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禮教

鎖定
禮教,漢語詞語,拼音:lǐ jiào,釋義是以禮為教、以樂為教。禮教,指禮的教育。語出《列子·楊朱》:“衞之君子多以禮教自持。”禮是指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的行為準則
中文名
禮教
拼    音
lǐ jiào
別    名
名教
注    音
ㄌㄧˇ ㄐㄧㄠˋ

目錄

禮教解釋

1.指禮儀教化。
2.禮教,指禮的教育。

禮教出處

禮教 禮教
禮教禮儀教化,禮教是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樂文化,因其重視名份,又稱名教,即以名為教。禮教思想統治影響中華民族兩千餘年。對名教系統的破壞行為稱為“僭越”。
孔子家語》稱“敦禮教,遠罪疾,則民壽矣!” [1]  凌廷堪説:“上古聖王所以治民者,後世聖賢之所以教民者,一禮字而已”。魏晉時“名教”泛指整個社會人倫秩序。宋袁燮《又乞歸田裏第一奏》:“公論弗容,士友交謫,皆以為名教罪人,臣實懼也。”
僭越就是指做出超越自身階級應有的行為,儒家認為這樣會破壞名教系統。
最經典也最常見諸典籍的“僭越”就是指顛覆國家政權正統,自立為皇帝的人,比如王莽曹丕等人。
其他具體的僭越行為有擁有大量兵馬刀甲(不符合身份或詔命者)、私造皇宮和皇帝用品(車乘、冠服、稱號)等。
中國歷史中把商人置放“士農工商”之末也是防止僭越行為的產生。商人的錢和權再大,也不能超越皇家,為皇家服務的士大夫地位最高,而把“投機者”的商人置於農民及工匠之下。所以貴族通常不會與商人家庭通婚。明太祖朱元璋甚至頒令,商人只許穿布衣,不得穿綾羅綢緞。 [2] 
●清代學者凌廷堪説過:“上古聖王所以治民者,後世聖賢之所以教民者,一禮字而已”,意思是説,上古聖王治理民眾的方針,以及後世聖賢教育民眾的方法,都可以最終歸納為“禮”這一個字。
參考資料
  • 1.    《孔子家語》卷三˙賢君
  • 2.    《新歷史》:朱元璋讓農民穿綢商人穿布. 網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