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萬榮

鎖定
石萬榮,1956年10月出生於北京,中式烹調高級技師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主席團副主席、中國烹飪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烹飪名師、北京京菜大師、北京特級烹飪大師,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專業委員會委員 [1] 北京烹飪協會副會長,北京中華廚皇協會副會長、中國餐飲業國家一級評委,全球華人餐飲名人委員會委員、國家職業技能鑑定專家委員會中式烹調委員,國家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員,中國菜(zgc)文化傳播中心專家、北京老根人家新京味餐飲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文名
石萬榮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6年10月
職    業
廚師
出生地
北京
性    別

目錄

石萬榮人物經歷

石萬榮 石萬榮
1974年起從事餐飲業,先後在勁松飯莊、北京食品公司、同慶樓飯莊供職。石萬榮擅長烹製山東菜餚,烹、炸、爆、熘等技法嫺熟。在繼承魯菜、京菜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他為人豪爽,樂於助人,廣交朋友,俠肝義膽,在京城乃至中國烹飪界大家都尊稱石大師為“石大俠”。那麼石大俠之”俠”又源於何處呢?石大師50歲,論歲數,當屬業內承
上啓下的年齡,他的俠名一方面是他的廚藝,另一方面靠的是他的為人。他從小拜師學廚,在灶上煎、炒、炸已30年,其灶上功夫不同尋常,加上他為人豪爽,自幼學武術練摔跤,京劇大鼓均拜過名師,中醫中藥亦受高人真傳,所以“石大俠”之謂倒也名不虛傳。
石萬榮 石萬榮
石大俠20歲開始學廚,先後在勁松飯莊掌過“紅案”,在同慶樓當過廚師長,這期間又拜中醫研究院的名醫崔盛業為師,學習中醫內科。他學廚從洗菜切菜開始,給師傅打下手,學了三年半才正式上灶。石大俠從小就愛琢磨吃,他父親是老北京,趕過馬車,蹬過三輪,平生就喜歡吃。老爺子如今90歲了,對老北京的一些典故瞭如指掌,年輕那會兒,蹬三輪送貨,走到哪兒吃哪兒。石大俠是獨生子,老爺子自然對他挺寵愛。為了吃一道幹炸丸子,能拉着他從南城轉到北城。石大俠上中專的時候,就跟着廚師的鄰居“跑大棚”,可以説他對京城的餐飲文化己爛熟於心。他對記者説,經營餐館酒樓必須要研究傳統文化,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法寶。人們常説有些北京小吃和傳統菜餚,吃着不是原來的味兒了。為什麼?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廚師的手藝不靈,二是原材料差着成色。比如北京人愛吃的熘肥腸滷煮火燒,應該是從正規經營渠道進大腸,經過洗、滷等程序加工以後再製作。不少餐館的原材料是外地人送的半成品,往往把大腸放在大桶裏用火鹼浸泡,把腸子發得又肥又大,一斤能出9兩,一炒就縮,您説用這種材料做出來的熘肥腸能有原來的昧兒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