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漢忠

(北宋將領)

鎖定
王漢忠(949年—1002年),字希傑。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 [1] 北宋初期將領,
王漢忠出身宋太宗藩邸,膂力過人、身形魁梧,為人豪放不羈,擅長騎射。太宗時期,歷任殿前指揮使、東西班指揮使、賓州團練使、侍衞馬軍都虞候、殿前都虞候等職,參與攻取北漢、抵禦契丹。宋真宗即位後,王漢忠升任高陽關都部署、威塞節度使。契丹南侵至中山時,王漢忠率軍迎擊,頗有斬獲。因功加殿前副都指揮使兼保靜節度使。官至邠寧、環慶兩路都部署。
鹹平五年(1002年),王漢忠獲罪被貶為左屯衞上將軍、知襄州,不久後突發暴病去世,年五十四。獲贈太尉
本    名
王漢忠
希傑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宋人(漢族)
出生地
徐州彭城
出生日期
949年
逝世日期
1002年
主要成就
參與攻取太原,擊破契丹
官    職
左屯衞上將軍、知襄州
追    贈
太尉

王漢忠人物生平

王漢忠年輕時豪放不羈,膂力過人,身形魁梧高大,擅長騎馬射箭。武寧節度使高繼衝想將他召至帳下,王漢忠不肯前往。王漢忠後因在鬥毆時殺死鄉里少年,便逃走。一夜之後,被殺的少年又活過來,其父派人在蕭縣追上了王漢忠,他不肯回去,西至京城開封 [2] 
宋太宗趙光義還是晉王時,召見了王漢忠,頗為欣賞他的勇力,將他安置在身邊。 [3]  王漢忠自此成為太宗的潛邸成員。
開寶九年(976年),太宗登基為帝,任命王漢忠為殿前指揮使,經屢次升遷為內殿直都知 [4]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王漢忠隨太宗出征北漢,在圍攻太原的戰役中,王漢忠率先登城,被流矢射中眼珠,他作戰更加奮勇,太宗予以讚許,升任東西班指揮使。同年四月,劉繼元投降後,王漢忠用他的部下安撫太原百姓。 [5]  宋軍回師後,王漢忠改任殿前左班指揮使,經三次升遷擔任右班都虞候,併兼涿州刺史。 [6] 
雍熙(984年—987年)年間,改任馬步軍都軍頭 [7] 
端拱元年(988年),王漢忠出任賓州團練使,歷任冀、貝二州部署,改於天雄軍任職。 [8] 
端拱二年(989年),王漢忠入朝任侍衞馬軍都虞候,兼洮州觀察使、高陽關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時,王漢忠會合諸軍將其擊敗,殺敵甚多。 [9] 
淳化(990年—994年)初年,轉任定州觀察使。 [10] 
淳化五年(994年),轉任殿前都虞候。 [11] 
宋真宗即位後,將王漢忠從中山召入朝。不久後,又外任高陽關都部署,旋即兼領威塞軍節度使 [12] 
鹹平三年(1000年),王漢忠擔任涇原環慶兩路都部署兼安撫使,調任侍衞馬軍都指揮使,其後又改任鎮、定、高陽關都部署、三路都排陣使。契丹南侵擄掠中山,王漢忠率諸將在郊外佈陣迎擊,契丹敗逃,王漢忠領兵追殺,頗有斬獲,擒獲契丹“貴將”(地位顯赫的將領)。因功加拜殿前副都指揮使,兼任保靜軍節度使。 [13] 
鹹平五年(1002年),罷西面經略使之職,任命王漢忠為邠寧、環慶兩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鈐轄,統率戍兵兩萬五千人,交付王漢忠分道控制。數月後召回京城,因違詔無功而獲罪,被貶為左屯衞上將軍,出知襄州,在原有俸祿外每年增加供給錢二百萬。尚未赴任,王漢忠便因暴病去世,享年五十四歲。 [14]  真宗對此頗為惋惜,追贈太尉,並授其三子官職 [15]  [16] 

王漢忠主要成就

王漢忠出身宋太宗藩邸,膂力過人、身形魁梧,為人豪放不羈,擅長騎射。太宗時期,參與攻取北漢、抵禦契丹。宋真宗即位後,契丹南侵至中山,王漢忠率軍迎擊,頗有斬獲。 [17] 

王漢忠人物評價

王漢忠總評

王漢忠有識見和謀略,他統領的軍中政事非常整肅,每次出兵,清晨時一定焚香禱告説:“希望部下將士不要違犯我的命令,違者毫不寬恕。”因此他的部下從無偷盜搶劫之事發生。性格剛強果敢,不拘小節,輕視財物樂善好施。愛好讀書,頗能作詩。喜歡儒士,對待幕賓佐吏有禮,名聲很大,因此驕矜自大,諸將都不喜歡他。 [18] 

