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鎖定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詞作。此詞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讚美,表現了作者嚮往自由生活的心情。前兩句點明漁人垂釣的地點和季節,描寫了山、水、鳥、花、魚,勾勒了垂釣的優美環境,為人物出場作好鋪墊;後三句描寫漁人捕魚的情態,結句的“斜風細雨”既是實寫景物,又另含深意。全詞格調清新,意境脱俗,色澤鮮明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
作品名稱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作品別名
漁父·西塞山前白鷺飛
出    處
玄真子漁歌記
作    者
張志和
創作年代
中唐
作品體裁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作品原文

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2]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註釋譯文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詞句註釋

⑴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後世文人據之填詞,又成為詞牌名。單調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韻。
⑵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説在湖北省黃石市。白鷺:水鳥名,也叫“鷺鷥”。外形有點像白鶴,腿和脖子特別長,便於在水中尋找食物。
⑶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鱖(guì)魚:俗稱“花魚”“桂魚”,體扁平,口大鱗細,黃綠色,味道鮮美。
⑷箬(ruò)笠:用竹篾、箬葉編的斗笠。
⑸蓑(suō)衣:用草或棕麻編織的雨衣。 [2]  [3]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白話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着斜風細雨,樂然垂釣,用不着回家。 [3]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唐代宗大曆八年(773)春。大曆七年(772)九月,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這首詞於唐憲宗時一度散失,唐穆宗長慶三年(823),李德裕訪得之,著錄於其《玄真子漁歌記》文中,始流傳至今。 [4]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作品鑑賞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整體賞析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境內的西苕溪上,從前叫道士磯,是一座突出在河邊的大石巖。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鄰莫干山,風景很優美。張志和這首詞描繪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鄉的可愛。
這首詞的前兩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風景長卷。“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閒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閒自得。白鷺在西塞山前,展翅飛翔,使這個魚米之鄉更顯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間,桃花盛開,天氣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幾場春雨,河水就會上漲,於是逆水而上的魚羣便多起來了。作者沒有簡單地説春汛到來,而是用“桃花流水鱖魚肥”來描寫,這就更能勾起讀者的想象,使人們似乎看見了兩岸盛開的、紅豔豔的桃花;河水陡漲時,江南特有的鱖魚不時躍出水面,非常肥大。“桃紅”與“流水”相映,顯現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春汛來了,漁父當然不會閒着,他們也忙碌開了。“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寫的都是他們。“不須歸”,是説也不須回家了。漁翁頭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風細雨裏欣賞春天水面的景物,體現了漁父在捕魚時的愉快心情。如此則漁父捕魚的情態與富有詩情畫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雖只是概括地敍述了漁父捕魚的生活,但言外之意是作者對漁父悠閒自在生活的嚮往。
