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

鎖定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69th 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舉辦的電影節,於2016年5月11日至22日在法國戛納舉行。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共有1869部電影報名參賽,最終21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 [1] 
2016年5月22日,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閉幕式在戛納電影宮盧米埃爾廳舉行,為期12天的電影節正式落下帷幕 [2]  。最終,肯·洛奇憑藉《我是布萊克》獲得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克里斯蒂安·蒙吉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分別憑藉《畢業會考》和《私人採購員》獲得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沙哈布·侯賽尼憑藉《推銷員》獲得主競賽單元最佳男演員獎;傑克琳·喬斯憑藉《羅莎媽媽》獲得主競賽單元最佳女演員獎 [3] 
中文名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
外文名
69th 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類    型
國際A類電影節
國家地區
法國戛納
舉辦時間
2016年5月11日 至 2016年5月22日
舉辦地點
法國戛納
評審團主席
喬治·米勒 [4] 
金棕櫚獎
肯·洛奇我是布萊克 [5] 
影    帝
沙哈布·侯賽尼推銷員 [5] 
影    后
傑克琳·喬斯羅莎媽媽 [5]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獎項歷程

日程
時間
2016年2月3日
公佈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 [4] 
2016年3月15日
公佈短片暨電影基石單元評審團主席 [6] 
2016年3月22日
公佈官方主視覺海報 [7] 
2016年3月29日
公佈電影節開幕影片 [8] 
2016年4月12日
公佈紀錄片單元評審團 [9] 
2016年4月14日
公佈主競賽單元、一種關注單元入圍影片 [10]  及酷兒金棕櫚獎單元評審團 [11] 
2016年4月18日
公佈國際影評人週單元入圍影片 [12] 
2016年4月19日
公佈導演雙週單元入圍影片 [13] 
2016年4月20日
公佈戛納經典單元展映影片 [14] 
2016年4月26日
公佈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全名單 [15] 
2016年4月28日
公佈一種關注單元、金攝影機獎單元評審團 [16] 
2016年5月7日
公佈電影節官方排片表 [17] 
2016年5月11日
開幕紅毯 [1] 
2016年5月19日
國際影評人週單元獎項揭曉 [18] 
2016年5月20日
導演雙週單元獎項揭曉 [19] 
2016年5月21日
一種關注單元及紀錄片單元獎項揭曉 [20-21] 
2016年5月22日
主競賽單元獎項、金攝影機獎單元及酷兒金棕櫚獎單元獎項揭曉,正式閉幕 [3]  [22]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名單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單元

評審類型
評審姓名
評審職業
主競賽單元(長片單元)
評審團主席
澳大利亞導演、編劇、製片人
評審團成員
法國導演、編劇、製片人
美國演員
意大利演員、模特
麥德斯·米科爾森
丹麥演員
匈牙利導演、編劇
法國演員、歌手
伊朗製片人
加拿大演員
一種關注單元
評審團主席
瑞士演員
評審團成員
澳大利亞導、編劇、製片人、剪輯
墨西哥演員、導演
瑞典導演、編劇、剪輯
法國演員
短片暨電影基石獎單元
評審團主席
日本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
評審團成員
加拿大演員
讓-瑪麗·拉里厄
法國導演
拉杜·穆提恩
羅馬尼亞導演
阿根廷編劇、導演
金攝影機獎單元(處女作單元)
評審團主席
法國編劇、導演、演員
評審團成員
Jean-Christophe Berjon
法國影評人
烏克蘭製片人
Isabelle Frilley
法國Titra Film公司總裁
法國攝影師
參考資料: [15]  [23-25]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平行競賽單元

評審類型
評審姓名
評審職業
國際影評人週單元
評審團主席
法國演員、導演
評審團成員
法國導演、演員、編劇
以色列導演、編劇
美國編劇、導演、剪輯
阿根廷編劇、導演
導演雙週單元
評審團
法國導演協會
/
紀錄片單元
評審團主席
意大利導演、編劇、製片人、攝影師
評審團成員
Anne Aghion
法國導演、編劇、製片人
德國演員
法國演員、導演
Amir Labaki
巴西影評人
酷兒金棕櫚獎單元(LGBTQAI+影片單元)
評審團主席
法國導演
法國導演
評審團成員
Emilie Brisavoine
法國導演、演員
若昂·費德里西
巴西演員
Marie Sauvion
法國記者
參考資料: [9]  [11]  [26]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入圍名單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單元

