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俊,1956年11月生於湖北省沔陽縣(今仙桃市),引力物理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原校長,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教授、引力與量子物理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天琴計劃發起人。
[1-3]
[45]
羅俊1982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物理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85年華中工學院研究生畢業,由中山大學代為授予理學碩士學位;1994年任華中理工大學教授;1999年獲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學位;2008年任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院長;200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0年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13年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2015年至2021年任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1]
[43]
- 中文名
- 羅俊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地
- 湖北省沔陽縣
- 出生日期
- 1956年11月
- 畢業院校
-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職 業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 主要成就
- 200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羅俊人物經歷
編輯1994年,任華中理工大學教授。
1999年,獲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固體地球物理學專業理學博士學位,師從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專家許厚澤院士。
[6]
2001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第四批特聘教授。
[7]
2010年7月,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13年7月,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
羅俊主要成就
編輯羅俊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羅俊長期從事引力實驗的精密測量物理研究。建立實驗裝置和研究平台,解決了精密扭秤特性研究、高靈敏度低噪聲扭秤系統研製、實驗背景場的監測等問題,使萬有引力常數G值的相對測量精度達到130ppm。進一步解決了球面間距高精度測量和扭絲滯彈性效應直接測量等問題,使G值的測量精度達到26ppm。驗證了牛頓反平方定律在作用程大於66微米範圍內的正確性,否定弱電統一破缺能量標度為1TeV時可能存在兩個額外空間維度的ADD理論預言。給出了宇宙磁場矢勢模型依賴的光子靜止質量上限為1.5×10-52克。主持實驗並表明在1.6×10-7的相對精度內宏觀旋轉物體等效原理仍然成立。研製的空間加速度計成功進行衞星搭載飛行實驗。
[4]
從1986年開始的近10年,羅俊長期華中科技大學喻家山人防山洞內的實驗室工作。1998年,羅俊團隊取得了105ppm(ppm:百萬分之一)相對精度的測G結果。2009年,團隊將G的測量精度提高到26ppm,成為國際上精度優於50ppm的七個結果之一。這一實驗結果被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推薦的CODATA值所收錄,並以華中科技大學英文縮寫HUST命名為HUST-09。近10年後,羅俊團隊採用扭秤週期法和扭秤角加速度反饋法兩種獨立的方法測G,給出了當時國際上最高精度的G值,相對不確定度優於12ppm,實現對國際頂尖水平的趕超,該測G結果於2018年8月31日在Nature雜誌刊發。
[9-10]
2000年,羅俊注意到國家對精密重力測量技術的迫切需求後,帶團隊啓動空間加速度計研究。6年後,羅俊團隊研製的空間簧片加速度計成功通過搭載飛行驗證,為中國自主研發重力測量衞星打下堅實基礎。2005年,羅俊團隊開始冷原子干涉重力測量實驗,他們研製的冷原子干涉重力儀分辨率已居於國際先進水平。
[9]
- 承擔項目
“973計劃”(含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
立項年份 | 項目名稱 | 項目首席科學家 |
2003年 | 基於弱力測量平台的引力及相關物理規律研究 | |
2009年 | 基於精密測量物理的引力及相關物理規律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名稱 | 項目類別 | 研究期限 | 資助機構 |
用差動加速度法探測中程力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1990年至1992年 | |
電磁引力靜平衡法測量萬有引力常數G | 面上項目 | 1994年至1996年 | |
相對論與引力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 1995年至1997年 | |
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及相關理論問題研究 | 重點項目 | 1999年至2002年 | |
用精密扭秤檢驗光子靜質量上限 | 面上項目 | 2001年至2003年 | |
引力實驗與理論研究 | 創新研究羣體項目 | 2002年至2007年 | |
角加速度法測量萬有引力常數G的關鍵技術和實驗裝置研究 | 專項基金項目 | 2010年至2012年 |
-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 | 項目名稱 | 獎勵名稱 |
2000年 | 週期法測量萬有引力常數G | |
2006年 | 扭秤調製法檢驗光子靜止質量上限 | |
2018年 | 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 |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負責人)
[22]
|
2018年 | 高精度冷原子絕對重力儀研製 |
- 學術論著
代表性著作
Tu, L.-C., Luo, J., & Gillies, G. T. (2004). The mass of the photon.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68(1), 77–130. doi: 10.1088/0034-4885/68/1/r02
[26]
Luo, J., Tu, L.-C., Hu, Z.-K., & Luan, E.-J. (2003). New Experimental Limit on the Photon Rest Mass with a Rotating Torsion Bala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90(8). doi: 10.1103/physrevlett.90.081801
[27]
Tu, L.-C., Guan, S.-G., Luo, J., Shao, C.-G., & Liu, L.-X. (2007). Null Test of Newtonian Inverse-Square Law at Submillimeter Range with a Dual-Modulation Torsion Pendulum.Physical Review Letters,98(20). doi: 10.1103/physrevlett.98.201101
[28]
Luo, J., Liu, Q., Tu, L.-C., Shao, C.-G., Liu, L.-X., Yang, S.-Q., … Zhang, Y.-T. (2009). Determination of the Newtonian Gravitational ConstantGwith Time-of-Swing Method.Physical Review Letters,102(24). doi: 10.1103/physrevlett.102.240801
[29]
Li, Q., Xue, C., Liu, J.-P., Wu, J.-F., Yang, S.-Q., Shao, C.-G., … Luo, J. (2018). Measurements of the gravitational constant using two independent methods.Nature,560(7720), 582–588. doi: 10.1038/s41586-018-0431-5
[30]
羅俊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據2020年7月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官網顯示,羅俊指導的博士生中2人獲得全國優秀百篇博士論文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人獲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羅俊不僅精心指導學生,還站在實驗室未來發展的高度,為學生們開闢新的發展研究方向。從引力實驗到周澤兵的精密重力測量、胡忠坤的冷原子物理、再到塗良成的重力梯度測量等,在他的扶持下,這幾名學生都快速成長為中心新一代的學術帶頭人。
[31]
- 教育理念
羅俊認為,大學的基本職責是本科人才培養,本科人才培養工作要關注絕大多數學生,要確保絕大多數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頂層規劃對於本科教學十分重要,專業建設要有整體規劃,要確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建立與定位相適應的培養方案,建設與培養方案一致的核心課程體系。他要求本科教學工作要規範有序,要強化教學基本建設。
[8]
