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維斯特洛大陸

鎖定
維斯特洛大陸(英語:Westeros),也被稱為日落國度(the Sunset Kingdoms),是喬治·R·R·馬丁的奇幻系列《冰與火之歌》中的架空世界的四塊大陸中的一塊,它的設定大致基於中世紀的歐洲。
中文名
維斯特洛大陸
外文名
Westeros
別    名
日落國度
出    處
冰與火之歌系列小説
重要地點
學城、君臨城

維斯特洛大陸世界

地理
冰與火之歌》的故事主要發生在維斯特洛大陸上。它的面積與南美洲大致相等 [1]  。但因為極端寒冷的天氣以及當地居民對外人的不友善態度,極北地區仍有大片未經勘測的土地。維斯特洛以絕境長城為界,分為北部的塞外和南部的七大王國,七大王國又以頸澤為界,分為北境和南境以及海外的鐵羣島,北境由北境王國獨佔,南境包括河間地、河灣地、風暴地、艾林谷、西境、多恩、王領等。北境和南境的面積大體相當,人口卻比南方稀少的多。維斯特洛最主要的五座城市,按大小排列分別是:君臨,舊鎮,蘭尼斯港海鷗鎮白港
另有三塊大陸與維斯特洛處於同一世界當中。廣闊的厄索斯大陸(Essos)位於狹海對岸以東。離維斯特洛最近的外邦政權是九大自由貿易城邦,即一組位於東大陸西部海岸的獨立城邦。東大陸一直延伸到南方海岸線的土地,統稱為夏日之海地區,包括吉斯和瓦雷利亞的廢墟,那裏原本是維斯特洛坦格利安諸王的故鄉。維斯特洛大陸以西是日落之海,傳説那裏棲息着被稱為“娜迦”的兇猛海龍和海怪般的大王烏賊,其中的孤燈堡為已知世界裏最西端的陸地。北境以東,即厄索斯大陸以北的海域是廣闊而又寒冷的顫抖海,顫抖海以北是被稱為白色荒原的極地冰蓋,一直連接到維斯特洛的永冬之地,那裏流傳着冰龍存在的傳説。
維斯特洛以南是盛夏羣島和索斯羅斯大陸(Sothoryos),對這塊大陸所知甚少,只知道那裏的生活着黑皮膚的居民,而且“叢林密佈,瘟疫橫行,大塊土地未經開發”。
位於索斯羅斯大陸以東,與厄索斯大陸隔藏紅花海峽相望的是烏爾特斯大陸,對於這塊大陸的一切皆為未知,甚至都不能確定烏爾特斯是一塊大陸還是一座島嶼,還是厄索斯大陸或索斯羅斯大陸的一部分。
維斯特洛的地區
在征服戰爭統一維斯特洛之前,長城以南的維斯特洛被劃分為許多獨立的王國。在伊耿征服之後,坦格利安王朝將所謂七大王國合併,把維斯特洛劃分為四個主要區域——北境,南境,東境,西境,任命當地的一位封臣為每個區域的守護和管理者。在本書的開篇,蘭尼斯特家族為西境守護,史塔克家族為北境守護,提利爾家族為南境守護,艾林家族為東境守護。有時候也根據頸澤劃分,把西境,東境,南境統稱為南境。大陸基本被分為九個區域。
北境the North
北境是絕境長城以南,頸澤以北的地帶,是七大王國中仍然保留先民血統的王國,臨冬城的史塔克家族作為北境之王和伊耿征服後的北境守護已統治了數千年之久。北境十分嚴寒,面積接近南境六大王國的面積總和,但人口比南境少得多,當地大部分居民都信仰舊神,但有一部分,主要是白港的曼德勒家族和凱特琳夫人因為是南方出身,信仰七神。本地區的北部邊界是絕境長城,那是守夜人軍團的駐地,用於阻擋塞外的野人,以及異鬼、屍鬼等魔法生物南下。北境與南境被頸澤分割開來,那是一個遍佈沼澤的地峽。矮小的澤地人居住在頸澤當中,他們的頭領是臨冬城的下屬黎德家族。頸澤的狹隘崎嶇,地形複雜,遍佈沼澤與流沙,使之成為北境不受南方侵犯的天然屏障。北境的私生子姓雪諾(Snow)。
鐵羣島Iron Islands
鐵羣島是位於大陸西海岸鐵民灣中的一組羣島,它們分別是派克島,大威克島,老威克島,哈爾洛島,鹽崖島,黑潮島和奧克蒙島。居住在艱苦島嶼中的居民被維斯特洛其他地區稱為鐵民,他們則自稱“鐵種”。在征服戰爭滅絕了黑心赫倫的血脈後,派克島的葛雷喬伊家族被選為鐵民的統治者。在征服者伊耿到達之前,鐵民統治着河間地以及維斯特洛西海岸的大部分地區。鐵民是大海的子民,他們的海軍優勢曾經無與倫比。安達爾人入侵鐵羣島後他們與當地人通婚,他們的後代放棄了安達爾人的七神信仰,轉而皈依淹神。鐵羣島的私生子姓派克(Pyke)。
河間地Riverlands
河間地是位於三叉戟河流域的肥沃地帶。他們的統治者是奔流城徒利家族。在遠古的河流王滅絕後,河間地進入一個動盪的歷史時期,其他的南方王國紛紛入侵,河間地多次易主。征服戰爭期間,河間地的統治者是鐵羣島的霍爾家族,而徒利家族從來就不是河間地的國王。征服戰爭期間河間地的統治者是黑心赫倫,一個好大喜功,殘酷無情,不得民心的王,因此戰爭開始大量河間貴族倒向龍王伊耿反叛黑心赫倫,首當其衝的便是艾德敏·徒利,龍王由此將河間地給予徒利家族。河間地的私生子姓河文(Rivers)。
艾林谷Vale
谷地是一處幾乎被明月山脈完全環繞的區域,他們的統治者是艾林家族,是最古老的安達爾人貴族之一,在伊耿征服之前是山嶺和谷地之王。他們坐鎮鷹巢城,一處位於高山之上的城堡,雖然小卻難以攻破,到達頂端的唯一路徑是一條陡峭的羊腸小道。谷地的冬天十分嚴酷,穿越山脈只能在夏天進行。不法的高山氏族讓行進變得更加危險。本地區的貴族包括杭特家族,科布瑞家族,雷德佛家族和羅伊斯家族。谷地的私生子姓石東(Stone)。
西境Westlands
西境位於河間地以西和河灣以北,由凱巖城的蘭尼斯特家族統治,他們是從前的巖地之王。這個地區的百姓常被稱為“西境人”。緊靠凱巖城的蘭尼斯港是本地區的主要城市,也是維斯特洛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西境土地富含珍貴金屬,這是當地的財富來源。西境的私生子姓希山(Hills)。
河灣Reach
河灣是由高庭提利爾家族所統治的肥沃土地。提利爾家族原本是園丁家族的總管,園丁家族是伊耿征服之前的河灣王。最後一位園丁王孟恩四世死於怒火燎原戰役,提利爾家族將高庭獻給伊耿,作為回報,伊耿將高庭城堡和河灣統治權賜給他們。多恩和河灣之間的邊境地區被稱為多恩邊疆地,居住在邊境以北領主效忠於的提利爾家族,他們屢次與南方的多恩人開戰。河灣最著名的城市是舊鎮,這也是維斯特洛最古老的城市,學士的總部,也曾是七神教會的聖座。河灣的私生子姓佛花(Flowers)。
風暴之地Stormlands
風暴之地位於君臨和多恩海之間,在東邊則是被破船灣和多恩海與南方分隔開來。伊耿征服之前風暴國王統治着這裏,之後則屬於坦格利安家族的私生親戚拜拉席恩家族。本地區的多恩邊疆地是風暴國王所征服的領土,由卡倫家族和其他邊疆地諸侯統治。風暴之地,河灣和多恩經常在邊疆地開戰,直到上個世紀多恩併入七大王國。風暴之地的私生子姓風暴(Storm)。
多恩Dorne
多恩是維斯特洛最南部的土地,從多恩邊境地的高山一直延伸到大陸的南海岸。這裏是維斯特洛最炎熱的國度,擁有大陸上僅有的沙漠。多恩也是七大王國中人口最少的一個。多恩人的好鬥性格名聲在外,他們的文化和人種都與維斯特洛其他地區截然不同,這是因為羅伊拿人的大規模移民。他們的食物、樣貌和建築頗為類似那些地中海式文化的國家如希臘土耳其,而其他六大王國則更類似西歐國家。多恩接受了許多羅伊拿人的習俗,包括性別平等長子繼承製。多恩是維斯特洛唯一沒有被伊耿征服的王國,他們是在坦格利安入侵兩個世紀後才通過聯姻的方式併入七大王國,這使得多恩保留了一定程度上的獨立性。多恩的統治者馬泰爾家族始終冠以羅伊拿式的“親王”和“公主”頭銜,而並不像其他六大王國那樣以“公爵”稱呼,但實際權力是一樣的。多恩的私生子姓沙德(Sand)。
王領Crowlands
王領是鐵王座之王的直屬領地。這塊區域包括君臨以及周圍地帶的羅斯比城和暮谷城,處在谷地以南,河間地東南,西境以東,河灣和風暴之地以北。王領環抱黑水灣,維斯特洛最大的城市君臨城也坐落其中。王領的私生子姓維水(Waters)。
塞外Beyond the Wall
即絕境長城以北的土地,塞外土地非常荒涼,既未經開發,也未經探索,只有長城一線的鬼影森林和蒼雪之牙山脈較適宜生存,塞外氣候嚴酷,寒冷,尤其是極北的永冬之地。儘管氣候差,但塞外卻生活着數目驚人的野人,他們多以部落和村莊的形式生活在一起。
季節
維斯特洛的季節毫無規律,一季可能持續數年,但持續時間也是不可預料的。在《冰與火之歌》故事開始,維斯特洛已經歡享十年長夏,許多人擔心繼之而來的是同樣漫長的嚴酷寒冬。東方大陸的氣温是否也是相同情況不得而知。喬治·馬丁多次明確表示他將在本系列的末尾解釋這個星球的氣候,在那之前他不會透露更多信息。他也提到這個解釋會與自然魔法有關,而不會捲入科幻元素。
伊耿登陸209年 – 春季
伊耿登陸209年 – 春季大瘟疫
伊耿登陸211年 – 夏季
伊耿登陸254年 – 冬季
伊耿登陸281年 – 錯誤的春天
伊耿登陸288–298年 – 長夏

