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宗播

鎖定
王宗播(856年-923年),本姓許,名存,字昌遠,蔡州汝陽(今河南汝南)人,唐末五代時期前蜀將領。
王宗播在唐末軍閥混戰中先後跟隨蔡州秦宗權、荊南成汭,多有戰功,官至萬州刺史,因不得志,又投西川節度使王建,被其收為養子。他參與了王建吞併劍南東川、山南西道的戰爭,輔佐王建建立前蜀,後數次領兵與岐國作戰,屢敗岐軍,還曾在黎州大破大長和國。後主王衍在位時,官至武德節度使,封臨潁王。
乾德五年(923年),王宗播病逝,終年六十八歲。 [2] 
本    名
許存
別    名
王宗播
昌遠
所處時代
唐末五代
出生地
蔡州汝陽
出生日期
856年
逝世日期
923年
效力政權
前蜀
官    職
武德節度使
爵    位
臨潁王

王宗播人物生平

王宗播早年經歷

王宗播本名許存,年輕時膽勇過人,在秦宗權佔據蔡州時被招募入軍,任為裨校。 [5] 
光啓元年(885年),秦宗權在蔡州稱帝,因此遭到朝廷的討伐,勢力日蹙。其部下多離散。許存亦投奔歸州刺史成汭,並得到成汭的器重,統領三百青州元從兵。 [6] 

王宗播轉戰荊峽

光啓二年(886年),靜江遊奕將牟權駐軍於清江源(在今湖北恩施),據大山列寨。成汭乃命許存率軍攻打牟權。許存伏兵於清江岸,又遣列校蔡行能直抵山下,以詐敗引誘牟權出戰。牟權果然中計,盡出精鋭追擊蔡行能,結果被許存的伏兵於後掩殺,兵敗被俘。其軍械、糧餉盡為許存所得。當時,山南東道留後趙德諲正攻打荊南鎮 [8]  。荊南節度使張瑰困守江陵(荊南鎮治,在今湖北荊州),向成汭求援。成汭聯合峽州刺史潘章 [9]  ,以許存領兵援救江陵。趙德諲撤軍而去,江陵之圍得解。 [7] 
光啓三年(887年),趙德諲再攻江陵,並於當年十二月破城,殺死了張瑰。 [34]  他以部將王建肇留守荊南。但成汭卻於次年(888年)襲取江陵,驅逐了王建肇,接管了荊南。 [35]  朝廷不久拜其為荊南節度使 [36]  當時,蔡州別將常厚奪取夔州(治今重慶奉節),又圍攻白帝城。許存隨成汭攻打常厚,請命夜襲其寨。他率壯士五十人登上赤甲山,向常厚的寨中投擲巨石。常厚嚇得連夜率百餘人遁逃,其寨遂為許存所破。成汭由此據有了夔州。 [37] 
乾寧二年(895年),成汭又率許存等將溯江而上,西進擴張勢力。 [12]  他們自夔州出兵,連取沿江各州縣,一直攻到渝州(治今重慶)。當時,王建肇正任武泰軍節度使,據守黔州(治今重慶彭水)。成汭又遣許存、趙武擊走王建肇,奪取了武泰軍。但他隨後卻任命趙武為武泰軍留後,僅以許存為萬州刺史。 [16]  許存感到很不得志,故在鎮守萬州的一年多里,無心治理州中政務,平日只以蹴鞠為樂。 [22] 

