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炙麻黃

鎖定
炙麻黃的其他名稱:麻黃, 龍沙, 卑相, 卑鹽, 草麻黃, 麻王, 赤根
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中麻黃的草質莖。 主治傷寒表實,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骨節疼痛;咳嗽氣喘;風水浮腫小便不利;風邪頑痹,皮膚不仁,風疹瘙癢。
中文名
炙麻黃
別    名
麻黃、龍沙、卑相、卑鹽等
植物屬性
中草藥
所屬科類
麻黃科
麻黃屬
植物界

炙麻黃炙麻黃

1、用於風寒表症。本品辛温升散之性較強,能開泄腠理、透發毛竅,以外散侵襲肌表的風寒邪氣。在發散風寒藥中,其發汗作用最強,為重要的發汗解表藥。宜用於風寒外鬱,腠理閉密無汗的外感風寒表實證。治療此證,麻黃與桂枝相須為用,更能增強發汗、散寒以解表之力。又因其兼有平喘的功效,對風寒表實而有喘逆咳嗽者,尤為適宜,如《傷寒論麻黃湯。本品亦可與其他發散風寒藥同用,如《和劑局方十神湯,其與紫蘇等藥配伍。
炙麻黃
炙麻黃(5張)
2、用於喘咳症。本品辛散而微兼苦降之性,可外開皮毛的鬱閉,以使肺氣宣暢;內降上逆之氣,以復肺司肅降之常,故善平喘,為主治肺氣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藥,並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藥為輔助。對於風寒外束,肺失宣降之喘急咳逆,最宜使用本品,其發散風寒與平喘的功效,能全面針對該證的病因病理,如《和劑局方》三拗湯。對肺熱壅盛而肺氣上逆之喘咳,本品仍可宣降肺氣以收平喘之劑,如《傷寒論》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喘咳而痰多者,尚須配伍化痰之藥,如《攝生眾妙方》定喘湯,其與款冬花、半夏蘇子等同用。
炙麻黃圖集
炙麻黃圖集(5張)
3、用於水腫。本品利尿退腫,可用於水腫小便不利之證。因其上宣肺氣、發汗解表,可使肌膚的水濕從毛竅外散,並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於水腫初起,而有表證者。《金匱要略》甘草麻黃湯,其與甘草同用,即可獲效。如再配伍其他發汗解表藥和利水退腫藥,則療效更佳,如《金匱要略》越婢加術湯,其與生薑、白朮等同用。
此外,本品發散風寒的作用,還可以治療風寒所致瘡疹或皮膚瘙癢,鼻淵(鼻竇炎)、鼻窒慢性鼻炎)之鼻塞不通或流涕不止。其散寒通滯之效,尚可用於風寒痹疼及陰疽漫腫無頭,皮色不變等證。 [1] 

炙麻黃用法用量

煎服,3-10g,本品生用發汗力較強,宜用於外有風寒之證;蜜炙麻黃長於平喘,宜用於喘咳(尤其是肺熱喘咳)證;麻黃絨作用較為緩和,宜用於小兒、老人及體弱者。

炙麻黃注意事項

虛喘、高血壓及失眠患者慎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