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申涵光

鎖定
申涵光(1620年1月4日——1677年7月5日) [1-2]  ,明末清初文學家,河朔詩派領袖人物。字孚孟,一字和孟,號鳧盟,鳧明、聰山等,明太僕寺丞申佳胤長子。直隸永年(今河北永年縣)人,一作河北廣平人。
少年時即以詩名聞河朔間,與殷嶽張蓋合稱畿南三才子。清順治中恩貢生,絕意仁進,累薦不就。其詩以杜甫為宗,兼採眾家之長。著有《聰山集》《荊園小語》等書。
中文名
申涵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620年1月4日
逝世日期
1677年7月5日
屬    相

申涵光生平介紹

申涵光出身名門,其父申佳胤。他天資穎悟,勤奮好學,崇禎六年補邑癢生,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恩貢生,博覽經史,以詩名聞鄉里。
申涵光十三歲曾從父宦遊,在其父申佳胤出任南京國子監博士時, 把涵光的詩作拿於江南名士羅文止、章大力看,兩公看後皆擊節歎賞,讚不絕口,時年涵光22歲。其父佳胤恐其因作詩誤了科舉,嚴厲制止其再攻詩作。那時涵光常與好友遊覽名勝,飲酒作詩,所作之詩已有唐圞人風範。雖有新作不再示人,因此,父親的制止並未影響涵光的詩作日益圞精進。
其三弟申涵昐曾在《忠裕堂集》中寫到:先伯氏,諱涵光。生而天姿穎異,神采內斂,寡言笑,不喜聲色。於經、書、子、史無不涉獵。能文章,下筆泊泊數千言立就。年十五,補邑庠生。為舉子業。不拘行墨,精神奧博,頓挫瀏漓,出入左國史漢之間。以是文名日噪。郡中諸先達,爭為延譽。
關於其生平概略,《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一·文苑一》有載:年十五,補諸生。文名藉藉,顧不屑為舉子業,日與諸同志論文立社,載酒豪遊為樂。萬曆六年亂起,議城守,出家貲四百金、錢二十萬犒士。甲申,奉母避亂西山,誅茅廣羊絕頂。與鉅鹿楊思聖,雞澤殷嶽、殷淵,定患難交。京師破,佳胤殉國難,涵光痛絕復甦。因渡江而南,謁陳子龍夏允彝徐石麟諸名宿,為父志傳。歸裏,事親課弟,足跡絕城市。……嘗謁孫奇逢,執弟子禮。奇逢恨得之晚,以聖賢相敦勉。自是始聞天人性命之旨,究心理學,不復為詩。
甲申之變、明清易代之際,申涵光曾與張蓋殷嶽楊思聖避亂隱居於沙河縣西部之廣陽山,結下生死之交。入清後雖不仕,然與清初保和殿大學士柏鄉魏認裔介、保和殿大學士真定梁清標、刑部尚書蔚州魏象樞、禮部尚書宛平王崇簡工部尚書靈壽傅維鱗、刑部尚書新城王士禎內閣學士禮部侍郎漢陽熊伯龍等人多有交往,與著名遺民太原傅山、崑山顧炎武、容城孫奇逢、磁州張鏡心等人也相交甚好。
申涵光有《聰山詩選》《聰山文集》《荊園小語》《荊園進語》等著作傳世,另著有《説杜》《性習圖》《義利説》等書,或僅存書目。申涵光的弟弟申涵煜、申涵盼著有《申鳧盟先生年譜》。

申涵光人物評價

河北柏鄉魏裔介在《申涵光傳》中説“少而穎異,博涉經史,下筆為文章,高潔宕逸,超出尋常蹊徑外”。
山東新城王士禎在《漁洋詩話》中説:“申鳧盟涵光詩稱廣平,開河朔詩派。其友雞澤殷嶽伯巖、永年張蓋覆與、曲周劉逢源津逮、邯鄲趙湛秋水,皆逸民也”。
江蘇吳縣鄧漢儀在《聰山集序》中説:“今天下之詩,莫盛於河朔,而鳧盟以布衣為之長,其所交如殷子伯巖、張子覆輿、劉子津逮,皆負卓犖之才,堪與古人相上下”。
《清史稿·文苑一》記載:日與殷嶽及同裏張蓋相往來酬和,人號為廣平三君。……涵光為詩,吞吐眾流,納之爐治。一以少陵為宗,而出入於高、岑、王、孟諸家。……尚書王士禎稱涵光開河朔詩派。學士熊伯龍謂今世詩人吾甘為之下者,鳧盟一人而已。
湖南平江李元度在《清先正事略選》中説:鳧盟少以詩名河朔間,與殷嶽張蓋畿南三才子
另外,永年申涵光、遵化周體觀、萊陽宋琬、長垣郜煥元、鄧州彭而述、益都趙進美、陽武趙賓俱負詩名,有江北七才子之稱。

