倒,水深剛沒至根系為宜,每天要適時添加清水,保持水適當深度,經5-6天,新生根可達到一定木質化程度,再進行栽植,不易損傷根系。 [4] 
紫苞鳶尾
苗牀整理:一般選用低牀或畦作進行繁殖育苗。作牀或作畦前,根據土壤肥力,結合整地,對育苗地施入適量的經過充分腐熟的堆肥、廄肥餅肥、人糞尿等有機肥料作基肥,施入適量硫酸亞鐵和殺蟲劑進行土壤消毒、殺蟲。整地採取翻耕、耙地、平整、鎮壓等措施,做到深耕細整,清除草根、石塊,地平土碎。在細緻整地的基礎上進行作牀或作畦。低牀:牀面低於步道15-25釐米,牀寬1-1.5米,牀長10-20米,牀間步道30-50釐米(亦可是具體情況而定);作畦:畦埂寬30釐米,畦面低於畦埂15-20釐米,寬1-1.5米,畦長10-20米(可視具體情況而定)。 [4] 
芽苗栽植:將處理好的芽苗及時栽植於作好的苗牀、苗畦上,栽植前根據土壤墒情,對苗牀、苗畦進行提前造墒,保持土壤良好的墒情,為植苗創造良好條件。栽植的行距30-40釐米,株距根據苗子的培養目的而定,培養移栽苗和商品苗的株距10-15釐米,培養繁殖母株的株距25-30釐米。芽苗栽植要細緻及時。栽植時按設計的株、行距,開10釐米左右深的栽植溝,芽苗栽植時要使根系舒展,覆土厚度至芽莖基部為宜,栽植不可太深,以免影響分櫱、生長。 [4] 

紫苞鳶尾栽培技術

紫苞鳶尾馴化栽培

紫苞鳶尾為宿根花卉,抗寒、耐瘠薄、喜光,最好栽植在透氣性與排水條件較好的土壤之中。故在選擇試驗樣地時儘量營造與其原生境相似的環境條件。為避免植株根部脱水,運輸過程中將試驗材料用塑料布包好。植株移栽前進行整地、施肥。移栽前3天,苗牀應澆透水。由野外挖取叢生的野生紫苞鳶尾,剪斷其根狀莖,栽植於試驗地中。移栽的最佳時間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引種的紫苞鳶尾在中國黑龍江佳木斯地區能夠正常生長髮育並露地越冬,完成整個生活史,且生長狀況良好,能夠保留其抗寒、耐瘠薄等優良品質。 [2] 

紫苞鳶尾田間管理

移栽初期,應覆蓋遮蔭網,以免植株脱水或日灼。每隔2天澆水1次,澆水時間選擇光照不是很強的傍晚。遇炎熱天氣,應及時澆透水,以免植株缺水萎蔫。由於紫苞鳶尾為野生花卉,且具有耐瘠薄等特性,故管理相對粗放。根據天氣和實際情況,定期進行澆水、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以利於植株生長。 [2] 

紫苞鳶尾主要亞種

短筒紫苞鳶尾Irisruthenicasubsp.brevituba(Maxim.) Doronkin):該亞種與原亞種的區別在於花被管較短,一般長5-8毫米(原變種長1-1.5釐米),其他形態特徵及生活環境與原變種相同。分佈於中國(新疆)和俄羅斯。 [1]  [3] 

紫苞鳶尾主要價值

紫苞鳶尾花形優美,花色豔麗,抗寒、耐瘠薄的能力較強,觀賞價值較高。紫苞鳶尾應用於園林,既可單獨栽植,體現個體美,又可羣植作為背景素材,體現羣體的美感,還可作為林緣、地被的鑲邊材料。紫苞鳶尾花、葉皆美,一次種植可多次開花,是難得的切花材料,適合與其它花材搭配使用。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