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田洋

鎖定
牛田洋位於汕頭市西郊,被李肇星稱為第二故鄉,曾是廣州軍區旗下的一個軍事基地
毛主席曾寫信讚揚牛田洋,號召全國各地向牛田洋學習。牛田洋正是毛澤東五七指示”的發源地。
中文名
牛田洋
位    置
汕頭市西郊鮀浦片區
類    別
廣州軍區旗下的一個軍事基地
圍海造田
畝產糧食1190斤

牛田洋簡介

牛田洋圍海造田概況

牛田洋在汕市的位置圖 牛田洋在汕市的位置圖
在汕頭市內港,榕江西側,那裏曾是一片海灘,潮漲時淹沒,潮退時幹出,面積足有萬畝,這就是牛田洋。上世紀60年代初期,人民解放軍響應毛澤東主席的號召,開進了牛田洋圍墾造田。
圍海造田 圍海造田
1962年41軍122師前往圍海造田,一下圍出7.8平方公里的良田來;1963年就開始了糧食生產;到1994年,牛田洋基地共生產原糧4.5億斤,在國家經濟困難時期作出了貢獻;到1965年時,糧食已達畝產1190斤。當年有個糧食“綱要”,長江以南的指標是800斤,超千斤是相當拔萃的產量了;1968年122師調防,55軍219師接過了這杆生產紅旗。此外,2100多名大學生也駐進了牛田洋,與人民解放軍戰士同吃同住同勞動。他們大多數來自中山大學、華南師大、暨南大學、華南農大、廣州外國語學院、中山醫學院。還有一部分人介於學生與非學生之間,他們來自北京,從七機部、八機部外交部下來參加勞動鍛鍊;1968年7月,牛田洋築堤攔海工程全面完成,圍墾面積達2萬多畝,原為荒涼海灘的牛田洋,在廣大軍民的共同努力下,變成了一個充滿希望和生機的大型軍墾農場
四十餘年來,這片熱土歷經世事滄桑,既創造過當年圍墾當年種植,畝產糧食1190斤的奇蹟;也有過強颱風來襲,553名年輕戰士學生護堤捐軀的悲壯事件;更有着退田還漁,兩萬多畝池塘蝦歡蟹肥的當代傳奇。如今的牛田洋,有綠樹葱葱的十里景觀長堤,有“落霞與白鷺齊飛”的濕地自然保護區景色,也具備了打造水鄉式的休閒旅遊基地的得天獨厚優勢。
毛主席曾寫信讚揚牛田洋,號召全國各地向牛田洋學習“只要在沒有發生世界大戰的條件下,軍隊應該是一個大學校,即使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條件下,很可能也成為這樣一個大學校……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2冊)〕(《牛田洋的精神原子彈》)這就是毛澤東於1966年5月7日在牛田洋生產基地事蹟材料上所作的批語,即著名的“五七指示”。此後改變千萬中國青年命運的“上山下鄉”運動,對幹部變相勞改的“五七幹校”,都是“五七道路”的產物。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牛田洋,但牛田洋正是毛澤東“五七指示”的發源地。然而,牛田洋人後來又有怎樣的命運呢?
1970年戰鬥在牛田洋 1970年戰鬥在牛田洋

