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祝姓

鎖定
祝姓(Zhù ),是中國姓氏之一。
有關祝姓出處有四種説法。一説出自祁姓,為之裔;一説出自己姓,祝融之後;一説以官職為姓。祝姓發源於今山東長清。如今,祝姓在全國分佈較廣。
中文名
祝姓
姓氏人口排名
第141位(2007)
百家姓排名
排名126位
得姓始祖
軒轅、祝融、祁祝
歷史名人
祝允明、祝光耀等
主要分佈
安徽、四川、重慶等省

祝姓歷史發展

祝姓 祝姓
祝[讀音作zhù(ㄓㄨˋ),亦可讀作zhōu(ㄓㄡ)]
祝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6位。

祝姓姓氏起源

相關書籍《祝姓淵源》 相關書籍《祝姓淵源》
祝(Zhù)姓,源出有:
  • 源流一
源於祁姓,出自西周武王給一支堯族後裔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記載,西周武王封的一支堯族後裔於祝地(今山東禹城,一説為山東長清祝阿故城),後建有祝國(今山東濟南),為子爵小國,亦稱鑄國、祝柯國、祝阿國、東阿國。在史籍《太平寰宇記》中記載:“古祝國,黃帝之後。按古東阿,齊為柯,漢為祝阿縣,屬平原郡。平原郡故城,在今豐齊縣東北二里,宋屬太原郡。隋開皇十六年,改屬齊州。唐天寶元年,改為禹城縣,以縣西南三十里有廢禹息故城為名,在今州西北八十五里。”祝國在西周末期、春秋初期即為齊國所吞滅,其地成為齊國之邑。祝國子孫們遂以國名為氏,稱祝柯氏,後分衍為單姓祝氏、柯氏,世代相傳。
該支祝氏正確祝氏讀音作zhù(ㄓㄨˋ)。
  • 源流二
源於任姓,出自黃帝之裔顓頊之孫重黎,為高辛氏火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在史籍《左傳》中疏雲:“世本氏姓篇雲:‘任姓,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言此十國皆任姓也。”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傳説重黎是一位氏族首領以諄耀敦大,光明四海。顓頊任命其為火正,專門管理火。顓頊死後,侄子高辛(玄囂的孫子)繼位,即帝嚳(帝俊),帝嚳任命重黎為“祝融”之官稱。後來共工氏作亂,帝嚳派遣重黎前去鎮壓,重黎多次鎮壓而不成功,帝嚳大怒,將重黎召回論罪處斬,然後以重黎的弟弟吳回接替重黎的官位,繼續為祝融之官。按史書如《史記》中的記載:“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後共工氏作亂,帝嚳遣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重黎被誅殺之後,其後裔子孫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而在吳回的後裔子孫中,亦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皆稱祝融氏,後皆省文簡化為單姓祝氏,為祝氏之主源,世代相傳,史稱祝氏正宗。
該支祝氏正確讀音作zhōu(ㄓㄡ)。
  • 源流三
源於官位,出自古代掌管祭祀活動的祭司,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據史籍《姓譜》、《路史》等的記載,古代有官職掌管部落、氏族、國家的祭祀活動,通鬼神、問吉凶,官名即稱為“巫祝”。在古代的氏族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時期,各類巫師皆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待遇極高,上古時期稱為巫史、祝史、祝司、祝師、巫師等等。在典籍《國語》中記載:“楚令尹建嘗問範武子之德於文子,文子對曰:‘夫子之家事治,言於晉國,竭情無私,其祝史陳信不媿,其家事無猜,其祝史不祈。’”在史籍《左傳》中也記載:“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辭,信也。”其中所指的“祝史”,都屬於這一類職官。在巫史、祝史、祝司、祝師、巫師這類行業中,教派諸多,互有交融,大多以世襲方式繼承其職務,因此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其官職稱謂或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祝史氏、祝司氏、祝師氏、巫史氏等等,後多省文簡化為單姓祝氏,世代相傳。
該支祝氏正確讀音作zhōu(ㄓㄡ)。
  • 源流四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吐缶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北魏時期,鮮卑拓拔部有吐缶氏(叱盧氏)部落,後在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自平城(今山西大同)遷都於洛陽(今河南洛陽)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在這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第三次民族大融合的過程中,吐缶氏(叱盧氏)皆改為漢姓祝氏,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
該支祝氏正確讀音作zhù(ㄓㄨˋ)。 [1] 
  • 源流五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喜塔喇氏,亦稱奇塔喇氏、喜特勒那氏,滿語為Sitara Hala,漢義“指甲”或“插孔雀翎的管”,屬於滿族大姓,世居尼雅滿山(今遼寧新賓)、蜚優城(今吉林琿春三家子鄉高麗城村)、長白山蓋吉(今長白山地區)、佛克順(今遼寧新賓)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祝氏、趙氏、圖氏、文氏、齊氏、孫氏、希氏、奚氏、喜氏、線氏、祁氏等。
滿族祝氏讀音皆作zhù(ㄓㄨˋ)。
  • 源流六
源於官位,出自古代少昊時期屬臣祝鳩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祝鳩,為上古時期少昊帝任命的一種官職,專門負責教化民眾,商、周時期改稱司徒。在史籍《左傳》中記載:“祝鳩氏,司徒也。祝鳩,鷦鳩也,故為司徒,主教民。”在祝鳩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祝鳩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祝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該支祝氏正確讀音作zhù(ㄓㄨˋ)。
  • 源流七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大夫姬祝聃,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祝聃,亦稱姬祝聃,是春秋初期的鄭國上大夫,大將軍,這在史籍《左傳》中記載有:“鄭大夫祝。”傳説,祝聃驍勇善戰,箭法尤精,在鄭莊公姬寤生執政時期(公元前743~前701年在位),負責執掌鄭國的大旗“蝥弧”,即主力中軍。在祝聃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祝聃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祝氏、聃氏,世代相傳。
該支祝氏正確讀音作zhōu(ㄓㄡ)。
  • 源流八
源於官位,出自兩週時期官吏祝詶,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祝詶,亦稱詋詶、呪詶,即周王朝時期的瘍醫官,專職掌管醫藥,歸屬於天官府司管轄,也就是後世王室、皇家的大內藥膳司官員,負責君主、王族、貴胄們的醫藥甄別、採集、炮製、煎熬,乃至監製膏、丹、丸、散、湯、劑等一系列成藥。在典籍《周禮·天官》中記載:“瘍醫掌祝藥。祝,讀如注病之注,謂附着藥也。或作呪,亦作詋詶。”在祝詶、瘍醫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祝氏,世代相傳。
該支祝氏正確讀音作zhù(ㄓㄨˋ)。
  • 源流九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秘祝,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在史籍《姓氏大觀》中記載:“漢有秘祝之官,以官為氏,望出天水。”秘祝,乃是秦朝時期所設置的一個官職,其職責是天下一旦遇到災禍,他就秘密地禱告上天,請求上天把災禍從皇帝身上轉嫁到某些大臣的身上。在漢朝初期,漢高祖劉邦仿效秦朝,也設置了秘祝官。在秘祝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祝氏、秘氏,世代相傳。
該支祝氏正確祝氏讀音作zhōu(ㄓㄡ)。

