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罵殺與捧殺

鎖定
《罵殺與捧殺》是魯迅的一篇文章,出自《花邊文學》,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中華日報·動向》。
作品名稱
罵殺與捧殺
創作年代
1934年11月23日
作品出處
花邊文學
作    者
魯迅

罵殺與捧殺文章正文

阿法

  現在有些不滿於文學批評的,總説近幾年的所謂批評,不外乎捧與罵。
  其實所謂捧與罵者,不過是將稱讚與攻擊,換了兩個不好看的字眼。指英雄為英雄,説娼婦是娼婦,表面上雖像捧與罵,實則説得剛剛合式,不能責備批評家的。批評家的錯處,是在亂罵與亂捧,例如説英雄是娼婦,舉娼婦為英雄。
  批評的失了威力,由於“亂”,甚而至於“亂”到和事實相反,這底細一被大家看出,那效果有時也就相反了。所以現在被罵殺的少,被捧殺的卻多。
  人古而事近的,就是袁中郎。這一班明末的作家,在文學史上,是自有他們的價值和地位的。而不幸被一羣學者們捧了出來,頌揚,標點,印刷,“色借,日月借,燭借,青黃借,眼色無常。聲借,鐘鼓借,枯竹竅借……”(2)借得他一榻胡塗,正如在中郎臉上,畫上花臉,卻指給大家看,嘖嘖讚歎道:“看哪,這多麼‘性靈’呀!”對於中郎的本質,自然是並無關係的,但在未經別人將花臉洗清之前,這“中郎”總不免招人好笑,大觸其黴頭。
  人近而事古的,我記起了泰戈爾(3)。他到中國來了,開壇講演,人給他擺出一張琴,燒上一爐香,左有林長民(4),右有徐志摩(5),各各頭戴印度帽。徐詩人開始紹介了:“!嘰哩咕嚕,白雲清風,銀磬……當!”説得他好像活神仙一樣,於是我們的地上的青年們失望,離開了。神仙和凡人,怎能不離開?但我今年看見他論蘇聯的文章,自己聲明道:“我是一個英國治下的印度人。”他自己知道得明明白白。大約他到中國來的時候,決不至於還胡塗,如果我們的詩人諸公不將他製成一個活神仙,青年們對於他是不至於如此隔膜的。現在可是老大的晦氣。
  以學者或詩人的招牌,來批評或介紹一個作者,開初是很能夠矇混旁人的,但待到旁人看清了這作者的真相的時候,卻只剩了他自己的不誠懇,或學識的不夠了。然而如果沒有旁人來指明真相呢,這作家就從此被捧殺,不知道要多少年後才翻身。
  十一月十九日。

罵殺與捧殺文章註釋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中華日報·動向》。
  (2)當時劉大傑標點、林語堂校閲的《袁中郎全集》斷句錯誤甚多。這裏的引文是該書《廣莊·齊物論》中的一段;標點應為:“色借日月,借燭,借青黃,借眼;色無常。聲借鐘鼓,借枯竹竅,借……”。曹聚仁曾在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三日《中華日報·動向》上發表《標點三不朽》一文,指出劉大傑標點本的這個錯誤。
(3)泰戈爾(R.Tagore,1861—1941)印度詩人。著有《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等。一九二四年到中國旅行。一九三零年訪問蘇聯,作有《俄羅斯書簡》(一九三一年出版),其中説過自己是“英國的臣民”的話。
  (4)林長民(1876—1925)福建閩侯人,政客。
(5)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寧人,詩人,新月社主要成員。著有《志摩的詩》,《猛虎集》等。泰戈爾來華時他擔任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