申涵光人物小傳

申涵光著《聰山詩選》 申涵光著《聰山詩選》
申涵光的父親申佳胤是明末崇禎四年進士,曾任明朝吏部文選主事,後遷升太僕寺丞,閲馬京畿。這時期正是明朝最為動盪的年代,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遍及長江南北,正猛烈地震盪着明王朝,而關外的滿族人建立的後金政權也在完成本部統一之後又垂涎着長城以南。有一天,申佳胤聽説李自成的起義軍已經攻破居庸關,逼近京城,不禁嘆道:“京城恐怕要守不住了。”這位一心一意效命大明王朝的京都官員立即馳馬入城,遍謁各位大臣,企劃戰守之策。但農民起義軍的強大聲勢早已嚇破了這些官員們的膽,眼看李自成就要破城,明王朝危在旦夕,他們哪裏還暇顧戰守?申佳胤到處碰釘子,一腔熱血頓時化成了冰水。他給兒子涵光寫信説:“天下事莫不壞於貪生怕死,我決心行義順命,為君王效力盡忠。”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崇禎皇帝吊死,申佳胤亦自殺殉國。申涵光聞訊在王恭廠父親死難處做完最後一次祭奠後,他揮淚離別京城,回到了他的故鄉,承擔起奉養老母、教誨兩個年幼兄弟的重擔。
申涵光以長子的身份,支撐着全家,明末甲申之變和父親的死,始終在他的心裏留着深深的烙印。在星疏月朗的夜色中,他常常孑然而立,仰望無窮的天際。一個明末重臣的兒子,又怎能忘記父親殉明而歿的往事呢?東屋的窗欞,透着不滅的燭光,兩位已長大的弟弟在埋頭讀書。他們那時還年幼,對於明朝的印象是淡薄的。申涵光很愛他的弟弟,他儘管不肯踏入仕途,卻不願弟弟們也像自己一樣終老於鄉。十幾年來他盡心撫養培育他們,在家鄉也早已傳為佳話。二弟涵盼聰慧過人,大弟涵煜也十分勤奮,涵光盼着他們早日成材。公元1660年,申涵盼高中進士,授翰林院檢討,充國史館篡修官。第二年康熙繼承皇位,遇朝廷大典,申涵光也被直隸學政選中,上報為恩科貢生。這一年,申涵光四十三歲,但他卻立志不仕。不久他的弟弟涵盼也稱病歸家,致力於經史和收集整理地方文獻。大弟涵煜直到公元1666年方舉於鄉。在哥哥的影響下,他也不再醉心科舉,整日與涵光一起唱和應酬,縱情於詩酒,掩飾着日益漸深的複雜心情。
申涵光自幼喜愛讀書,又受到父親的薰陶,他的詩文在家鄉一帶很有名氣。在北京期間,他還與許多文人墨客有過來往,是一位眾口稱讚的才子。他常與同鄉張蓋、郭挺、雞澤殷嶽、曲周劉逢元、邯鄲趙湛等人相唱和,人稱廣平六才子,而申涵光實際是其中的領袖人物。申涵光又與張蓋、殷嶽並稱畿南三才子,以氣節文章並雄於河朔間,後人認為他們是後來形成的畿輔詩派的奠基者。
清朝統一後,申涵光和他的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時而縱酒狂歡,時而痛哭高歌,表現出落拓不羈的性格,一付與世無爭的樣子,然而他們的詩文的字裏行間隱露出對清王朝異族統治的不滿。這在當時的士人之中也是一股普遍的思潮。然而,滿族統治者對中原人們的反抗情緒也時刻抱有戒心。反清復明的前景是那麼的黯淡,文字獄屢興不止,他們的心思也只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把“尊先王之道,守時王之法”做為自己的處世哲學。
