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中林

(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得主、能源界最高獎—埃尼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鎖定
王中林,1961年出生於陝西省蒲城縣,國際頂尖納米科學家、物理學家、材料學家、能源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9),歐洲科學院院士(2003),加拿大工程院國際院士(2019),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2022) [54] 佐治亞理工學院終身董事教授、Hightower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創始所長、現任所長 [24] 中國科學院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1-2] 
1978年王中林考入西北電訊工程學院 [3]  ;1982年通過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就讀;1987年7月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1995年被佐治亞理工學院聘為副教授和電子顯微鏡實驗室主任;2000年9月創建了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納米科學和技術中心並擔任該中心主任;2004年擔任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第一屆海外主任;2004年晉升為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終身校董事教授;2005年2月推動成立北京大學工學院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系,擔任首任系主任;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4]  。2012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2019年獲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是首位獲獎的華人科學家 [5] 
王中林主要從事納米材料科學的理論和應用研究,包括氧化鋅納米材料的合成、表徵、生長機理和應用;納米材料可控生長、表徵和應用;納米能源技術和自驅動納系統技術;壓電電子學壓電光電子學 [6] 
中文名
王中林
外文名
Zhonglin Wang
國    籍
美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陝西蒲城
出生日期
1961年
畢業院校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納米相及納米結構材料特性》
《Self-Assembled Nanostructures》
《摩擦納米發電機》
主要成就
2002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
2022年當選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王中林人物經歷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2張)
1961年,王中林出生於陝西省蒲城縣高陽鎮,初中和高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田裏泡着。
1975年,王中林考入高陽中學 [53] 
1978年,考入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1982年,通過李政道先生建立的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CUSPEA),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就讀,師從J.W.Cowley教授。
1987年7月,獲得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王中林
王中林(3張)
1987年8月—1988年9月,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988年7月—1989年6月,擔任英國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Cavendish Laboratory)研究員(Research Fellow)。
1989年12月—1993年3月,擔任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副教授(Research Associate Professor)。
1993年4月—1995年2月,擔任美國國家標準局研究員(Research Scientist)。
1995年,被佐治亞理工學院聘為副教授和電子顯微鏡實驗室主任。
1998年,晉升為終身正教授。
2000年9月,創建了佐治亞理工學院納米科學和技術中心,並擔任該中心主任。
2002年,兼任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海外主任 [7-9]  ;同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2004年,晉升為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終身校董事教授。
2005年2月,推動成立北京大學工學院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系,擔任首任系主任 [10-11] 
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2] 
2010年,晉升為Hightower講席教授。
2012年1月,創辦的期刊《Nano Energy》上線 [13]  ,是該刊的創刊主編和現任主編 [14] 
所獲榮譽
所獲榮譽(2張)
2012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

