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北省麻城

鎖定
麻城位於湖北省東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中段南麓,處於武漢,鄭州,合肥三大城市合圍的中心位置,版圖面積3599平方公里,轄19個鄉鎮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科技開發區,716個行政村,7461個村民小組,人口近120萬。
麻城歷史悠久。七千多年前即已開發,春秋為楚地,名柏舉,因吳楚在此大戰(柏舉之戰)而名垂青史,秦屬南郡,漢為西陵。後趙大將石勒部下麻秋築城以守,始有麻城之名。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設縣並正式命名麻城,屬黃州府,唐宋以後歷代相襲至今。1986年撤縣設市,仍屬黃岡市轄。
麻城自然資源豐富。有耕地100餘萬畝,林地近300萬畝。水域45萬畝。地表水、地下水儲量20多億立方米,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玄武岩、大理石、螢、硅、玉等礦儲量很大,還有金、銀、銅、鈦鐵、鏡鐵、磁鐵、赤鐵、褐鐵等礦。野生動物有一百多種,珍稀動物有北豹、梅、野豬、水獺、草狐、娃娃魚、斷板龜、銀環蛇等。植物千餘種,大宗特產有桑蠶、板栗、菊花、柿子、銀杏等。還有大量珍貴中藥材如蔓荊子、天麻、杜仲等等?
麻城旅遊資源亦十分豐富。風景名勝、文物古蹟、革命遺址、古戰場和古文化遺址隨處可見。有三國魏尚書僕射毛王介、晉代名醫王叔和、唐代名賢閻伯嶼的墓葬,有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與隱士陳季常經常相聚的遺址杏花村,有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著書講學的遺址釣魚台“芝佛書院”。麻城還是明代吏部尚書李長庚、兵部尚書劉天和、徐壽輝義軍太師鄒普勝、張獻忠義軍兵部尚書周文江的故里。著名的風景名勝有龜峯旭日、柏子秋蔭、麻姑仙洞等三台八景。解放後興建的三座大型水庫湖光山色,風景秀麗,五腦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創建,更是別具情趣。更為有名的是麻城是中國歷史八大移民聖地——湖廣麻城孝感鄉的所在地,是現在很多四川人、重慶人的祖籍所在地。
麻城投資環境優越。這裏民風淳樸,社會治安秩序良好;交通體系完整,京九鐵路貫穿全境,京九、京廣鐵路在這裏聯接並建有二級區段站麻城站;滬漢蓉快速鐵路橫貫全境,並建有二級區段站麻城北站;我市將成為京九鐵路、滬漢蓉高速鐵路和京九京廣聯絡線3條國家級鐵路線的重要節點。大廣高速公路、武合高速公路、106國道貫穿全境,天河國際機場、陽邏深水碼頭距市區均只有80公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將達到250多億元,將成為繼武漢、襄樊之後的湖北省第三大交通樞紐。投資50多億元的湖北大別山火電廠一期60萬千瓦*2發電機組,2008年建成;二期計劃投資60億元,建成100萬千瓦*2發電機組;郵電通訊便捷,已具備光纜、微波、無線、程控等多種現代通訊手段;城市功能齊全,城區建成面積已達28平方公里,規劃面積100餘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逾30萬,主街總長80.8公里,供電供水設施完備,就醫就學方便。
麻城是一塊紅色的土地。1927年11月,震驚全國的黃麻起義在這裏爆發。此後20多年,麻城的革命火種經久不息,麻城的革命紅旗始終不倒,全境有13.7萬多人死於戰火,6萬多優秀子弟參加了紅軍,在血雨腥風的戰鬥中,煅造出王樹聲陳再道等28位新中國第一批授銜的將軍和128位省部級高官。
建國56年來,特別是1986年撤縣設市以後,麻城人民發揚“不屈不撓,緊跟黨走”的老區精神,用心血和汗水推動着各行各業的全面繁榮和持續發展。1991年麻城被國務院確定為對外開放城市,翌年,省級黃金橋經濟科技開發區成立。截止2006年省級開發區湖北麻城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成果顯著,同時,成立了黃金橋工業園;引進資金200多億元。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多種經營形成蠶繭、畜禽、乾鮮果、茶葉、蔬菜、菌類和藥材等八大系列,初步建成了桑蠶、板栗、黃牛飼養、大棚蔬菜、老米酒等五個百里經濟帶。工業上形成了16個系列、300種類型、3099個品種的產品體系,其中部優產品21個,省優產品31個。
黨和國家領導人始終關注着麻城這塊紅色的土地,建國56年來,周恩來、陳毅、董必武、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江澤民、李鵬、朱容基、喬石、萬里、温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親臨麻城,給麻城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麻城市人民以飽滿的熱情,熱忱歡迎各地、各界人士蒞臨麻城,觀光旅遊,投資興業,與麻城人民一道大展宏圖,共創美好的未來,把麻城建設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大別山中心城市、交通樞紐城市、山水園林城市、商貿旅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