公元1656年,申涵光與雞澤殷嶽一起慕名拜訪孫奇逢蘇門山(在河南輝縣西北)。孫奇逢是明清之際的大學者,曾與黃宗羲李顒並稱海內三大名儒。據説清朝廷曾先後十一次徵請他出山做官,他全不為所動。他在明末避亂入易州(今河北易縣)無公山,晚年移居蘇門山。蘇門山曾是晉朝人阮籍、宋朝人邵雍、元朝人姚樞等名人隱居的地方。孫奇逢隱居於蘇門的夏峯,自號夏峯先生,埋頭於理學。申涵光等以弟子禮拜見,孫奇逢對這位河朔才子和明末忠臣之後也十分喜愛,二人通宵徹夜,抵掌而談,毫無倦容。這次拜會無疑是申涵光人生中的一個轉折,從此他更加把注意力放在理學哲學上,不再為詩。孫奇逢的“慎獨為宗,以體認天理為要,以日用倫常為實際”的哲學思想也深深影響了他。在申涵光豐富的著述裏。人們可以瞭解到他在晚年的思想變化。
申涵光五十九歲那年卒於永年縣廣府。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在明、清交替的時代,他的經歷和思想,折射着特殊時期知識分子的光熠。在清朝所修的《畿輔通志》中,永年縣申氏祖孫三代一門四人都有重要地位。
申涵光,字孚孟,一字和孟,號鳧盟,永年人。貢生。有《聰山詩集》。
歲晏
歲晏百物息,草木隨風沙。松柏慘不舒,況彼園中花。層陰晝蕭條,微霰時復加。林中常鳴狐,屋上常鳴鴉。豈不思遠遊,負手還諮嗟。陽氣動飛灰,枯荄漸萌芽。嚴威藴華滋,深藏古所嘉。
荊吳隔大江,風濤不可涉。短衣凌荒岑,掛槳撥寒月。玄雲閉河梁,故人書久絕。目招誰家兒,輕揚弄綺陌。投我蛺蝶羅,系以雙玉玦。我畏不敢過,中途自改轍。弱草披澗陰,梧桐峙高闕。本非同根生,榮瘁應各別。
亭亭西山雲,萬仞青芙蓉。下臨不測淵,土有太古松。松頂巢黃鶴,淵中藏蛟龍。躡屐披雲根,亂石翳蓊茸。隔溪三五人,濯足吟疏風。白髮好容顏,無乃商山翁。漢庭亦已出,書幣凋淳蒙。真隱自草木,豈貪世上功。落日凌紫煙,揮手吾焉從。
匡廬吟問李饒州志清
汝從江右返,正當秋雁分。幾時離卻鄱陽水,衣裘尚帶匡山雲。我聞匡山天下絕,飛泉百丈吹瓊雪。香爐五老沒層雲,影入波濤峯勢折。聞有陸羽井,又有遠公台。李白讀書心所好,至今魂魄應常來。我曾東入吳,揚帆下西浙。楊子太湖水,滿眼吳山北固皆丘垤。十載匡廬幽夢結,西江血滿鄱湖熱。兵戈遙隔子猷船,汝若曾登可細説。
邯鄲行
西風吹落葉,颯颯邯鄲道。邯鄲兵火後,人家生白草。我聞邯鄲全盛時,朱樓銀燭光琉璃。趙女臨窗調寶瑟,樓前走馬黃金羈。即今富貴皆安在,惟有西山青不改。不見遊俠子,白日報仇飲都市。亦不見壚邊倡,華袿鳳髻明月璫。舊城寥落荊榛裏,樓台粉黛皆茫茫。城邊過客飛黃土,城上憑臨日正午。照眉池畔落寒鴉,不信此地曾歌舞。探鷇沙丘去不回,霸圖消歇更堪哀。邯鄲之人思舊德,至今猶上武靈台。