作者是一位山水畫家,據説他曾將《漁歌子》畫成圖畫。確實,這首詞是富於畫意的。蒼巖、白鷺、鮮豔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黃褐色的鱖魚、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色彩鮮明,構思巧妙,意境優美,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一幅水鄉春汛圖。
這首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脱俗的意趣。全詞構思巧妙,意境優美,語言生動,格調清新,寄情於景,顯現出一種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純和淡泊,成為一首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詞作。 [3]  [4]  [5-6]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名家點評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古今詩人,以詩名世者,或只一句,或只一聯,或只一篇,雖其餘別有好詩,不專在此,然傳播於後世,膾炙於人口者,終不出此矣,豈在多哉?如“池塘生春草”,則謝康樂也;“澄江靜如練”,則謝宣城也;……“西塞山前白鷺飛(略)”,此玄真子也。 [8]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徐師川雲:張志和《漁父詞》雲(詞略)。顧況《漁父詞》:“新婦磯邊月明。女兒浦口潮平,沙頭鷺宿魚驚。”東坡雲:“玄真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加數語以《浣溪沙》歌之雲:“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山谷見之,擊節稱賞。且雲:“惜乎‘散花’與‘桃花’字重疊。又漁舟少有使帆者。”乃取張、顧二詞合為《浣溪沙》雲:“新婦磯邊眉黛愁。女兒浦口眼波秋。驚魚錯認月沉鈎。青箬笠前無限事,綠蓑衣底一時休。斜風細雨轉船頭。”東坡雲:“魯直此詞,清新婉麗。問其最得意處,以山光水色替卻玉肌花貌,真得漁父家風也。然才出新婦磯,便入女兒浦,此漁父無乃太瀾浪乎。”山谷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李如篪言《漁父詞》,以《鷓鴣天》歌之,甚協律,恨語少聲多耳。”因以憲宗畫像,求玄真子文章,及玄真之兄松齡勸歸之意,足前後數句雲:“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朝廷尚覓玄真子,何處而今更有詩。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人間欲避風波險,一日風波十二時。”東坡笑曰:“魯直乃欲平地起風波邪?”師川乃作《浣溪沙》《鷓鴣天》各二闋,蓋因坡、谷異同而作。雲:“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一波才動萬波隨。黃帽豈如青箬笠,羊裘何似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其二雲:“新婦磯邊秋月明。女兒浦口晚潮平。沙頭鷺宿戲魚驚。青箬笠前明此事,綠蓑衣裏度平生。斜風細雨小船輕。”其三雲:“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朝廷若覓玄真子,恆在長江理釣絲。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浮雲萬里煙波客,惟有滄浪孺子知。”其四雲:“七澤三湘碧草連。洞庭江漢水如天,朝廷若覓玄真子,不在江邊即酒邊。明月棹,夕陽船。鱸魚恰似鏡中懸。絲綸釣餌都收卻,八字山前聽雨眠。” [8] 
宋·樓鑰攻愧集》卷七十八《跋李晉明所藏東坡書漁父詞》:玄真子生為魯公客,後又為坡、谷所稱,至隱括其詩篇,大書之,其與屈靈均答問於江濱者何異耶? [8] 
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二十九:有兩西塞,一在霅川,一在武昌。案《唐書·張志和傳》謂真卿為湖州刺史,志和來謁,真卿以舟敝漏請更之,志和曰:“願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又志和詞中有“霅溪灣裏釣魚翁”之句。明此,知志和之“西塞”正在霅川。而在武昌乃曹武成王用師之城。洪內翰作《西塞漁社圖》,亦嘗辨此。而《漫錄》乃謂志和“西塞”在武昌,所見亦誤矣。 [8]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五《玄真子漁歌碑傳集錄》一卷:玄真子《漁歌》,世止傳頌其“西塞山前”一章而已。嘗得其一時倡和諸賢之辭各五章,及南卓、柳宗元所賦,通為若干章。因以顏魯公《碑述》、《唐書》本傳以至近世用其詞入樂府者,集為一編,以備吳興故事。 [8] 
金·王若虛滹南詩話》卷二:蘇、黃各因玄真子《漁父詞》增為長短句,而徑相譏評。山谷又取船子和尚詩為《訴衷情》,而《冷齋》亦載之。予謂此皆為蛇畫足耳,不作可也。又:山谷詞雲:“新婦磯邊眉黛愁,女兒浦口眼波秋。”自謂以山色水光替卻玉肌花貌,真得漁父家風,東坡謂其“太瀾浪”,可謂善謔。蓋漁父身上,自不宜及此事也。 [8] 
明·胡應麟詩藪》外編卷二:唐仙家能詩者,許宣平“隱居三十載”,及“負薪朝出郭”一絕,是初唐語;張志和“八月九月蘆花飛”,又“西塞山”一絕,是中唐語。 [8] 
清·許昂霄詞綜偶評》:涪翁稱其“有遠韻”,信然。 [8] 
清·吳瑞榮《唐詩箋要》後集卷八附詞:作者浮家泛宅,品格最高,宜其吐屬瀟灑乃爾。黃山谷增“朝廷尚覓玄真子,何處如今更有詩”於“青箬”句上,語氣不倫,徒為蛇足。 [8] 