祝姓得姓始祖

軒轅(黃帝)、祝融(重黎、吳回)、姬祝。傳説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即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有熊國君少典氏之子,又稱有熊氏,因長居姬水,改姓姬。初為軒轅氏部落首領,在坂泉(在河北涿鹿東南)一戰,打敗炎帝,遂合二為一。經並肩協力,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南)之野擊敗九黎族,擒殺蚩尤,被推為炎黃部落聯盟首領。因其子孫在周武王時封於祝,遂產生祝姓,又因祝融之後有祝姓,而祝融亦為黃帝后裔,故祝姓尊黃帝為祝姓始祖。

祝姓遷徙分佈

祝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羣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三十五位,人口約一百三十六萬六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85%左右。
祝姓發源於今山東長清,西周、東周兩代祝姓除繁衍於其發源地外,因仕宦等原因,逐漸進入今陝西、河南等省。周有大夫祝跪,因叛亂未果而逃奔温邑(今河南温縣)。春秋時,鄭有大臣祝聃、祝款,衞有大臣祝佗。表明鄭(今河南新鄭)、衞(河北南部至河南北部間地)兩地已有祝姓人。西漢時有齊(今山東)人祝午,漢中南鄭(今屬陝西)人祝龜,九江(今屬江西)人祝生。表明此際已有祝姓人徙居江南。東漢時祝姓名人有尚書令祝諷,侍御史祝王晉,九真太守、長沙臨湘人祝良,光祿大夫、中山盧奴(今河北定州)人祝恬。這些史實説明,此際之祝姓已成為北方名門著姓之一,並且已有祝姓落籍湖南。魏晉南北朝時期,河南、太原兩地之祝姓繁衍昌盛,人丁興旺。故後世祝姓有以河南、太原為其郡望堂號的。當然,此際的社會動盪,亦造成大量祝姓徙奔今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此際出了位婦孺皆知的祝英台,她是今浙江上虞人。唐中期以後,特別是安史之亂黃巢起義之後,造成今中原一帶十室九空,祝姓由河南避居湖北,或由陝西越秦嶺進入四川。在此際,雍州始平(今陝西興平)人祝欽明入朝為相。是祝姓歷史上唯一一位宰相。兩宋時期,祝姓在北方趨於沉寂,而南方之祝姓卻日熾日昌起來。其中祝諮丘由單州城武(今山東成武)徙居滑州韋城(今河南長垣),祝穆由歙州(今安徽歙縣)徙居建寧崇安(今屬福建),祝象器由江陵(今屬湖北)遷居歙州。此際之祝姓除已落籍福建外,已有定居今廣東者。明初,山西祝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山東、陝西、湖北、湖南等地。明中葉以後,有沿海之祝姓赴台謀生。清初,兩湖之祝姓伴隨湖廣填四川的風潮入遷四川。如今,祝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安徽、四川等省多此姓,兩省之祝姓約佔全國漢族祝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祝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八七。
安徽阜陽的界首市、太和縣共有祝姓村莊19個,均為同姓同族,系明朝年間由山東棗林莊遷來的5兄弟繁衍開來,現有位於黑茨河北岸的祝樓村明代樓院建築遺址和村內散落的諸多建築構件為證。
糯米汁滲草木灰灌縫的青磚牆 糯米汁滲草木灰灌縫的青磚牆
【祝樓】位於黑茨河北岸,隸屬太和縣洪山鎮,因古時候有多處樓房院落而得名,全村有300多户人家,均同族、同姓。
樓院始建於明代,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原先有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處院落,東南院、西北院及南牌坊早年毀壞,西南院於1948年因一場大火而倒塌,東北院文革期間雖然遭到破壞,部分建築構件被拆掉,但整體完好,後因建洪山大禮堂及祝樓村中學用磚才將主樓和東西廂房拆除,前客廳因當時有人居住未被拆掉,80年代初,因兩家房主人翻蓋新房拆除了前客廳,部分磚雕、木雕等建築構件用在了新建築上被留存了下來,一塊堂匾用在了門板上。現殘存牆體一段,為大青磚壘砌,牆厚約60公分,縫隙為糯米汁滲草木灰澆灌,中間為鬆散夾層,概為保温防潮之用。
村內青灰色碎磚爛瓦隨處可見,時代特徵明顯,幾個散落在草叢裏的青石鼓又大又高,不同於常見的清代扁石鼓,太和縣境內很少有。村內的兩口老井早已乾涸,但遺址還能看到。據村裏的老年人介紹,明代由祝姓人家從山東遷到這裏,原村名為“李瓦房”,後蓋起了樓院才改名為“祝樓”,蓋樓院用的磚是用秫秸(高粱杆)燒的,磚燒好後幾百個人排成隊從1公里外的窯後陳莊南地的窯場傳過來的,樓院主人家的祖墳在2公里外的倪邱鎮“文同寺”一帶,可見當時樓院主人的地多和富有。
祝樓村周圍的地名也能見證它的歷史悠久與樓院存在,南園頂、南牌坊、西莊户、東窯場、東西南北寨牆、寨海子、寨門口、東敵樓等,全村老少人人皆知。
祝樓,由於坐落在黑茨河北岸,古時候交通便利,水土肥沃,人們生活富庶,當時一個村莊有多處樓房院落,在皖北地區也不多見,據説在明代有萬畝良田者,可得到皇帝題字嘉獎,不知祝樓村現存的“勤貽堂” 牌匾出自何人之手,祝樓村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需要挖掘和整理,留存下來的一些建築構件已很稀有,需要很好地保護,不然的話稍縱即逝。
散落在草叢中的青石鼓 散落在草叢中的青石鼓
陝西也有祝氏後人,商洛,西安都有分佈,商洛市洛南縣洛源鎮祝氏家譜記載明代末由洞庭湖遷徙而來,現有約一二百人,當代字輩有“萬”、“幫”、“建” ,現存家譜6本有幾本已經遺失。

祝姓傳統文化

祝姓郡望堂號

  • 郡望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一直延續。
晉陽郡:春秋末期,趙簡子家臣董安於始築晉陽城,在今太原西南晉源鎮。秦國改置為晉陽縣,為太原郡治所,屬太原郡轄屬(今山西太原),不久又改名為太原郡。西漢初年曾經設為太原國,晉陽為太原國都,不久又兼置幷州。東漢時期撤掉了幷州,晉陽歸屬於冀州,分置為恆山、西河二郡,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西晉時期予以擴建。南北朝時期北齊於汾水東岸增築新城,在舊城增設龍山縣。隋朝時期以龍山縣為晉陽,而原晉陽則為太原。五代時期為北漢都城。大宋王朝滅北漢後,毀掉晉陽,將其移到幷州至陽曲(今山西太原)。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幷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改為市,成為山西省會所在。
  • 堂號
太原堂:以望立堂。
勤貽堂牌匾 勤貽堂牌匾
河南堂:以望立堂。
晉陽堂:以望立堂。
勤貽堂:以望立堂。
東魯堂:以望立堂。

