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龔

(東漢中期名臣)

鎖定
王龔(生卒年不詳),字伯宗。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兩城鎮)人。東漢中期名臣。
王龔出身豪族世家, [1]  最初被舉孝廉,任青州刺史,因敢於彈劾貪贓的二千石官員,受漢安帝嘉獎,入朝任尚書。歷任司隸校尉、汝南太守等職,他在汝南太守任上好才愛士,為政温和,頗受稱讚。永建元年(126年),入朝任太僕,調任太常。後升任司空太尉,任職嚴肅謹慎,不是公事不與州郡官員通信來往。他痛恨宦官掌權,上疏極言其禍害,反被眾宦官誣陷,經大將軍梁商出面救護,才得以免於獲罪。
永和五年(140年),王龔因老病而遜位,後於家中去世。
本    名
王龔
伯宗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人
主要成就
愛才好士,恭慎立朝
籍    貫
山陽高平
官    職
太尉

王龔人物生平

王龔好才愛士

王龔最初被推舉為孝廉,後經屢次升遷擔任青州刺史。在任內,他上奏彈劾貪污的二千石官員(一般指太守國相)數人,受到漢安帝劉祜的嘉獎,被徵召入朝任尚書 [2] 
建光元年(121年),王龔升任司隸校尉,於次年調任汝南郡太守。他為政主張温和,好才愛士,引進郡人黃憲陳蕃等人。黃憲儘管不屈就,陳蕃卻應命入仕。陳蕃性氣高明,最初到太守府時,王龔沒有立即召見他。他於是留了個字條就稱病回去了,王龔發怒,要將陳蕃除名。汝南郡功曹袁閬要求見王龔,説:“聽説《傳》有言:‘人臣不為君所瞭解,不敢立於朝。’陳蕃既然是按賢者引見的,就不應當按非禮辭退。”王龔為之改容説:“是我的過失啊!”於是又很有禮貌地對待他。因此後進知名的人都敬佩王龔。 [3] 

王龔恭慎任職

永建元年(126年),王龔被徵召入朝擔任太僕,調任太常 [4] 
永建四年(129年)九月,升任司空 [5]  陽嘉二年(133年)五月戊午,王龔因發生地震被罷免 [6]  [7] 
永和元年(136年)十二月,王龔升任太尉,位列三公之首 [8]  。他在任上嚴肅謹慎,如果不是公事,不與州郡官員通書信。他所辟舉任命的,都是海內德高望重的長者。 [9] 

王龔劾奏宦官

王龔深深痛恨宦官專權,有志挽救這種局勢。於是上書極言宦官的禍害,請順帝放逐他們。宦官們都感到害怕,指使門客上奏誣衊王龔有罪,順帝命王龔及早親自講明真實情況。王龔以前的掾屬李固當時任大將軍梁商從事中郎,痛恨宦官專權,上書極力陳述他們的罪狀。李固向梁商上書説:“王公具有堅貞的節操,無端遭受奸佞的陷害,大家聽説這個消息,無不為之嘆息恐懼。以三公的尊嚴地位,沒有前往司法部門為自己申辯訴冤的道理。即令他對朝廷稍有不滿,往往讓他自殺,所以,按照慣例,沒有大逆不道之罪,不至於審問三公。假如王公突然發生其他意外,那朝廷就會蒙受謀害賢能的惡名,羣臣就沒有營救和保護忠良的氣節了!俗話説:‘好人正處在患難之中,我們即使再餓,也顧不上吃飯。’這正是救人的時候。”梁商便立即向順帝進言,事情才告平息。 [10-11] 
永和二年(137年),王龔因中常侍張昉等獨攬朝廷大權,打算提出彈劾,要求順帝誅殺他們。後由於宗族和親戚中有人用前朝太尉楊震的遭遇進行勸阻,王龔這才作罷。 [12] 

王龔免官去世

王龔在職五年,於永和五年(140年)以因老且病為由辭職回家,最後在家中去世。 [13-14] 

王龔人物評價

李固:王公束行厲節,敦樂藝文,不求苟得,不為苟行,但以堅貞之操,違俗失眾,橫為讒佞所構毀,眾人聞知,莫不嘆慄……王公沈靜內明,不可加以非理。 [15] 
曹植:自君二祖,為光為龍,僉日休哉,宜翼漢邦。或統太尉, 或掌司空,百揆惟敍,五典克從,天靜人和,皇教遐通 [16] 
張璠:龔字伯宗,有高名於於天下。 [17] 
范曄後漢書》:①張晧、王龔,稱為推士,若其好通汲善,明發升薦,仁人之情也。夫士進則世收其器,賢用即人獻其能。能獻既已厚其功,器收亦理兼天下。其利甚博,而人莫之先,豈同折枝於長者,以不為為難乎?昔柳下惠見抑於臧文,淳于長受稱於方進。然則立德者以幽陋好遺,顯登者以貴塗易引。故晨門有抱關之夫,柱下無朱文之軫也。 [15]  ②安儲遭譖,張卿有請,龔糾便佞,以直為眚。 [15]  ③若李固、周舉之淵謨弘深,左雄、黃瓊之政事貞固,桓焉、楊厚以儒學進,崔瑗、馬融以文章顯,吳祐、蘇章、種暠、欒巴牧民之良幹,龐參、虞詡將帥之宏規,王龔、張皓虛心以推士,張綱、杜喬直道以糾違,郎顗陰陽詳密,張衡機術特妙,東京之士,於茲盛焉。 [18] 
沈欽韓:薛勤慕莊子之達,生判合之親,喪同行路,固可譏矣。若龔率由典禮、齊衰期杖,十五月而禫,期喪之重未有過於妻子者,於龔何所譏乎? [19] 
周壽昌:王龔諸子並杖,亦過矣,大約當時譏龔者譏其與諸子並杖行服,不能列在服位也。 [19] 