維斯特洛大陸生物和人類

維斯特洛大陸智慧生物

人類– 與現實中的人類大體無差異。一些顯著的差異則主要表現為貴族家庭的成員共有同一特徵,比如,蘭尼斯特家族數千年以來全部都是金髮白膚,雖然這可能是近親通婚造成的結果。同時,維斯特洛的人類通常比一個粗野的中世紀文明當中的預期身高要高,許多男性超過六英尺,反常的男性通常可以接近和超過七英尺。一些人類血統擁有奇特的身體特徵。坦格利安往往是白金髮色,紫羅蘭眼,吉斯帝國的後裔則常常同時擁有紅色和黑色的頭髮。維斯特洛的原住民主要表現歐洲人的特徵,只有局部的差異。盛夏羣島和索斯羅斯大陸的原住民 [2]  則表現非洲人的特徵。其他地區原住民的體貌特徵則來自於真實世界中種種族羣。
巨人– 毛髮叢生的巨大人型生物,智商比人類略低,有些類似於站立的猿。巨人是一個逐漸衰微的種族,只有在大陸極北的長城之外才存在。他們騎着長毛象,使用天然原木投入戰鬥。巨人使用先民的語言,但至少有一部分能理解維斯特洛的通用語
森林之子– 維斯特洛的原住民,屢次被人提及,但已有數千年沒有出現。他們被認為是極小的人型生物,黝黑而美麗,通過夢和自然施展不可思議的力量。據説他們在戰鬥中使用黑曜石武器和魚梁木長弓。他們的遺蹟留存不多,只有餘下的魚梁木,以及他們無名的自然神靈信仰還在北境存留。喬治·馬丁多次強調森林之子不是精靈,對於此事他曾説:“森林之子是……誒,是森林之子。精靈早被殺死了。” [3] 
異鬼– 一種長城以外的神秘的惡毒生物。只有在晚上才能見到他們,通常隨之而來的是極度的寒冷。異鬼是高大憔悴,長着藍眼的人型生物,身着隨着每一步行進都變換色彩的鎧甲,持有薄薄的水晶長劍,劍極為寒冷,足以粉碎鐵器。異鬼行進無聲,但他們的嗓音卻像砸碎冰塊一樣,這暗示他們擁有自己的語言。異鬼殺死的生物或被異鬼接近的屍體立刻作為屍鬼復活,那是擁有同樣鮮豔藍眼的亡靈殭屍。不過異鬼的弱點是懼怕黑曜石(也稱作龍晶)製成的武器,黑曜石可以輕易刺穿他們的鎧甲。異鬼死後彷彿融化為一灘極其寒冷的液體。屍鬼不怕黑曜石,但在火面前十分脆弱。關於異鬼的由來,原著小説裏目前還沒有説明,但據電視劇介紹是為了對抗先民的入侵,由森林之子在人類身上用龍晶施展了自然魔法所創造出來的。