祝姓家譜文獻

江蘇丹徒祝氏重修族譜六卷,(明)祝秀卿始修於明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清)祝德廉纂修,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燕昌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祝氏宗譜六卷,著者待考,(清)況柏友等修,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湖南益陽沅江祝氏五修族譜三十四卷,首一卷,(清)祝家坤、祝學誠等修,祝學山、祝昌翰等纂,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太原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第一~二卷。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江蘇蘇州祝氏譜略八卷,明弘治年間初修,(清)祝壽眉編,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有二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海寧海昌祝氏宗譜十六卷,首一卷,(清)祝萬青、祝葆慈續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西塋清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江蘇江陰祝氏宗譜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祝康民纂,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龍游木城祝氏宗譜系圖二卷,行派十四卷,首三卷,著者待考,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十七卷。現被收藏在浙江衢州市文物管理局
龍游木城祝氏宗譜十四卷,系圖二卷,首三卷,末一卷,(清)祝康祺、祝封三主修,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西永豐祝氏宗譜,(清)祝基塘、祝華封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為前次修,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慶華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江西省檔檔案館。
浦江長陵祝氏宗譜二十卷,(清)祝有禧主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浦江長陵祝氏宗譜二十二卷,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龍游太原祝氏宗譜五卷,(民國)祝來枝、祝春蘭重修,張拔纂,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世聞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注:卷端題《龍城河西錦裏祝氏族譜》,封面作《錦裏祝氏宗譜》。
浙江江山須江郎峯祝氏世譜五十六卷,首一卷,(民國)祝秉材續修,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缺十一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衢州市文物管理局。注:封面、卷首、扉頁作《郎峯祝氏宗譜》,版心為《須江郎峯魁潭祝氏宗譜》。
龍游華封祝氏宗譜九卷,(清)祝獻三等續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注:始遷祖為[唐]祝欽慈;先祖為祝昌宥。
龍游木城祝氏宗譜十六卷,系圖二卷,首三卷,末二卷,附一卷,(民國)祝紹堯、祝康祺主修,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龍泉長園祝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注:始祖為[元]祝思興。
無錫錫山祝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如今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注:始遷祖為[明]祝茂之。
海寧海昌祝氏宗譜十六卷,首一卷,(清)祝光綬等纂修,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注:始祖為[唐]祝實;始遷祖為祝三五;先祖為祝鼎。
海寧海昌祝氏宗譜十六卷,首一卷,(清)祝光綬等纂修,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西安上麓祝氏宗譜五卷,(民國)祝君烺主修,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注:始遷祖為[元]祝清臣。
嵊縣靈芝祝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山郎峯祝氏世譜,(清)祝玉階纂修,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嵊縣靈芝祝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注:始祖為[宋]祝諫;先祖為[宋]祝清臣。
四川華鎣山祝氏族譜一卷,(現代)祝明文主編,2000年計算機激光照排膠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注:鼻祖為[明]祝受五;始遷祖為[清]祝果壽。
河南固始祝氏宗譜四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南省固始縣檔案館。