王宗播助建前蜀

乾寧三年(896年),成汭探知許存在萬州的作為,道:“許存這是在練習腳力啊,必是有叛我之心。”他於是遣軍襲擊萬州。許存連夜棄城而走,率所部西奔成都,投靠西川節度使王建。 [22]  王建忌憚許存的勇略,欲殺之。掌書記高燭勸道:“您正招攬天下英豪以圖霸業,許存窮途來投,怎能將其殺害。”王建於是讓許存率所部戍守蜀州(治今四川崇州),並暗中讓蜀州刺史王宗綰加以監視。王宗綰卻在密報中盛讚許存,稱其有良將之才。王建於是將許存收為養子,賜其姓名為王宗播。 [23] 
天覆二年(902年),王宗播隨王宗佶進攻山南西道(又稱興元鎮,與西川、東川並稱劍南三川)。他作為西川軍前鋒,與山南西道節度使李繼密戰於三泉(在今陝西寧強),但因作戰不利,退兵自守。 [26]  孔目官柳脩業道:“您舉族歸順西川,卻不能為之死戰,何以自保?”王宗播於是激勵部眾道:“我率爾等與敵軍決戰,是要以此換取榮華富貴,若不能勝,我們就一起戰死於此地。” [27]  他率部奮戰,連克金牛(在今陝西寧強北)、黑水(在今陝西城固西北)、西縣(在今陝西勉縣西)、褒城(在今陝西漢中西北)四寨,繼而又攻馬盤寨(在今陝西勉縣東北)。李繼密兵敗逃回興元府(興元鎮治所,在今陝西漢中)。西川軍乘勝直進,攻破興元府,迫降李繼密。王建由此兼併了山南西道,盡得劍南三川。 [28]  王宗播因功得拜漢州刺史,加授檢校太保 [29]  此後,王宗播聽從柳脩業“慎靜以免禍”的建議,每遇戰事都衝在最前,但論功之時卻從不自誇。 [30] 
天覆七年(907年),唐朝滅亡。王建乃於成都稱帝,建立前蜀。 [24]  王宗播改任金吾衞上將軍,領彭州團練使。 [25] 
永平元年(911年),前蜀與岐國在多年睦鄰後,再次爆發戰爭。蜀軍敗績,主將王宗侃被岐將劉知俊、李繼崇圍困於安遠軍(在今陝西勉縣)。王宗播時任定戎團練使,被任命為四面招討馬步都指揮使,與應援招討使王宗鐬一同馳援安遠軍。他們在廉水、讓水之間(在今陝西漢中西南)紮營,與鎮守興元的唐道襲合兵出擊,先後在明珠曲、鳧口、黃牛川(三地均在今陝西勉縣西)大敗岐軍,斬其成州刺史李彥琛,擒獲岐將蘇厚等。當時,王建亦親自領兵北上,命開道都指揮使王宗弼率部救安遠,破岐軍於金牛。各路援軍大集,王宗侃在城中遙望到援軍旗幟,領兵自城中鼓譟殺出,與王宗播、王宗弼等夾擊岐軍,連奪岐軍二十一寨,斬殺岐將李延志等。岐軍乃撤圍遁去,蜀、岐之戰以蜀軍反敗為勝而告終。 [20]  不久,王宗播升任武信軍節度使,鎮守遂州(治今四川遂寧)。 [21] 

王宗播大破南蠻

永平四年(914年),南蠻大長和國入侵黎州(治今四川漢源北)。王宗播時為兼中書令,與王宗範王宗壽被一同任命為招討使,領兵到黎州迎戰。他們先後在潘倉嶂、山口城、武侯嶺、大渡河連敗大長和軍,斬其清平官趙嵯政,俘斬數萬,繳獲輜重無數。蜀軍隨後又製造浮橋,準備渡河進擊,卻被王建召回了成都。此戰西南震恐 [14]  ,大長和國自此不復犯邊。 [15] 

