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終(拼音:zhōng)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兩頭打結的絲繩。本義指終端、末端,後詞義抽象化,指終止,或指最後、完成。由終止引申為人死,由結局引申為窮盡。 [3] 
中文名
拼    音
zhōng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XTUY [1] 
倉    頡
VMHEY
鄭    碼
ZRTD
筆    順
撇折、撇折、提、撇、橫撇、捺、點、點
字    級
一級(編號:1344)
平水韻
上平聲·一東 [4] 
總筆畫
3+5
四角碼
2713₃
統一碼
7EC8
注音字母
ㄓㄨㄥ
筆順編號
55135444
造字法
會意字、形聲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𠔾、𠂂、𢍐、𢒣、𡦿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終”字在甲骨文中寫作圖1或圖2。甲骨文是一綹可掛的絲頭的形象。絲的兩端有小圈(如圖1)或兩小圓點(如圖2),意指此處打了疙瘩。這裏強調的是打了結的終端處,以此表示“終”之意,屬指事字。金文(圖3)中絲繩兩端大都作圓點。《説文解字》所收古文“終”(圖7)就是沿襲甲骨文金文這類形象。《説文》古文把絲頭從直線變成外彎內曲,把兩圓點變而為“一”,完全線條化。
大約到戰國時期,人們在這個古文的基礎上增添一個“”字,以表絲線之義,上部是沿襲甲骨文、金文的形狀(圖6)。到了小篆,古文部分被改造為聲旁“冬”字,成為了從“糸”、“冬”聲的形聲字。冬季為四季的最後一季,因此“”字在這裏也有一定的表義作用。隸書、楷書再沿襲小篆,將筆畫平直化,成為現代通行的“終”字。
“終”最初之義是指絲線的終端,後來衍生出抽象的“終了”“最後”的概念。由絲的末端、結束,引申為人的生命的結束。如“臨終”“無疾而終”。絲有末端,必有開頭,由頭到尾,是為始終。所以“終”又引申為“始終”“從始到終”。如《戰國策·魏策》:“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終守之”就是始終守住它。
從始至終是事物運動的全過程。因此又引申為全、盡、整等義。如白居易《琵琶行》:“終歲不聞絲竹聲”就是一年到頭聽不到音樂的聲音,也就是整年聽不到的意思。
事情結束,總得有個結果。所以“終”又引申為終於、終究。如《戰國策·齊策》:“為蛇足者,終亡其酒。”大意是那個給畫好的蛇又添了腳的人,終於失去了飲酒的資格。書面語“終必成功”“終將見效”之類的句子中,“終”都是終究、終於的意思。現代漢語裏的“終歸”“終極”“終結”“終局”的“終”,也都是這個意思。 [3]  [15]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事物的結局。與“始”相對。
end
《詩經·大雅·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原始要終,體必鱗次。”
終點;年終;自始至終;善始善終
古代天文曆法指歲星運行一週十二年為一終。
《左傳·襄公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
古代曆法指稱“閏月”。
《史記·曆書》:“舉正於中,歸邪於終。”
(Zhōng)姓氏用字。
形容詞
從開始到末了的。
all;entire;
whole
《荀子·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峻青《故鄉雜記》:“我和我的鄉親們促膝談心,暢談終宵。”
終日;終年;終身;終生
動詞
達到事物的最大限度;盡。
《莊子·天道》:“夫道,於大不終,於小不遺,故萬物備。”
《禮記·儒行》:“孔子對曰:‘遽數之,不能終其物也。’”
結束;完了。
end;
finish
《國語·魯語上》:“終則講於會,以正班爵之義。”
宋·高觀國《憶秦娥·舟中書事》:“曲終人去,愁寄湖山。”
告終;劇終;曲終人散壽終正寢
指人死亡。
death;die
《禮記·文王世子》:“文王九十七乃終。”
茅盾《童年·父親的三年之病》:“父親終年三十四歲。”
臨終;送終;無疾而終
副詞
表示對事物性質和特點的確認,相當於“終究”“畢竟”。
after all
《墨子·天志中》:“欲以此求賞譽,終不可得。”
柳青《銅牆鐵壁》第十二章:“金書記,你遲早終要走,我看你不如吃了飯就起身。”
表示動態,相當於“既”。
《詩經·邶風·北門》:“終窶且貧,莫知我艱。”
介詞
表示時間或方向的起始,相當於“從、自”
《漢書·南粵傳》:“終今以來,通使如故。”
清·劉淇《助字辨略》:“終今以來,猶雲自今以往。”
表示時間或方向的終止,相當於“到、至”。
《史記·匈奴列傳》:“終孝景時,時小入盜邊,無大寇。”
《漢書·韓延壽傳》:“願以田相移;終死不敢復爭。”
連詞
縱使;雖然。
唐·李商隱《籌筆驛》詩:“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量詞
古代田地面積單位。
《漢書·刑法志》:“地方一里為井;井十為通,通十為成,成方十里;成十為終。”
古代稱歌樂或奏樂一章為一終,歌唱和伴奏樂完成一章也稱一終。
《禮記·鄉飲酒義》:“工入,升歌三終。”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5]  《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職戎切(zhōng)
絿絲也。從糸冬聲。
𠂂,古文終。 [8] 