祝姓字輩排行

四川廣安祝氏字輩:陳朝永連廷 天國世少雲 丙文學士廣 裴遠大光明
四川達州祝氏字輩:“國天永九明燈庭誠儒學昌大君子多文”。
四川蓬安祝氏字輩:“萬字守家四國文朝光大心明仁繼啓立本和良”。
四川蓬安祝氏字輩:“萬志守家心明”。
四川安嶽祝氏字輩:“世代永興隆”。
四川丹稜祝氏字輩:“國先啓寒山萬相甫良瑞玖金祖武倫”。
四川鄰水祝氏字輩:“明良紹忠誠”。
四川眉山祝氏字輩:“永世光澤長在朝廷”
湖北省赤壁,大冶 陝西漢中,四川萬源,青川,巴中:“爾世日其大.作成本自天.師儒培國佐.才學啓庭元”。
山東牟平祝氏字輩:“長依錦厚立心源承業端思世澤傳聖教崇宣勤為本中才啓嗣亦繩前”。
山東鄆城祝氏一支字輩:“允玉仰令嗣恩”。
山東鄆城祝氏一支字輩:“金髮藴玉仰令司恩運慶衡增興成仁義禮祥瑞光明芳”。
山東海陽祝氏字輩:“永殿維振加延順慶”。
山東菏澤祝氏字輩:“貴遠傳清漢 天尚仲鴻勳 昌盛一萬年”。
山東菏澤祝氏字輩:“孝友衍家訓,建本時克宗,立厚樂德潤,濟世作相成”。
山東德州祝氏字輩:“逢進連洪天道富善永義萬年”。
山東濟寧祝氏字輩:“泗明閃光耀,德福瑞永兆,金玉長存有,曾祥萬家春”。
河南商城祝氏字輩:“日元之裔孝友世忠學遵孔孟仕守書香賢德正道仁紹豐康承前啓後定顯瑞祥”。
河南信陽祝氏字輩:“國啓文明運萬世州得常”。
河南新縣祝氏字輩:“裔其學正 永光先德”。
河南周口祝氏字輩:“華秀景廷明”。
河南汝南祝氏字輩:“華庸道慶海洪鳴”。
河南確山祝氏字輩:“善紹戴錫光 綏言福壽長 朝廷綿世德 永大遠年昌”。
江蘇蘇州祝氏字輩:“組紝繼璉繽”。
江蘇徐州祝氏字輩:“時授紹端茂仁義禮智信敦行讓誠敬縉紳維統緒綱紀縂經綸翼絪綣紋締組紝繼璉繽”。
江蘇祝氏一支字輩:“大家文明瑞啓爭元萬幫開泰”。
江蘇連雲港祝氏字輩:“鴻運景秀明章”。
安徽宣城祝氏字輩(來自湖北公安):“仁道肇明發,家傳遵義方;忠敬本純孝,國為以禮讓;光烈書聲遠,啓裕善行長。元勳著東魯,厚澤耀南邦。培植興盛嗣,永世慶熾昌。”。
安徽宿縣祝氏字輩:“仲繼全(元)業(葉)茂加發勇”。
安徽臨渙祝氏字輩:“...尚友懷廣允佔殿成鳳...”。
安徽金寨祝氏字輩:“爾世日其大作成本自天師儒培國佐才學啓廷元”。
安徽阜陽祝氏字輩:蘭國道德,洪保慶昌。
安徽宿松祝氏字輩:西源秀髮、瑞映山莊、河東鳳起 、厚德呈祥、行修言立、敬守典章、家聲遠振、永紹書香
浙江須江祝氏字輩:“金華玉榮共光益宏於文應世升恆豐隆賢良謨顯方正功同本友聚會親誼貫通上溯淵源鹹欽英風箕裘能紹永毓嶽嵩”。
浙江江山祝氏字輩:“積善有餘慶蕃昌達日興綱常惟忠孝詩書振家聲熙敬俊光謨承奉祖訓貴福壽康寧進達金華玉榮共光益宏於文應世升恆豐隆賢良謨顯方正功同本友聚會親誼貫通上溯淵源鹹欽英風箕裘能紹永毓嶽嵩”。