王宗播攻伐岐國

永平五年(915年),前蜀再次攻打岐國。王宗播作為北路行營招討使,隨都制置使王宗綰北上攻秦州(治今甘肅秦安西北)。他們先破岐軍於金沙谷(在今甘肅成縣東南),隨即攻克成州(治今甘肅成縣),乘勝攻至上染坊(在今甘肅天水南),兵鋒直逼秦州。秦州節度使李繼崇出城迎降。劉知俊當時正領兵攻打後梁邠州(治今陝西彬縣),因家屬皆在秦州,亦自前線撤軍,投奔前蜀。 [17]  蜀軍此戰除收降李繼崇、劉知俊外,還收得“戰將郭守遷、郭守存、李彥德、聶璝、孫禮、陳彥詞、毛昌業、邵雲等五十餘員,大踏馬三千餘匹,兵士九千,户六萬”。 [18] 
通正元年(916年),王宗播被拜為西北面都招討,與劉知俊、王宗儔、唐文裔領兵十萬,出秦州;東北面都招討王宗綰亦領兵十萬,出鳳州(治今陝西鳳縣)。兩路蜀軍共伐岐國。王宗播自故關(在今陝西隴縣西)東進,迫降保勝節度使李繼岌,攻取隴州(治今山西隴縣)。王宗綰亦取寶雞。王宗播隨後又命劉知俊會同王宗綰,圍攻岐都鳳翔,岐軍閉城不出。此時恰逢大雪,王建乃召諸軍還師。 [19] 

王宗播晚年及病逝

光天元年(918年),王建病逝,後主王衍即位。王宗播被加授為太子少傅 [10]  ,封臨潁王。 [11] 
乾德元年(919年),時任武德節度使的王宗播被任命為北路行營都招討,再次領兵攻岐國。他兵出散關,渡過渭水,破岐將孟鐵山。時逢大雨,王宗播乃撤軍,並分兵屯駐興元、鳳州和威武城三地。 [32] 
乾德五年(923年),王宗播病逝,終年六十八歲。 [2] 

王宗播主要影響

效力荊南時期:王宗播(許存)早年效力於成汭,輔佐成汭割據荊南,奪取夔州、渝州等沿江各州。他後來又和趙武攻破王建肇,奪取黔州,使得成汭據有了武泰軍。 [12]  [37]  [16] 
效力西川及前蜀時期:王宗播在歸順西川王建後,作為前鋒參加王建攻取山南西道的戰爭,大敗李繼密,連取金牛、黑水、西縣、褒城、馬盤等軍寨,最終奪取了西南西道。 [27]  [28]  前蜀建立後,分別於永平元年(911年)、永平五年(915年)、通正元年(916年)、乾德元年(919年)四次領兵攻伐岐國,戰功顯著。 [18]  [20]  [17]  [19]  [32]  他還曾與王宗範、王宗壽在黎州之戰中大敗入侵的南蠻大長和國,斬其清平官趙嵯政,俘斬數萬,使得大長和國自此不復犯邊。 [15] 

王宗播軼事典故

王宗播(許存)效力成汭時,領兵沿長江西上略地,沿途州縣皆望風而潰,由此得號“許掃土”。 [1] 

王宗播歷史評價

王建:北面開拓,公之力也。 [4] 
司馬光:宗播為建將,遇強敵諸將所憚者,以身先之。及有功,輒稱病,不自伐,由是得以功名終。 [13] 

王宗播人際關係

養子:王承傑,黔州刺史禧實之子,因母親改嫁王宗播而成為王宗播的養子,官至茂州刺史。 [31]  [33] 