維斯特洛大陸動物

生活在這個星球的許多動物十分類似地球更新世的巨型動物羣
野牛– 牛的大型遠親。常被用來象徵大小、力量和愚蠢。傳説中,克萊倫斯·克萊勃為展示他的力量,騎上了一頭野牛。
冰原狼– 狼的遠親,但比普通的狼要巨大和強壯的多,完全發育的冰原狼可以長到矮種馬大小。絕境長城以南幾乎無法見到冰原狼。
蜥獅– 出現在頸澤的大型沼澤爬行生物,這種生物十分類似巨型鱷魚
長毛象– 居住在極北之地的生物,在一本記述多恩戰爭的書中,提到維斯特洛只有長毛象的皮比大象更厚。它們被巨人用作坐騎。
洞穴獅– 出現在詹姆·蘭尼斯特的夢中。
其他生物似乎是現代生物的變體,或者根本沒有真實世界的對照。
海怪– 大型烏賊,足以把捕鯨船拉下海。
尾獸– 一種小型生物,捲曲起來就像聖甲蟲。它們的臉是惡毒的模糊人臉,帶有讓人致命的毒刺。蠍尾獸可能來自於狹海對岸。
渡鴉– 形態十分類似地球的渡鴉。渡鴉在維斯特洛被用於城堡之間傳遞信息。每座城堡的學士通常都要照料各自的渡鴉羣,學城飼養的渡鴉更多。據説白鴉更加聰明。渡鴉有時能模仿人言。
影子山貓– 帶有黑白條紋的巨大肉食性貓科動物,生活在多山地帶。它們的毛皮十分珍貴。
斑馬– 黑白條紋相間的馬,十分類似現實中的斑馬,作為坐騎由某些外邦人引進維斯特洛。
龍–這裏的龍不是真正的西方巨龍(即Dragon,有四條腿和一對翅膀的六肢動物),而是一種類似於龍的生物——雙足飛龍(即Wyvern)。但是作者馬丁有意的將Dragon的特徵添加到它們身上,並將其稱之為“Dragon”。一度遍佈整個世界,生產於亞夏北部的陰影之地和玉海中的島羣,最初由瓦雷利亞人在瓦雷利亞半島的十四火峯中發現,坦格利安把它們從瓦雷利亞帶到龍石島,伊耿征服時期引入維斯特洛,圈禁飼養,而現在已在維斯特洛滅絕。龍是長有鱗片的爬蟲類生物,龍擁有比普通動物高許多的智慧,對養育它們的人有很強的依賴和信任感,可以被訓練成強大的戰鬥坐騎,可以理解主人的語言命令,人們一直認為,馭龍者和自己的龍之間會有某種神秘的魔法聯繫,馭龍者的個人意志和善惡觀會影響到他的巨龍,巨龍會依據騎士的意志判定自己的敵人和朋友。在馬丁的設定中,它們擁有類似蝙蝠的帶膜前肢,而並非《冰與火之歌》當中某些角色的著作則把龍描繪為帶有四肢和一對分離的翅膀。龍長有長脖子長尾巴,背部則是帶刺的脊,身體散發大量的熱,在寒冷的晚上則會噴出蒸汽。龍吐出灼熱的烈焰,在進食之前就將獵物烤熟。龍沒有性別的差異,但通過生產覆蓋鱗片的巨大龍蛋繁殖後代。它們一生都在不斷生長,所以龍的個體和壽命的極限都無法估量。坦格利安最大最老的龍貝勒裏恩活了大約200歲,足以吞下整隻野牛。但是在坦格利安的龍穴中養育的龍要比野生的龍要小。在《羣鴉的盛宴》中曾提到圈養龍限制了它們的形體大小。馬爾温博士暗示學城的學士對君主獻上謬誤的建議,讓龍逐步滅絕。在《冰與火之歌》的開始階段,龍已在維斯特洛甚至可能在全世界絕跡超過了100年。據推測魔法的消亡和越發寒冷的冬天都與龍的滅絕有關。
冰龍–未經證實的物種,目前在維斯特洛只是存在於傳説中的生物。據説冰龍生活在顫抖海和白色荒原,它們比瓦雷利亞的龍大得多,全身都是由冰構成,翅膀透明,擁有發亮的藍色眼睛,冰龍能噴吐寒氣,可以在瞬間凍住一個人,冰龍死亡時會直接化為一灘水,不會留下遺體。數個世紀以來,已經有超過五十個國家的水手聲稱在顫抖海見過冰龍。