王中林主要成就

王中林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華裔科學家王中林
華裔科學家王中林(2張)
王中林是納米能源研究領域的奠基人。他發明了壓電納米發電機和摩擦納米發電機,開拓了自驅動系統和藍色能源的原創大領域,將納米能源定義為“高熵能源”。他開創了壓電電子學和壓電光電子學兩大學科,他發現的新物理效應引領了第三代半導體納米材料的基礎研究,使氧化鋅納米結構成為與碳納米管和硅納米線同等重要的一類材料研究體系。納米發電機2009年被美國《發現》週刊評選的歷年來20項重大納米技術之一, 2010年美國《時代》週刊將其評為50項最好發明之一。2012年自充電包技術入選英國《物理世界》十大突破之一。
王中林的科學貢獻可以總結為“1-2-3-6-7”,主要如下:
一個體系:發展了基於納米能源的高熵能源與新時代能源體系。
Tree Tree
兩大領域:開闢了基於納米發電機納米能源和納米自驅動系統研究領域及藍色能源宏大領域;開創了基於壓電電子學與壓電光電子學效應的第三代半導體的嶄新領域。
三個學科:建立了壓電電子學、壓電光電子學與摩擦電子學學科。
六個物理效應:發現了壓電電子學效應、壓電光電子學效應、壓電光子學效應、摩擦伏特效應、熱釋光電子效應和交流光伏效應。
示圖 示圖
七大科學貢獻:1)拓展了麥克斯韋方程組對於運動帶電介質的應用,奠定了納米發電機的理論基礎。2)統一了摩擦起電(接觸起電)的物理模型,明確了電子躍遷是接觸起電的根本機理,解決了2600年最古老的科學問題:摩擦起電的機理。3)提出並驗證了跨原子電子躍遷是氣體-液體-固體多相間接觸起電的普適性機理,並首次提出了界面光譜學與接觸起電催化學。4)確定了液體-固體接觸中界面電子轉移的過程,並提出了形成雙電層結構的兩步走機理模型。5)系統的發展了聲子散射在高能電子衍射與成像中的動力學理論。6)發現了稱單個納米顆粒的方法—開創了電子顯微鏡中原位納米測試技術。7)首次發現氧化物納米帶結構,開啓了研究氧化鋅納米結構的歷程 [6]  [26] 
2022年1月13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發佈兩項重磅科研進展。首席科學家王中林院士經過數年研究和實驗驗證,對麥克斯韋方程組進行了成功拓展,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期的國際學術期刊《Materials Today》。
王中林院士建立的拓展型麥克斯韋方程組,成功地將電磁場理論推廣到運動的介質情形,奠定了運動介質電動力學的理論基礎,對基礎科學和關鍵前沿技術將產生深遠影響。 [52] 
  • 出版著作
根據2021年11月Google Scholar顯示,王中林發表了2100篇學術論文,其中83篇發表在《Nature》《科學》及其子刊上,出版著作6部,編輯書籍14部,申請專利百餘項。根據2021年11月Google Scholar,王中林論文引用超30萬次,標誌影響力的H指數是267,谷歌引用是全世界第13位,在全球材料科學總引用數和H指數排名世界第一;根據Elsevier和斯坦福大學發佈的世界橫跨所有領域前10萬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排名王教授為第3名,2019和2020年年度科學影響力排第1名 [6] 
時間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1995
《Elastic and Inelastic Scattering in Electron Diffraction and Imaging》
Zhong Lin Wang
Plenum Press
1996.05
《Reflec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pectroscopy for Surface Analysis》
Zhong Lin Wa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01
《Functional and Smart Materials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Structure Analysis》
Zhong Lin Wang and Z. C. Kang
Plenum Press; 1st edition
2000.01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phase Materials》
Zhong Lin Wang
Wiley-VCH; 1st ed
2002.10
《Self-Assembled Nanostructures》
J. Zhang, Z. L. Wang, J. Liu, S. Chen, and G. Y. Liu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2.10
《Handbook of Nanophase and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Vol 1. Synthesis》
Zhong Lin Wang, Yi Liu, Ze Zhang
2002.10
《Handbook of Nanophase and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Vol 2. Characterization》
2002.10
《Handbook of Nanophase and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Vol 3. Materials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I》
2002.10
《Handbook of Nanophase and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Vol 4. Materials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II》
2003.05
《Electron Microscopy of Nanotubes》
Zhong Lin Wang and Chun Hui
2003.11
《Nanowires and Nanobelts Materials, Properties and Devices Metal and Semiconductor Nanowires Volume I》
Zhong Lin Wang
2003.11
《Nanowires and Nanobelts Materials, Properties and Devices Nanowires and Nanobelts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Volume II》
Zhong Lin Wang
2005.03
《Handbook of Microscopy for Nanotechnology》
Yao Nan and Zhong Lin Wang
Springer
2006.11
《Scanning Microscopy for Nanotechnology: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Weilie Zhou and Zhong Lin Wang
2012
《Piezotronics and Piezo-Phototronics》
Zhong Lin Wang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6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Wang, Z., Lin, L., Chen, J., Niu, S., Zi, Y.
2002
《Handbook of Nanophase and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王中林主編;劉義,張澤副主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Kluwer聯合出版
2001.01
《納米相及納米結構材料特性》
王中林主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納米相和納米結構材料-結構和性能表徵手冊》
王中林,劉義,張澤主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03
《納米相和納米結構材料-合成手冊 英文版》
王中林主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06
《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前瞻 英文本》
劉國奎,王中林主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06
《納米相和納米結構材料應用 1 手冊 英文版》
王中林主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06
《納米相和納米結構材料應用 2 手冊 英文版》
王中林主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06
《功能與智能材料 結構演化與結構分析》
王中林,康振川著;孫家樞等譯
科學出版社
2004.03
《納米管的電子顯微分析》
(美)王中林,惠春主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03
《納米線和納米帶:材料,性能和器件 卷1 金屬和半導體納米線》
(美)王中林主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03
《納米線和納米帶:材料,性能和器件 卷2 功能材料的納米線和納米帶》
(美)王中林主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06
《納米材料表徵》
(美)王中林主編;曹茂盛,李金剛譯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5.09
《納米技術顯微學手冊 2》
姚楠,王中林主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03
《納米技術中的顯微學手冊 光學顯微學掃描探針顯微學離子顯微學和納米制造 第1卷》
姚楠,王中林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11
《先進掃描電鏡在納米技術中的應用》
周維列,王中林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07
《微系統和納米技術》
周兆英,王中林,林立偉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08.02
《工程光學基礎》
吳曉紅,王中林主編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1.09
《激光加工設備與工藝》
王中林,王紹理主編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1.11
《微系統和納米技術 英文》
周兆英,王中林,林立偉主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2.06
《納米科學與技術 自驅動系統中的納米發電機》
王中林著
科學出版社
2012.10
《壓電電子學與壓電光電子學》
王中林著;王中林,張巖,武文倬譯
科學出版社
2017.3
《摩擦納米發電機》
王中林等著
科學出版社