王宗播史料索引

十國春秋·卷三十九·前蜀五》 [3] 
九國志·卷六》 [4] 
參考資料
  • 1.    《九國志》卷6《王宗播傳》:留行軍劉昌美守夔州,與宗播溯江而上,郡縣望風而潰,號宗播為許掃土。
  • 2.    《九國志》卷6《王宗播傳》:乾德五年卒,年六十八。
  • 3.    [清]吳任臣撰,徐敏霞、周瑩點校.十國春秋:中華書局,1983:577-578
  • 4.    [宋]路振撰,連人點校.九國志:齊魯書社,2000:63-64
  • 5.    《九國志》卷6《王宗播傳》:少有膽勇,秦宗權據上蔡,召募豪傑,以宗播為裨校。
  • 6.    《九國志》卷6《王宗播傳》:宗權為梁祖所破,部下皆逃散,宗播亡抵荊州,聞郭禹在歸州,頗完聚,得士卒心,遂往依焉。禹知其材,令統青州元從兵三百人。
  • 7.    《九國志》卷6《王宗播傳》:時襄州兵圍逼荊州,靜江遊奕將牟權領眾屯清江源,據大山列寨,諸蠻危窘,宗播言於禹,請討權,於是伏兵清江岸中,遣列校蔡行能捨舟直抵山下。權素輕行能,罄軍來戰,行能遁歸舟中,權盡鋭逐之。宗播發伏兵掩其後,擒牟權,收其軍實以歸於禹。禹大喜。俄而荊帥張瓌求救於禹,命宗播率峽州兵解其圍。
  • 8.    《新唐書》卷186《陳儒傳附張瑰傳》:(光啓)二年,宗權遣趙德諲攻瑰。……明年,德諲又至,諸將困於戰,城遂陷,瑰死。
  • 9.    《新唐書》卷186《陳儒傳附張瑰傳》:瑰求救于歸州刺史郭禹,禹率峽州刺史潘章解圍。
  • 10.    《九國志》卷6《王宗播傳》:衍襲位,授太子少傅。
  • 11.    《十國春秋》卷37《前蜀後主本紀》:高祖既晏駕,光天元年六月癸卯,嗣皇帝位,時年十八。秋七月,封兼中書令王宗弼為鉅鹿王,宗瑤為臨淄王,宗綰為臨洮王,宗播為臨潁王,宗裔、宗夔及兼侍中宗黯皆為琅邪郡王。
  • 12.    《讀史方輿紀要》卷69《四川方輿紀要四》:乾寧二年,荊南帥成汭與其將許存溯江略地。
  • 13.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1-12]
  • 14.    《十國春秋》卷39《王宗範傳》:長和蠻入寇黎州,宗範率眾往討,敗其兵於潘倉嶂,又敗於山口城,已又破其武侯嶺十三寨,覆敗之於大渡河,西南震恐,無不人人懾服。
  • 15.    《十國春秋》卷36《前蜀高祖本紀下》:永平四年十一月乙巳,長和驃信鄭仁旻入寇黎州,帝遣夔王王宗範、兼中書令王宗播、嘉王宗壽為三招討以擊之。丙辰,敗之於潘倉嶂,斬其清平官趙嵯政。壬戌,又敗之於山口城。十二月乙亥,破其武侯嶺十三寨。辛巳,又敗之於大渡河,俘斬數萬級。(《錦裏耆舊傳》雲:殺退溺河者不知其數,歸降者三千餘人,斬獲坦綽、布爕、清平官等,收奪器甲馬牛軍資財用八千餘事。)宗範將作浮樑濟河,帝召令還成都。五年春正月己亥,帝御得賢門受蠻俘,大赦。初,黎雅蠻劉昌嗣、郝玄鑑、楊師泰號㚋金堡三王,名雖內屬,而潛通南詔,(即長和蠻。)為之同導。帝數以漏泄軍謀,斬於成都市,毀?金堡,自是南詔不復犯邊。
  • 16.    《新唐書》卷190《成汭傳》:(成汭)即使司馬劉昌美守夔,率存溯江略雲安,建將皆奔。存按兵渝州,盡下瀕江州縣。時王建肇據黔州自守,帝以建肇為武泰軍節度使。汭遣將趙武率存攻之,建肇走,汭乃以武為留後,存為萬州刺史。