浙江長興祝氏字輩:“盛世榮和永,光先德大明”。按族譜,清始居河南光山縣,後徙皖浙。
江西上饒祝氏字輩:“昌大顯名耀宗功鋼常盛紹慶朝嘉錫華榮賢良希”。
江西信州祝氏字輩:“能久必善發福永祥”。
廣東汕尾、山西太原祝氏字輩:“廣喜春宣盛茂蘭桂(貴)騰(程)芳”。
廣東徐聞祝氏字輩:“智開成為大既慶興家祥”。
廣東高州灣頭字輩:”.......衍興昌裔新.......“
廣東清遠祝氏字輩:“羽德通明鳳”
湖南永州祝氏字輩:“開景運勵志”。
遼寧海城祝氏字輩:“西文陳漢廣慶守洪恩開志國宴豐寄”。
河北青縣祝氏字輩:“慶相寶振廣家蔭紹恩傳宗光新維續繼世盛豐延”。
福建武夷山祝氏字輩:“瑞德光子培元良”。
新疆昌吉祝氏字輩:“匡世光弘……”
湖北祝氏一支字輩:“賢財定國家”。
貴州祝氏一支字輩:“文仕登金定承家裕永安光明興大漢顯耀壽榮寬”。
貴州黔東南黎平縣洪州鎮仁裏村祝氏一支字輩:宗祖仁財友,煥必啓文昌,子孫成懷德,盛世顯華光
陝西商洛祝氏字輩:”世德傳家永”。
陝西漢中祝氏字輩:“子謙仕如培”。
濟寧市任城祝氏字輩:“泗明閃光耀,德福瑞永兆;金玉長存有,曾祥萬家春”。
安徽亳州利辛祝氏字輩:“洪士傳經國文”還有一支“玉永多軍(君)德”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段祝崗祝氏家族字輩:存 新 道 字 純 德 方 正 大(編輯人:祝道勝)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祝家棚子祝氏家族字輩:有容德方大、存心道自純、國裕開家福、行義益敦仁、賢良啓錦運、世澤慶綿長、培元應厚本、萬代永遐昌
湖北省宜昌市祝氏字輩:家、道、孔、章、榮、中、華、國。
湖北省鄂州市祝氏字輩:世、正、大、光、明、長、發、其、祥
祝氏太原郡一支字輩:“祥賢良繼”。
祝氏一支字輩:“天學文承開萬邦定國臣家中永正大世代爭光明”。
祝氏一支字輩:“玉官成紹正培乃玄”。
祝氏一支字輩:“贊伯用國志勝世其大成勳光映芳英賢紹先祖本衡嶽呈靈毓湘宗溯太原如鳳光家學榮昌遠文明”。
祝氏一支字輩:“長依僅厚立新源承業端思世澤傳家宣邢教勤為本才中典詩齊聖前”。
祝氏一支字輩:“立慶方尚永”。
祝氏一支字輩:“賢長瑞學……”
祝氏一支字輩:“允明仁繼啓立”。
祝氏一支字輩:“恩朝雲玉仰令司”。
祝氏一支字輩:萬大春文.......學仕自有居廷
祝氏一支字輩:承天文……堯舜開統和平衍瑞
祝氏一支字輩:德孝傳世永 希聖繼述方 浙蘭魯金續 遠紹太原堂 忠立衞國志 昭穆著倫常