王中林人才培養

1992年至2010年,王中林往返中美間達130個來回,培養了85多位分佈在中國和美國的華人學生,學者、博士後和教授等 [27]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2008年至2016年期間,在中國大陸聯合培養的碩士、博士信息如下 [28] 
畢業
論文名稱
作者
畢業院校
學位
2016
駐極體增強型摩擦納米發電機的研究與應用
周桃
中科院研究生院
博士
2016
基於固--固/固--液界面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及其在能源
和環境中的應用研究
趙雪嬌
中國科學院大學
博士
2016
摩擦納米發電機的設計及其在主動式傳感領域的應用
李曉慧
中國科學院大學
碩士
2015
三維立體摩擦納米發電機的設計及其應用
杜偉明
中國科學院大學
碩士
2014
纖維狀柔性太陽能電池及多功能能源器件的構築和表徵
郭文熹
廈門大學
博士
2014
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的結構設計及其相關應用研究
張虎林
重慶大學
博士
2013
納米材料的合成和納米器件的製備:從貴金屬異質納米結構到摩擦電納米發電機
範鳳茹
廈門大學
博士
2012
一維納米晶(PbWO4,ZnO,CuO)的合成及性質研究
王雪
重慶大學
博士
2012
氧化鋅納米線陣列的製備、電學器件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張溯
北京大學
博士
2010
ZnO納米管陣列發電機的研究
奚伊
重慶大學
博士
2010
一維氧化鋅和硅納米線的製備及其生物醫學應用
李舟
北京大學
博士
2010
一維ZnO、Si納米線的製備及器件性能研究
顧煜棟
北京大學
博士
2001
碳納米管和硅類納米線的製備、微觀結構和性能研究
高瑞平
北京科技大學
博士

一維金屬硫化物奈米線:製備、檢測與應用
林義峯
清華大學
博士

王中林榮譽表彰

時間
獎項名稱
授予單位
1999年
巴頓獎章
美國顯微鏡學會
2000年
傑出研究獎
佐治亞理工學院
2001年
S.T.L獎金
美國化學學會
2001年
Career基金
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
2005年
持續研究獎
SigmaXi學會
2005年
傑出研究獎
佐治亞理工學院
2005年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美國物理學會
2009年
湖北省優秀外國專家“編鐘獎”
[29] 
2011年
美國材料學會獎章(MRS Medal)
美國材料學會
2012年
Edward Orton Memorial 獎
美國陶瓷學會
2012年
講座獎
《ACS Nano 》
2013年
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
2014年
傑出教授終身成就獎
佐治亞理工學院
2014年
材料領域“世界技術獎”(World Technology Awards in Materials)

2014年
詹姆斯·C·麥高第新材料獎
美國物理學會 [30] 
2014年
歐洲NANOSMAT獎

2015年
湯森路透2015年度引文桂冠獎
[31] 
2016年
美國SURA傑出科學家獎
[32] 
2016年
美國東南地區大學聯盟傑出科學家獎

2016年
僑聯創新團隊獎

2016年
北京市華僑華人京華獎

2016年
美國華人科技創新卓越領袖獎
中國旅美科協
2016年12月7日
北京市戰略科學家

2017年7月4日
中國台灣潘文淵文教基金會年度研究傑出獎 [17] 

2017年7月26日
全球納米能源獎
[23]  [25] 
2018年7月23日
第十一屆埃尼獎(Eni Award)(能源領域的諾貝爾獎)
[21]  [33-34] 
2019年6月14日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
世界文化理事會 [5]  [22] 
2019
德國狄爾斯—普朗克講座獎

2020
瑞典攝爾修斯—林奈講座獎

——
中國首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海外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

——
中國科學院海外傑出學者基金獲得者

2022年12月
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 [54] 
2023年7月
2023年度“全球能源獎”
全球能源協會 [56] 

王中林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9年05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35] 
2002年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兼職教授 [36] 
2002年12月
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首批境外兼職博士生導師之一 [37] 
2006年11月
中山大學名譽教授 [38] 
2008年
北京大學納米化學研究中心顧問委員會委員 [39] 
2010年01月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海外主任 [40-41] 
2010年06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名譽教授 [42] 
2010年06月04日
桂林理工大學榮譽教授 [43] 
2010年10月
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名譽教授 [44] 
2015年12月
北京化工大學名譽教授 [45] 
2016年12月
北京科技大學數理學科戰略諮詢專家委員會委員 [46-47] 
2017年6月
2017年9月10日
中國科學院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首任院長 [18] 
2017年12月09日
廣西大學雙聘院士 [19-20]  [48]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名譽教授

台灣清華大學晶元講座教授和名譽講座教授 [49]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名譽教授

華中師範大學名譽教授

中國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客座教授

華南師範大學客座教授

中國科學院首批海外評審專家

國家自然基金委海外評委

中國科學院國際量子中心海外中心成員

王中林社會活動

2023年1月,參加北京衞視《大先生》 [55] 

王中林人物評價

王中林是國際納米科技領域具有重要學術影響的科學家,他的研究具有原創性,前瞻性和引領性,他編寫的中英文著作對於促進納米科技發展和教育事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50] (中國科學院評)
王中林是一位中美科技交流的友好使者,為促進兩國科技界的交往和合作做了大量工作,擔任過二十餘次在國內舉辦的國際大會的主席和組織者,利用自己與許多國際著名學者長期建立合作和私人友好關係,邀請他們到中國參加會議,把國際前沿領域的最新進展和優秀科研理念介紹給中國廣大科學工作者和研究生 [51] (《神州學人》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