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瘻,漢語二級字 [3]  ,讀作瘻(lòu),在中醫指的是頸部生瘡,久而不愈,常出濃水瘻管,指身體內因發生病變而向外潰破所形成的管道,病灶裏的分泌物由此流出。 [1] 
中文名
拼    音
lòu
部    首
鄭    碼
TUZM
外文名
fistula
注    音
ㄌㄡˋ
U
7618
GBK
F0FC
筆畫數
14
部首筆畫
5
部外筆畫
9
筆順編號
4134 1431 234531
四角號碼
0014
筆順讀寫
點、橫、撇、點、提、點、撇、橫、豎、撇、捺、撇點、撇、橫

簡介

瘻(瘻)
lòu
(1)〔~管〕身體內因發生病變而向外潰破所形成的管道,病灶裏的分泌物由此流出。
(2)中醫指頸部生瘡,久而不愈,常出濃水

詳細註解

繁體字:瘻
lòu
[名]
(1)頸腫大的病。即頸部淋巴結核[lymph tuberculosis]
合水多鰧魚,狀如鱖…食者不癰,可以瘻。——《山海經》。郭璞注:“瘻,癰屬也。”
(2)瘻管[fistula]。人或動物體深部膿腫,體表或臟器之間形成的管道。病灶分泌物由此管流出。
瘻,即漏也。經年成漏者,在頸則曰瘰瘻,在痔則曰痔瘻。——明·樓英醫學綱目

漢譯英

瘻(瘻)
lòu
[瘻tube] body inside outwardly the 潰 breaks the piping of a formation because of occurrence pathological changes, the disease secretion in the cooking stove is from here the run off.
The Chinese medicine points the neck grows a boil, long but not more, often out the thick water.
fistula

古籍解釋

《字彙》力候切,音漏。瘺瘡。亦作瘺。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