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紐馬克

鎖定
彼得·紐馬克(1916年-2011年),是著名的翻譯家和翻譯理論家。他從事過多種歐洲語言的翻譯工作,是出色的譯者和編輯。紐馬克同時也是一位語言學家,並擔任英國語言學家協會會長。他的主要興趣就是把語言學的相關理論應用於翻譯實踐之中,把翻譯研究和英語語言研究相結合。儘管紐馬克和他的翻譯理論已經盡人皆知,但是關於他的學術生平似乎鮮有人知。 [1-2] 
中文名
彼得.紐馬克
外文名
Peter Newmark
國    籍
英國
民    族
斯拉夫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2011年
畢業院校
劍橋大學
職    業
教師,翻譯家
出生地
捷克
信    仰
基督教

紐馬克人物生平

彼特·紐馬克出生於捷克布爾諾市。五歲時,離開家鄉遷居英國,之後在英國接受傳統的學院教育。紐馬克曾就讀於著名的拉格比公學,後就讀於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語言,期間他學習並精通了法語和德語,且英國文學成績優異。與在拉格比公學壓抑的氛圍相比,劍橋的學習開放而自由。其中有三位老師對紐馬克影響較大:他的法語老師藝術史學家安東尼·布蘭特、英語老師文學學者法蘭克·雷蒙德·利維斯、愛爾蘭劇作家尚·奧凱西。這些人看待藝術與文學的方法深深影響了紐馬克的翻譯技巧和方法,紐馬克尤其對於利維斯和奧凱西看重文學德育和美育的重要性甚是認同,這些觀點在他之後的文章中都有反映。紐馬克一直把翻譯當做一種嚴肅的活動,這也是受到了他們的影響。

紐馬克翻譯態度

“總的來説,文學作品可歸為兩類:一類是對人類行為嚴肅的道德評價;第二類與第一類緊緊相連,即為娛人,是一種歡愉,一種感觀之樂。因為前者的原因,我總是很嚴肅地對待文學……這種情況和翻譯相同,因為對翻譯的態度亦是非常嚴肅。

紐馬克翻譯思想

奧凱西也影響了紐馬克的政治思想觀點。奧凱西認為人人平等,反對任何歧視。正如紐馬克所説:“尚·奧凱西出類拔萃,個性強,敏鋭而機智,説話風趣,對誰都一視同仁…….他是一位共產黨員,崇尚平等。我在這一方面,深深地受了他的影響。”正是在他的影響下,紐馬克大學期間開始寫一些戲劇批評文章。後來也影響到紐馬克的翻譯觀,即紐馬克認為翻譯是一種武器,有利於保護人權, 促進和平,增進國家個人間的相互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紐馬克應徵從軍,在意大利待了很長一段時間,並學會了意大利語。歸國後,紐馬克當起了教師,教授語言。他的教師經歷漸漸改變了他對翻譯在英國教育體系中的看法。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語言教學中並不重視翻譯的作用,而是傾向於直接教學法。而紐馬克的教學方法就有異常規得教學方法。在吉爾福德技術學院的10年裏,紐馬克發展並完善這種教學方法,把説與寫並重,並以翻譯作為雙語對比分析的手段。1958年紐馬克成為現今威斯敏斯特大學語言系的主任。紐馬克特別的教學方法的指引下,該大學很快成為全英國領先的譯員培訓中心。在此期間,紐馬克發表的文章多是關於教學方法的。紐馬克一些翻譯思想在這個時候就已嶄露頭角,例如,受維果茨基的影響,他反對過分強調語言社會層面的價值,而是把語言看做思考和自我表達的工具,重視語言的交際功能,從而形成了“交際翻譯”的觀點。並在喬姆斯基的影響下,紐馬克形成了“語義翻譯”這一概念。這樣其翻譯思想的核心觀念-“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就是在這一時期就初步形成。

紐馬克主要作品

上個世紀60年代末,翻譯這項語言活動開始引起廣泛的關注。特別是語言學的相關理論介入後,翻譯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1974年,紐馬克升任教授,開設翻譯理論課。從這時起,紐馬克開始寫一些專門論述翻譯問題的文章。在大量的翻譯實踐和教學實踐的指引下,紐馬克的翻譯思想開始初具形態。正如紐馬克自己所言他的大多數想法都是來自課堂。1981年,紐馬克的第一部著作《翻譯問題探討》出版,立刻引起廣泛讚譽。正是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的概念。
之後,紐馬克放棄全職教師,擔任客座教授,全心投入翻譯學的研究。1988年,出版《翻譯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該書獲1988年英國應用語言學協會獎。1991年,出版《論翻譯》(About Translation)一書,提出全新概念“翻譯關聯法”。此後,分別於1993年和1995年,又出版了《翻譯短評》(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和《翻譯短評(第二集)》(More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其中前兩本書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且多次版印,影響深遠,奠定了紐馬克在英國翻譯界的地位。現在,紐馬克雖然人已經百歲高齡,仍然筆耕不輟,為英國的《語言學家》雜誌的“今日翻譯”(Translation Now)專欄撰稿,並繼續為學生上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