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當代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學

鎖定
《當代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學》是1996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成珊 。
中文名
當代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學
作    者
鄧成珊
出版時間
1996年10月
出版社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頁    數
728 頁
ISBN
9787506714990
定    價
110.00
裝    幀
精裝

當代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學內容介紹

內 容 提 要
本書是我國第一部大型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學專著,反映了當代血液病臨牀及科研的最新成果。全書分為血液病學概論與臨牀各論,血液病專題論述,實驗室檢查及新技術應用三大部分。內容涉及從基礎到臨牀許多相關邊緣學科,除內科血液病外,還立新生兒血液病專章;專題論述從橫的方面加以歸納,別具風格;實驗室檢查反映了許多新技術的應用。本書具很強的實用性及資料性等特點。適用於從事血液病學臨牀及研究人員使用,其他臨牀醫務人員及醫學院校師生、進修生也可參考使用。

當代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學作者介紹

鄧成珊 生於1938年,四川合川市人。1963年畢業於成都中醫學院醫療系本科(六年制),同年10月分配來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血液科工作。曾從師於全國著名老中醫王文鼎及朱顏先生,深得真傳。曾在研究生班研修,長期從事內科臨牀、科研及教學工作,曾赴新加坡、泰國等國家講學。中醫功底深厚、中西醫匯通、臨牀經驗豐富。曾任血液病研究室副主任,現任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研究員、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全國老中醫經驗繼承導師、西苑醫院副院長。擅長血液病、免疫系統疾病及內科雜病。1986年獲衞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乙等獎,1993年獲國務院醫藥科技突出貢獻者政府津貼,並任全國中醫血液病醫療中心主任,中國中醫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液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海淀區醫學會副會長。發表論文50餘篇,主編《新編常用中西成藥的功能用法與禁忌》、並參加編著《中醫年鑑》、《中醫管理學概論》、《名醫》等8本書籍。
周藹祥 生於1926年,江西樟樹市人。1954年湖南醫學院畢業,1958年衞生部中醫研究院全國第一期西醫學習中醫研究班畢業。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研究員、主任醫師,原血液病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全國中醫血液病醫療中心學科帶頭人,曾任中醫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巾。兼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液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中華血液學雜誌及白血病雜誌編委。發表醫學論文80餘篇,編寫醫書20餘種。領導研究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及白血病等科研成果,曾獲全國醫藥衞生科學大會獎、全國(部級)中醫藥重大科技成果獎及多次中醫研究院科技成果獎,曾應邀去美國、日本、泰國等作學術交流及治療血液病。

當代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學作品目錄

目錄
上篇 血液病學概論與臨牀
第一部分 血液病學概論
第一章 血液病學的範疇及進展
第一節 現代醫學血液學範疇及進展
第二節 中醫血液病學範疇及進展
第二章 中醫血液病學發展史
第一節 上古至秦漢時期
第二節 兩晉隋唐時代
第三節 宋金元時代
第四節 明清時代
第三章 現代血液病學相關基礎理論
第一節 血細胞的功能
第二節 血細胞的生成
第三節 血細胞生成的調節
第四節 中藥對造血細胞的作用
第四章 中醫血液學基礎
第一節 中醫血液生理學
第二節 中醫血液病病因病機
第三節 中醫血液病治療綱要
第四節 中醫血證的治則治法
第五章 近50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及研究血液病概況及展望
第二部分 血液病學臨牀各論
第一章 紅細胞疾病
第一節 缺鐵性貧血
第三節 再生障礙性貧血
第四節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
第七節 地中海貧血
第八節 葡萄糖-6-磷酸脱氫酶缺乏症
第十節 繼發性貧血
第二章 白細胞疾病
第一節 急性白血病
第二節 慢性白血病
第三節 骨髓纖維化
第四章 出血性疾病
第三節 過敏性紫癜
第四節 血友病
第五章 新生兒血液病
第一節 早產兒貧血
第三節 先天性再生障礙性貧血
第五節 雅克什貧血
第六章 其他
第一節 淋巴瘤
第四節 脾功能亢進
第五節 電離輻射對造血系統的影響
第六節 外科手術與血液病
第七節 妊娠與血液病
中篇 血液病專題論述
第一章 中醫 免疫與血液病
第一節 中醫與免疫
第二節 中藥與免疫
第三節 扶正培本與免疫
第四節 免疫與血液病
第二章 扶正治療與血液病
第三章 活血化瘀與血液病
第四章 氣功療法與血液病
第五章 中醫食療與血液病
第六章 微量元素與造血系統疾病
第七章 中醫對微小殘留白血病的治療
第八章 血液病的中西醫結合護理
第九章 血液病研究進展
第一節 白血病研究進展
第二節 再生障礙性貧血研究進展
第三節 紫癜病研究進展
第四節 白細胞減少症的研究進展
第十章 血液病常見合併症的防治
第一節 血液病合併感染的防治
第二節 血液病合併出血的防治
第三節 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的防治
第四節 白血病化療毒副作用的防治
第十一章 中西醫結合研究血液病的思路與方法
第十二章 血液病的特殊治療
第一節 輸血療法
第二節 胎肝製劑
第三節 骨髓移植
第四節 干擾素
第五節 細胞生長調節因子
下篇 實驗室檢查及新技術應用
第一章 血細胞形態及組織化學檢查
第一節 血細胞形態檢查
第二章 常見血液病骨髓病理學檢查
第一節 骨髓活檢與正常骨髓形態學
第二節 紅細胞系統疾病
第三節 急慢性白血病
第四節 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
第五節 巨核細胞系統疾病
第六節 其它淋巴細胞系統疾病
第七節 其它血液病
第三章 血細胞超微結構
第四章 出凝血檢查
一、凝血時間
二、復鈣時間
五、凝血酶原消耗試驗
六、凝血酶原時間及其糾正試驗
八、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3P試驗及乙醇膠試驗)
九、纖維蛋白原測定
十、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測定
十二、血小板粘附試驗
第五章 溶血性疾病實驗室檢查
一、紅細胞脆性試驗
三、尿含鐵血黃素試驗(R0n′sTest)
四、抗人球蛋白試驗(改良Coomb′sTest)
五、抗人紅細胞IgG試驗
六、糖水試驗
七、酸溶血試驗(Ham'sTest)
八、熱溶血試驗
九、微量補體溶血敏感試驗
第六章 惡性血液病遺傳學檢查
第一節 腫瘤細胞遺傳學發展簡史
第二節 惡性血液病染色體改變
第三節 細胞遺傳學技術
第七章 淋巴細胞亞羣及白血病免疫分型測定
第一節 常用檢測方法
第二節 淋巴細胞亞羣測定
第三節 白血病免疫學分型及其臨牀意義
第八章 血液病的微循環檢測
第九章 造血幹細胞培養技術
第十章 幾種儀器在血液病學中的應用
四、基因擴增儀(PCR)
五、程序降温冷凍裝置
附錄― 常用方劑索引
附錄二 常用血液病術語英文縮略語
附錄三 與血液病有關的人體檢驗正常值
一、血液學檢查
二、免疫學檢查
三、激素檢查
四、骨髓檢查
五、腦脊液檢查
六、血液生化及心、肝、腎功能檢查
七、尿液檢查
八、大便檢查
附錄四 主要參考書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