維斯特洛大陸歷史沿革

這個粗略的時間線基於伊耿登陸(Aegon's Landing)。
黎明紀元 (伊耿登陸12000年之前)在黎明紀元,維斯特洛居住着小仙子般的森林之子,極北地區則可能還有巨人。
約是伊耿登陸12000年前,先民通過連接兩塊大陸的陸橋從東部大陸來到維斯特洛,他們引進了青銅,皮製鎧甲以及馬匹。森林之子為了阻止他們的入侵,摧毀了多恩臂,形成了多恩斷臂角和石階列島。另據推測森林之子曾試圖摧毀維斯特洛的南北連接部,把那裏完全淹沒,但是他們的魔法不夠強,只形成了日後的頸澤。漫長的戰爭之後,雙方達成和平協議,雙方在神眼湖的千面嶼上訂立了盟誓,給維斯特洛帶來了四千年的和平。先民接受了森林之子的神祇,森林的無名之神。
約是伊耿登陸10000年前,卡林灣的要塞建立。
約是伊耿登陸8000年前,長夜降臨 (英雄紀元,約是伊耿登陸8000年前),令人生畏的冬天伴隨着長夜持續了整整一代人的時間,一個惡魔般的種族“異鬼”從北方的永冬之地入侵,幾乎殺死了維斯特洛的所有人。最終,最後的守夜人找到了森林之子,並使用龍鋼之劍殺死了異鬼,人類和森林之子的聯軍成功擊敗了異鬼並將其趕回北方,這就是黎明之戰。為了阻擋異鬼再次南下,築城者布蘭登·史塔克在森林之子魔法和巨人的幫助下,在北方修建了絕境長城,守誓軍守夜人軍團為保衞長城而創建起來。根據其他傳説,絕境長城的設計者築城者布蘭登此時還在南方建造了風息堡,他也營造了臨冬城併成為第一代北境之王。此後,傳説守夜人軍團的第十三任總司令布蘭·史塔克被一名長城外的女異鬼或女屍鬼誘惑,自封為國王“夜之王”並娶了她為王后,他們霸佔了長城,將守夜人軍團變成了他的私人軍隊,建立了獨裁統治。十三年後,時任北境之王布蘭登·史塔克和塞外之王喬曼聯合挫敗了夜之王,恢復了守夜人軍團的自由和榮耀,並將夜之王的真名從軍團的記載中移除。也許正是這個喬曼發現了冬之號角,據傳他用號角從大地中喚醒了巨人。
約是伊耿登陸6000年前,七個神聖的生命體出現在東大陸的安達洛斯山丘,似乎是無上神靈的化身,山丘附近的居民成為他們的信徒。這些被稱作安達爾人的居民帶着鋼鐵武器和新的七神信仰入侵維斯特洛,同時與先民以及森林之子開戰,最終絕境長城以南每個地帶的森林之子都滅絕了。在數個世紀的戰鬥之後,安達爾人在南方建立了六個國度,同時北方卻依然處於先民的掌控之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頸澤北部卡林灣要塞的戰略地位,它阻止了多次進攻,日後成為維斯特洛南境和北境的門户。
約是伊耿登陸5000年前,東大陸瓦雷利亞半島的牧羊人在瓦雷利亞半島地峽的環形火山十四火峯中發現了龍的巢穴,他們馴養了龍並以此創造了一個強大的帝國。在五次激烈交戰之後,瓦雷利亞人迫使東方的競爭者吉斯帝國投降併兼並了他們的國土,建立起瓦雷利亞自由堡壘。關於預言中的王子的傳言此時出現。
約是伊耿登陸3000年前,塞外之戰。塞外的兄弟國王詹德爾和戈倫,帶領大羣人馬,試圖從巨大的地下通道穿越長城,史塔克家族和安柏家族幫助守夜人軍團擊敗了他們,北境之王戰死。
約是伊耿登陸1700年前,一名多恩戰士用墜落的隕石鑄造了一把強力的劍,名為“黎明”,此劍成為戴恩家族最珍貴的傳家寶。星墜城也因此得名。
約是伊耿登陸1100年前,四根瓦雷利亞蠟燭被人帶到舊鎮的學城
約是伊耿登陸700年前,瓦雷利亞的自由堡壘緩慢的向西擴張,直到到達母親河羅恩流淌的地帶,那是一條位於東大陸西海岸的巨大河川。瓦雷利亞人摧毀了拒絕投降的阿爾納城。羅伊拿城邦的戰士女王娜梅莉亞,帶着她的人民乘着數萬艘船穿越狹海,在多恩登陸。在與莫爾斯·馬泰爾公爵結盟後,羅伊拿人統一了這塊難以對付的土地,並將陽戟城馬泰爾家族確立為多恩的統治家族。羅伊拿人並沒有帶來大的政治騷亂,儘管如此,多恩還是受到了羅伊拿習俗的深遠影響,莫爾斯便採用了羅伊拿式的“親王”和“公主”頭銜而不是“國王”和“女王”,而多恩的繼承製也不同於維斯特洛的其他地區,他們採用的是性別平等的長子繼承製。臨冬城的幼子卡隆·史塔克帶兵討平叛亂,在封地上建立卡隆之城,他是日後卡史塔克家族的祖先。
約是伊耿登陸500年前,瓦雷利亞的自由堡壘征服瞭如今位於自由貿易城邦以南的大部分地區。一個宗教派別月詠者,帶領數千瓦雷利亞的奴隸逃出瓦雷利亞,沿着狹海向北進發,最終到達了狹海與顫抖海交界處的一個被礁石和沼澤環繞包圍的羣島,在那兒他們建立了隱秘的城市布拉佛斯。他們之後修建了布拉佛斯的泰坦,一座作為防禦工事的巨大雕像。
約是伊耿登陸350年前,風暴國王入侵河間並殺死了最後一個河流王。
約是伊耿登陸300年前,羽筆酒樽在舊鎮開張。
約是伊耿登陸200年前,瓦雷利亞的自由堡壘佔據了龍石島,位於西部城市和維斯特洛之間的狹海。瓦雷利亞四十龍王家族之一的坦格利安家族,在末日浩劫降臨的12年前,帶領家族成員和財產,以及他們擁有的五條龍移居到了龍石島。