片名
導演
國家/地區
主競賽單元(長片單元)
德國
西班牙
英國、美國
比利時
法國
加拿大
法國
帕特森
美國
法國
水瓶座
巴西
石之痛
法國
英國
克里斯蒂安·蒙吉
羅馬尼亞
愛戀
傑夫·尼科爾斯
美國
美國
小姐
韓國
羅馬尼亞
法國
法國、丹麥、美國
菲律賓
推銷員
伊朗、法國
一種關注單元
舞女
法國
戴菲琳·考林、穆里爾·考林
法國、希臘
紅海龜
法國、日本
日本
日本
碰撞
穆罕默德·迪亞卜
埃及、法國
尤霍·庫奧斯曼恩
芬蘭、瑞典、德國
羣狗
博格丹·米里察
羅馬尼亞、法國、保加利亞、卡塔爾
美國
門徒
俄羅斯
《逆温》
貝赫納姆·貝扎迪
伊朗
《私事》
馬哈·哈吉
以色列
以色列、德國、比利時
《弗朗西斯科的長夜》
弗朗西斯科·馬爾克斯、安德里亞·泰斯塔
阿根廷
《黑道皇帝》
斯蒂法諾·摩爾蒂尼
意大利
變形記
邁克爾·奧謝
美國
英國
短片單元
《下午四點十五分,世界末日》
Catalin Rotaru、Gabi Virginia Sarga
羅馬尼亞
《蘇珊娜之後》
費利克斯·莫阿蒂
法國
《夢想之地》
Sara Dunlop
英國
《瑞典海灘上的打鬥》
Simon Vahlne
瑞典
《與魔鬼共舞的女孩》
João Paulo Miranda Maria
巴西
《伊馬戈》
菲律賓
《羊羔法律》
Lotfi Achour
突尼斯、法國
《母親》
Simón Mesa Soto
哥倫比亞
《無言》
FarnooshSamadiFrooshani、Ali Asgari
意大利、法國
西班牙
電影基石獎單元
《1千克》
Park Young-Ju
韓國
《艾倫維度》
Jac Clinch
英國
《所有河流終流入海》
羅馬尼亞
《安娜》
Or Sinai
以色列
《阿拉姆》
伊朗、法國
《商業》
阿根廷
《好》
Marta Hernaiz Pidal
波黑、墨西哥
《Gabber Lover》
Anna Cazenave Cambet
法國
《罪可能》
邁克爾·拉瓦爾卡
委內瑞拉
《山丘上》
Hamid Ahmadi
英國
《巢》
印度
《舔舐之聲》
匈牙利
《存世之因》
Ernesto Martinez Bucio
墨西哥
《沉睡的聖人》
Laura Samani
意大利
《某處》
法國
《潛水艇》
黎巴嫩、美國
《垃圾》
Alexandre Gilmet
比利時
《風雨無阻》
Remo Scherrer
瑞士
金攝影機獎單元(處女作單元)
舞女
法國
羣狗
博格丹·米里察
羅馬尼亞、法國、保加利亞、卡塔爾
尤霍·庫奧斯曼恩
芬蘭、瑞典、德國
《弗朗西斯科的長夜》
弗朗西斯科·馬爾克斯、安德里亞·泰斯塔
阿根廷
《私事》
馬哈·哈吉
以色列
紅海龜
法國、日本
變形記
邁克爾·奧謝
美國
Shirley Abraham、Amit Madheshiya
印度
《午夜歸來:比利·海斯與土耳其的故事》
Sally Sussman Morina
美國
《The Family Whistle》
米歇爾·魯索
意大利
《接觸日格蒙德》
皮埃爾·菲爾蒙
法國
《家庭相冊》
MehmetCanMertoğlu
土耳其、法國、羅馬尼亞
生吃
法國、意大利、比利時
K·華澤高柏
新加坡
北風
瓦切·布魯古鈞
黎巴嫩、法國、卡塔爾、阿聯酋
阿薩夫·坡倫斯基
以色列
《停止呼吸》
法國
女神們
法國、卡塔爾
《一心逐夢》
法國
瑞士、法國
狼和羊
沙赫巴努·薩達
丹麥、法國、瑞典、阿富汗
參考資料: [27-30]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平行競賽單元