  • 17.    《十國春秋》卷36《前蜀高祖本紀下》:永平五年秋九月,以兼中書令王宗綰為北路行營都制置使,兼中書令王宗播為招討使,攻秦州;……冬十一月辛未,王宗綰等敗秦兵於金沙谷,擒其將李彥巢,乘勝趨秦州。甲戌,宗綰克成州,擒其刺史李彥德。我軍至上染坊,秦州節度使李繼崇遣其子彥秀奉牌印迎降。宗綰入秦州。是時梁叛將劉知俊在岐,攻邠州,半歲不克,聞秦州已降,知俊妻子皆遷成都,隨解圍還鳳翔,夜帥親兵七十人斬關而出。庚辰,奔於我軍。
  • 18.    《鑑誡錄》卷4《得夫地》:蜀遣大將軍許太師將兵五萬,與秦人戰於金沙,秦人大敗。於是獲其城邑,遂迎駙馬及降無敵王劉知俊,並戰將郭守遷、郭守存、李彥德、聶璝、孫禮、陳彥詞、毛昌業、邵雲等五十餘員,大踏馬三千餘匹,兵士九千,户六萬,悉歸於蜀。
  • 19.    《十國春秋》卷36《前蜀高祖本紀下》:通正元年秋八月,以王宗綰為東北面都招討,集王宗翰第一招討、嘉王宗壽為第二招討,將兵十萬出鳳州;以王宗播為西北面都招討,武信節度使劉知俊為第一招討,天雄節度使王宗儔為第二招討,匡國軍使唐文裔為第三招討,將兵十萬出秦州以伐岐。冬十月甲申,宗綰等出大散關,大破岐兵,俘斬萬計,遂取寶雞。己丑,宗播等出故關,至隴州。庚寅,岐保勝節度使李繼岌帥其眾二萬棄隴州來奔。我兵進攻隴州,以繼岌為西北面行營第四招討。知俊會宗綰等圍鳳翔,岐兵不出。時大雪,帝召知俊等軍還成都。
  • 20.    《十國春秋》卷36《前蜀高祖本紀下》:永平元年春正月,帝亟召公主歸寧。辛亥,公主至成都,帝留之不遣,始與岐絕。三月,岐王聚兵臨東鄙,……帝以宗侃為北路行營都統,以兼侍中王宗祐、太子少師王宗賀、山南節度使唐道襲為三招討使,左金吾大將軍王宗紹為宗祐之副,帥步騎十三萬伐岐。……八月甲子,岐王使劉知俊、李繼崇將兵擊我。乙亥,王宗侃、王宗賀、唐道襲、王宗紹與之戰於青泥嶺,我師敗績。道襲奔興元。先是,步軍都指揮使王宗綰城西縣,號安遠軍,至是宗侃、宗賀等收散兵走保其地,知俊、繼崇追而圍之。……帝以昌王宗鐬為應援招討使,定戎團練使王宗播為四面招討馬步都指揮使,將兵救安遠軍,壁於廉、讓之間,與唐道襲合擊岐兵,大破之於明珠曲。明日,又戰於鳬口,斬其成州刺史李彥琛。……冬十月,帝如利州,以援宗侃等,……帝命開道都指揮使王宗弼將兵救安遠。……十一月壬辰,王宗弼敗岐兵於金牛,……丙申,昌王宗鐬、王宗播敗岐兵於黃牛川,擒其將蘇厚等。丁酉,帝自利州如興元。援軍既集,安遠軍望其旗,宗侃等鼓譟而出,與援兵夾攻岐兵,大破之,拔二十一寨,斬其將李延志等。己亥,岐兵解圍遁去。
  • 21.    《九國志》卷6《王宗播傳》:岐將劉知俊圍西縣,宗播為四面招討馬步使,夾廉、讓水道連珠寨,首尾相應,以勁卒二百出五動磑擊之,岐軍大敗。遷武信軍節度使。
  • 22.    《九國志》卷6《王宗播傳》:宗播不得志,居歲餘,禹遣人偵之,見宗播不治州務,但出蹴鞠,乃曰:“萬州必揹我勻腳力耳。”遣卒三百襲之。宗播逾垣夜遁,遲明其眾稍至,遂保豐都。禹攻至,宗播奔成都。