春雪歌
北風昨夜吹林莽,雪片朝飛大如掌。南園老梅凍不開,飢烏啄落青苔上。破屋寒多午未餐,擁衾對雪空長嘆。去歲雨頻禾爛死,冰消委巷生波瀾。吳楚井乾江底坼,北方翻作蛟龍宅。豪客椎牛晝殺人,彎弓笑入長安陌。長安畫閣壓氍毹,獵罷高懸金僕姑。歌聲入夜華鐙暖,不信人間有餓夫。
張覆輿自西山來
何事須城郭,人間復見君。全家依澗草,短褐帶山雲。薄俗居難定,忘形鹿可羣。四方多戰伐,羨爾未全聞。
遣興
豈敢名高尚,山園已定居。數椽風雨外,萬事死生餘。避地尋丹訣,傳家有《素書》。天寒松酒熟,日日溷樵漁。
小築容高卧,荒林失曙更。人從多難老,心向遠天清。野屋懸魚筍,霜灘落雁聲。一年看又暮,新月幾回明。
謁張尚書湛虛先生
結茅飛鳥上,秋色滿懸壺。白髮增幽事,黃冠屈壯圖。琴樽山月好,風雨老臣孤。莫訝披雲至,浮名此地無。
不忘
江上前朝酒,同人意不忘。衣冠臨水榭,煙雨下金閶。入箸龍鬚軟,登盤佛手香。歸來南北異,生死各茫茫。
旅食多歸夢,庭幃正北懸。重來輕齒髮,千里入烽煙。書畫江城市,弓刀塞草天。至今明月夜,無地拜啼鵑。
雨後林慮道中早行
曉渡青泥坂,秋花亂馬蹄。不知山寺近,漸覺遠村低。萬事驚鼙鼓,孤雲入杖藜。蘇門高卧處,為訪碧峯西。
寶雞巷訪吳見末比部即訂九日之遊
卜宅依寒水,朝回只閉關。見君當落葉,此地有空山。雨歇秋仍暖,官貧老更閒。登高何處好,屨杖許追攀。
登岱
殿閣盤空界,鐙香出絳霄。到門諸念絕,終夜百靈朝。石闥馴雙虎,天風落皂雕。玉漿如可待,未覺沃州遙。
西郊
風吹荻葉滿漁梁,野菊乘秋亦暫香。邊郡早寒沙漠漠,水村多雨月蒼蒼。常持白羽尋雲壑,敢羨華裾負草堂。何事暗蛩催鬢髮,一年今已過重陽。
寄宋吏部玉叔
風雨常懷宋玉悲,岳雲海樹遠離離。春生太液魚龍嘯,月滿空陂雁鶩飢。先輩風流成李賀,同時歌詠附王維。定知脱略能傾倒,竹仗從為汗漫期。
無才
窗下平田細路分,樵歌幾處遠猶聞。濤聲夜落漳南樹,山色晴分冀北雲。曲岸人家依紫蓼,衡門客到煮青芹。無才合就窮途老,車馬休驚白鷺羣。
己丑生日
行歌何處問幽棲,滏口孤亭郡堞西。漸覺悲歡從俗懶,漫將懷抱向人低。驚猿莫訝頻移樹,羸馬猶能惜障泥。烽火近連冬未雪,每逢喧樂倍悽悽。
靈巖寺
天畔靈巖已昔聞,石橋花雨正紛紜。楓林亂掩浮圖出,黛色遙從泰嶽分。古殿橫闌迷赤箭,秋泉帶葉下青雲。伊蒲會罷僧廚飯,倚杖看碑到日曛。
雲外笙簧擁碧霞,遊人爭看鐵袈裟。虛巖白映山南日,老菊黃垂洞口花。溪水過橋喧鶴鸛,松根出石走龍蛇。飛梯萬仞棲真地,可許尋源問鹿車。
答人
日日秋陰命筍輿,故人天上落雙魚。荷花未老村醪熟,為道無閒作報書。
黃花谷
竹杖尋源入上方,滿山槲葉晚蒼蒼。亂碑零落遊人少,一道飛泉下夕陽。
溪上
微霜昨夜下庭槐,水畔閒登萬里台。兩岸蘆花飛白雪,午橋煙裏一舟來。
燕京即事
塞雲宮月遠蒼蒼,蕭後妝樓亦渺茫。四百餘年池水換,依然風動芰荷香。
漢畤秦原罷曉鍾,黃綃牙軸市塵封。畫圖往往多隆準,傳是先朝舊御容。
泛舟明湖
女牆倒影下寒空,樹杪飛橋渡遠虹。歷下人家十萬户,秋來俱在雁聲中。