説文解字注

絿絲也。按,絿字恐誤,疑下文䌖字之訛,取其相屬也。《廣韻》雲:“終,極也,竆也,竟也。”其義皆當作冬。冬者,四時盡也,故其引申之義如此。俗分別冬為四時盡,終為極也、竆也、竟也,乃使冬失其引申之義,終失其本義矣。有◻而後有◻、冬,而後有終,此造字之先後也。其音義,則先有終之古文也。
從糸,冬聲。職戎切,九部。
古文終。有◻而有◻、◻,而後有◻。 [9] 

廣韻

職戎切,平東章 ‖ 冬聲終部(zhōng)
終,極也。窮也。竟也。又姓,漢有濟南終軍。又漢複姓,二氏。《東觀漢記》有終利恭,何氏《姓苑》雲:“今下邳人也。”《左傳》殷人七族,有終葵氏。職戎切。十五。 [10] 

康熙字典

古文:𣊂、𤽘、𣧩、𠔾、𡦿、𢍐、𣈩、𤽬、夂
《廣韻》職戎切。《集韻》《韻會》之戎切。並音螽。《説文》:絿絲也。
又《玉篇》:極也,窮也。《集韻》:一曰盡也。《易·繫辭》:《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書·仲虺之誥》:愼厥終,惟其始。《詩·大雅》:高朗令終。
又《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
又《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於始,舉正於中,歸餘於終。疏:歸其餘,分置於終末。言於終末乃置閏也。
又《左傳·襄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
又《爾雅·釋天》:月在壬曰終。
又《前漢·刑法志》:地方一里為井,井十為通,通十為成,成方十里,成十為終。
又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終葵氏。《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終黎氏。《前漢·終軍傳》:終軍,字子云,濟南人也。
又《韻補》葉諸仍切。《周易·坤·文言》:以終葉成。
又《韻補》葉諸良切。陳琳《迷迭香賦》:竭歡慶於夙夜兮,雖幽翳而彌彰。事罔隆而不殺兮,亦無始而不終。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1]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糹”窄“冬”寬,頂部“糹”低,底部“冬”低。“糹”,第一㇜(撇折)的橫段在橫中線。“冬”,“夂”罩住下部兩點。㇇(橫撇)的撇尖伸向“糹”。下部兩點,垂直對齊,上點小,下點略大,兩點都與上方撇、捺相交點垂直對齊。 [16]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ȶ

王力系統
ȶ
ǐuŋ
董同龢系統
ȶ
joŋ
周法高系統
t
jəwŋ
李方桂系統
t
jəngw
西漢


東漢




jong


jo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東冬鍾江

jwoŋ
北魏後期北齊

juŋ
齊梁陳北周隋

ju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i̯uŋ
擬音/王力系統

ǐu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ju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iuŋ
擬音/李方桂系統

jung
擬音/陳新雄系統
ǐoŋ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14]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一東

合口呼
全清
職戎切
tɕjuŋ
集韻
平聲
上平一東

合口呼
全清
之戎切
ʨiuŋ
禮部韻略

平聲





之中切

增韻

平聲





之中切

中原音韻

陰平
東鍾

合口呼

全清

tʂiuŋ
中州音韻

平聲
東鍾





之戎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一東


全清
陟隆切
tʃyuŋ
分韻撮要
陰平
第六東董凍篤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13]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14]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1-21]
  • 3.    徐建中著.漢字國學 漢字裏的國學常識[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16.11:206
  • 4.    平水韻 一東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11-21]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9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792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699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3607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852
  • 9.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許惟賢整理. 説文解字注 下[M]. 南京:鳳凰出版社, 2015.07:1126-1127
  • 10.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24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883
  • 12.    終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1-11-21]
  • 13.    終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11-21]
  • 14.    終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11-21]
  • 15.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3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278-279
  • 16.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57-45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