約是伊耿登陸100年前,瓦雷利亞的末日浩劫降臨。除了可能與強烈的火山活動和地震有關之外,末日的本質原因無從得知。瓦雷利亞半島被摧毀,整個半島北端與大陸的連接處裂開並沉入大海,南部斷裂下來的部分也分裂成數百個小島,並在這些島嶼之間形成了煙海,瓦雷利亞城被完全毀壞,變成了廢墟,他們的龍幾乎徹底滅絕,自由堡壘也分崩離析。西部海岸的八個城市獲得了獨立,以最強大的瓦蘭提斯為首,加上布拉佛斯並稱為九大自由貿易城邦。奴隸灣的城市重新獲得獨立,然而吉斯帝國的勢力再次在南方興起。廣闊東方大陸的戰士遊牧民多斯拉克人在瓦雷利亞的覆亡之後開始興起,他們開始侵佔周邊的領土。整個瓦雷利亞唯有早已移居龍石島的坦格利安家族倖免於難。九大自由貿易城邦之首的瓦蘭提斯要求坦格利安家族提供援助,和他們一起以瓦雷利亞的名義去征服其他自由貿易城邦,被坦格利安家族拒絕。末日浩劫後的這個衰退時期日後以流血的年代而聞名。
約是伊耿登陸50年前,鐵民入侵。鐵羣島之王“鐵手”赫爾文·霍爾入侵河間,擊敗了風暴國王亞列克並征服了河間。
伊耿登陸1年後,征服戰爭爆發。瓦雷利亞末日浩劫一個世紀後,伊耿·坦格利安帶領他的姐姐維桑尼亞和妹妹雷妮絲,以及他們的三條龍開始入侵維斯特洛,最終征服和統一了除多恩外的六大王國,並在黑水河口建立了君臨城作為新的首都。伊耿以巨龍“黑死神”貝勒裏恩的龍焰熔化掉數千把從敵軍手裏繳獲的利劍,鑄造成鐵王座。伊耿的私生兄弟奧里斯·拜拉席恩擊殺了最後一代風暴國王“驕傲的”亞爾吉拉,得到了風息堡作為封地,並娶了亞爾吉拉的女兒,創立了拜拉席恩家族,最後的河灣王孟恩四世死於怒火燎原戰役,高庭的管家哈蘭·提利爾向伊耿投降並得到了高庭。奔流城的艾德敏·徒利和派克島的維肯·葛雷喬伊則被分別任命為河間地管理者和鐵羣島大王。
37年,伊耿去世,七神教團便發起叛亂反抗坦格利安王朝。伊尼斯國王指派他的弟弟梅葛去處理危機。
48年,國王殘酷的梅葛死去,傑赫里斯國王通過談判手段終結了叛亂,他允諾教團武裝只要解散便特赦他們,對方同意,教會武裝就此解散。傑赫里斯因此被稱為“仲裁者”。
129-131年,血龍狂舞爆發。坦格利安王朝第一次大規模內戰,由伊耿二世與他的異母姐姐雷妮拉為爭奪鐵王座繼承權而引發。坦格利安家族的許多成員以及大部分龍都在這場內戰中死亡。雷妮拉死後,戰爭繼續以她的兒子伊耿三世的名義進行。最終伊耿二世無嗣而亡,戰爭戛然而止,伊耿三世隨之加冕。坦格利安最後的巨龍死於伊耿三世的統治期,這使他獲得了“龍禍”的稱號。最後的龍是一隻畸形的小龍,臨死前產下三枚龍蛋,但坦格利安始終無法將其孵化。
157-161年,“少龍王”戴倫一世征服了多恩,但未能守住,四萬人在戰爭中死去。戴倫的弟弟貝勒王赤腳穿過骨道,與多恩講和,並從蛇坑中救出了他的堂兄龍騎士伊蒙。
161-171年,受神祝福的貝勒王,亦稱修士國王的統治期。貝勒在君臨修建了大聖堂,便是此後人稱貝勒大聖堂的地方。貝勒由於極度的虔誠,將他的三個妹妹鎖在紅堡的處女居當中,這樣她們就不能引誘他陷入肉慾。儘管如此,他的妹妹“公然抗命的戴安娜”與其堂兄伊耿四世有了私情並生下了一個私生子戴蒙·維水。
約是170年,貝勒王的堂侄戴倫王子迎娶了多恩的彌麗亞·馬泰爾公主,他們的長子貝勒王子隨後誕生。
172-184年,庸王伊耿四世的統治期。伊耿四世臨終前將他“高貴的私生子女”:戴蒙·維水,“寒鐵”伊戈爾·河文,“血鴉”布林登·河文和“洋星”席拉全部劃歸正統。並將瓦雷利亞鋼劍“黑火”賜給戴蒙,從此戴蒙·維水改姓為戴蒙·黑火。伊耿四世的兒子戴倫二世繼承王位,但戴倫的合法性因為其母與龍騎士伊蒙的親密關係而備受質疑。
195-196年,第一次黑火叛亂。坦格利安王朝第二次內戰爆發,叛亂以紅草原之戰中戴蒙·黑火被血鴉殺死而終結,但戴蒙的幾個兒女與寒鐵一起逃到了自由貿易城邦,為後續幾次黑火叛亂埋下了禍根。寒鐵日後建立了一支精英僱傭軍黃金團”,成為東方最令人生畏的軍隊。
197年,通過戴倫二世的妹妹丹妮莉絲與馬倫·馬泰爾親王的聯姻,多恩正式併入七大王國
約是200年,由於守夜人軍團的鬆懈守備,塞外之王“紅鬍子”雷蒙入侵北境,守夜人軍團當值總司令因為他的失職被後人稱為沉睡的傑克。臨冬城威廉·史塔克公爵和“醉巨人”哈蒙德·安柏伯爵在長湖岸邊夾擊並殲滅了野人。威廉公爵戰死,他的弟弟“躁動的”阿託斯即位。
209年,《僱傭騎士》中的故事發生。王位繼承人“破矛者”貝勒王子,死於一場比武競技的事故。數月後,國王戴倫二世和貝勒的兩個兒子都死於春季大瘟疫。戴倫二世的次子伊里斯一世即位為王。貝勒王子的侄子伊耿寄磨練性格,成為一名僱傭騎士“高個”鄧肯爵士的侍從。
約是211年,效忠劍士中的故事展開。河灣的威博家族和奧斯格雷家族成為盟友。血鴉此時擔任御前首相,這激怒了貝勒和伊里斯的幼弟梅卡王子。
