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醫名詞)

鎖定
“火”是形容身體內某些熱性的症狀。中醫中的火一般用在“上火”這一民間俗語中。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內熱證候。 [1] 
中文名
解    釋
人的生命活動和病理現象
現    象
過於旺盛的火,消耗人體的水液
行    業
中醫
中醫自然界的火打比方,説明人的生命活動和病理現象。自然界的火能產熱生暖,對人有利,把它喻為人體生理的火。火向上衝,能造成火災,對人有害,把它喻為人體病理的火。
中醫所説的火,有三種意思:
  1. 維持人的正常生理活動的動力,叫做“少(shao)火”,是人體生長髮育繁殖後代的能量,即生命活力。
  2. 過於旺盛的火,消耗人體的水液,消耗正氣,叫做“壯火”,是病理的火。
  3. 指外來的病因。如“火毒”。
火分虛實,實火又叫陽亢,即陽氣太過旺盛;虛火是指體內的陽是正常的,但陰液被過度消耗,陰不足以制陽,故陰虛火旺。實火虛火都會導致喉嚨紅腫、小便短赤、大便乾結、口乾、舌紅等不適,但實火的人尤其喜冷飲,腹脹痛拒按,脈數實,甚或流鼻血,治療以苦寒瀉火、清熱解毒為主;虛火則常伴反覆口腔潰瘍、失眠多夢、盜汗等,脈細數,治療應以生津養血、滋陰降火為主。 [1] 
按照五臟學説來分,“火”又有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腎火之分。無論哪一種火,都有虛實之分,如果不加以區分而盲目清火,非但不能下火,甚至火上澆油更傷身體。 [1] 
(注:文字來源於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 邵青)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