片名
導演
國家/地區
國際影評人週單元(長片)
《含羞草》
西班牙、摩洛哥、法國、卡塔爾
《鑽石島》
柬埔寨、法國、德國
《家庭相冊》
MehmetCanMertoğlu
土耳其、法國、羅馬尼亞
生吃
法國、意大利、比利時
K·華澤高柏
新加坡
北風
瓦切·布魯古鈞
黎巴嫩、法國、卡塔爾、阿聯酋
阿薩夫·坡倫斯基
以色列
國際影評人週單元(短片)
《阿尼》
菲律賓、中國台灣
《上升》
Pedro Peralta
葡萄牙
《領袖的誕生》
安託萬·代·巴里
法國
《毒蛇領域》
葡萄牙、法國
《幻想是不幸者的救贖》
Filipe Fernandes
巴西
《迷失域》
Konstantina Kotzamani
希臘、法國
《多麼美好的感覺啊》
François Jaros
加拿大
《鷦鶯》
Wregas Bhanuteja
印度尼西亞
《傲慢之地》
Luca Tóth
匈牙利
《處子戰士》
埃爾萬·勒·杜克
法國
導演雙週單元(長片)
《夫妻財產》
約西姆·拉弗塞
比利時、法國
法國、冰島
女神們
法國、卡塔爾
狗咬狗
保羅·施埃德
美國
智利、日本、法國、英國
意大利、法國
瘋愛
意大利、法國
《泰雷茲的生活》
塞巴斯蒂安·利夫施茲
法國
內森·莫蘭多
加拿大
《一心逐夢》
法國
瑞士、法國
智利、阿根廷、法國、西班牙、美國
印度
《風險》
勞拉·珀特拉斯
美國、德國
夢中人
意大利、法國
《環法》
哈西德·加以達尼
法國
加拿大
狼和羊
沙赫巴努·薩達
丹麥、法國、瑞典、阿富汗
導演雙週單元(短片)
《野獸》
Miroslav Sikavica
克羅地亞
《皇室狩獵》
Romane Gueret、Lise Akoka
法國
《佈景》
阿爾韋託·巴斯克斯
西班牙
《Habat Shel Hakala》
Tamar Rudoy
以色列
《快樂結局》
Jan Saska
捷克
《搭便車的旅行者》
韓國
《進口》
Ena Sendijarevic
荷蘭
《無歸的海灘》
阿爾及利亞
《遺忘》
Dea Kulumbegashvili
格魯吉亞
《聆聽貝多芬》
Garri Bardine
俄羅斯
紀錄片單元
美國
《放逐》
柬埔寨
《希賽因,一個乍得悲劇》
法國、乍得、塞內加爾
《最後的沙灘》
桑羅斯·阿斯圖普洛斯、戴維德·德爾·德根
意大利、希臘、法國
《錯誤因素》
法國、德國、比利時
Shirley Abraham、Amit Madheshiya
印度
《午夜歸來:比利·海斯與土耳其的故事》
Sally Sussman Morina
美國
《The Family Whistle》
米歇爾·魯索
意大利
《巴西新浪潮》
巴西
亞歷克西斯·布魯姆、費舍·史蒂芬斯
美國
《紳士里斯安》
伯努瓦·雅克、帕斯可·梅里古、Pascal Mérigeau
法國
《接觸日格蒙德》
皮埃爾·菲爾蒙
法國
《女人創造好萊塢》
Clara Kuperberg、Julia Kuperberg
法國
《Bernadette Lafont et Dieu créa la femme libre》
法國
《泰雷茲的生活》
塞巴斯蒂安·利夫施茲
法國
《風險》
勞拉·珀特拉斯
美國、德國
酷兒金棕櫚獎單元(LGBTQAI+影片單元)
水瓶座
巴西
小姐
韓國
哈維爾·多蘭
加拿大
丹麥
法國
舞女
法國
《差等生》
保羅·韋基亞利
法國
生吃
法國、意大利、比利時
《停止呼吸》
法國
女神們
法國、卡塔爾
意大利、法國
《泰雷茲的生活》
塞巴斯蒂安·利夫施茲
法國
《威利1號》
Ludovic Boukherma、Zoran Boukherma、Marielle Gautier、Hugo P. Thomas
法國
參考資料: [11]  [31-32]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展映單元

