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醫學綱目

鎖定
《醫學綱目》,40卷,明·樓英編,刊於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卷一至九為“陰陽臟腑部”,卷十至二十九介紹各臟腑有關病證治,卷三十至三十三為傷寒部,卷三十四至三十五為婦人部,卷三十六至三十九為小兒部,卷四十為運氣部。前代醫書編寫多以病為綱,只作一次劃分,至樓氏始以五臟六腑為綱,各臟腑所屬疾病為目,一二級類目依次排列,條理井然。這種分綱列目編排病證的方法實為樓氏首創,對後世醫學著作的編輯體例有很大影響。此外,樓氏在引用前代文獻時也十分認真嚴謹,收錄歷代名方、驗方,務求實效;凡所引醫論醫方中有衍文、錯簡等時,都詳作考訂以正之;對所引文獻方論不合或互有矛盾之處,則儘可能予以辨明。
中文名
《醫學綱目》
書名(異名)
《醫學綱目》
作    者
樓英
成書年代
歸屬類別
中醫典籍

醫學綱目流傳版本

現存嘉靖四十四年初刻本,1937年世界書局出版排印本。

醫學綱目作者簡介

樓英(1320?一1389?),一名公爽,字全善,號全齋,蕭山(今浙江蕭山)人。出生於儒雅之家,長於《易》學,用心學醫,上自《內經》,下至歷代名醫書傳,研讀歷30餘年,有感於千變萬化之病態,均不離陰陽五行。樓英與戴思恭友善。戴得到朱震亨的真傳,樓英與戴講論,相得無間。洪武中(1368~1398),明太祖朱元璋召樓英到南京治病,後樓英以老病為由辭歸。晚年居元度巖,為人治病,療效頗好。主要著作有《醫學綱目》四十卷,其他還有《仙岩文集》二卷,《運氣類注》四卷,《參同契藥物火候圖説》二卷。
樓氏的醫學主張,主要強調陰陽五行的作用。他認為:“千變萬化之病態,皆不出乎陰陽五行。蓋血氣也、表裏也、上下也、虛實也、寒熱也,皆一陰一陽也;五臟也、六腑也、十二經也、五運六氣也,皆一五行也。”從而歸納出比較合理的診治規律,即“先分別血氣、表裏、上下、臟腑之分野,以知受病之所在;次察所病虛實、寒熱之邪以治之”,這種辨證方法較之“八綱”分證更切實際。

