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糝,漢語二級字 [2]  讀作糝(sǎn、shēn或sá),(sǎn):1、方言,米粒(指煮熟的)。糝(shēn):⒈ 穀類製成的小渣:玉米糝兒 [3]  糝(sá):1、臨沂方言,山東魯南地方小吃(用雞肉(或牛、羊肉)和麥仁熬製而成)。
中文名
拼    音
sǎn shēn
繁    體
部    首
米部
五    筆
OCDE
倉    頡
FDIKH
鄭    碼
UFGP
字    級
二級(5795)
平水韻
上聲二十七感 [4] 
注    音
ㄙㄢˇ 、ㄕㄣ
筆    畫
14畫
結    構
左右
異體字
造字法
從米、參聲 [5]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糝 (糝)sǎn
1、糝子,碾碎的玉米粒
糝(糝)sǎn(ㄙㄢˇ)
1、方言,米粒(指煮熟的)。
其他字義
糝(糝)shēn(ㄕㄣ)
1、穀類製成的小渣:玉米糝兒。 [1] 
UNICODE
糝字UNICODE編碼U+7CC1,10進制: 31937,UTF-32: 00007CC1,UTF-8: E7 B3 81。
糝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聲:從米、參聲
a grain of rice; rice gruel mixed with meat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糝
糝、糂 sǎn
〈名〉
(1) 米粒;飯粒 [rice grain]
廚乏聚蠅之糝。——《續傳燈錄
(2) 又如:糝粒(米粒)
(3) 散粒,碎粒 [grain]。如:糝糝(粒粒,顆顆)
◎ 糝
糝 sǎn
〈動〉
(1) 以米和羹 [cook soup with rice]
七日不食,藜羹不糝。——劉向説苑·雜言
(2) 灑,散落 [disperse]
六街驚糝,阿香車裏行雷。——《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3) 又如:糝盤(宋代風俗,除夕祭祀祖先及百神,在庭院架松柴齊屋,舉火焚之)
(4) 塗抹;粘 [paint]
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明· 魏學洢核舟記
(5) 另見 shēn
基本詞義
◎ 糝
糝、籸 shēn
〈名〉
(1) 穀類磨成的碎粒 [ground grains of cereal crops]
一人一碗玉茭、高粱糝糊糊,裏邊煮着幾塊山藥。——《結婚現場會
(2) 又如:玉米糝;糝盆(以麻籸為燃料的照明火盆;舊俗歲時送神祠祭、燕設,燃火於門外以祀神,兼取旺盛之相,亦謂之籸盆,燃料不限於麻籸)
(3) 另見 sǎn [1] 

古籍釋義

糝【未集上】【米部】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1畫
康熙字典 糝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桑感切,音𢕕。《説文》古文糂作糝,以米和羹也。一曰粒也。《周禮·天官》羞豆之實,酏食糝食。《注》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為餌,煎之。《莊子·山木篇》孔子窮於陳、蔡之閒,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釋名》糝,𪏮也,相黏𪏮也。
又《篇海》雜也。《周禮·天官疏》列國之諸侯大射,大侯九十弓,糝侯七十弓,豻侯五十弓。糝侯者,糝雜也。豹鵠而麋飾下天子大夫。
《類篇》蘇含切,音三。《正韻》桑錦切,音沁。義同。 [1] 

方言音韻

贛方言:som3,撈糝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