片名
導演
國家/地區
非競賽展映單元
美國
《耐撕偵探》
美國
美國、英國、加拿大
美國
哭聲
羅泓軫
韓國
午夜展映單元
美國
釜山行
韓國
法國
特別展映單元
法國、葡萄牙、西班牙
《希賽因,一個乍得悲劇》
法國、乍得、塞內加爾
《最後的沙灘》
桑羅斯·阿斯圖普洛斯、戴維德·德爾·德根
法國、意大利、希臘
《差等生》
保羅·韋基亞利
法國
《錯誤因素》
法國、德國、比利時
《舒夫》
卡里姆·德里迪
法國、突尼斯
《梅花森林》
法國
國際影評人週單元(特別展映)
《停止呼吸》
法國
《於我》
萊蒂西婭·卡斯塔
法國
《婚禮攝影師的日記》
以色列
《好事將近》
亞歷山德羅·科莫丁
法國、意大利
《維多利亞》
法國
《小貓咪》
美國
《水中步伐》
塞薩爾·奧古斯托·阿塞韋多
哥倫比亞
《綽約多姿》
法國
獨立電影推廣協會(ACID)單元
法國
《Isola》
Fabianny Deschamps
法國
B夫人
法國、韓國
《公園》
法國
《Sac la mort》
法國
《趾高氣昂》
奧利維亞·巴比內
法國
《從天而降》
Wissam Charaf
法國、黎巴嫩
《格陵蘭之旅》
塞巴斯蒂安·貝蓓德
法國
《威利1號》
Ludovic Boukherma、Zoran Boukherma、Marielle Gautier、Hugo P. Thomas
法國
戛納經典單元
意大利、法國
法國
法國
《醫院》
法國
喬治·魯吉埃
法國
意大利、西班牙、美國
《大限難逃》
墨西哥
《再見,拿破崙》
埃及、法國
《天將破曉》
A.J. Kardar
孟加拉國、巴基斯坦
十誡
波蘭
英國、日本、美國
法國、越南
《淑女殺手》
法國、德國
《最後的機會》
瑞士
匈牙利
法國、瑞典
古巴
日本
獨眼龍
美國
《胡椒加糖杏仁》
雅克·巴拉蒂埃
意大利、法國
美國
《七月的約會》
法國
《桑蒂-維娜》
ThaviNaBangchang
泰國
蘇聯
美國
日本
南斯拉夫
法國、美國
金德里奇·波拉克
捷克斯洛伐克
法國
Shirley Abraham、Amit Madheshiya
印度
《午夜歸來:比利·海斯與土耳其的故事》
Sally Sussman Morina
美國
《The Family Whistle》
米歇爾·魯索
意大利
《巴西新浪潮》
巴西
亞歷克西斯·布魯姆、費舍·史蒂芬斯
美國
《紳士里斯安》
伯努瓦·雅克、帕斯可·梅里古、Pascal Mérigeau
法國
《接觸日格蒙德》
皮埃爾·菲爾蒙
法國
《女人創造好萊塢》
Clara Kuperberg、Julia Kuperberg
法國
《Bernadette Lafont et Dieu créa la femme libre》
法國
參考資料: [10]  [13]  [33-37]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單元

獎項名稱
獲獎名單
國家/地區
主競賽單元(長片單元)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英國
評審團大獎
加拿大
評審團獎
英國、美國
最佳導演獎
羅馬尼亞
法國
最佳編劇獎
伊朗、法國
最佳男演員獎
伊朗、法國
最佳女演員獎
傑克琳·喬斯 《羅莎媽媽
菲律賓
最佳原創配樂獎
克里夫·馬蒂涅茲《霓虹惡魔
法國、丹麥、美國
Vulcan技術獎
韓國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德國
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哈維爾·多蘭《只是世界盡頭
加拿大
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特別提及
英國
英國、美國
一種關注單元
最佳影片一種關注大獎
芬蘭、瑞典、德國
評審團特別獎
法國、日本
評審團獎
日本
最佳導演獎
美國
最佳編劇獎
戴菲琳·考林、穆里爾·考林《大開眼界
法國、希臘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博格丹·米里察《羣狗
羅馬尼亞、法國、保加利亞、卡塔爾
法蘭索·瓦夏萊獎
俄羅斯
短片單元
最佳短片金棕櫚獎
西班牙
評審團特別獎
João Paulo Miranda Maria《與魔鬼共舞的女孩》
巴西
電影基石獎單元
一等獎
Or Sinai《安娜》
以色列
二等獎
Hamid Ahmadi《山丘上》
英國
三等獎
Nadja Andrasev《舔舐之聲》
匈牙利
邁克爾·拉瓦爾卡《罪可能》
委內瑞拉
金攝影機獎單元(處女作單元)
最佳處女作金攝影機獎
法國、卡塔爾
參考資料: [5]  [38]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平行競賽單元