醫學綱目書評、序言

曹序
予夙有志方藥,少困舉子業,未遑也。歲癸丑,釋褐都下,迨丁巳,承乏比部,意通都大邑,良師萃焉,聽讞之暇,留心諮訪或枚舉一二輩,曰∶是出入於公卿之門者,眾皆靡然從之,往往不暇考其術業。籲!徇名之弊,豈特仕道然哉。己未歲,先君子以腸 背養,聞病不至,是抑不審醫之過也,使不孝長抱終天之恨焉。因自顧拙於宦者與世之拙於醫者,安可預人家國事耶?遂絕意進取,間取《靈》《素》諸書,反覆讀之,古奧淵邃,莫知端倪。友人邵君偉元,授予以《醫學綱目》四十卷,曰∶是書出於蕭山樓全善先生所輯,簡而知要,繁而有條,悉本於《靈》《素》,亦猶律之條例,比附不出於禮經也。公以禮律佐時,獨不能無蹈是乎?因與偉元暨劉君化卿分帙校 ,矢志弗措,有不合者,書繹夜思,若將通之,凡再逾寒暑而後就梓。訛者正,缺者補,秩然可觀,回視舊本,若草 矣。此書二百年來幾晦而復明,幾廢而復舉,寧不有定數存乎!書大要本之陰陽以定其準,參之運氣以稽其變,則勝復有微其矣;血氣有虛實,以立其法,考之同異以正其訛。是故時至有早晚,則民病有徵應矣;氣位有正變,則勝復有微甚矣;血氣有虛實,則調治有逆從矣;氣味有濃薄,則約方有輕重矣;營衞有宣壅,則補瀉有疾留矣。其説一正於《靈》《素》《甲乙》,而參之以仲景、東垣諸君子之緒論。病必有門,門必揭其綱;治必有法,法必詳其目,鉅細不遺,詳略通貫,參互眾説,而折衷之於經。能由此者,謹道如法,萬舉萬全;不由此者,實實虛虛,夭人長命。故覽其書,如大都列肆之中,丹砂、玉札、馬渤、牛溲,何所不有,而其取裁劑量,則固存乎人焉耳。先生嘗曰∶病之千變萬化,不越陰陽五行。又曰∶氣失其平則為疾,醫者意也,不過平其氣耳。嗚呼!此數言者,又為是書之綱領乎!夫不治刑不知造律者之深意,不治病不知着書者之苦心。先生康濟之心甚盛,而幾於無所用者,予得而推展之,亦邵、劉二君從臾之力也。同年趙君宗正,實聞而協成之。予與宗正同官比部者也,疇昔毖刑之意,重於殺人,抑此書之行為生人計也,亦重於殺人之慮也。處心積慮,有始終同而不異者,宜得牽連書之,以示後世焉。
時嘉靖乙丑歲中秋日前進士履齋曹灼撰
自序
醫之為學,其道博,其義深,其書浩瀚,其要不過陰陽五行而已。蓋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其稟於人身者,陰陽之氣,以為血氣表裏上下之體;五行之氣,以為五臟六腑之質。由是人身具足而有生焉。然陰陽錯綜,五行迭運,不能無濃薄多少之殊。故稟陰陽五行之氣濃者,血氣臟腑壯而無病;薄者,血氣臟腑怯而有病。陽多者,火多,性急而形瘦;陰多者,濕多,性緩而形肥。陽少者,氣虛、表虛、上虛,而易於外感;陰少者,血虛、裏虛、下虛,而易於內傷。況乎人以易感、易傷之軀,徇情縱慾,不適寒温,由是正損邪客,而陰陽臟腑愈虛愈實,或寒或熱,而百病出焉。故診病者,必先分別血氣表裏上下臟腑之分野,以知受病之所在;次察所病虛實寒熱之邪以治之。務在陰陽不偏傾,臟腑不勝負,補瀉隨宜,適其病所,使之痊安而已。然其道自軒、岐而下,仲景詳外感於表裏陰陽,丹溪獨內傷於血氣虛實,東垣扶護中氣,河間推陳致新,錢氏分明五臟,戴人熟施三法,凡歷代方書甚眾,皆各有所長耳。故後世用歷代之方治病,或效、或不效者,由病名同、治法異,或中其長,或不中其長故也。姑舉一病言之,設惡熱病,熱病之名同也,其治之法異,四君治血實之熱也,四物治血虛之熱也,白虎治氣實之熱也,補中治氣虛之熱也,麻黃治表熱也,承氣治裏熱也,四逆治假熱也,柴胡治真熱也,瀉青、導赤、瀉白、滋腎、瀉黃治五臟熱而各異也,各能洞燭脈證,而中其肯綮,則皆效。其或實用虛法,虛用實法,表用裏法,裏用表法,真用假法,假用真法,則死生反掌之間,尚何責其效乎。昧者不悟是理,泛用古今之方,妄試疑似之病,每致夭橫者不少矣。若是者,虛竊濟生之名,實所以害人之生,亂醫之真,孔子以鄉愿亂德為德之賊,斯則醫之賊也。暗損陰騭,神明不佑,可不謹哉!英爰自髫年,潛心斯道,上自《內經》,下至歷代聖賢書傳,及諸家名方,晝讀夜思,廢餐忘寢者三十餘載,始悟千變萬化之病態,皆不出乎陰陽五行。蓋血氣也,表裏也,上下也,虛實也,寒熱也,皆一陰陽也;五臟也,六腑也,十二經也,五運六氣也,皆一五行也。鱗集於魚,輻輳於轂,醫之能事畢矣。是以不揣蕪陋,掇拾經傳方書,一以陰陽臟腑分病析法而類聚之。分病為門,門各定陰陽臟腑之部於其卷首而大綱着矣。析法為標,標各撮陰陽臟腑之要於其條上,而眾目彰矣。病有同其門者,立枝門以附之;法有同其標者,立細標以次之。凡經有衍文錯簡脱簡者,一以理考而釋正之。傳失經旨,眾論矛盾者,各以經推而辨明之。庶幾諸家之同異得失,得以曲暢旁通,精粗相因,鉅細畢舉,同病異法,如指諸掌,名之曰《醫學綱目》。藏之巾笥,以便考求,使夫臨病之際,自然法度有歸,不致誤投湯劑,而害生亂醫,獲罪神明者矣。雖於軒岐心法之妙,不敢同年而語,然亦天地生物之心一助雲耳。
蕭山仙居巖樓英全善撰