王漢忠歷代評價

趙恆:漢忠好學知書,帥臣中亦不易得,然秉性剛愎,受任不能盡心,比罷旄鉞,庶能循省,冀可複用,遽茲淪喪,深可憫也! [19] 續資治通鑑長編》引
田錫:又聞屯衞上將軍王漢忠頗知儒書,甚知方略,輕財重義,臨事有謀。未嘗交結中官,亦不曲奉同列。昨赴京闕,似失聖恩,遽令歸班,又差典郡。聞於輿論,疑其被讒。今已雲亡,孰不嗟惜?臣今聞奏,貴陛下細知,慮侯伯之中,有素秉忠良,不事權貴,介然公直,因致讒言。況臨事有謀者求之實難,輕財重義者尤不可得。良將之體,漢忠得之,未諭此時,棄而不用。今若有似王漢忠輩,望陛下選擇用之,注意求之,推誠待之,必有英傑,可副指呼。 [20] 《續資治通鑑長編》引
曾鞏:漢忠有識略,軍政嚴整,所至無盜賊。頗涉儒學,好為歌詩。聚書萬卷,尊儒士,待賓佐有禮。輕財好施,得士卒心,惟喜矜恃,同列多所不悦。 [21] 隆平集
李燾:漢忠深沉有識略,軍政甚肅。……又輕財好施,賓禮儒士,慕賈島、李洞為詩,居常讀書,手不釋卷,名稱甚茂,以是自矜尚,故羣帥不悦之。 [19] 《續資治通鑑長編》

王漢忠親屬成員

  • 長子
王從吉,官至內殿崇班、閣門祗候,後因罪被除名發配隨州。 [15] 
  • 次子
王從政,任左右侍禁。 [15] 
王從益,任左右侍禁。 [15] 

王漢忠史料記載

隆平集·卷十八·武臣》 [21]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 [17] 
參考資料
  • 1.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王漢忠,字希傑,徐州彭城人。
  • 2.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少豪蕩,有膂力,形質魁岸,善騎射。節帥高繼衝欲召至帳下,漢忠不往。因毆殺裏中少年,遂亡。經宿復甦,其父遣人追及於蕭縣,漢忠不肯還,西至京師。
  • 3.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太宗在藩邸,召見,奇其材力,置左右。
  • 4.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即位,補殿前指揮使,累遷內殿直都知。
  • 5.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從徵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戰益急,上壯之,遷東西班指揮使。劉繼元降,以所部安撫城中。
  • 6.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師還,改殿前左班指揮使,三遷右班都虞候、領涿州刺史。
  • 7.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雍熙中,改馬步軍都軍頭。
  • 8.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端拱初,出為賓州團練使,歷冀、貝二州部署,徙天雄軍。
  • 9.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二年,入為侍衞馬軍都虞候、領洮州觀察使、高陽關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漢忠合諸軍擊敗之,斬馘甚眾。
  • 10.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淳化初,徙定州。
  • 11.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五年,遷殿前都虞候。
  • 12.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真宗即位,自中山召歸。俄復出為高陽關都部署,進領威塞軍節度。
  • 13.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鹹平三年,又為涇原、環慶兩路都部署兼安撫使,遷侍衞馬軍都指揮使,改鎮、定、高陽關都部署、三路都排陣使。契丹掠中山,漢忠率諸將陣於野,契丹遁,追斬甚眾,獲其貴將。加殿前副都指揮使,改領保靜軍節度。
  • 14.    《隆平集·卷十八·武臣》:真宗即位,進節度使,以左衞上將軍卒,年五十四。
  • 15.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五年,罷西面經略使,命漢忠為邠寧、環慶兩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為鈐轄,領戍兵二萬五千人,委漢忠分道控制。數月召還,坐違詔無功,責為左屯衞上將軍、出知襄州,常奉外增歲給錢二百萬。未上道,暴得疾卒。贈太尉,以其長子內殿崇班從吉為閣門祗候,次子從政、從益為左右侍禁。
  • 16.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十二》(鹹平五年):(七月)己亥,殿前副都指揮使、保靜節度使王漢忠坐率兵西討,違詔無功,責為左屯衞上將軍。逾月,出知襄州,未上道,暴得疾,遂卒。……詔贈太尉,命中使護喪事。
  • 17.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1-09]
  • 18.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漢忠有識略,軍政甚肅,每行師,詰旦,必行香祝曰:“願軍民無犯吾令,違者一毫不貸。”故所部無盜。性剛果,不務小節,輕財樂施。好讀書,頗能詩。喜儒士,待賓佐有禮,名稱甚茂,以是自矜尚,羣帥不悦。
  • 19.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十二》(鹹平五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1-09]
  • 20.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十三》(鹹平五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1-09]
  • 21.    《隆平集·卷十八·武臣》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1-0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