  • 23.    《十國春秋》卷39《王宗播傳》:存不得志,乾寧中降於高祖。高祖忌存勇略,頗欲殺之,掌書記高燭曰:“公方總攬英雄,以圖霸業,彼窮來歸我,奈何殺之?”高祖因遣存戍蜀州,陰使知蜀州王宗綰察焉。宗綰密言存忠勇謙謹,有良將才,高祖信之,乃更其姓名曰王宗播,與諸子齒。
  • 24.    《十國春秋》卷35《前蜀高祖本紀上》:天覆七年春三月,唐帝禪位於梁。夏四月壬戌,梁王全忠更名晃。甲子,稱皇帝,改元開平,遣使來諭。王拒而不納,……秋九月,王會將佐議稱帝,……己亥,即皇帝位,國號大蜀。
  • 25.    《九國志》卷6《王宗播傳》:建即位,改金吾衞上將軍,領彭州團練使。
  • 26.    《十國春秋》卷35《前蜀高祖本紀上》:天覆二年秋八月,王宗佶等假道於興元,山南西道節度使李繼密遣兵戍三泉以拒我師。辛丑,前鋒將王宗播攻之,不克,退保山寨。
  • 27.    《十國春秋》卷39《王宗播傳》:久之,為前鋒將,攻李繼密於三泉。孔目官柳脩業謂宗播曰:“公舉族歸人,不為之死戰,何以自保?”宗播因令兵眾曰:“吾與汝曹決戰取功名,不爾死於此。”
  • 28.    《十國春秋》卷35《前蜀高祖本紀上》:已而令兵卒曰:“吾與汝曹決戰取功名,不爾死於此。”遂破金牛、黑水、西縣、褒城四寨。宗播屯兵馬盤寨,繼密戰敗,奔還漢中。我軍乘勝至城下,王宗滌帥眾先登,遂克興元,繼密請降。王於是並有山西南道。
  • 29.    《九國志》卷6《王宗播傳》:建討王萬宏,以宗播為前鋒,破金牛、黑水、西縣、褒城四寨,乘勝傳其城,萬宏降。以功奏授漢州刺史,加檢校太保。
  • 30.    《十國春秋》卷39《王宗播傳》:脩業又數勸宗播慎靜以免禍。後宗播遇強敵,輒以身先之;即有功,稱病不伐,由是得以功名終。
  • 31.    《十國春秋》卷39《王宗播傳》:子承傑,(本黔使君實之子,從母嫁宗播,遂為子。)驕貴僭越,鮮有倫比。每修書題印章,微有浸漬,輒命改換,書佐苦之。歷任茂州刺史,為蕃人所害。
  • 32.    《十國春秋》卷37《前蜀後主本紀》:乾德元年三月丙戌,北路行營都招討、武德節度使王宗播等自散關擊岐,渡渭水,破岐將孟鐵山,會大雨而還,分兵戍興元、鳳州及威武城。
  • 33.    《北夢瑣言》卷12:蜀朝東川節度許存太師,有功勳臣也。其子承傑即故黔使君禧實之子,隨母嫁許,然其驕貴僭越,少有倫比。
  • 34.    《新唐書》卷9《僖宗本紀》:(光啓)三年十二月癸巳,淮西將趙德諲陷江陵,荊南節度使張瑰死之。
  • 35.    《新唐書》卷186《趙德諲傳》:宗權假德諲山南東道節度留後,進攻荊南,悉收寶貲,留裨將王建肇守之,遺人才數百室。明年,歸州刺史郭禹來討,建肇納之,奔黔州。
  • 36.    《新唐書》卷190《成汭傳》:禹又破其將王建肇,建肇奔黔州。昭宗拜禹荊南節度留後,始改名汭,復故姓。
  • 37.    《九國志》卷6《王宗播傳》:秦宗權上蔡別將常厚以數千人由均房來攻夔州,刺史毛湘棄城遁去,保白帝,厚圍之。禹與宗播以十棹子兵寨於南山以攻厚,厚令夔校韓楚言罵禹,禹不勝其辱。宗播請以壯士五十人夜斫其營,上赤甲山,揭巨石投厚寨中,厚恐懼,與百人遁去,遂破其寨,復取夔州。毛湘奔成都。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