醫學綱目章節目錄

卷之一陰陽臟腑部
陰陽
五臟
卷之二 陰陽臟腑部
診法通論
診虛實法、診寒熱法(俱入治法)
診病傳變(診病將死期入診生死條)
診病癒劇
診生死
諸脈診病雜法
診一歲病證相同
卷之三 陰陽臟腑部
治法通論
倒倉法
藥性不同
制方大法
隨症用藥
卷之四 陰陽臟腑部
治虛實法
治上下法
診五臟虛實
診五邪相干
卷之五 陰陽臟腑部
治寒熱法
治發熱
勞瘵骨蒸熱
傳屍勞熱
產後發熱
卷之六 陰陽臟腑部
治惡寒
治往來寒熱
產後往來寒熱
外熱內寒外寒內熱
上熱下寒上寒下熱
瘧寒熱
久瘧
瘧脹
產後瘧
卷之七 陰陽臟腑部
刺灸通論(刺虛實刺寒熱入治寒熱法)
刺虛實
刺寒熱(入治寒熱法。)
卷之八 陰陽臟腑部
穴法上
穴法下
卷之九 陰陽臟腑部
調攝宜禁
用藥宜禁
刺禁
灸禁
卷之十 肝膽部
諸風
中風
卒中之初
中分淺深
中淺半身偏痛舌能言
中深半身不收舌難言
產後中風
口噤
口眼斜
卷之十一 肝膽部
口噤,角弓反張
破傷風
卷之十二 肝膽部
諸痹
卷之十三 肝膽部
驚悸怔忡
善太息
目疾門
卷之十四 肝膽部
脅痛
諸疝
閉癃遺溺
前陰諸疾
卷之十五 肝膽部
頭風痛
多卧、不得卧
咽喉
卷之十六 心小腸部
心痛
胸痛胸滿
胸痹短氣緩急
煩躁
譫妄
健忘
諸痛門
諸逆衝上
卷之十七 心小腸部
諸見血門
諸痿
卒中暴厥
卷之十八 心小腸部
癰疽
卷之十九 心小腸部
癰疽所發部分名狀不同
卷之二十 心小腸部
丹痤疹
撲傷損
通治諸般惡蟲咬
卷之二十一 脾胃門
內傷飲食
消癉門
黃膽
卷之二十二 脾胃部
腹痛
嘔吐膈氣總論
卷之二十三 脾胃部
泄瀉滯下
泄瀉
飧泄
遺尿
滯下
大便不通
卷之二十四 脾胃部
水脹通論
小腹脹
卷之二十五 脾胃部
積塊瘕
狂癲
欲獨閉户牖而處
四肢
身重
蠱毒
蠱下血見血
奇病
卷之二十六 肺大腸部
咳嗽
卷之二十七 肺大腸部
善悲
鼻塞
肩背痛
皮膚
脱肛
卷之二十八 腎膀胱部
腰痛
卷之二十九 腎膀胱部
耳聾
牙齒痛
發黃白
二陰
欠嚏
身體拘急
夢遺
卷之三十 傷寒部
傷寒通論
續傷寒通論
太陽病
卷之三十一 傷寒部
陽明病
少陽病
太陰病
少陰病
厥陰病
卷之三十二 傷寒部
合病並病汗下吐後等病
卷之三十三 傷寒部
勞復門
四時傷寒不同
婦人傷寒
續增小兒傷寒
温病
傷寒拾遺
卷之三十四 婦人部
婦人治法通論
調經
卷之三十五 婦人部
胎前症
產後症
卷之三十六 小兒部
小兒通治
生下胎疾
肝主風
卷之三十七 小兒部
心主熱
卷之三十八 小兒部
脾主濕
卷之三十九 小兒部
肺主燥
腎主虛寒
雜病
補遺方
卷之四十 《內經》運氣類注
五運六氣總論

醫學綱目內容簡介

本書以《內經》等古典醫著為本,博學多能,探明醫理。認為千變萬化之病態都不能離開陰陽五行,結合個人見解分部論述。卷首為運氣占候;卷1~9為“陰陽臟腑部”,屬醫學總論,廣泛闡述虛實、寒熱、診脈、察病、方藥、療法、刺灸、調攝、宜禁等內容;卷10~29介紹各臟腑有關病證證治。將多種病證,根據其病理、證候的特點,分別歸屬各臟腑,如“肝膽部”,將中風、癲癇、痙厥、破傷風、瘈瘲、顫振、怒氣、目疾、諸疝、脅痛、前陰諸疾、頭痛等病證歸入此部。其中以內科雜病為主,兼及外科、五官科等病證;卷30~33“傷寒部”,以傷寒病證為主,兼述温病、暑病、温疫等;卷34~35“婦人部”,敍述婦人通治,經、帶、胎前、產後等病;卷35~39“小兒部”,介紹小兒通治,五臟所主各種病證;卷40“運氣部”,內有《內經》運氣論治、運氣占候補遺等。樓氏在辨證論治上提出“洞燭脈證”、“同病異治”的觀點,頗為後世醫家所重視。

醫學綱目古籍級別

2020年10月30日,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1] 

醫學綱目影響評價

本書採集的文獻資料極為豐富,對總結明以前的各家學説、指導臨牀辨證,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故對後世影響極大,被譽為綜合性醫著中的佼佼者。
[2-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