獎項名稱
片名
國家/地區
國際影評人週單元(長片)
最佳影片獎
西班牙、摩洛哥、法國、卡塔爾
法國電視四台視覺獎
Mehmet Can Mertoğlu《家庭相冊》
土耳其、法國、羅馬尼亞
發行支持獎
阿薩夫·坡倫斯基《一週和一天
以色列
最佳編劇獎
周戴維《鑽石島》
西班牙、摩洛哥、法國、卡塔爾
費比西獎
法國、意大利、比利時
國際影評人週單元(短片)
短片發現獎
Wregas Bhanuteja《鷦鶯》
印度尼西亞
Canal+電視台獎
安託萬·代·巴里《領袖的誕生》
法國
導演雙週單元(長片)
最佳影片藝術電影獎
沙赫巴努·薩達《狼和羊
丹麥、法國、瑞典、阿富汗
最佳編劇獎
索爾維赫·安斯帕克、冉-盧克·蓋特《水中效應
法國、冰島
最佳編劇特別獎
亞辛·侯伊卡、羅曼·康寧、馬利克·魯謀《女神們
法國、卡塔爾
歐洲電影獎
薩沙·沃爾夫《一心逐夢》
法國
金馬車獎/榮譽金棕櫚獎
法國
導演雙週單元(短片)
Illy獎
Romane Gueret、Lise Akoka《皇室狩獵》
法國
Illy特別獎
Miroslav Sikavica《野獸》
克羅地亞
紀錄片單元
最佳紀錄片金眼睛獎
Eryk Rocha《巴西新浪潮》
巴西
評審團特別獎
Shirley Abraham、Amit Madheshiya《流動電影院
印度
酷兒金棕櫚獎單元(LGBTQAI+影片單元)
最佳影片酷兒金棕櫚獎
塞巴斯蒂安·利夫施茲《泰雷茲的生活》
法國
最佳酷兒短片
Anna Cazenave Cambet《Gabber Lover》
法國
參考資料: [19]  [21-22]  [26]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獎項幕後

  • 美國導演伍迪·艾倫執導的愛情喜劇電影《咖啡公社》為本屆電影節的開幕影片 [8]  ;英國導演肯·洛奇執導的劇情電影《我是布萊克》為本屆電影節的閉幕影片 [39] 
  • 埃及導演穆罕默德·迪亞卜執導的驚悚電影《碰撞》為本屆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開幕影片。
  • 法國導演茹斯汀·特里葉執導的短片《維多利亞》為本屆電影節國際影評人週單元開幕影片;法國導演桑德利那·吉貝爾蘭執導的短片《綽約多姿》、法國導演萊蒂西婭·卡斯塔執導的短片《於我》及美國導演科洛·塞維尼執導的短片《小貓咪》為本屆電影節國際影評人週單元閉幕影片 [31] 
  • 美國導演保羅·施埃德執導的驚悚電影《狗咬狗》為本屆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開幕影片;意大利導演馬可·貝羅奇執導的劇情電影《夢中人》為本屆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閉幕影片 [13] 
  • 本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海報對法國導演讓-呂克·戈達爾1963年執導的劇情電影《輕蔑》中的畫面加以重新設計,帶來一片金黃色的視覺衝擊。這張海報展現的正是《輕蔑》一開場的時候引用的那句話:電影把一個用慾望調和了的世界呈現在我們眼前 [7] 
  • 該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頒獎典禮最佳導演獎開出“雙黃蛋”,由羅馬尼亞劇情電影《畢業會考》導演克里斯蒂安·蒙吉和法國驚悚電影《私人採購員》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共同摘得 [40]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海報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海報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獎項評析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落幕之時,媒體間有噓聲有歡呼,雖然對各個獎項歸屬各有爭議,但是毫無疑問,該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絕對是一次把政治正確貫徹到底的主旋律宣講盛會。尤其在獎項分配上,幾乎是要把“和諧”二字貫徹到底,打算和全世界電影人一起攜手共建和諧電影節。 [41] 
本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多個大獎可謂“有違民意”,那些場刊高分、媒體好評的影片都消失不見,反而是那些不招待見噓聲一片的諸多影片,登上了領獎台。哈維爾·多蘭不愧為戛納小王子,新作《只是世界盡頭》雖差評不少,最終拿下評審團大獎。影后獎也並非此前呼聲甚高的伊莎貝爾·於佩爾,而是爆冷由《羅莎媽媽》的菲律賓女演員賈克琳·喬斯獲得。 [42]  (騰訊娛樂、時光網綜合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