羅俊認為,博士生的培養質量關鍵在於導師,“一流的大學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導師是否優秀直接決定了學生是否優秀。因此,他認為提高博士生的培養質量,首先必須提高教師隊伍質量,核心是師德師風建設。其次,嚴師出高徒,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還必須狠抓培養過程。要讓博士生在四到五年的學習過程中,經歷完整、嚴格的科研學術訓練,強化學生的原創探索意識和獨立創新能力。
[32]
- 高校建設
羅俊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2000年 | |
2009年12月 | |
2018年1月 |
羅俊社會任職
編輯時間 | 職務 |
2004年11月 | |
2016年3月 | |
2017年7月 | |
2018年1月 | |
2018年9月 | |
2018年12月 | |
2019年 | |
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
2023年1月 |
羅俊人物評價
編輯羅俊治學嚴謹,攻堅克難,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多年在艱苦環境下潛心鑽研業務,有關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運用到重要領域。他事業心責任感強,勤奮認真,處事公正,性格直率,敢於發表意見,尊重集體決策,對自己要求嚴格,擔任中山大學校長是合適的。
[5]
(時任中組部幹部三局局長喻雲林評)
羅俊職務任免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校長 羅俊 .中山大學[引用日期2019-12-06]
- 2. 羅俊-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用日期2020-07-26]
- 3. 引力與量子物理湖北重點實驗室-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用日期2020-07-26]
- 4. 羅俊 .中國科學院學部[引用日期2019-12-06]
- 5. “引力”院士引領中大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12-06]
- 6. 測地所研究生培養又創佳績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2019-12-07]
- 7.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第四批特聘教授名單 .北方網[引用日期2019-12-06]
- 8. 華中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羅俊接任中山大學校長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12-07]
- 9. 空缺3月後中大迎來新校長 .南方日報[引用日期2019-12-06]
- 10. 我國科學家測出國際最精準萬有引力常數 .中國青年報[引用日期2019-12-07]
- 11. 羅俊-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 .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引用日期2020-07-26]
- 12. “973計劃”(含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及項目首席科學家 .華中科技大學[引用日期2019-12-07]
- 13. 用差動加速度法探測中程力 .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12-06]
- 14. 電磁引力靜平衡法測量萬有引力常數G .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12-06]
- 15. 相對論與引力 .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12-06]
- 16. 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及相關理論問題研究 .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12-06]
- 17. 用精密扭秤檢驗光子靜質量上限 .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12-06]
- 18. 引力實驗與理論研究 .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12-06]
- 19. 角加速度法測量萬有引力常數G的關鍵技術和實驗裝置研究 .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12-06]
- 20. 2000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 .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引用日期2020-07-26]
- 21. 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2006年度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湖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2-07]
- 22. 2018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評選揭曉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12-06]
- 23. 我院引力中心團隊研究成果引關注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用日期2019-12-07]
- 24. 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英文) .《中國科學院大學學報》編輯部[引用日期2019-12-06]
- 25. 羅俊教授榮膺中國科學院院士[J].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12):56.
- 26. The mass of the photon .Institute of Physics[引用日期2019-12-07]
- 27. New Experimental Limit on the Photon Rest Mass with a Rotating Torsion Balanc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引用日期2019-12-07]
- 28. Null Test of Newtonian Inverse-Square Law at Submillimeter Range with a Dual-Modulation Torsion Pendulum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引用日期2019-12-07]
- 29. Determination of the Newtonian Gravitational Constant G with Time-of-Swing Method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引用日期2019-12-07]
- 30. Measurements of the gravitational constant using two independent methods.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引用日期2019-12-07]
- 31. 羅俊:30年,他在山洞中追尋世界標準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12-06]
- 32. 全國人大代表、中大校長羅俊: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12-06]
- 33. 關於公佈200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和外籍院士選舉結果的公告 .中國科學院[引用日期2019-12-06]
- 34. 中國物理學會引力與相對論天體物理分會 2004年工作總結 .引力與相對論天體物理分會[引用日期2019-12-07]
- 35. 教育部關於聘任第七屆教育部科學技術 委員會委員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12-07]
- 36. 羅俊校長當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 .中山大學校報[引用日期2019-12-07]
- 37. 廣東選出162名全國人大代表 .鳳凰網.2018-02-04[引用日期2019-09-10]
- 38. 廣東省科協第九次代表大會閉幕 工程院院士陳勇當選主席 .金羊網[引用日期2018-09-29]
- 39. 教育部關於成立第二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 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12-07]
- 40. 組織架構-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 .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引用日期2020-07-26]
- 41. 營造良好科學文化氛圍的思考 .科學中國人[引用日期2019-12-06]
- 42. 高松任中山大學校長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11-19]
- 43. 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張廣軍任科技部副部長-中新網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1-11-22]
- 44. 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代表名單公佈-廣州市 .廣東人大.2023-01-09[引用日期2023-01-09]
- 45. 物天團學 | 我院2021級本科生參觀天琴計劃激光測距台站 .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引用日期2023-03-01]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