申涵光清史文載

申涵光,字孚孟,號鳧盟,永年人,明太僕寺丞佳胤子。年十五,補諸生。文名藉藉,顧不屑為舉子業。日與諸同志論文立社,載酒豪遊為樂。萬曆六年亂起,議城守,出家貲四百金、錢二十萬犒士。甲申,奉母避亂西山,誅茅廣羊絕頂。與鉅鹿楊思聖,雞澤殷嶽、殷淵,定患難交。京師破,佳胤殉國難,涵光痛絕復甦。因渡江而南,謁陳子龍、夏允彝、徐石麟諸名宿,為父志、傳。歸裏,事親課弟,足跡絕城市。日與殷嶽及同裏張蓋相往來酬和,人號為“廣平三君”。 清初,詔訪明死難諸臣。柏鄉魏裔介上褎忠疏,列佳胤名,格於部議。涵光徒跣赴京師,踔泥水中,幾瀕於死。麻衣絰帶,號哭東華道上,觀者皆飲泣。裔介再疏爭之,卒與祀恤如例。一時士大夫高其行,皆傾心納交,宴遊贈答無虛日。
涵光為詩, [3]  吞吐眾流,納之爐治。一以少陵為宗,而出入於高、岑、王、孟諸家。嘗謂:“詩以道性情,性情之真者,可以格帝天,泣神鬼。若專事附會,寸寸而效之,則啼笑皆偽,不能動一人矣。”尚書王士禎稱涵光開河朔詩派。學士熊伯龍謂今世詩人吾甘為之下者,鳧盟一人而已。
嘗謁孫奇逢,執弟子禮。奇逢恨得之晚,以聖賢相敦勉。自是始聞天人性命之旨,究心理學,不復為詩。順治十七年,詔郡縣舉孝行,有司以涵光應,力辭之。再舉隱逸之士,堅辭不就。嘗自悔為名累,謝絕交遊。晚年取諸儒語錄昕夕研究。作《性習圖》《義利説》及《荊園小語》《進語》諸書。嘗曰:“主靜不如主敬,敬,自靜也。朱、陸同適於道,朱由大路,雖遲而穩;陸由便徑,似捷而危:在人自擇耳。”奇逢謂其苦心積慮,閲歷深而動忍熟。裔介則贊之曰:“年少文壇,老來理路,聖賢之所謂博文而約禮也。”其推重如此。康熙十六年,卒,年五十九。
涵光又解琴理。書法顏魯公,尤工漢隸。間作山水木石,落落有雅緻。著有《聰山詩集》八卷,《文集》四卷,《説杜》一卷。

申涵光作品選錄

申涵光名言

處怨易,處恩難。
漁利者害多,務名者毀至。
自謙則人愈服,自誇則人必疑。
好學則老而不衰,可免好得之患。
無事如有事時警惕,有事如無事時鎮定。
借書中有偽字,隨以別紙記出,置本條下。
只常常看得自己有不是處,學問便有進無退。
每讀一書,且將他書藏過;讀畢再換,其心始專。
弈棋與勝己者對,則日進;與不如己者對,則日退。取友之道亦然。
讀書有不解處,標出以問知者;慎勿輕自改竄,銀根之誤,遺笑千古。
人生不論貴賤,一日有一日合作之事,若飽食暖衣,無所事事,哪得有結果。
怒時光景難看,一發遂不可制,既過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當涵養於未怒之先。
常常看得自己有不是處,學問便有進無退。老來益當奮志,志為氣之帥,有志則氣不衰,故不覺其老。
從古無不讀書之聖賢,自心學之説行,而六經可廢矣;從古無不讀書之詩人,自竟陵之派盛,而空腸寡腹者,人人壇坫自命矣。
經為經,史為緯。經如醫論,史如醫案。論以明病之源,案以驗藥之效。儒者必貫串經史,方為有用之書,其餘他書皆可緩也。
經書所載,皆古人親身經歷之事,留示後人;如前人行過底路程,向人一一指點,免得東求西問。若一概不省,任意自行,未有不錯者。縱使尋着正路,亦大費力。

申涵光詩作

【遣興】
豈敢名高尚,山園已定居。數椽風雨外,萬事死生餘。
《泛舟明湖》詩意畫 《泛舟明湖》詩意畫
避地尋丹訣,傳家有素書。天寒松酒熟,日日溷樵漁。
【謁張尚書湛虛先生】
結茅飛鳥上,秋色滿懸壺。白髮增幽事,黃冠屈壯圖。
琴樽山月好,風雨老臣孤。莫訝披雲至,浮名此地無。
【歲晏】
亭亭西山雲,萬仞青芙蓉。下臨不測淵,土有太古松。
松頂巢黃鶴,淵中藏蛟龍。躡屐披雲根,亂石翳蓊茸。
隔溪三五人,濯足吟疏風。白髮好容顏,無乃商山翁。
漢庭亦已出,書幣凋淳蒙。真隱自草木,豈貪世上功。
落日凌紫煙,揮手吾焉從。
【黃花谷】
竹杖尋源入上方,滿山槲葉晚蒼蒼。亂碑零落遊人少,一道飛泉下夕陽。
【泛舟明湖】
女牆倒影下寒空,樹杪飛橋渡遠虹。歷下人家十萬户,秋來俱在雁聲中。
參考資料
  • 1.    朱文通.關於南園及其他——讀申涵光《聰山詩文集》札記[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7(01):40-45.
  • 2.    朱則傑.兩種高校通用中國文學史教材亟須修訂——以清代詩人生卒年問題為主例[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01):9-13+20.
  • 3.    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1998年:列傳二百七十一、文苑一、133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