牛田洋強颱風

1969年7月28日,強颱風正面襲擊牛田洋,由於歷史的侷限,不可抗拒地發生 “七·二八”強颱風(風力強達18級)襲擊牛田洋時犧牲470名部隊官兵和83名大學生的悲壯事件。
七二八記念碑 七二八記念碑
據《汕頭大事記》載:1969年7月28日上午10時半,第三號強颱風在本區沿海登陸。颱風中心登陸時,汕頭澄海潮陽南澳等縣,平均風力在12級以上。這次颱風正值大潮期,風、潮、雨交加,汕頭市區海潮急劇上漲,全市受浸,水深2.3米,郊區及各縣地勢較低的地方水深4米左右。強颱風造成公路交通癱瘓,通訊聯絡全部中斷。為保護這片新墾的土地,當時55軍駐守牛田洋生產基地的部隊官兵與在該基地鍛鍊實踐的2183名大學生,參加了抗擊強颱風和暴風潮的戰鬥,共搶救遇險羣眾3700多人,動員幫助6400多名羣眾安全轉移,而部隊和大學生在搶救海堤和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中,有470名官兵和83名大學生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當時官兵、學生無私無畏地開展勞動生產及抗災等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據統計,汕頭受浸水稻42萬畝,其他作物45萬畝;崩塌民房141025間,倉庫、工廠3502間;崩決堤圍316540米。全區死亡894人;水裏到處浮着屍體。有的人還穿着那一身橄欖綠軍裝,衣服扣得十分整齊,大多數屍體上只着背心和褲衩,那是搶險突擊隊的隊員們。屍體中有的三個五個手挽着手,扳都扳不開。最多的有八個戰士手挽着手,怎麼也扳不開。最後收屍的時候,只好動用了鉗子。這次強颱風是汕頭解放後強度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波及面最廣、危害性最大的一次。
44年過去了,如今的牛田洋早已不是農場,而是海產養殖基地。見證那段“戰天鬥地”的歷史的,是靜靜豎在小山包上的一座“七·二八不朽烈士”紀念碑,和永存人們心中的感慨。那是人類以血肉之軀抵抗大自然的極端的例子,雖然大批官兵、學生在台風海潮中犧牲,雖然牛田洋軍墾基地未得保全,但他們“人在大堤在”的豪邁精神,在當時仍得到了“北有珍寶島,南有牛田洋”的讚譽。

牛田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牛田洋作為課程《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這一課程的一個課外實踐基地,汕頭大學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前往參觀,感受歷史氣息。
其中,2007年,汕頭大學為落實教育部和省教育廳關於加強《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簡稱《概論》課)課程社會實踐環節的指示精神,經汕頭大學社科部與廣州軍區牛田洋農副業基地雙方共同商定,決定在廣州軍區牛田洋農副業基地建立“汕頭大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於6月3日組織了修讀《概論》課的同學進行了社會實踐活動
而在社會實踐之前,汕頭大學師生們還聽取了牛田洋農副業基地主任、黨委書記(正團級)田國營的題為“弘揚牛田洋精神,勤奮學習,報效祖國”的報告。在報告中,田國營還對“牛田洋精神”進行了歸納,即:1,艱苦奮鬥精神。2,無私奉獻精神。3,勇於鬥爭精神。4,敢於勝利精神。

牛田洋相關文化作品

作者簡介
黃建斌,牛田洋“7·28”颱風海嘯親歷者,福建省福州市人,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第28屆、第29屆執行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韜奮出版獎獲得者,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翻譯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出版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

牛田洋相關節目

《未敢忘,牛田洋》
節目中的牛田洋老兵 節目中的牛田洋老兵
鳳凰衞視中文台著名主持人——楊錦麟先生主持的《走讀大中華》欄目,播出有關1969年發生在廣州軍區汕頭)牛田洋生產基地的“七·二八”颱風的專題節目——《未敢忘,牛田洋》,尋訪牛田洋特大台風倖存者,回溯一段塵封三十載的真實歷史。
1969年7月28日,牛田洋軍墾基地,一場特大台風席捲了而來。
親歷者孫冕:幾乎有百年很粗及其粗的一棵老槐樹咣已經倒了,把一個公共廁所給壓倒,那我們家那二樓那個那扇牆就跟紙一樣,晃來晃去。
親歷者陳樹仁:我的那一班戰士下海一個都沒上來,全部沒有了。
烈士母親趙想:還不夠半年就犧牲了,年初三離開家裏入伍去,才4個月。

牛田洋風雨牛田洋

牛田洋在哪?三江入海西。
淚眼迷濛處,往事漸依稀。
狂濤疊巨浪,倒海排山摧。
大浪吞長壩,勢若累卵危。
數千羸弱軀,築就血肉堤。
呼聲震蒼宇,與天比高低。
尺土豈能讓,寸步不退移。
報國何所懼,死亦何所辭!
洪魔張巨口,黑水浮白屍。
日月須臾暗,杜宇繞樹啼。
七月飛霜雪,天地為之悲。
五百先魂烈,換來後人碑。
物是人已非,逝者不可追。
青山鳥語寂,墓冢芳草萋。
人在堤便在?後人多存疑。
肅穆憑弔處,惟聞聲唏噓。
於今良田改,蟹蝦躍清池。
喜看金湯固,人有勝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