王龔軼事典故

山陽郡太守薛勤在妻子去世時不哭,等到將要下葬時,他前往説道:“所幸不是夭折,還有什麼可以遺憾的呢?”等到王龔妻子去世時,王龔與幾個兒子一同拄杖服喪,時人把這兩件事放在一起來譏諷。 [20] 

王龔親屬成員

王龔兒子

王暢,字叔茂,“八俊”之一,官至司空 [15] 

王龔孫子

王謙,官至大將軍何進長史 [15]  [21] 

王龔曾孫

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以文才知名,官至侍中,封關內侯。 [22-23] 

王龔史書記載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二十一·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22] 
後漢書·卷五十六·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 [15] 
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一·漢紀四十三》
《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二·漢紀四十四》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卷五十六·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王龔字伯宗,山陽高平人也。世為豪族。
  • 2.    《後漢書·卷五十六·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初舉孝廉,稍遷青州刺史,劾奏貪濁二千石數人,安旁嘉之,徵拜尚書。
  • 3.    《後漢書·卷五十六·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建光元年,擢為司隸校尉,明年遷汝南太守。政崇温和,好才愛士,引進郡人黃憲、陳蕃等。憲雖不屈,蕃遂就吏。蕃性氣高明,初到,龔不即召見之。乃留記謝病去。龔怒,使除其錄。功曹袁閬請見,言曰:“聞之傳曰‘人臣不見察於君,不敢立於朝’,蕃既以賢見引,不宜退以非禮。”龔改容謝曰:“是吾過也。”乃復厚遇待之。由是後進知名之士莫不歸心焉。
  • 4.    《後漢書·卷五十六·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永建元年,徵龔為太僕,轉太常。
  • 5.    《後漢書·卷六·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九月,復安定、北地、上郡歸舊土。癸酉,大鴻臚龐參為太尉,錄尚書事。太常王龔為司空。
  • 6.    《後漢書·卷六·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戊午,司空王龔免。
  • 7.    《後漢書·卷五十六·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四年,遷司空,以地震策免。
  • 8.    《後漢書·卷六·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十二月,象林蠻夷叛。乙巳,以前司空王龔為太尉。
  • 9.    《後漢書·卷五十六·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永和元年,拜太尉。在位恭慎,自非公事,不通州郡書記。其所辟命,皆海內長者。
  • 10.    《後漢書·卷五十六·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龔深疾宦官專權,志在匡正,乃上書極言其狀,請加放斥。諸黃門恐懼。各使賓客誣奏龔罪,順帝命亟自實。前掾李固時為大將軍梁商從事中郎,乃奏記於商曰:今旦聞下太尉王公敕令自實,未審其事深淺何如。王公束行厲節, 敦樂藝文,不求苟得,不為苟行,但以堅貞之操,違俗失眾,橫為讒佞所構毀,眾人聞知,莫不嘆慄。夫三公尊重,承天象極,未有詣理訴冤之義。纖微感概,輒引分決,是以舊典不有大罪,不至重問。王公沈靜內明,不可加以非理。卒有他變,則朝廷獲害賢之名,羣臣無救護之節矣。昔絳侯得罪,袁盎解其過,魏尚獲戾,馮唐訴其冤,時君善之,列在書傳。今將軍內倚至尊,外典國柄,言重信著,指捴無違,宜加表救,濟王公之艱難。語曰:“善人在患,飢不及餐。”斯其時也。商即言之於帝,事乃得釋。
  • 11.    《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二·漢紀四十四·孝順皇帝下》:龔疾宦官專權,上書極言其狀。諸黃門使客誣奏龔罪;上命龔亟自實。李固奏記於梁商曰:“王公以堅貞之操,橫為讒佞所構,眾人聞知,莫不嘆慄。夫三公尊重,無詣理訴冤之義,纖微感概,輒引分決,是以舊典不有大罪,不至重問。王公卒有它變,則朝廷獲害賢之名,羣臣無救護之節矣!語曰:‘善人在患,飢不及餐。’斯其時也!”商即言之於帝,事乃得釋。
  • 12.    《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二·漢紀四十四·孝順皇帝下》:太尉王龔以中常侍張昉等專弄國權,欲奏誅之。宗親有以楊震行事諫之者,龔乃止。
  • 13.    《後漢書·卷五十六·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龔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卒於家。
  • 14.    《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二·漢紀四十四·孝順皇帝下》:辛未,太尉王龔以老病罷。
  • 15.    《後漢書·卷五十六·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8-08]
  • 16.    《全三國文·卷十九·魏十九》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8-12]
  • 17.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二十一·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裴松之注。
  • 18.    《後漢書·卷六十一·左周黃列傳第五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8-08]
  • 19.    盧弼.三國志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508
  • 20.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二十一·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裴松之注張璠《漢紀》:初,山陽太守薛勤喪妻不哭,將殯,臨之曰:“幸不為夭,復何恨哉?”及龔妻卒,龔與諸子並杖行服,時人或兩譏焉。
  • 21.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二十一·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父謙,為大將軍何進長史。
  • 22.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二十一·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8-12]
  • 23.    《後漢書·卷五十六·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謙子粲,以文才知名。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