祝姓宗祠楹聯

  • 四言
名列四子;
號稱半州。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書法家、文學家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人。弘治年間舉人,歷官廣東興寧知縣、應天府通判。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合稱“吳中四子”。能詩文,工書法,小楷學鍾繇、王羲之,狂草學懷素、黃庭堅,筆勢勁健,又能出入變化,自成面目。與文徵明、王寵為當時書家代表。著有《懷星堂集》等。下聯典指宋代江陵人祝象器,登儒科,為五經博士。他家世代以好善樂施聞名州郡,家產巨大,幾乎佔郡中一半,當時人稱“祝半州”。
太原世澤;
火正家聲。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帝顓頊之孫祝融,為高辛氏火正。
儒風東被;
漢德南孚。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朝人祝象器,世居江陵,後遷歙,登儒科,為五經博士,以好善聞於州郡。下聯典指後漢人祝良性勇決,永和中日南徼外蠻反,李固薦為九真太守,單騎入賊中,曉以利害,降者數萬,嶺外復平。
  • 五言
草色和雲暖;
梅花帶月寒。
——祝世祿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文學家、書法家祝世祿(約1602年前後在世)自題聯。世祿,字延之,號無功,鄱陽人。萬曆進士。考選為南科給事,歷尚寶司卿。有《祝子小言》、《環碧齋詩集》等。
  • 六言
太原流傳一脈;
科名中選六經。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祝姓望族居太原。下聯典指唐代祝欽明,中六經科選。
  • 七言
關西夫子惜天下;
江陵博士惠半州。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進士祝萬齡,陝西咸寧人。累官保定知府。天啓中,魏忠賢毀天下書院,萬齡嘆息。其黨李魯生劾之。遂罷仕。崇禎初起知黃州,集諸生講學,時號“關西夫子”。下聯典指宋代五經博士祝象器,世順江陵,遷歙,登儒科,為五經博士。以好善聞於州郡,生業幾有郡之半,時稱“祝半州”。
每離善事心先喜;
得見奇書手自抄。
——祝允明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文學家、書畫家祝允明(1461-1527)自題聯。允明,字希哲,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因生枝指,故自號枝山,又號枝指生。弘治舉人,會試不第,授廣東興寧知縣,遷應天(今江蘇南京)通判,未幾病歸。他博覽羣籍,為文多奇,尤工書法。與唐寅、徐真卿、文徵明並稱“吳中四才子”。有《前聞紀》、《九朝野記》、《蘇材小篡》、《興寧縣誌》、《懷星堂集》等。
四面有山皆入畫;
一年無日不看花。
——祝允明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文學家、書畫家祝允明撰揚州凝翠軒聯。
  • 八言及以上
受業文公,捷才倚馬;
書宗懷素,走筆游龍。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名儒祝穆受業朱文公(熹),以儒學昌其家,有《事文類聚前後續別》四集等。下聯典指明代文學家、書畫家祝明,狂草學懷素、黃庭堅。為“吳中四才子”之一。 [1] 