221-233年,梅卡國王在伊里斯一世無嗣而亡後開始了他的統治,因為血鴉在第四次黑火叛亂中言而無信的行為,他立刻把血鴉流放到絕境長城,之後血鴉被選為總司令。梅卡在位期間,他的長子戴倫死於性病,次子“明焰”伊利昂死於喝野火,第三子伊蒙則身在舊鎮為成為學士而努力。梅卡在與盜匪頭目的戰鬥中死去,伊蒙拒絕了王冠並前去絕境長城。伊耿王子隨之加冕為伊耿五世,因為他是第四子的第四子,所以人稱“不該成王的王”。
約是255-260年,九銅板王之戰暴發,馬里斯·黑火與另外八名喪失了土地的領主結盟征服領土,黃金團也參與其中。“金舌”阿列括·阿達里斯帶領他們進犯爭議之地並攻佔了自由貿易城邦泰洛西以及石階列島。在馬里斯·黑火打算進攻七大王國之前,巴利斯坦·賽爾彌爵士先發制人殺死了他,布林登·徒利爵士則在此戰中建功揚名。黃金團被擊敗,但未被摧毀,不久後在自由貿易城邦重新組建。六年後,阿列括被泰洛西罷免。
259-262年,盛夏廳的悲劇。國王伊耿五世企圖利用野火孵化龍蛋,在坦格利安家族的宮殿盛夏廳進行孵化,結果孵化失敗,盛夏廳被燒為灰燼,伊耿五世連同數位王室成員葬身火海。伊耿的曾孫雷加同日誕生,雷加是伊里斯王子與他的妻子和妹妹蕾拉的兒子。傑赫里斯二世繼伊耿之後為王,三年後便死去,伊里斯二世隨之加冕,他任命年輕的泰温·蘭尼斯特出任御前首相。
約是270-280年,伊里斯王拒絕了泰温·蘭尼斯特之女瑟曦與雷加王子的婚事,讓雷加娶了多恩的伊莉亞·馬泰爾公主,兩人育有女兒雷妮絲和兒子伊耿兩個孩子。因為暮谷城的達克林家族拒絕給鐵王座繳税而發生了暮谷城反叛。伊里斯急於獨自解決問題,結果被達克林家族囚禁。暮谷城被圍困了六個月直到巴利斯坦·賽爾彌爵士設法營救了國王。達克林家族被伊里斯滅族,萊克家族取而代之成為暮谷城統治者。據傳正是暮谷城反叛開始讓伊里斯墜入瘋狂。大約在這個時間,雷加王子開始與黑城堡的學士伊蒙·坦格利安通信,反覆猜想是否自己就是“預言中的王子”,轉世重生與即將重臨的強大黑暗作戰。不久他們認定預言中的王子實際上是雷加襁褓中的孩子。
281年,錯誤的春天。御林兄弟會被數名御林鐵衞帶領的一些騎士擊敗,亞瑟·戴恩殺死了兄弟會的首領。詹姆·蘭尼斯特在此戰中表現卓著並被亞瑟·戴恩冊封為騎士。河安伯爵在赫倫堡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比武競技,雷加王子贏得了勝利,被指定可以將一頂象徵“愛與美的桂冠”獻給自己中意的女人,然而他卻沒有選擇自己的妻子伊利亞·馬泰爾,而是將桂冠獻給了臨冬城的小姐且已經與勞勃·拜拉席恩訂婚的萊安娜·史塔克艾德·史塔克灰水望霍蘭·黎德相識併成為朋友。泰温的長子詹姆·蘭尼斯特加入了御林鐵衞,這等於剝奪了他身為凱巖城的繼承人的身份。泰温·蘭尼斯特一怒之下辭去首相職務,憤怒的抗議這一做法,而後回到凱巖城。
282-283年,篡奪者戰爭爆發。雷加·坦格利安和萊安娜·史塔克在河間地某處相會,隨後二人雙雙失蹤。萊安娜的長兄布蘭登·史塔克帶着數名隨從憤怒的衝進紅堡要雷加出來領死,伊里斯逮捕了他們並以叛國罪的罪名召他們的父親進宮,一行人除伊森·葛洛佛逃出,其餘的人全被瘋王殺害。同時瘋王要求艾林谷公爵瓊恩·艾林交出他的兩個養子,即北境公爵艾德·史塔克和風暴地公爵勞勃·拜拉席恩,最終三人忍無可忍揭竿而起發動反抗,勞勃以伊耿五世的外曾孫的身份要求得到王位。篡奪者戰爭,也被稱作勞勃叛亂就此展開。河間地的霍斯特·徒利支持叛亂,並讓艾德·史塔克和瓊恩·艾琳分別迎娶了他的兩個女兒凱特琳和萊莎,而提利爾家族依舊忠於國王並圍困了勞勃的城堡風息堡,那裏當時由勞勃的弟弟史坦尼斯把守。御前首相,鷲巢堡的瓊恩·克林頓伯爵在鳴鐘之役中敗北,而後被流放到自由貿易城邦。反叛軍在三叉戟河之戰中擊敗了保王軍,雷加王子被殺。蘭尼斯特家族表面上出兵馳援伊里斯王,但在進入君臨城的一瞬間突然倒戈,拿下並劫掠了君臨城。伊里斯王企圖用野火燒燬君臨城拉全城百姓陪葬,但被詹姆·蘭尼斯特所殺。雷加的妻子伊莉亞·馬泰爾公主和兒子伊耿、女兒雷妮絲都被泰温的手下“魔山”格雷果·克里岡和亞摩利·洛奇殘忍虐殺,艾德·史塔克認為此行過於殘暴,但勞勃·拜拉席恩卻不以為意,這導致艾德和勞勃之間產生裂痕。艾德·史塔克和霍蘭·黎德來到多恩的極樂塔,擊敗了看守萊安娜的御林鐵衞,發現她已垂死,萊安娜臨終前要艾德答應她一個條件。艾德和勞勃隨後才和好。勞勃加冕為鐵王座之王,迎娶瑟曦·蘭尼斯特。奈德帶着他的私生子瓊恩·雪諾返回臨冬城。統治維斯特洛近300年的坦格利安王朝由此覆滅,忠於坦格利安的瓊恩·戴瑞帶着伊里斯兩個年幼的子女,韋賽里斯王子和丹妮莉絲公主逃出維斯特洛,抵達自由貿易城邦。
289年,葛雷喬伊叛亂巴隆·葛雷喬伊自稱鐵羣島之王。他被擊敗,兩個兒子被殺,不得不向勞勃國王投降。巴隆僅存的兒子席恩,成為艾德·史塔克的養子和人質。
298年,《冰與火之歌》的故事展開。前四卷書跨越了兩年或更長時間,直到伊耿登陸300年。