清·黃蘇《蓼園詞選》:數句只寫漁家之自樂其樂,無風波之患,對面已有不能自由者,已隱躍言外,藴含不露,筆墨入化,超然塵埃之外。 [8] 
清·劉熙載藝概》卷四: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一闋,風流千古。東坡嘗以其成句用入《鷓鴣天》,又用於《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猶未若原詞之妙通造化也。黃山谷嘗以其詞增為《浣溪沙》,且誦之有矜色焉。 [8] 
清·陳廷焯雲韶集》卷五:張子同《碧虛篇》有云:“無玄而玄,是謂真玄,無真而真,是謂玄真”,故自稱“玄真子”。所制《漁歌子》詞,凡五闋,“西塞山前”一闋,世尤稱之。其時子同弟松齡及南卓、柳宗元、顏真卿、陸鴻漸、徐士衡、陸成矩並有和章。 [8] 
清·張德瀛詞徵》卷一:詞有與風詩意義相近者,自唐迄宋,前人鉅製,多寓微旨。如李太白“漢家陵闕”,《兔爰》傷時也。張子同“西塞山前”,《考槃》樂志也。王仲初“昭陽路斷”,《小星》安命也。温飛卿“小山重疊”,《柏舟》寄意也。李後主“花明月暗”,《行露》思也。韋端己“紅樓別夜”,《匪風》怨也。張子澄“浣花溪上”,《綢繆》之締好也。馮正中“庭院深深”,《萇楚》之憫亂也。 [8] 
近代·吳梅詞學通論》第六章:此詞為七絕之變,第三句作六字折腰句。……唐人歌曲皆五七言,此《漁歌子》既與七絕異。或就絕句變化歌之耳。 [8] 
近代·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自來高潔之士,每託志漁翁,訪尚父於硒溪,諷靈鈞於湘浦,沿及後賢,見於載籍者夥矣。而軒冕之士,能身在江湖者,實無幾人。志和固手把釣竿者,而詞言‘西塞’‘巴陵’‘松江’‘雷溪’‘釣台’,地兼楚越,非一舟能達,則此詞亦託想之語,初非躬歷。然觀其每首結句,君子固窮,達人知命,襟懷之超逸可知。‘桃花流水’句,猶世所傳誦。” [7]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後世影響

蘇軾黃庭堅都喜愛張志和的這首《漁歌子》詞。據《巖下放言》和《白香詞譜箋》載:蘇軾非常喜愛這首詞,但遺憾它不能歌唱,於是稍加增刪,作《浣溪紗》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黃庭堅聽到後繼作了一首,以太平州的新婦磯和池州女兒浦入詞:“新婦磯頭眉黛愁,女兒浦口眼波秋。驚魚錯認月沉鈎。青箬笠前無限事,綠蓑衣底一時休。斜風細雨轉船頭。”對此蘇軾戲説雲:“才出新婦磯,便入女兒浦,志和得無一浪子漁父耶!”黃庭堅晚年又對這首《漁歌子》詞進行了擴寫:“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朝廷尚覓玄真子,何處如今更有詩?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人間欲避風波險,一日風波十二時。”蘇軾笑他説:“魯直乃欲平地起風波也。”這些故事流傳甚廣。 [8]  [9] 
張志這首《漁歌子》吟成後,不僅一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啓了填詞門徑,嵯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10]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作者簡介

張志和,唐代詩人,初名龜齡,字子同,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年十六,舉明經。唐肅宗時待詔翰林。後隱居江湖,自號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能書畫,善歌詞。著有《玄真子》十二卷等。詞存五首,為早期文人詞中較著名的作品。 [11] 
參考資料
  • 1.    週一貫 李子山.中學生必讀古詩70首.杭州: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2:92
  • 2.    課程教材研究所.語文(四年級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0-111
  • 3.    李文菊.小學古詩詞鑑賞全典.武漢:湖北長江出版集團崇文書局,2010:77-78
  • 4.    彭玉平.唐宋名家詞導讀新編.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42-43
  • 5.    陸永品.唐宋詞選講.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81:6
  • 6.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3-16
  • 7.    陳沖敏.唐宋詞一百五十首.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9:8
  • 8.    王兆鵬.唐宋詞彙評(唐五代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44-47
  • 9.    張慧民.宋代詞學資料彙編.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3:144
  • 10.    沈坡.古詩詞鑑賞.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6:97
  • 11.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63
展開全部 收起