祝姓姓氏名望

祝融:帝顓頊的孫,名重黎,為高辛氏火正。以諄耀敦大,光明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命重黎殺而不盡。帝以庚寅日殺重黎,以其弟吳回代重黎,復居火正為祝融,遂平共工氏。後世祀為火神。
祝午:西漢齊人,齊王劉襄的郎中令。呂后死後,其親屬欲作亂。祝午獻計給齊王,將琅邪王誘騙到齊國,而盡發琅邪國之兵。
祝恬:中山盧奴人,東漢大臣。初任司隸校尉,後遷光祿大夫、司徒。
祝徽(1568-1634)江西臨川人,字文柔,號懷復。與湯顯祖邱兆麟、帥機齊名,被譽為明代臨川前四大才子。與邱兆麟、帥機並稱為臨川“三大名士”。官至山東道臨監察御史。|
祝嘉:浙江省秀水人,字明甫,號西澗,清代詩人、畫家。乾隆二十五年舉人。會試屢不中,閒門力學。善畫梅,工詩。有《西澗詩鈔》。
梁祝——祝英台 梁祝——祝英台
祝英台:東晉會稽上虞人,小字九娘。女扮男裝,與會稽梁山伯同遊學三年。後梁山伯知其為女兒身,欲娶為妻,而英台已許配他人,遂鬱悒而終。次年,英台出嫁過山伯墓,其臨墓慟哭,墓地忽裂,遂與山伯同穴。宰相謝安上奏朝廷,封為義婦冢。
祝欽明:京兆始平(今陝西省興平)人,唐代大臣。中六經科選,為太子率更令。中宗復位,擢國子祭酒同中書門下三品(位同宰相),歷刑部、禮部尚書,後以崇文館學士卒。
祝象器:宋代五經博士。樂善好施,名聞州郡。家財萬貫,幾乎有州郡的一半,時稱“祝半州”。
祝可久:信州鉛山(今屬江西省)人,宋代名士。立功邊陲,官至貴州刺史。父亡後歸隱山林,樂於行義事,與弟祝可大共建鄉校,士林稱之。
祝夢熊:衢州江山(今屬浙江省)人,宋代大臣。進士出身,官至監察御史。因得罪權臣韓 胄,被貶職。後被農民起義軍所殺。
祝彬(1260一1336),字文夫,號悠然。生於南宋景定庚申年(1260)四月。江西省修水縣何市鎮人,名臣。
祝世祿:江西省德興人,明代學者。萬曆進士,官至尚寶司卿。為耿定向高足。有《祝子小言》、《環碧齋小言》、《環碧齋詩集》等。
祝允明像及作品
祝允明像及作品(4張)
祝允明(祝枝山)(1460—1527)字希哲,漢族,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明朝文學家、書畫家。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舉人出身,曾任廣東興寧知縣,應天通判。祝允明的著作有,《懷星堂集》30卷、《蘇材小纂》6卷、《祝子罪知》7卷、《浮物》1卷、《野記》4卷、《前聞記》 1卷、《志怪錄》5卷、《讀書筆記》1卷。
祝允明作品
祝世昌:遼陽(今屬遼寧省)人,明末清初將領。原為明將,後降後金(清),隸漢軍鑲紅旗。入關後,授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
祝維誥:浙江秀水人,清代詩人。舉人出身,官內閣中書。工詩,有《綠溪詩稿》。
祝德麟:浙江海寧人,清代官吏、詩人。乾隆二十八年進士。官至御史,以言事不合黜歸。工詩,以性靈為主。有《悦親樓詩鈔》。
祝孝承:河南固始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乾隆五十四年,登進士,改庶吉士。嘉慶二十年六月初四(1815年7月10日),由直隸通永道道員升任廣西按察使。嘉慶二十二年三月初一(1817年4月16日),升任雲南布政使。
祝洪財:山東省臨朐縣人士。
祝大椿:江蘇無錫人,清末資本家。怡和洋行及上海電氣電車有限公司買辦。開設源昌號,經營煤鐵五金,兼營輪船運輸,航線遠至新加坡、日本,又經營房地產。從1888年起,獨資開辦源昌機器碾米廠、機器繅絲廠、機器五金廠,合資興辦華興機器麪粉公司、公益機器紡織公司等。工業資本總額達一百萬元,男女工4000餘人。
祝釩剛:台灣知名男藝人,“183club” 成員之一。
祝文君:香港無線電視藝員。
祝新運:1962年生,北京人,中國電影演員。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團長。
祝新民: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成員、中紀委駐國家電網公司紀檢組組長。
祝文欣:中研國際品牌管理諮詢機構首席培訓講師、管理顧問,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服裝行業顧問,中國首家服飾業管理顧問公司創始人。
祝文白(1884—1968),字廉先,衢縣城關(今柯城區)人.1949年後,仍任浙江大學教授,後任浙江文史研究館館員。著作有《兩浙詩學源流》、《四聲概要》等書。 [1] 
祝世鳳--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祝世鳳--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祝世鳳(1905-1978.02),湖北省麻城縣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祝榆生:中國第三代主戰坦克99式坦克總設計師。“全國戰鬥英雄”,軍功章累累;在一次迫擊炮試驗排險中,他身先士卒,失去右臂,因而被稱為“獨臂總師”;先後歷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司令部參謀股股長、山東濱海軍區司令部科長、華東工程學院副院長、兵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兵器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2005年被授予“兵器工業科技發展終身成就獎”稱號
祝炎(1903-1933),江西省德興縣人。1910年7歲時入私塾,後考入德興縣高等小學。1923年考入芝陽師範。1925年6月經方誌敏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5年授銜將帥姓名、軍銜、授銜時 1955年授銜將帥姓名、軍銜、授銜時