維斯特洛大陸宗教信仰

維斯特洛大陸舊神

森林之子傳給先民的信仰,是眾多的無名自然神靈。在安達爾人將七神引進維斯特洛之後,這些神靈被稱為舊神,對於他們的信仰也僅限於北境和塞外。舊神信仰沒有宗教團體、神職人員、宗教場所、傳道活動或經書等,僅由信徒們自行崇拜,為純粹的自然崇拜,但某些傳統由信徒傳於後世。許多行為,如亂倫和弒親,都被認為是對神的冒犯。舊神信仰視世間萬物均有神性,尤其是視魚梁木為神物,刻有人臉的魚梁木被稱為心樹,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祈禱、誓言和婚禮都經常在心樹下進行。魚梁木上的人臉由森林之子雕刻,但是人類不能完全理解他們的含義或目的。昔日所有的貴族家庭都有一片中央長有心樹的神木林,但許多家族已不再追隨舊神,將神木林轉為世俗的花園。

維斯特洛大陸七神

七神是安達爾人信奉的神靈,它其實是一個神的七個單獨位態,它們分別是:天父,戰士,鐵匠,聖母,少女,老嫗以及陌客。該教派常簡稱為“教會”,擁有一本名叫“《七星聖經》”的經書。
教會的追隨者使用七芒星、水晶稜鏡、彩虹以及數字七來表示神性,宗教儀式中大規模使用光和水晶。安達爾人將七神信仰帶入維斯特洛,通過他們的征服使之成為大陸的支配性宗教。七神教會是一個高度系統的教會組織,與維斯特洛的政體和文化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它的首腦是總主教,一個教皇式的當權者,另外還有一個尚未確定人數、包括了“最虔誠者”的委員會,該委員會似乎類似於樞機團,由它來選舉總主教。一旦當選總主教,就要放棄自己的名字。
七神的禮拜堂稱為“聖堂”,每個聖堂的屋子中都有表現七神的藝術形式。在鄉間的聖堂,一般只在牆上掛着雕刻的面具或簡單的木炭素描畫,而在繁華的聖堂中,人們使用貴重金屬和石塊為七神塑造雕像。總主教和“最虔誠者”都處於君臨的貝勒大聖堂,貝勒大聖堂是由白色大理石建造龐大建築,擁有七座水晶塔,是教會的聖座所在。坦格利安到來之前的教會聖座則在舊鎮華美的繁星聖堂,用黑色大理石建造,拱門尖頂上的窗户則用着色玻璃製造。
教會的男性神職人員稱為“修士”,女性則叫“修女”,他們組成了奉獻給神的眾多的團體,每個團體都向一個位態獻身。比如,向鐵匠起誓的修士脖子上用帶子掛着小鐵錘。修士的修道院教團可以住在修道院中,自己維持生計的誓言兄弟則叫做“褐衣僧”。沒有聖堂的修士在鄉間漫遊,幫助平民以獲得食物和居所。有時候他們被蔑稱為“乞丐幫”,他們的脖子上則掛着一隻金屬碗。靜默姐妹是一個特殊的婦女團體,她們發誓守貞和沉默,作為死亡的代表,為陌客效力。她們的任務是處理死者,進行出殯和埋葬儀式。
修女的女修道院被稱作“聖母之屋”(motherhouse),舊鎮就有一個大的。修女也有階層,分別是白衣修女、灰衣修女或藍衣修女,但是她們的奉獻位態暫時沒有披露。修女常在高級貴族的家庭成員中扮演家庭女教師的身份,教會對婦女的審判由七人審判團組成,當中也必須有修女參與。高階修女是“最虔誠者”的成員,在選拔總主教的時候能參與其中,修女是否能被升為總主教未知。靜默姐妹不被看做修女。
歷史上,教團也曾擁有軍事騎士團。由貴族組成的騎士團“戰士之子”和普通人加入的“窮人集會”,這就是人們所説的“聖劍騎士團”以及“星辰武士團”,兩者都被殘酷的梅葛殘忍的鎮壓。在《羣鴉的盛宴》中,王太后瑟曦·蘭尼斯特為了擺脱財政危機,同意教會重建這兩支武裝,以此換取教會不再追償王室欠款的承諾。此後教團武裝便迅速壯大起來。
教會的信徒們根據個人的情況向七神特定的一面祈禱,尋求幫助和指引:向戰士祈求戰鬥中的勇氣和技巧,向天父祈求公正,向聖母祈求憐憫,向鐵匠祈求破碎的物品完好,向老嫗祈求智慧,向少女祈求一生清白愉快,向陌客祈求死亡。每一位神的象徵聖壇前點着蠟燭,聖歌長久響起。婚禮則是在天父和聖母的聖壇之間進行。宏大的宗教儀式需要有七十七名修女參與的聖樂團加入。
想進階為騎士,一名侍從必須在聖堂中守一整夜,並且以七神的名義塗抹聖油;因為這個原因,某些地區,如北境,就只有很少的騎士,那裏沒有教會。

維斯特洛大陸淹神

淹神僅被鐵民所信仰,他的領域是大海。淹神信仰十分古老,可以追溯到安達爾人入侵之前。安達爾入侵者進入鐵羣島後,皈依了當地的宗教而不是像南方的征服者那樣用七神取而代之。淹神信仰支撐着鐵民靠船的北歐海盜式的文化。他們相信淹神創造他們去洗劫、搶奪和開拓國度。據説淹神本尊伴隨着火焰從大海之中駕船而來,帶着刀劍和烈火降臨人世。淹神的永恆之敵被稱作風暴之神。
受淹和重生是淹神信仰祈禱儀式的顯著特色。受淹是鐵民處以極刑的傳統方式,但同時也被認為是一種神聖的行為,最虔誠的信徒對其一無所懼。新生兒在出生後立刻受淹,淹沒在水中或者用鹽水塗抹。要成為被稱作淹人的神職人員,則需嚴肅的再次受淹,而後人們使用原始的心肺復甦術讓他重生。淹人身着灰藍綠三色的雜色粗袍,攜帶浮木棍棒參與戰鬥,用皮袋裝滿鹽水灑在受祝福者身上履行儀式。常見的祈禱文是:“逝者不死,必將再起,其勢更烈”。

維斯特洛大陸母親河羅恩

在多恩,綠血河孤兒繼續着他們在狹海對岸的羅伊拿諸神信仰。他們的主神母親河羅恩,是他們故土羅恩河的化身。她也被稱作母親河。該信仰也有其他神祇,包括次級神“河中老人”,一個烏龜神,戰勝了蟹王,贏得了統治水下住民的權利。

維斯特洛大陸拉赫洛

拉赫洛是一位來自狹海對岸的著名神明,但在維斯特洛只有很少的信徒。他也被稱作光之王,聖焰之心以及影子與烈火的真主,他的紋章是烈焰紅心。拉赫洛的信徒將他作為光、熱和生命的神而膜拜。他的敵人是“遠古異神”,此神的名字凡人不可道也,是暗之神,玄冰之魂,黑夜與恐懼的神。拉赫洛和遠古異神在為世界的命運進行永恆的戰爭。拉赫洛的信徒相信亞梭爾·亞亥,將印證亞夏古書的記載,作為救世主轉世,打破戰爭的平衡。亞梭爾·亞亥也被稱作預言中的王子、光明的戰士、聖焰之子。預言中他將攜帶一把燃燒之劍“光明使者”,英雄之紅劍,從石頭中喚醒龍。
拉赫洛信仰的神職人員因為身着寬鬆的紅色長袍被稱為“紅袍祭司”。在東方,幼童經常被送到拉赫洛的神廟中,直到被訓練為祭司。每天晚上,紅袍祭祀點燃火堆,在他們的神廟中吟唱祈禱文,請求拉赫洛把黎明帶回來。“長夜黑暗,處處險惡”是常見祈禱文。祭司們相信拉赫洛不定期給予以魔法支持,迴應信徒們的祈禱。祭司們經常凝視火焰,以從中看到未來的景象。比武審判也是拉赫洛信仰認可的行為,信徒們在比武之前請求拉赫洛在比武中給予他們力量。

維斯特洛大陸異鬼

一些居住在絕境長城以北的野人將人們俗稱為異鬼的寒冰生物膜拜為神。他們通常將異鬼稱為“寒冷之神”,伴隨着冰雪而來,野人相信只有滿足異鬼自己才能倖存下來。一名叫卡斯特的野人,將他所有的男性孩子都獻給異鬼,卡斯特的一些老婆聲稱異鬼就是卡斯特的兒子們。並且,傳説中的守夜人軍團的第13任總司令“夜王”,據説就在為異鬼獻祭,導致關於他的記載全部被消除。紅袍女祭司梅麗珊卓聲稱異鬼是拉赫洛宿敵“遠古異神”的僕人。

