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研學旅行

鎖定
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遊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人文精神,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中文名
研學旅行
外文名
HIBL
培    養
自理能力、創新精神
加    深
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
增    加
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研學旅行緣起

2013年2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年)的通知全國印發了《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年)》,綱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設想。 [1]  此前我國許多地區都有嘗試把研學旅行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來開展。

研學旅行定義及特點

2014年4月19日,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在第十二屆全國基礎教育學校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我國基礎教育新形勢與蒲公英行動計劃》的主題演講。在會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學旅行的定義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研學要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同學們在老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確定主題,以課程為目標,以動手做、做中學的形式,共同體驗,分組活動,相互研討,書寫研學日誌,形成研學總結報告
王司長還針對研學旅行的特點提出了“兩不算,兩才算”:第一個特點,校外排列課後的一些興趣小組俱樂部的活動,棋藝比賽、校園文化,不符合研學旅行的範疇。第二個特點,有意組織。就是有目的、有意識的,作用於學生身心變化的教育活動,如果週末三三兩兩出去轉一圈,那不叫研學旅行。第三個特點,集體活動。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為單位,乃至以學校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同學們在老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一起活動,一起動手,共同體驗相互研討,這才是研學旅行。如果孩子跟着家長到異地轉一圈,那也只是旅遊。第四個特點,親身體驗。動手做做中學,學生必須要有體驗,而不僅是看一看、轉一轉,要有動手的機會、動腦的機會,動口的機會,表達的機會,在一定情況下,應該有對抗演練,逃生的演練,應該有出點力,流點汗,乃至經風雨、見世面。

研學旅行國家政策文件

《國民休閒旅遊綱要》
發佈時間:2013年2月2日
《國民休閒旅遊綱要》中明確提出:“在放假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校可結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並提出了要“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鼓勵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寓教於遊的課外實踐活動,健全學校旅遊責任保險制度”。
發佈時間:2014年8月21日
《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首次明確了“研學旅行”要納入中小學生日常教育範疇——
積極開展研學旅行。按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將研學旅行、夏令營冬令營等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的重要載體,納入中小學生日常德育、美育、體育教育範疇,增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按照教育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研學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研學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研學為主的研學旅行體系。加強對研學旅行的管理,規範中小學生集體出國旅行。支持各地依託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院校工礦企業科研機構,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體系。鼓勵對研學旅行給予價格優惠
發佈時間:2014年7月14日
該“指南”對舉辦者安排活動的教學主題、內容安排、合作機構選擇、合同訂立、行程安排、行前培訓、安全保障等內容提出指導意見,特別在操作性方面,規範了帶隊教師人數、教學內容佔比、協議規定事項、行前培訓等具體內容,為整個行業活動劃定了基本標準和規則。
發佈時間:2016年12月19日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開展研學旅行,有利於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有利於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有利於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從小培養學生文明旅遊意識,養成文明旅遊行為習慣
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開展研學旅行,部分試點地區取得顯著成效,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積累了有益經驗。但一些地區在推進研學旅行工作過程中,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協調機制不完善、責任機制不健全、安全保障不規範等問題,制約了研學旅行有效開展。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研學旅行正處在大有可為的發展機遇期,各地要把研學旅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

研學旅行安徽省試點

2013年2月1日,安徽省教育廳印發《關於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試點工作的通知》,開始研學旅行試點。文件要求,原則上每個市和省直管縣都要作為試點區域開展試點工作,且試點工作只在初級中學和普通高中學校中進行。試點單位數量,原則上每市承擔試點的學校不少於2所初級中學、2所普通高中,省直管縣不少於1所初級中學或1所普通高中。研學旅行活動範圍:分為市內、省內、境內和境外,原則上初級中學只開展境內遊,且以省內遊為主,普通高中以境內遊為主,條件成熟時可開展境外遊。研學旅行時間,可以在學期中間安排,也可以在寒暑假安排,國家法定節日不得安排;時間長度安排,原則上省內一次不超過4天,不少於2天;省外一次不超過7天,不少於3天;境外不超過15天,不少於7天。該文件指出,研學旅行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接觸社會和自然,在體驗中學習和鍛鍊,培養學生刻苦學習、自理自立、互勉互助、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等優秀品質和精神。”並對試點提出了“要堅持自願的原則”、“要堅持食、宿、學統一的原則”、“要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等要求。

研學旅行無錫研學旅行

2020年7月29日上午,在無錫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教育局的支持與指導下,市旅遊業協會、市教育學會、市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於拈花灣無錫帥元紫砂博物館,召開“無錫市研學旅行社會實踐教育工作推進會”。無錫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教育局、市旅遊業協會、市教育學會、市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出席了會議。
會上提出了《關於推進無錫市研學旅行社會實踐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形成了《無錫市研學旅行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建設、管理和服務規範》,對無錫博物院、拈花灣、影視基地、帥元紫砂博物館、黿頭渚景區管理處、無錫城職院、三國水滸城景區等25個單位,授予“無錫市研學旅行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營地)”銅牌。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