大革命時期,1925年夏赴南昌從事革命活動。8月與方誌敏同赴弋陽縣,以教書為職業,開展革命工作。同年冬參加“弋陽青年社”。並任旭光義務小學和貧民夜校代理校長。1926年秋回德興開展革命活動,發展黨組織,領導工農運動。12月建立中共德興縣支部,任支部書記。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1月參加方誌敏在弋陽窖頭召開贛東北5縣黨員聯席會議,後協助方誌敏領導弋橫暴動。弋橫暴動第4路大軍,向弋陽縣城周圍發展,進至馬王坡村時,陷敵重圍,遂趕往營救,不幸在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30歲。
祝光燾(1904-1932.2),浙江省建德縣人。1922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九中學師範部。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時期,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後,積極參加反帝愛國、聲援上海工人鬥爭的活動,並利用暑假走村串户宣傳和募捐,支援上海罷工工人。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秋進入浙江省地方自治學校。1929年秋任分水(今桐廬)第二區(畢浦)區長,組織農會,恢復和建立中共農村黨的組織。1930年4月積極籌備參加7月舉行的建德農民暴動。同年8月任中共永安區委書記,繼續準備畢浦地區農民暴動。同年10月暴動失敗,身份暴露遭捕。1932年2月,病死獄中,犧牲時28歲。
祝自清(1898-1933.3),湖北省蒲圻縣人。出生於一個較為富裕的家庭。1905年7歲啓蒙讀書,後到羊樓洞就讀。雖出生富貴之家,但對貧富不均的舊社會頗多訾議。192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祝家銀(1906-1929),湖北省長陽縣人。1927年參加革命。1927年任長陽縣桂花園鄉蘇維埃政府秘書。曾在馬鞍山、曉麻溪、養泉嶺等地發展農會組織,發動貧苦農民起來同當地土豪劣紳進行鬥爭,並參加了該地的三次戰鬥。1929年5月6日被捕後,敵為要他交出紅軍名單及文件,對其進行嚴刑拷打,慘無人道地逼他赤身揹着裝有炭火的鐵箱遊街,並捆在木樁上用柴火燒其赤腳,又灌辣椒水,一刀刀地割舌頭。他忍着劇痛,怒視敵人,一言不發,終於被折磨得昏死過去。敵人見從他口裏得不到任何所需的東西,將他亂刀砍死,犧牲時23歲。
祝列克(1957-——),福建省福州市人。197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插隊參加工作。博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1975年在福建省連城縣任生產隊、大隊幹部,電廠工人。1977年考入南京林產工業學院,1982年大學畢業分配到林業部科學技術司工作,歷任主任科員、副處長、處長、副司長、1998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局科學技術司司長。其間,1983年至1984年到吉林省臨江林業局、松江林業局任副場長、副科長,1990年到英國牛津大學進修,1995年任中共西藏自治區農業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西藏自治區林業廳副廳長,1999年到中央黨校學習。2001年11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局副局長、中共國家林業局黨組成員。
祝光耀(1944.10-——),男,1944年10月出生,漢族,湖南省益陽人。大學文化,高級工程師。中共黨員。“平民部長”、“專家型領導”。現任中國生態研究與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法定代表人)
祝善忠,男,漢族,1953年9月生,江蘇南通人,中共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祝銘山(1937.4.6-——),男,漢族,中共黨員,吉林省九台縣人。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一級大法官。
祝春林,男,漢族,1946年8月生,遼寧綏中人, 全國公安文聯主席。原公安部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督察長。中國文聯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公安文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委員會委員。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祝世寧:男,功能材料學家,南京大學教授。1949年12月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籍貫江蘇鎮江。1996年獲南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祝遠德:男,漢族,教授,碩士生導師廣西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教授。2005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