維斯特洛大陸重要地點

學城
舊鎮 舊鎮
學城是學士組織的總部,他們在那兒花費數年時間學習,鑄造項鍊。學城位於河灣的舊鎮,那是維斯特洛最古老的城市。.
君臨城Kings's Landing
君臨 君臨
君臨是維斯特洛以及七大王國的首都。它位於黑水河口,征服者伊耿就是在那兒登陸在維斯特洛,開始了他的征服。主城被一堵城牆所環繞,守備者則是被人稱為金袍子的城市衞隊。城牆以內的區域聳立着三座高丘,以伊耿和他的兩個姐妹命名。窮苦的平民在城外建造木棚屋安身。君臨人口極其稠密,但也無比混亂骯髒。城市排泄物的惡臭甚至遠在城牆外都可以聞得到。
王室的城堡稱作紅堡,坐落於伊耿高丘。城堡中矗立着君主的寶座——鐵王座,這是伊耿用戰敗之敵的兵器鑄造而成的。根據傳言,伊耿保留了劍刃的尖刺,因為他認為沒有統治者可以始終舒適的坐着。數個世紀以後,國王們還總是在王座上被刺傷。通常認為被王座刺傷的都是不適合統治的。(王座拒絕了他們)
君臨擁有貝勒大聖堂,那是總主教和“最虔誠者”的聚集地,也是七神教會最神聖的聖堂。.
君臨的平民窟被稱作跳蚤窩,那裏的居民十分貧窮,他們通常喝“褐湯”為生,那是一種神秘的湯,當中含有小動物和被謀殺者的肉。.
在奧柏倫·馬泰爾抵達君臨時,提利昂曾提到君臨人口估計超過50萬人。喬治·馬丁也提到過君臨比中世紀的倫敦和巴黎要大,但是比中世紀的君士坦丁堡或羅馬要小。
赫倫堡Harrenhal
赫倫堡 赫倫堡
赫倫堡坐落於維斯特洛中央地帶的神眼湖北岸,由霍爾家族的黑心赫倫耗費四十年的時間所修建,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城堡。赫倫堡由黑色的石塊建造,擁有眾多高大的塔樓和一座宏偉的大廳,足以容納一支軍隊。赫倫堡是赫倫的驕傲,但是赫倫幾乎沒有完成他的傑作,這是因為征服者伊耿得入侵。赫倫堡又厚又高的城牆對於伊耿的龍毫無作用。龍焰摧毀了和熔化了城堡的石頭,殺死了赫倫和他的兒子們。赫倫的血脈被抹去,他的王國也被征服。
赫倫不幸身死之後,赫倫堡被眾多的家族佔有,幾乎每個家族都以悲慘結局而告終,這給赫倫堡帶來了受詛咒的名聲。另外,在如此龐大城堡中修繕和駐軍都存在後勤和經濟上的固有難題,使得這座城堡成為白象
在五王之戰初始,赫倫堡已破敗不堪,只有一小部分得到維修保養。泰温·蘭尼斯特攻佔了城堡後,他的女兒瑟曦王后將它賜予傑諾斯·史林特,但是瑟曦的弟弟和御前首相提利昂·蘭尼斯特很快取消了這項獎賞,他把史林特送去了絕境長城。提利昂將城堡轉交培提爾·貝里席,培提爾只擁有名義上的所有權,他從未到過那裏。
戰爭進程中,赫倫堡多次易主,見證了許多的暴行。僱傭軍組織勇士團背叛了城堡內蘭尼斯特家族的駐軍,盧斯·波頓取而代之。波頓放棄了城堡後,格雷果·克里岡殲滅了勇士團,為蘭尼斯特家族奪回了赫倫堡。
臨冬城 臨冬城
臨冬城史塔克家族的古老城堡(這是一個標籤式命名的德語單詞,意思是冬天的大衣),在8000年前由“築城者”布蘭登所建造,自古以來便是北境的權力和政治中心,史塔克家族已在此地生活和統治數千年之久。臨冬城有雙層城牆保護,兩座城牆之間有一條護城河環繞着城堡,位於城堡正下方的温泉流出的熱水通過牆壁內的管道被輸送到許多房間,使臨冬城在冬季遠比北境其他城堡暖和。一些房間和塔樓已被廢棄,年久失修。臨冬城擁有一處面積為三英畝的神木林,樹林中央有一株古老的魚梁木。城堡有一個很深的地下墓地,埋葬着歷代史塔克家族成員的屍骨,歷代臨冬城公爵和北境之王的石棺前則樹立着雕像。在臨冬城城門外有一座避冬市鎮,在夏季會有人居住並進行商業貿易,但在冬季人們都會遷走。
在《權力的遊戲》初始,艾德·史塔克是臨冬城公爵和北境守護。他的繼承人是其長子羅柏·史塔克。魯温學士是一名深得信任的顧問、醫生,還是史塔克家族男孩的教師。茉丹修女是家族的女祭司,負責教導史塔克家族的女孩。羅德利克·凱索爵士擔任教頭,而他的侄子喬裏·凱索則是侍衞隊長。
五王之戰期間,臨冬城遭到進攻,被人奪取和焚燬。眾多的家族部屬遇害。喬裏·凱索在君臨為保護艾德公爵而被蘭尼斯特家族殺害,艾德公爵被公開處決後茉丹修女也被殺死。鐵羣島的繼承人席恩·葛雷喬伊之後背叛了史塔克家族。席恩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以艾德養子的身份生活在臨冬城,與史塔克家的孩子們一起長大,又曾作為羅柏·史塔克的伴隨參戰。席恩騙走臨冬城守軍,帶着他手下一小羣鐵民,秘密的潛進臨冬城。羅德利克·凱索帶着守軍返回後,拉姆斯·波頓帶着他的人馬出其不意的向他們進攻,結果守軍全軍覆沒。魯温學士也在隨後的劫掠中被殺,但他死前看到了兩名史塔克男孩從廢墟中逃離。拉姆斯焚燬了城堡,將餘下的史塔克部屬全部殺死,把整個事件歸咎於自己活捉的席恩。這座宏偉的史塔克家族城堡已是一片被遺棄的廢墟,不過它雖然破碎不堪卻未被完全摧毀,神木林以及古老的史塔克家族墓地依舊保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